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们夫妻已经打算在2020年生一个鼠宝宝,那么2020年几月的鼠宝宝最好是要特别注意的,虽然都是在2020年出生的鼠宝宝,但因宝宝出生的月份不同,命运也会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们今天就来看看2020年属鼠的几月出生最好,能够丰衣足食,一生富贵平安。
2020年几月的鼠宝宝最好 2020年属鼠的几月出生最好
一、2020年农历正月出生的鼠宝宝(正月是从阳历2月4日立春节开始到3月4日惊蛰前一天结束)
2020年是庚子年,农历正月是戊寅月,天干戊土与庚金是土生金的相生关系,地支子水生寅木,年为父母宫,月为兄弟姐妹六亲宫,日为夫妻宫,时辰为子女宫,年月干支都是相生的,与父母六亲都没有冲克,正月出生的鼠宝宝从月份五行上说是不错的。但如果是男宝宝,正月犯了铁扫帚,所以正月如果是男宝宝由于铁扫帚的原因比较忌讳。
二、2020年农历二月出生的鼠宝宝(二月是从阳历3月5日惊蛰开始到4月4日清明节前一天结束)
农历二月是己卯月,天干己土生庚金,地支子水生卯木,子与卯也是相刑,天干相生地支相刑,子卯相刑,子刑卯而卯也刑子,年月相刑的就是对父母六亲兄弟姐妹都有刑,只是子卯相刑也相生,刑的力量不算太大,但由于二月的鼠犯月,也是民间不少人所忌讳的,要是对犯月忌讳的父母们,就谨慎选择了。
三、2020年农历三月出生的鼠宝宝(三月是从阳历4月4日清明节开始到5月5日立夏前一天结束)
农历三月是庚辰月,天干庚金与年干庚金相比,地支辰子三合,也就是说这个月出生的宝宝与年份父母宫是天干相生,地支相合,月份还是不错的。
四、2020年农历四月出生的鼠宝宝(四月是从阳历5月5日立夏节开始到6月5日芒种节前一天结束)
农历四月是辛巳月,天干辛金与年干庚金是相比关系,年支子水克月支巳火,天干相比,地支相克的,这个月出生的宝宝月份上是吉凶都见。
五、2020年农历五月出生的鼠宝宝(五月是从阳历的6月5日芒种节开始到7月6日小暑节前一日结束)
农历五月是壬午月,天干庚金生壬水,地支子午六冲,年冲月,对六亲兄弟姐妹有克,如果独生子女还好,兄弟姐妹多的也不算很理想宝爸宝妈们可以根据家庭情况具体选择。
六、2020年农历六月出生的鼠宝宝(七月是从阳历7月6日小暑节开始到8月7日立秋节前一日结束)
农历六月是癸未月,天干庚金生癸水,地支未土克子水,天干相生地支相克,月克年,对父母有些克力,这个月出生的宝宝对父母有克,不算很理想。
七、2020年农历七月出生的鼠宝宝(七月是从阳历8月7日立秋节开始到9月7日白露节前一天结束)
农历七月是甲申月,天干庚金克甲木,地支子申三合,天干相克地支相合,月份上也不算很好的。
八、2020年农历八月出生的鼠宝宝(八月是从阳历9月7日白露节开始到10月8日寒露节前一天结束)
农历八月是乙酉月,天干乙庚五合,地支酉金生子水,天干相合,地支相生,对父母兄弟姐妹都无刑冲克,所以这个月出生的宝宝可以。
九、2020年农历九月出生的鼠宝宝(九月是从阳历10月8日寒露节开始到11月7日立冬节前一日结束)
农历九月是丙戌月,天干丙火克庚金,地支戌土克子水,天干地支都有相克,这个对父母宫克的也算比较厉害,这个月也不算很好。但农历九月出生的鼠宝正好是旺月出生,要是八字组合好的,其实还是可以选择。
十、2020年农历十月出生的鼠宝宝(十月是从阳历11月7日立冬节开始到12月7日大雪节前一日结束)
农历十月是丁亥月,天干丁火克庚金,地支亥与子是相比关系,也就是天干相克地支相比,也不算是很理想的月份。
十一、2020年农历十一月出生的鼠宝宝(十一月是从2020年阳历12月7日大雪节开始到2021年的1月6日小寒节前一日结束)
农历十一月是戊子月,天干戊土生庚金,地支子与年支子是相比关系,天干相生地支相比,不犯刑冲克,这个月出生的宝宝月份上是不错的。
十二、2020年农历十二月出生的鼠宝宝(十二月是从2021年阳历1月6日小寒节开始到2021年阳历2月3日立春节前一日结束)
农历十二月是己丑月,天干己土生庚金,地支丑与子是六合,天干相生,地支相合,不犯刑冲克,这个月出生的宝宝在对父母六亲兄弟姐妹方面都没有不利的地方。月份还算不错。但如果是女宝宝由于犯月。如果宝爸宝妈对这个犯月比较忌讳的,还是谨慎选择。
孕前检查什么
1、怀孕能力和安全性的评估
有怀孕的意愿没有怀孕的身体条件,愿望终究会落空。孕检能帮助备孕夫妻对各自怀孕能力做评估,如果有影响怀孕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也不耽误怀孕的进程。
怀孕会让没有显著症状的疾病问题加重反应,孕前检查医生能帮助进行排查和必要的治疗。
2、预防新生儿先天缺陷
病毒遗传的检查是孕前特有的检查项目。
有关传染源的排查能防止孩子发生宫内感染的危险,用适当的免疫接种解决问题。遗传性疾病的偶发性和复杂性需要在孕前提前排查。把可能引起新生儿缺陷的问题提前扼杀。
必须孕检的人群
1、 妻子年龄30岁以上;
2、 有不良孕史,如宫外孕、习惯性流产等;
3、夫妻当中任一方有家族遗传病史或其他病症;
4、夫妇双方工作生活中环境有导致新生儿畸形的情形,比如在辐射环境中工作。
5、家庭中饲养宠物。
