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立秋

2020/4/1 16:10:13
万年历日历:立秋知识
立秋知识
东北人立秋吃什么

立秋作为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大家都是非常看重的,尤其是立秋的习俗和食俗,每年都隆重的准备和进行。每个地方的立秋传统风俗习惯都不一样,那么东北人立秋吃什么?东北在立秋时的习俗是什么呢?想知道东北人立秋的传统食物有哪些,就来看看的介绍吧。

东北人立秋吃什么

1、抢秋膘

立秋这天,东北有抢秋膘的传统,所谓“秋膘”就是饺子,立秋的时候东北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我抢你的吃,你夺我的,意味着秋天的时候有一个健壮的身体,能补上夏天流失的能量和元气。

立秋当天,年纪稍大的人会在堂屋正中,供一只盛满五谷杂粮的碗,上面插上三炷香,祈求“立秋”过后五谷丰登。而大多数人家会在立秋时刻过后,剁肉馅包饺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咬秋”。

如果您闲来有空,亲自下厨房包饺子吃,那不妨在和面的时候下些工夫,在和饺子面时,每500克面加1颗鸡蛋,用这种方法和出来的面,蛋白质含量会增多,包饺子时,您会发现,抓在手里的面不“较劲”,容易捏合;当饺子下锅煮时,蛋白质就会收缩凝固,使饺子皮变得结实,不易粘连。这样下锅后的饺子不会“乱汤”;饺子出锅放凉后也不会“坨”在一起。想让肉馅熟得快些,可以在水里加些醋。

2、减秋膘

我国东北地区立秋有吃黄瓜的习俗,希望人们永保苗条身材。立秋这天有“胖人吃黄瓜,瘦人吃肉”的说法,吃黄瓜预示着能减肥。

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给不足。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

在秋季,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首先,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物,如黄瓜、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要增加活动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3、咬秋

咬秋就是吃瓜,东北地区的人们相信在立秋这天吃瓜可以免除冬春季节的许多疾病。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人们会在立秋节气的前一天把茄子、瓜果、香糯一起放在室外晾晒,然后在立秋当天食用,据说这样可以清除暑热、避免疾病。

4、吃渣

“渣”是一种立秋节气专属的时令食物,主要用豆末和青菜做成,是一种味道清新的小豆腐。 民间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东北在立秋时的习俗

大概生活在乡村里的人们都知道:在东北农村,立秋搭火炕的习俗由来已久。那么,这个习俗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不单是由北方的气候所决定的,也源于历代北方农村的农事活动——麦收。民谚有:“麦子不受三伏气”的说法。意思是说:在一般的情况下,麦子都在头伏和二伏之间收割。因为,这个时期是麦粒成熟最佳期,过了这个时期,麦子很容易倒伏和炸粒。

因此,当节气到了暑伏,即将进入三伏天的时候,北方农村麦收活动也早已接近尾声。麦收结束了,农民便选择干燥、无雨的天气晒麦、打麦,而后用打下来的麦余子(麦穗外面的包皮),掺在干净的黄土里,加上水搅拌均匀成泥状,抹在泥草房屋外围的墙壁上,既防风吹又耐雨淋。

然而最时兴的还是农村的火炕。每逢立秋时节,气候凉爽,空气流通好,又没有了酷暑的燥热,雨水也渐渐稀少,正适宜农村搭火炕。此时,村民中那些手巧的泥瓦功夫匠,手艺便派上了用场。人们便就地取材,将麦余子掺进纯净的黄土里,兑上水和匀后用坯模子托成一块块长度为40厘米、宽度为20厘米的长方形土坯,晒干后摞起来用雨布苫好,以备搭炕时选用。

此时正值地里的玉米也已打苞、绣穗儿,籽粒成熟的时节,完全可以食用了。妇女们便在灶膛里架上几块木头,打发男人们到自家地里掰上一抱嫩苞米回来,剥去皮后摘干净玉米须(胡子),放在大铁锅里烀上,上面盖上一层鲜绿的苞米叶,以保持嫩苞米的味道更鲜美,顺便再烀上几个新土豆、鲜茄子。

开锅后片刻,先把土豆和茄子捞出来,以免烀时间长了成糊状,再闷上一刻钟后,屋里便飘出了玉米棒浓浓的香味,这时,掀开锅捞出几穗青苞米,再切上一盘咸黄瓜,把土豆和茄子用蒜酱和辣椒酱一拌,就着玉米吃起来,在没有其它饭莱的情况下,这便是农家青黄不接时最具特色的一道风味快餐了。

