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正月十五

2020/4/1 16:11:46
万年历日历:正月十五知识
正月十五知识
正月十五月儿圆

讯 正月十五是元宵佳节,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正月十五这天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是必不可少的事。除了这些,人们还会观赏又大又亮的圆月。人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据天文学家提示,今年的元宵月确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不知道当晚你有没有观赏到美丽的圆月呢?没观赏到的朋友虽然有点可惜,不过也没关系,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各地绝美圆月景观,您不妨去饱饱眼福吧!

正月十五月儿圆

正月十五月儿圆

正月十五月儿圆

正月十五月儿圆

正月十五月儿圆

相关推荐

罕见自然奇观 云南梅里雪山“日月同辉”


元宵节什么时候

春节之后就是元宵节,这个节日我们要吃汤圆或者是元宵,可以出门看花灯,猜灯谜,或者相约一起去灯会游玩。那么元宵节什么时候你知道吗?很多人都不太确定元宵是正月十五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元宵节的时间吧!

元宵节什么时候 元宵是正月十五吗

元宵节是正月十五。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灯节、上元节。元宵节与春节紧紧相连。过去,人们大 约用20天的时间为春节做准备。然而,元宵节却标志着新年喜庆的结束,元宵节过后, 一一切都恢复正常。“元”的字面意义是“第一”,“宵”指“夜晚”,元宵是我们在新的一年里第一次看到圆 , 月的日子,是家人团聚的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就是灯展,所以这个日子也叫灯节。

元宵节也是灯节

灯节活动热闹非凡,人们无比喜悦。在灯节这天,花灯摆满整个街道,人们整晚载歌 、 载舞。这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娱乐活动。长期以来,人们不断制造各种精美、奇异的花 灯以及各种爆竹和焰火来增添灯节的热闹气氛。仅花灯一项,名堂就很多。有“龙灯”、 “凤灯”、“鱼灯”、“兔灯”,以及各种历史人物、神话故事灯,诸如“走马灯”等等。把很多灯笼连在一起就制成了灯树、灯楼、灯山和牌坊之类的花灯。除了灯笼,人们还在灯笼上悬 挂各种灯谜,供人猜测取乐。另外,中国不同地区的人们还发明了许多绚丽多彩的歌舞表演,有踩高跷、扭秧歌、等民间艺术宝库。

除了玩花灯和其他娱乐活动外,灯节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吃元宵。元宵是用糯 米粉做成的团子,很明显,元宵的名字来自元宵节。据说吃元宵的习俗起源于4世纪的 东晋朝,后来,盛行于唐朝和宋朝时期。

今天,在全中国,农历正月十五的灯会仍然是一个大的活动。人们欢欢乐乐度过一个灯火辉煌。的夜晚。例如,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成都市每年都在文化公园举行灯会。在灯节期间,公园确实是一个“灯的海洋”!许多花灯设计新颖,吸引着无数的观光者。最 引人注目的花灯叫“龙柱”。龙柱形状像一条金色的龙,螺旋形上升至27米高,龙嘴向外喷吐焰火,场面壮观,令人难忘。

元宵节也是上元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又称元宵、元夜、元夕,源出于道教。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元宵》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中古以后,中国就有元宵张灯观赏的风俗,所以又称“灯节”。观灯之俗,宋时最盛。南宋孟元老噬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首都汴京(今开封)元宵节的情况时说:“正月十五日元宵,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宜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南宋元宵节更是盛况空前,南宋周密崔武林旧事》卷二记载,首都临安(今杭州)到处搭建灯山,又有数十个舞队在灯市上游行表演,由官府支给赏钱。士女观者如云,往往通宵达旦。元宵是中国古代最隆重的节日之一,观灯之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元宵节吃元宵

元宵是用糯 米粉做成的团子,很明显,元宵的名字来自元宵节。据说吃元宵的习俗起源于4世纪的 东晋朝,后来,盛行于唐朝和宋朝时期。

元宵馅有甜、咸两种,甜馅用糖、胡桃仁、芝麻、桂花、玫瑰花瓣、加糖腌制的橘子皮、 豆沙或枣泥等。一种成分或混合配料都可以做汤团馅。咸汤团用碎肉、蔬菜或肉菜混合 做馅。

中国南方和北方做元宵的方法不相同。通常南方各省是把揉好的糯米面团做成圆 球,挖个洞,放上馅,然后放两手中滚动,使元宵表面光滑。北方元宵的配料通常是甜的, 不用肉。把馅做成硬核,轻轻蘸水,放在装有干糯米面的平底篮子里滚动,一层面粉沾在 了馅上,再蘸水后放篮子里滚动,就像滚雪球一样反复做,直到做成你想要的大小。

吃元宵的传统延续至今。这一传统促使新老商店改进他们的产品。他们千方百计 提高元宵的口味和质量,以吸引更多的顾客。

灯节的夜晚人们吃元宵,元宵雪白,圆圆的像珍珠一样漂浮在热气腾腾的碗里,这象 征着月亮圆圆,生活繁荣昌盛,家庭团圆和睦,来年心想事成。了解更多元宵节内容查询请点击》》》元宵节是几月几日


元宵节带颜色的简笔画

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一夜是大家共庆佳节的好时候,也是难得的放松心情的好时机,跟家人孩子一起吃汤圆,赏花灯。今天我们带来了元宵节带颜色的简笔画,元宵节到来的时候也可以一起动画作画啊,正月十五简单漂亮的简笔画在这里等你。