传统节日有很多,有些节日是我们大家非常了解的,比如,春节,端午节等。这些节假日的是什么时候,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清清楚楚,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中元节很多人就不知道了,2020中元节是几月几日?还有中元节农历几月初几一起来看看2020中元节的时间。
2020中元节是几月几日 中元节农历几月初几
2020中元节是2020年09月02日,星期三。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指的是农历的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是中国人祭祀鬼神的日子,所以这个节日也叫鬼节。中元节是与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的下元节并列的节日,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元节的来历
远古时候,相传农历七月初一“开鬼门关”、七月三十日“关鬼门关”,在这一个月里, 所有的无祀孤魂全从阴间出来,到人世各处徘徊找东西吃。因此,各个地方都纷纷在这一个月里举行“普度”的祭仪,以“超度孤魂”。
从前,各地是以村庄或乡镇为单位,每天举行普度仪式,把七月的每一天都排得满满 的,使孤魂野鬼每天都有东厦吃。但后来却逐渐演变成铺张浪费的恶习了,不但贫苦的 农家不胜负担,而且在普度大张宴席时,每每引起酗酒、殴斗及其他事件,后来便决定统 一在七月十五日举行普度。
农历七月十五还是佛教的节日,佛教徒称之为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传说在这个日子里供养佛、法、僧三宝,可以仗三宝功德之力,解救倒悬之苦。说到“救倒悬”之苦,佛寺还要在这一日举办盂兰盆会。盂兰盆会原是佛教徒为追荐祖先亡灵而设的一种宗教仪式。盂兰盆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意译为“救倒悬”。这个佛教节日,起源于一个佛教故事。《盂兰盆经》说:“目连见其亡母在饿鬼中,即钵盛饭往饷,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灰,遂不得食。目连大叫驰还,白佛,佛言:
‘汝母罪重,非汝一人奈何。当须十万众僧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日,当为七代父母厄难中者具百味五果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佛勅众僧皆为施主,祝愿七代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是时,目连母得脱一切饿鬼之苦。
七月十五日,道家谓之中元节,各有斋醮等;会僧寺则于此日作盂兰盆斋;而人家亦以此日祀先。”时值今日,鬼节的风俗还在民间流行,每逢七月十五时,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仍然还有烧纸钱祭祖先的旧俗。而就古往今来的节俗而言,七月十五的节俗最为独特,在其中既有道家的影响,又有佛教的渗透,更有民间的色彩,可以说这一节日的民俗是非常之丰富多彩的。
中元节祭祖习俗
相传七月十五日为祖先回家的日子。所以各家各户,不论贫富,都要准备钱币、果脯、美酒以及时令之物祭祀祖先。云南、贵州的苗族人,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到十五日这两天。焚烧纸钱、遥祭祖先的风气也很盛行。七月十四这天叫江南节,十五日叫作江西节。
祭品之中,各地多用西瓜和茄饼。有将西瓜切割成多个齿状的,称之为西瓜山。红瓤黑子,摆在桌案之上。至于茄饼的做法各不相同,可用麦粉或者糯米粉做,形如半月,以青菜或豆沙糖做馅,再取茄子的柄,剥去外皮,插进饼的一端;有把茄子切成丝,与面和好,再用油煎的;还有的将茄子切成丝,盛放在器皿里,用手搽压茄子丝,挤压出水,然后用这些水和面屑,加姜丝和食盐,调成面浆,用油煎炸。
北方各省,有献麻谷的做法,有的在家中供奉;有的在门左右首摆放,称之为供麻谷;而持麻谷数根,插在陇上,则称之为送麻谷。此时麻谷已经送到打谷场,以此宜告农事顺利,庄稼成熟,荐尝新物,正符合古时的祭祀之意。
按我国的习俗,一年中祭奠亡灵,中元最为重要。家有新丧的,哀痛尚深,其至亲好友。要在死者去世第一年的七月十五准备好祭品,送到死者家中祭奠,以示追悼。
大暑到来之后,真正的炎热就要到来了,因为此时已经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时期,尤其大暑节气是已经炎热达到巅峰,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那么2020年大暑是几月几号到来呢?下面为您介绍2020大暑节气具体时间。
2020年大暑是几月几号 2020大暑节气具体时间