每当节气一过立秋,正是城乡居民晒干菜的最佳时节。立秋往往在三伏天,虽然三伏里昼夜温差大,但白天阳光充足,晴多雨少,而且秋风送爽,空气流通好,最适宜晒干菜。此时,当你走进城乡居民庭院,就会看到这样一番场景:几乎家家户户的晾衣绳上都会挂满茄子、辣椒、黄瓜、豆角各色各样的干菜,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虽说现在冬季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但冬春两季往往有时候蔬菜供应不及时,而且价格昂贵。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能省则省,以吃饱饭为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因此,晒干菜即成了乡村里一种传统的风俗习惯,点点滴滴无不展现出家庭主妇们勤俭持家的淳朴民俗、民风。


立秋节气怎样开运

一个人的命理,运道完全是玄之又玄的事情,抓不住,说不准,甚至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哪里。但信则有之,不信则无。如今立秋将至,立秋开运也许对你来说只是无关紧要的笑谈,但有些人是奉若神谕,半点马虎不得。你后半年的的运道如何现在就可以推测一二,立秋节气如何开运?立秋节气开运技巧?这里告诉你。

立秋节气如何开运

立秋

1、五行水的生肖,生肖鼠与猪

生肖鼠与猪,在地支五行里代表水,立秋属于金气旺盛时节,“金旺生水”,水势澄清。立秋过后,这两个生肖的朋友可适当增加饮食量,增强自身的开运能量。另一方面,由于立秋五行金印生助过度,所以生肖属鼠和猪的人们可以选择五行为火的南方去旅游开运,国内有海南、广西,国外则有东南亚等旅游景点。

2、五行木的生肖,生肖虎和兔

秋季金气旺盛,木气渐衰,生肖兔与虎在地支五行属木,受金克制过度,因此,立秋过后,不宜暴饮暴食。由于金木交战,以水通关,建议这两个生肖在立秋宜多补充水分和睡眠来开运。另一方面,生肖虎和生肖兔的人可以选向五行为水的北方出游,国内有东北和内蒙古,国外则有俄罗斯和日本。

3、五行土的生肖,生肖牛、龙、羊和狗

生肖牛、龙、羊和狗,在地支五行为土,立秋为金气时节,金旺土泄,以火来生助土的气势,在日常饮食中多吃玉米、黄豆、小米、南瓜等五行属土的蔬果食物来增强自身运势。另外可向国内南方沿海一带出游开运,国外则可以去东南亚等地。

4、五行火的生肖,生肖蛇和马

生肖蛇与马,在地支学里象征火。火入立秋,火势微弱。因此,蛇与马在立秋后,应避免火气失调,所以在饮食上多补气血来旺运。出行的话,可以选择东南木火旺的方位,国内有苏杭,国外则可以去菲律宾。

5、生肖猴与鸡

生肖猴与鸡,在地支五行为金。立秋为金旺的时节,所以五行中比肩过旺,需要火来克制。在生活上尽量避免酒后驾车及深夜出行,注意保护自身的出行平安与饮食健康来开运。然后出游的方位可以选择泰国或者印尼、印度这些热带国家来开运。

立秋节气开运技巧

立秋

一、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古人就有“悲秋”一说,立秋时节天气多变,冷暖交替,尤其是草枯叶落、花木凋零更能引发情绪变化,极易诱发消沉的心绪。所以我们可以遵循古人的“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也就是说,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处于安宁、祥和、收敛这样一种状态,对一些负面情绪要及时排解,避免因出现烦愁、易燥等不良情绪而导致不良的后果。

二、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古人认为养生必须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所以秋季养生的原则,务必一切要以养收为要。虽有“贴秋膘”一说,但是过多的食用鱼、肉类食物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在饮食方面也要有所调整,这个大家可以多多参考一些养生方面的文章和媒体的介绍。

三、调整好居室的风水。

1、经过一个夏天的高温闷热、潮湿的气候环境,大部分的居住空间环境内都有异味,尽快行动起来,凉晒衣物、家饰等等,通风换气,保持好居住环境的空气清新,使空气缓慢流通。

2、注意家居环境里面西方属金,秋季五行金旺,西方为白虎,所以西面不要特别高,不要特别明显,适合灯光昏暗。可以摆放鱼缸来泄金之气,更不要有尖、角等突出的物品出现,也不要放白色的发光物品,不然容易给你构成伤害。

3、家居范围之内忌放开刃的金属刀具、刃器。因为五行金旺,金属刀具,刃器累的东西不要放在特别明显的地方,特别是非常容易身体接触碰到的地方,免得散发五行金旺的气场对我们的身体和运气构成伤害;秋天这些刃器的东西,容易发威,伤害到你,尽量注意。

四、根据本人命理调整状态。

1、命理五行金为忌神之人,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更不要借酒浇愁,远离是非之人、是非之地,更不要往西方出远门,也不要在西面居住、办公,因为你命理怕金,秋天正好金旺,补旺你的忌神,你在这个时间容易出现运气低落、情绪波动,口舌、破财等问题,不得不防。