元宵节带颜色的简笔画 正月十五简单漂亮的简笔画

元宵节诗词欣赏

《正月十五夜灯》

【唐代】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代】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了,你反应过来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了不?别单年年都有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但是对于小朋友和繁忙的上班族来说,经常就忙了啥是正月十五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正月十五有什么风俗,和传说吧!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正月十五的传统民俗

元宵节吃元宵节也吃汤圆

元宵节当时是要吃元宵,当然你说吃汤圆也是一样的。虽然很多朋友被元宵节吃元宵还是吃汤圆这样的疑问搅的脑仁疼,但是其实他们都是元宵节的应节食品,都是代表着团团圆圆的祝福。只是因为不同地区的制作方法不同略有区别而且,元宵是糯米粉和面之后馅料捏出来的,元宵则是馅料粘上干的糯米粉摇晃出的。最后汤圆煮出来汤水是清澈的,而元宵煮完后汤水是浑浊的。

元宵节赏花灯还要猜灯谜

元宵节的夜晚灯市花如昼,这是千年前就有的热闹场景,由于古时候施行宵禁制度,晚上人们是没有啥娱乐活动的。但是到了元宵节的夜晚是特例,晚上点燃的花灯亮如白昼,人们难得能在夜晚外出欣赏的这样的美景。除了单纯的赏花灯,还有猜灯谜放烟火还有各种有趣的杂耍,我们现在的活动。赏灯的习俗由来已久,但是猜灯谜是到了唐宋时期才出现的元宵节活动,已经面试就深受人们的欢迎,到现在经久不衰。

元宵节耍龙灯也舞狮子

龙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一种天降的祥瑞,一直作为中国传统瑞兽的代表,这是吉祥的象征。因此人们喜欢在在元宵节的晚上耍龙灯,也是祈求风调雨顺的美好心愿。除了耍龙灯,元宵节还会舞狮子,每逢佳节或者是重要的庆典人们都会请来舞狮队来助兴,这也是求吉纳福传统仪式。


正月十五出生的女孩好不好

正月是一年的开头,新年伊始,万物复苏,也是生长的季节,那正月十五出生的女孩好不好呢?其实每一位女孩都是爸爸的小棉袄,都是世界上的天使,能给世界带来欢乐。但是民间有传言,正月15出生的女孩命硬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

正月十五出生的女孩好不好 正月15出生的女孩命硬

此日生人,夫妻敬重,子孙刑克,强争好斗,破害前程,卅五之后方来馀庆,男者离租,他乡发展,女人克夫,必配硬命,平常之命。

十五日出生之人,个性柔顺,为人温和笃实,已经结婚者,夫妻相处间多半相互敬重,而能使德泽批及子孙。

唯独应注意子孙若有好争勇斗狠的不吉相克之相,须多加留心管教方式,以免造成行为偏差,损及自我前程。

元宵节出生的人好不好

性格特征

出生在正月十五的人,生命中流淌着英雄主义的情怀,但这天出生的人,经常不知道自己所拥有的英雄本色,往往等到命运之神下了挑战书,才会让他们的英雄本色绽放光芒。在此之前,他们可能只是过着还可以,甚至很平凡的生活。而这个会引发他们自我发现的事件,大约会在他们年近三十的时候发生。

社交能力

这天出生的人,无论男女,不是社交上的佼佼者,就是特别沉稳老实之人。不过在接近中年的时期,很可能会遇到生命中的贵人,这些人会帮助他们发现自我,提升自我,而且彼此之间可能会发展出爱情,或深厚的友谊。

人性弱点

这天出生的人,最大的弱点就是过于放任自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可能会常常追求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东西。因此,建议出生在这天的朋友,应该适当的调整一下自我控制欲,维持正能量的态度,勇敢接受新事物的挑战。

正月十五出生的女孩起什么名字

施诗 世敏 世英 世韵 书慧 书桃 书文 书萱 书仪 书艺 书意 书语

书云 抒怀 姝好 姝惠 姝丽 姝美 姝艳 淑华 淑惠 淑慧 淑静 淑兰

淑穆 淑然 淑婉 淑贤 淑雅 淑懿 淑哲 淑贞 舒畅 舒方 舒怀 舒兰

舒荣 舒扬 舒云 帅红 双文 双玉 水晶 水悦 水芸 顺慈 顺美 丝柳

丝萝 丝娜 丝琦 丝琪 丝祺 丝微 丝雨 司辰 司晨 思嫒 思宸 思聪

思迪 思恩 思凡 思涵 思慧 思佳 思嘉 思洁 思莲 思琳 思美 思萌

思敏 思娜 思楠 思琪 思若 思思 思彤 思溪 思雅 思怡 思义 思懿


有关于元宵节的由来

在今年的元宵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来扒一扒有关于元宵节的由来和传说中的那些事。这些故事已经在历史中浮沉了千年的时光,真实性小编不敢保证了。这些正月十五的由来传说人们口耳相传到如今,这些小故事也挺有意思的。

有关于元宵节的由来 正月十五的由来传说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元宵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早在汉文帝时期,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节日起源传说

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传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吃元宵的历史

汤圆是应时必备的节日食品,当然不可无诗。宋代人也写了一些咏汤圆的诗。南宋女诗人朱淑真就有一首《圆子》诗:“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纵有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所谓“鸡头肉”者,形容其嫩也。唐玄宗李隆基就曾赞叹杨贵妃之乳为“新剥鸡头肉”。

南宋文学家周必大也有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归味,灶婢诧新功。星烂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清代浙派代表诗人符曾的《上元竹枝词》就是一首咏元宵的诗词:“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据说,清末明初还流传袁世凯和元宵的故事。说的是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凯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