2020年大暑时间:2020年7月22日,农历2020年六月(小)初二,16:36:44
大暑时间计算:[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2.83,20世纪=23.65。
举例说明:2088年大暑日期= [88×0.2422+22.83]-[88/4]=44-22=22,7月22日大暑。
例外:192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大暑含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这个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气候特点:
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相吻合。在《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从30年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统计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出现在7月下旬,绝大部分省区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都是出现在8月上旬,刚好都出现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时期。
大暑期间的高温是正常的气候现象,此时,如果没有充足的光照,喜温的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但连续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对水稻等作物成长十分不利。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这样的农谚:“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可见,高温少雨是伏旱形成的催生条件,伏旱区持续的大范围高温干旱的危害有时大于局地洪涝。除长江中下游地区需要防旱外,陕甘宁、西南地区东部、特别是四川东部、重庆等地也要防旱。
大暑习俗:
送“大暑船”: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台州椒江人还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姜汁调蛋“补人”,也有老年人喜欢吃鸡粥,谓能补阳。
吃荔枝:在大暑节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在大暑节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吃凤梨:大暑节台湾周围的海域大多布满暖水鱼群,东北海域有鱿鱼,基隆外海有小卷、赤宗、彰化海域则有黄鳍鲷等。台湾民谚:大暑吃凤梨,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另外六月十五日是“半年节”,由于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意义是团圆与甜蜜。
如果是农历,很多人都应该知道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但要是按照阳历来,那么就每年日期都不同了。2019年端午节的阳历时间是6月18日。那么,去年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呢?和今年时间相差几天?端午节通常在几月?一起来了解。
去年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端午节通常在几月
2018年端午节时间:2018年06月18日 星期一
2019年端午节时间:2019年06月07日 星期五
2020年端午节时间:2020年06月25日 星期四
2021年端午节时间:2021年06月14日 星期一
由上述时间可以看出,端午节阳历一般在6月份。
端午节为什么定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鹜角黍”。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京师以五月一日为端一,二日为端二,三日为端三,四日为端四,五日为端五。”
另外,古人常把“午时”当作“阳辰”,由于“午”时,正值烈日当空,阳光灿烂,暖意融融,故称为“端阳”。据《月令广义》载:“五月初五端阳节。”
因为“端午”日,正逢月、日均为五,所以叫“重五”。《宋史》有载:“明年重五,又送角黍(即粽子)执扇。”有的地方也叫“五月节”。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端午节人们都在做什么?