2、命理五行金为用神之人,入秋之后可是你大展宏图的时间,这个时间段你会贵人得力,运气较好,事业、财运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应当增加信心,广结善缘,该出手时就出手,把握你事业的成功的积极,千万不要让你的机会白白浪费。如果你居住、办公在整体环境的西面,其效果可能更好。

亲爱的朋友们,立秋你的生肖运气怎么样还满意吗?希望每一位小伙伴在立秋都能交好运。想了解更多关于立秋的资讯请点击》》》立秋是几月几日


立秋节气怎样养生

养生,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每个时节气候不同,环境不同人们对于养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夏季养阳,冬季养阴,那么立秋节气我们该如何养生呢?立秋养生事项有哪些是我们要注意的?还有现在流行的立秋艾灸养生是怎么回事呢?立秋艾灸养生有什么作用?这些立秋养生问题,如果你还不清楚就一起来看看吧!

立秋节气如何养生

立秋

1、宜祛暑滋阴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医学专家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厚味之物。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因此,脾胃虚寒者注意不宜食用过多。

2、调理脾胃

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芡实、山药等。经过一个夏天后,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如西瓜、梨、黄瓜等,要少吃。

3、着重养阴补虚

如果呼吸浅短,声音低微,神倦懒言,动则汗出,食欲减少,舌质淡就属于气虚体质。用黄芪、党参、西洋参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简单的方式。

如果面色苍白,口唇淡白,夜热盗汗,肌肤枯涩,舌淡红无苔就属于血虚体质。可以用当归、红枣、何首乌、桑椹做粥,在炖鸡汤、炖肉时也可以加点。

如果颧面潮红,口燥咽干,盗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结,舌红少苔就是阴虚的体质。可以用麦冬、五味子、山药、百合等,熬粥的时候可以放几味。

4、调节心情谨防秋燥

而进入秋季之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如果人体违逆了秋季收敛之气,就要伤害肺气。秋季伤害了肺气,到了冬季,就要发生病变,这是因为人在秋季养“收气”不足,到冬季奉养“藏气”力量不够的缘故。

5、需防“空调病”

立秋后,办公室的空调照旧,但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二是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茶。身体虚弱者,可在办公室备一件外套“避寒”。

立秋艾灸养生

立秋艾灸养生

1、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甲乙经》说过“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又称“督阳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2、太白穴:补充气血、美容养颜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经常出现脾气虚的症状,我们常说的黄脸婆就是脾虚的象,每天按摩这个穴位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

取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3、关元穴: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鹊心书》里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关元,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取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立秋之后,秋季的养生就要提上日程了。注意秋季进补也不能盲目大补特补,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适当调整,如果身体已经出现病症也要及早求医。想了解更多关于立秋的资讯请点击》》》立秋是几月几日


二十四节气立秋介绍

二十个节气,我们想要一一认识并了解有些难度,所以我们总是记得我们最喜欢记住的部分,其他节气知识查询就可以了。为了方便大家补充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以下是对二十四节气立秋的介绍,快点来瞧一瞧这些24节气之立秋的文化常识吧。

二十四节气立秋介绍 24节气之立秋的文化常识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立秋的含义

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中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

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二候:白露生

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候:寒蝉鸣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立秋的气候特点

1、立秋有“秋老虎”

早晚凉爽中午仍有余热“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此时天气通常依旧很炎热。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

2、立秋期间末伏还在

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3、立秋南北天气有差别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描写立秋的诗句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

左河水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立秋

[当代]徐书信

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

与君携手花间舞,夜露沾鞋又湿衣。

五律立秋

[当代]齐哲慧人慧语

感恨方初夏,飘然过立秋。

韶光何太速,壮岁突苍头。

曾祖高还矮,重孙矸或璆。

海河能见底,人世水长流。


描写立秋节气谚语

在我国古代,少有人能读书习字,尤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民众。但这并不能埋没他们智慧的闪光点,民间流传的谚语就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他们根据不同的节气,不同的气候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言语记录他们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智慧的总结。如今立秋将至,关于立秋的谚语你知道多少呢,小编汇总了立秋节气的经典谚语大全,看看描写立秋节气谚语都有哪些。

