讯 寒潮是一种常见的气候现象,它是指冬半年引起大范围强烈降温、大风天气,常伴有雨、雪的大规模冷空气活动。1月10日,内蒙古呼伦贝尔满归镇再次迎来寒潮天气,并出现浓重冰雾。在冰雾与白雪的交相辉映下,大地呈现出一片白雪皑皑,冰雾蒙蒙的别样景致。
呼伦贝尔寒潮来袭,大地呈现出一片白雪皑皑,冰雾蒙蒙的别样景致。
呼伦贝尔寒潮来袭,大地呈现出一片白雪皑皑,冰雾蒙蒙的别样景致。
呼伦贝尔寒潮来袭,大地呈现出一片白雪皑皑,冰雾蒙蒙的别样景致。
寒潮是怎么形成的
寒潮导致的风雪在北极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热量少,常年冰天雪地。到了冬天,太阳光的直射位置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强,范围扩大,气温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讯 每年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称为“寒潮”。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日前,受持续低温和寒潮影响,渤海大连金州湾海域海冰面积继续增大,海冰距离岸边约3公里。整个大连金州湾被三公里海冰围困着。
寒潮来袭,大连金州湾被三公里海冰围困。
寒潮来袭,大连金州湾被三公里海冰围困。
寒潮来袭,大连金州湾被三公里海冰围困。
寒潮来袭,大连金州湾被三公里海冰围困。
寒潮来袭,大连金州湾被三公里海冰围困。
很多人以为寒潮只是出现在寒冷的冬季,但实际上,寒潮的出现比我们想象的要早,那么寒潮一般出现在一年中的哪些季节呢?根据历年寒潮时间来看,我国寒潮发生的时间最早是在秋季,最晚到春季结束,也就是说三个季节里都有可能遭受寒潮袭击。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相关情况。
寒潮一般出现在一年中的哪些季节 我国寒潮发生的时间
寒潮一般出现在一年中的秋末、冬季、初春。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摄氏度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5摄氏度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
寒潮发源于新地岛以西洋面上、新地岛以东洋面上以及冰岛以南洋面上。据中央气象台统计资料,95% 的冷空气都要经过西伯利亚中部(70°~90°E,43°~65°N)地区并在那里积累加强,这个地区就称为寒潮关键区。
寒潮的重要路线:
(1)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
(2)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
(3)东路: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4)东路加西路:东路冷空气从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气从青海东南下,两股冷空气常在黄土高原东侧,黄河、长江之间汇合,汇合时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接着两股冷空气合并南下,出现大风和明显降温。
寒潮与冷空气的区别:
冷空气(低温天气):冷空气和暖空气是从气温水平方向上的差别来定义的。即位于低温区空气称为冷空气。
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急剧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中央气象台2006年制定的我国冷空气等级国家准中规定寒潮的标准是: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
冷空气和暖空气是从气温水平方向上的差别来定义的。即位于低温区空气称为冷空气。多数在极地与西伯利亚大陆上形成,其范围纵横长达数千公里,厚度达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冷空气过境会带来雨、雪等,使温度陡然下降。每次冷空气入侵的强度不一样,有强有弱,降温幅度有多有少。冷空气像潮水一样涌动,受其影响范围广,可达到2千公里以上。由于移动的路径不同,受影响的区域也不同。
最新标准是:一次冷空气活动使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48小时内降温10℃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低温度达到或者低于4℃,陆地上有相当于三个行政区的范围出现5~7级大风,沿海有三个海区伴有6~8级大风。达不到此标准只能叫做较强冷空气或者一般冷空气。
冷空气分为五个等级:弱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较强冷空气,强冷空气和寒潮,冷空气的最大强度是寒潮。寒潮是一种自然灾害,冷空气只是一种低温天气。