1、扒龙船,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龙船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扒龙舟分为起龙、游龙、竞赛、收龙等几个环节。该文化活动发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百越,多在端午节举行。扒龙船是广泛流行于江苏、浙江、福建、岭南、台湾,湖南和江西等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2、吃粽子,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3、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4、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
5、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
今天我们来说说,今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这个事情,因为端午节放假人们对这个节日的关注度也比较高。那么2020年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而公历时间每年都不同,今年2020年06月25日,星期四就是端午节。
今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2020年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2020年06月25日 星期四
关于端午节起源有多种说法:
第一,起源于吴越地区古老的龙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由古代大自然及动植物崇拜发展而来的一种原始氏族标志信仰形式。据闻一多先生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传统节日。古代吴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因为相传龙的生日是五月初五,人们为借助龙的庇护,便于五月初五这天举行盛大的图腾祭祀活动。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以龙为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表明,他们有断发纹身(打扮得像龙,以免被龙伤害)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第二,纪念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前340一前278年)。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是一位千载不朽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二十岁左右入仕,任三闾大夫,二十五岁任左徒,负责制定楚国的内政外交政策。
他主张举贤任能、实行法治、联齐抗秦,辅助楚怀王治国,深受信用。但因主张政治改革触犯了贵族大臣们的利益,遭谗去职,被流放到沅、湘流域(今湖南沅江、湘江一带)。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兵攻破郢(今湖北江陵北),屈原痛感国家的沦亡,无力挽救,又不愿离开楚土,悲愤之余,遂于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今湖南湘阴以北,湘江支流),以死殉其志。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人们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端午节赛龙舟
“赛龙舟”即龙舟竞渡,南北朝以后,赛龙舟的习俗广泛传播,明清两代,宫廷中端午有龙舟表演。清代自顺治、康熙起,每年端午,都要在西苑举行龙舟大赛。及至现在,赛龙舟成为端午节的重要活动,在我国普遍流行,特别是南方各省,在广东、台湾等地被称之为“扒龙船”,四川合川一带则叫“抢江”,《事物原始》有记载:“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船是也。”汉代赵哗(吴越春秋》也认为,龙舟“起于勾践,盖悯子青之忠作”。清代诗人邵长衡有“五月青江怒,水嬉欢竞渡”的咏叹。