描写立秋节气谚语 立秋节气的经典谚语大全

立秋天高原,风微凉

立秋时间谚语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六月底,七月头,十有八载节立秋。

立秋气候谚语

一叶知秋至

早晨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

早秋丢,晚秋收,中秋热死牛。

立了秋,凉飕飕。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立了秋,把扇丢。

立了秋,扇莫丢,中午头上还用着。

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

立秋早晚凉,中午汗还淌。

立了秋,枣核天,热在中午,凉在早晚。

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

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

七月秋风雨,八月秋风凉。

.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

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关

夜立秋,热到头

立秋生活谚语

立秋,暑热已微凉

秋不食辛辣,不食肺

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

立了秋,苹果梨子陆续揪。

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

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

七月半,八月半,蚊子嘴,快起钻。

立秋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换上棉。

立秋温度高,红蜘蛛少不了。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秋后的蚊子,飞不了几天

立秋农事谚语

立秋谷已黄

立秋温不降,庄稼长得强。

中秋前后是白露,宜收棉花和甘薯

立了秋,哪里有雨哪里收。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春旱播种难,秋旱减一半。

立秋雨滴,谷把头低。

立秋雨丰,黍子返青。

三伏有雨好种麦。

七月不保墒,种麦打饥荒。

马吃夜里草,麦收七月墒。

秋不凉,粒不黄。

昼夜温差大,有利籽粒发。

麦到芒种,稻(早稻)到立秋。

立秋种荞麦,秋分麦入土。

立秋十日遍地红。

立秋三日见秫头。

立秋三日见秫秸。

立秋十日割早黍,处暑三日无青穆。

遍地喷农药,火龙不见少,一场凉风没事了。

七月水连坡,来年蚂蚱多。

水面如镜,招来蝗虫。

今秋蝗虫产下卵,来年夏季出蝗蝻。

精耕细作除蝗害,荒地开垦能免灾。

高粱扛了枪,不怕水汪汪。

高粱不没头,就能获丰收。

站着不怕大水泡,遇风倒伏就坏了。

关于立秋的谚语繁如星斗,小编将关于立秋的谚语做了简单的分类,想了解更多关于立秋的资讯请点击》》》立秋是几月几日


立秋为何吃西瓜

立秋时节的一大习俗就是“啃秋”,而这里“啃秋”指的就是啃西瓜,该习俗流行于江苏南京一带,至今仍有该传统。每一个习俗都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有一定的由来及意义。那么,立秋为什么吃西瓜?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立秋吃西瓜的传说及说法。

立秋为什么吃西瓜 立秋吃西瓜的传说及说法

在南京吃西瓜啃秋的习俗在古时就有了。传说明代时有一年,南京城里许多人长了癞痢疮,有人便效仿庐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让“癞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结果瘌痢疮果真好了。因此人们就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

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

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啃秋的寓意在于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传说“啃秋”能啃掉癞痢。

朱元璋在南京定都,当上了皇帝。可他从老家带来的那些不爱洗澡、不讲卫生的坏习惯却没改,更有甚者,他的手下将士还将癞痢疮带到了南京城。不久,很多百姓因此头上生癞痢疮,特别是十多岁的娃儿,生癞痢疮的特别多。

不少人带着娃儿到土地庙烧香,用香灰当“仙药”涂在生了癞痢疮的娃儿的头上,却依然无法治愈。后来,有一家富户得了一个偏方,他家女儿生了癞痢疮后,夏日每天啃西瓜,最终竟神奇地使得“癞痢疮”消失了。许多人家纷纷效仿,买西瓜给娃儿吃,由此形成了“啃秋”的习俗。吃西瓜治“癞痢疮”,这个偏方显然没有可靠的科学根据,但这个有趣的传说却流传了下来。

立秋吃西瓜有什么好处?

1、西瓜可清热解暑,除烦止渴:西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在急性热病发烧、口渴汗多、烦躁时,吃上一块又甜又沙、水分十足的西瓜,症状会马上改善。

2、西瓜所含的糖和盐能利尿并消除肾脏炎症,蛋白酶能把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的蛋白质,增加肾炎病人的营养。

3、西瓜所含的糖和盐能利尿并消除肾脏炎症,蛋白酶能把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的蛋白质,增加肾炎病人的营养。

4、吃西瓜后尿量会明显增加,这可以减少胆色素的含量,并可使大便通畅,对治疗黄疸有一定作用。

5、美容、抗衰老

西瓜汁犹如人体的清道夫,能够及时的排除体内代谢产物,清洁肾脏及输尿管道,同时还可激活机体的其他细胞,达到美容及延缓衰老的功效。另外,西瓜还可帮助蛋白质的吸收。现代研究发现,西瓜汁中含有蛋白酶,该物质可将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水溶性蛋白质,以帮助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

6、增加人体免疫力

现在,医生给高血压的病人开的药全都是一些降压药。如今,经科学研究发现西瓜可以使患者没有药物的副作用而达到同样的效果。食品科学家实验证明,9个患有高血压的成年人,在6周内摄取6克从西瓜中提取的L-瓜氨酸后,血压全部达到正常水平。

想了解更多立秋节气知识,请点击进入》》》》二十四节气之立秋节气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