每年从秋末开始,一直到春初,我国都可能会遭受到寒潮的袭击。这不,今年春节一过,便迎来今年第一个寒潮。那么,今年首个寒潮来袭需要注意什么呢?寒潮的出现时常会带来大幅的降温、暴雪、大风等天气,所以寒潮来临时5大注意事项。
今年首个寒潮来袭注意什么 寒潮来临时5大注意事项
一、注意保护农业
1、由于冷空气来时风力较大,棚架设施应注意加固,防棚架倒塌或大风掀开棚膜加重冻害,并做好温湿调控。
2、油菜、绿肥及低洼地段的柑橘园等应注意清沟排渍,防积水结冰加重冻害;叶菜类蔬菜可用稻草覆盖,减轻冰冻危害。
3、蔬菜或花卉大棚加盖草垫、双层薄膜等保温材料,提高棚内温度。
4、家禽家畜等养殖户做好禽畜棚舍的防寒保温工作,家禽养殖棚内还应该增加光照时间,以增加产蛋率;水产养殖池注水调温,并适当减少投饵量。
二、注意出行
1、低温雨雪天气,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可以暂停户外锻炼。
2、雨雪止住,进行赏雪、打雪仗等户外活动时,要有适当的保暖、防滑措施,家长要做好对儿童的监护。
3、发生跌倒摔伤,要及时就医,根据病情合理治疗。
4、冰雪天驾车注意路况,采取防滑措施,慢速驾驶,避免交通事故。
5、室外行走时,远离广告牌、临时搭建物和老树,避免砸伤。
6、如被暴风雪围困,尽快拨打求救电话,避免冻伤等发。
三、注意呼吸道传染病
1、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中去,注意室内通风、勤洗手、勤晒被;
2、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患者要及时就诊、并注意休息和营养,同时注意采取措施如戴口罩、不要与其他人密切接触,避免传染。
3、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
四、注意冻伤
1、外出注意携带足够防寒衣物,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等保暖物品,并注意携带伞具;
2、尽量保持衣物干燥,避免弄湿衣服,休息睡觉时应注意保暖;
3、加强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踝关节等部位的保暖防护;
4、多喝热饮,有助保持体温;
5、旅途中应特别注意腿脚保暖,避免久坐,经常站立活动、跺脚、搓手等促进血液循环。
五、注意一氧化碳中毒
1、使用燃气热水器、煤气灶具之前应检查有无煤气味,确定是否漏气,切勿安装于密闭浴室或通风不良处;
2、应注意热水器或煤气正确的使用方法及保养,并注意是否呈完全燃烧状态。若产生红色火焰,则表示燃烧不完全,产生的一氧化碳较多;若产生蓝色火焰,则燃烧较完全,产生的一氧化碳则较少;
3、注意检查连接煤气灶具的橡皮管是否松脱、老化、破裂、虫咬,防止漏气;
4、居室内用炭火盆取暖时要注意空气流通。
5、家庭煤气泄漏时,要迅速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使用明火;一旦发生煤气中毒时,应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并注意保暖,严重中毒者,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到医院救治。
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但天气预报却说有寒潮要来,面对突如其来的寒冷,我们一定要做好各项防御措施。那么寒潮来了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保暖是最重要的,其次要注意身体健康方面,再者就是农作物的防寒工作。下面小编就来为年介绍寒潮来袭生活各方面防御方法。
寒潮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寒潮来袭生活各方面防御方法
保暖方面:
南方地区居民由于没有保暖措施,防寒意识较差,容易出现冻伤,甚至冻死事件,应关注天气预报,及时购置衣物及保暖用品用具,相关机构也应宣传健康防护知识。
北方地区居民虽然有相关保暖设施,但寒潮来临气温骤降时应进一步加强保暖防护,同时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极寒地区居民关注天气预报,注意室内和自身保暖,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提前储备足够的保暖物品和食物,尽量不要外出。
身体方面:
寒冷天气(寒潮)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尤其对于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脆弱人群。但这些脆弱人群,对于寒潮风险的认识并不高,自身防护意识不强,在寒潮来临前或寒潮期间,应加强对脆弱人群寒潮风险的科普宣传,提高脆弱人群自我防护意识。例如关注寒潮来临前的预警,注意根据温度变化,加强室内和自身保暖等。