在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在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会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而广东龙舟,需在端午前从水下起出,只有祭过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方可安上龙头、龙尾,准备竞渡。
还要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以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在闽、台则去妈祖庙祭拜。
正式竞渡开始时,气氛十分热烈。如广州的龙舟,挽手用桨叶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飞溅;船头船尾的人则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广泛性的民间活动,也是最富刺激性、最为壮观的活动。这天上午,个个头面一新,衣著人时,小孩的胸前,有的挂着香囊,有的悬着“艾虎”或小猴儿。人们三五成群,呼朋引伴,或结伴而行,或驱车前往,万人空巷,车水马龙,蜂拥到龙舟竞渡的河岸。参加竞渡的龙舟,也都装饰一新,船头扎一个大龙头,船前竖彩旗,旗后一人擂船鼓助阵,船尾一人撑大桨担任竞渡指挥,两边各10人划桨,也有各12人、13人甚至20人的,要看船的和长短大小而定。一旦竞渡令下达,鼓声雷动,龙舟竞发,划船手使劲划船,誓与对手一争高下,奋力争先,夺取标牌。此时,两岸人山人海,笑语欢声,呐喊声、喝彩声、歌声、桨声、水波声连成一片,合奏出一曲壮阔的交响乐。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对此有生动的描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挂影虹霓晕。
并形容观看龙舟者仕女如云,银钗映日,“两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我国竞渡活动起源很早,端午竞渡之风在唐宋特别盛行。这首《竞渡歌》将竞渡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高潮迭起,把江中的竞赛和岸边观众的气氛写得如火如茶,扣人心弦。
今天,龙舟比赛已成为群众性的竞技活动,它不仅在中国各地举行,还成为国际性体育竞赛项目。
端午节古诗讲解
端午节是一个民俗意义丰富的传统节日,划龙船、吃粽子、挂蒲艾等习俗,历尽2000多年而不衰,深深融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文人学士歌咏其事的很多,端午节历来是文人墨客怡心遣怀的好时节,因为屈原的缘故,有人就叫它诗人节,所以历代不乏文人墨宝。留下了许多关于端午节的诗句。
张建封(735—800),唐代诗人,兖州(今属山东)人,才华出众,并有战功。德宗建中初年(780)任岳州(今湖南岳阳)刺史。他写下的《竞渡歌》最为生动、传神: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末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挂彩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事空挥桡。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须臾细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此诗描写唐代的龙舟竞渡,按“热闹场面——竞渡情景——发生斗殴——作者观感”的思路,把竞渡场面描绘得有声有色。这场竞渡由官方主持,赏赢罚输,故竞渡中还引发斗殴事件。值得注意的是“竞脱文身请书上”一句,意即刚赛好一场,输方不服,双方又脱去上衣,露出刺花的身体,请求再决雌雄。说明及至唐代,也有“文身”之俗。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内容吗?不妨点击》》》端午的来历及习俗
正月过后我们迎来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这个节日也叫作春龙节,或者是青龙节。传说这天是龙从沉睡中醒来,所以叫作,抬头。那么2020年龙抬头是哪天你知道吗?下面就来看看2020二月二龙抬头是几月几号的详细介绍。
2020年龙抬头是哪天 2020二月二龙抬头是几月几号
2020年龙抬头是2月24号,农历二月初二。
农历二月初二日是龙头节,也称青龙节,俗称“龙抬头”,是祭龙、迎龙、敬龙的节日。龙头节,一般在惊蛰之后,植物发芽,小麦返青,这是因为龙蛇等物多蛰藏过冬,逢雷动才出现。龙头节,一般在惊蛰之后,植物发芽,小麦返青,这是因为龙蛇等物多蛰藏过冬,逢雷动才出现。
龙抬头的节俗有不少。如“引龙”,明沈榜的《宛署杂记》:“都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刘侗《帝京景物略》:“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是引龙出,来布雨,而百虫不出之意。
龙抬头的传说
相传,唐高宗死后,武则天当了皇帝,改国号为周。玉皇大帝知道了,十分恼怒,就命太白金星传旨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
玉帝一发火,可苦了天下的老百姓。这一年立夏到寒露,一百五十来天,天空没见一片云,田里没落一滴雨,庄稼枯焦,河塘干涸。四海龙王听着人们的哭喊声,都很同情,但都害怕玉帝的旨意,谁也不敢妄动。
这天,隐隐约约响起了沉重的雷声。雷声刚过,又刮来一阵东风。一会儿,天空飞来一块云彩,那云块越来越大,吸袋烟工夫,就遮满整个天空。霎时,只听“噼咔嚓”一声炸雷,“哗哗哗哗”下起了瓢泼大雨。人们见了救命雨,不用说有多高兴了,有的捧着雨水就喝,有的忙跪下磕头,喊着:“老天爷,你可行好啦广原来,这是司管天河的一条玉龙行的雨。这条玉龙,看着人间的旱象,对玉帝十分不满,便不顾一切地喝足天河水,张开龙口,朝人间喷雨。玉帝知道了,命太白金星把玉龙打下凡来,压到山下受罪。太白金星不敢违抗旨意,便把拂尘一点,化成一座大山,将玉龙压在山下,并遵旨在山前立了一座碑,上面写道:
玉龙降雨犯天规,应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这时候,人们才知道玉龙原来是为了老百姓而触犯了玉帝的旨意。为了拯救玉龙,报答降雨之恩,人们焦急地盼望着金豆开花这一天。但金豆在哪里,什么时候开花呢?谁也不知道。
第二年二月初一日,这一天街上逢集,一个老婆婆背着一袋东西到集上来卖。她把东西放在集市边,拍拍袋上的尘土,喊道:“金豆,谁买金豆?”刹时,围拢来了一群人,问:“老婆婆,你卖什么?”“金豆”。人们听说金豆,高兴极了,争着来看。老婆婆不慌不忙打开布袋口,原来是一袋金黄色的包谷籽。这一下提醒了大家:包谷就是金豆呀,炒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得各方人都知道了,一齐商定,到次日家家都炒金豆。
二月二日那天,各家各户动手,炒得金豆开了花。人们把炒好的包谷用簸箕盛着,供到当院;有的还端着包谷送到压着玉龙的那座山前。玉龙知道金豆开花了,便大声喊道:“太白老头,还不快快放我出去广太白金星对玉龙向人间普降甘露,早就十分同情,便一抬手收了拂尘。这时,玉龙抬起头来,一声长啸,腾空而去,用尽生平力气,对着旱得冒烟的大地。哗哗哗”又下了一场透墒雨。 再说,玉帝正在灵霄宝殿观赏仙女歌舞,忽听禀报:玉龙又违旨降雨了。玉帝匆忙唤来太白金星责问。太白金星眨巴眨巴眼,笑着说:“你不是说金豆开花就放它吗?人间的金豆都开花了!”玉帝气得发抖,说:“你受骗啦!那是包谷花呀!”太白金星见玉帝发了火,就心平气和地说:“人间的包谷也叫金豆呀!再说,武则天篡位,百姓们是无罪的。如果叫人间岁岁大旱,五谷不收,百姓都饿死了,谁来供奉我们的香火呢!”玉帝想了想,觉得太白金星说得有理,只好收了大旱三年的旨谕,把玉龙召回了天庭。
二月二不同地区的习俗
大约在清朝,北京、开封等地在二月二这天盛行吃面食。因为是龙抬头日,所以人们便以龙的各个部位来称呼各种面食:面条称“龙须面”,烙饼称“龙鳞”、饺子则称“龙牙”。
二月初二是安徽省徽州地区的绩溪、歙县等地包粽子的节日:
相传很久以前,徽州地区连年灾荒,瘟疫流行,人们不得不背景离乡。有—‘年,有一位巫师告诉人们,要想免除灾祸,必须在二月初二土地神诞辰之日设坛祭礼,因土地神爱吃粽子,供品就用粽子。老百姓们遂将煮好的粽子拿到土地庙去祭祀,求土地神保佑一方平安,使百姓安于生计。祭祀以后,灾情果然减小。二月二包粽子的习俗由此形成并延续至今。
二月二这天,天津人有吃焖子的习俗。所谓“焖子”,是一种用粉淀熬成的冻样的东西。将它切成刀削面似的形状,放在锅里用香油煎炒。可蘸些盐、麻酱、虾酱油等佐料食用,爱吃蒜的人可以加些捣好的蒜。焖子咸辣可口。想了解更多龙抬头的节日信息,请点击》》》》二月二龙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