疾病的预防:
1、心脑血管疾病
低温刺激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因此环境温度的骤变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急剧上升而发生脑卒中;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肌梗死。
2、呼吸系统疾病
冷空气可使鼻咽部的局部粘膜变得干燥,以致发生细小破裂,病毒、细菌容易乘虚而入,造成呼吸道疾病高发。气温骤降可以诱发哮喘等疾病病情加重。
3、其他疾病
长时间在寒冷地带工作生活,气温骤降期间长时间在室外工作和活动的人群等,容易引起冻伤、使腰腿痛和风湿性疾病病情加重;对孕妇和胎儿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交通方面:
大风对海、陆、空交通的运营影响都比较大,从事海上作业的人员,应根据天气预报情况采取停止作业、回港避风、加固船只和钻井平台等措施;加强船舶动态监管,做好现场巡查和现场检查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严格执行抗风等级的规定,严禁超抗风等级冒险航行。
农业方面:
1、相关部门及时指导设施农业种植企业和农户及早采取加固、保温防冻措施,防范低温冻害及大风危害。城市管理部门应尽快检查户外广告牌等,以防大风刮落伤人。2、各地各相关部门及时同环保等部门申请报备,协调果园熏烟防霜事宜,并准备好柴草、烟弹等防霜物资,密切关注霜冻预警信息,适时采取火墙升温、覆盖保温、联合熏烟等防霜措施;有条件的园区可安排灌溉、喷施防霜剂等措施增强果树抗冻能力。3、目前我区各地风力较大,森林草原气象火险等级较高,且正值清明祭扫及踏青时节,要加强防火巡查及火源管控,严防火灾发生。
寒潮到来时,会刮风下雪,是非常冷的天气情况,而多数人认为这种情况只有冬季才会发生。但实际上,寒潮不仅仅发生在冬季,其他季节也会有。那么,到底寒潮一般出现在一年中的哪些季节呢?春季还有寒潮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寒潮一般出现在一年中的哪些季节 春季还有寒潮吗
寒潮一般出现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所谓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入侵中国的寒潮主要有下面几条路径:
1、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
2、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
3、东路: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4、东路加西路:东路冷空气从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气从青海东南下,两股冷空气常在黄土高原东侧,黄河、长江之间汇合,汇合时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接着两股冷空气合并南下,出现大风和明显降温。
寒潮来袭有哪些应对措施?
保暖方面:
南方地区居民由于没有保暖措施,防寒意识较差,容易出现冻伤,甚至冻死事件,应关注天气预报,及时购置衣物及保暖用品用具,相关机构也应宣传健康防护知识。
北方地区居民虽然有相关保暖设施,但寒潮来临气温骤降时应进一步加强保暖防护,同时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极寒地区居民关注天气预报,注意室内和自身保暖,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提前储备足够的保暖物品和食物,尽量不要外出。
身体方面:
寒冷天气(寒潮)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尤其对于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脆弱人群。但这些脆弱人群,对于寒潮风险的认识并不高,自身防护意识不强,在寒潮来临前或寒潮期间,应加强对脆弱人群寒潮风险的科普宣传,提高脆弱人群自我防护意识。例如关注寒潮来临前的预警,注意根据温度变化,加强室内和自身保暖等。
农业方面:
1、相关部门及时指导设施农业种植企业和农户及早采取加固、保温防冻措施,防范低温冻害及大风危害。城市管理部门应尽快检查户外广告牌等,以防大风刮落伤人。2、各地各相关部门及时同环保等部门申请报备,协调果园熏烟防霜事宜,并准备好柴草、烟弹等防霜物资,密切关注霜冻预警信息,适时采取火墙升温、覆盖保温、联合熏烟等防霜措施;有条件的园区可安排灌溉、喷施防霜剂等措施增强果树抗冻能力。3、目前我区各地风力较大,森林草原气象火险等级较高,且正值清明祭扫及踏青时节,要加强防火巡查及火源管控,严防火灾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