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区别

2020/4/1 16:10:08
万年历日历:区别知识
区别知识
春节和圣诞节的区别

在中国春节是一年中最受重视,最重要,最热闹,最……不管春节用几个“最”来形容是一点都不过分的,春节就是有这样的魅力。但是在西方国家,尤其是信仰基督教的国家,圣诞节才是当之无愧的霸主,甚至于他们的新年都不能匹敌。这两个超级重要的节日有什么不同呢,现在我们就来一场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对比,看看春节和圣诞节的区别。

春节和圣诞节的区别 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对比

来历:

春节是祭拜天地的日子,圣诞节是耶稣诞生的日子.

春节是虞舜时期兴起的,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他带领着大家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了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也就是后来的春节。

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是庆祝耶稣的诞辰,因此又叫耶诞节。

时间: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圣诞节阳历12月25日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但在历史上,春节有“元旦”等多个名称,日期也是几经变动。直到1914年为接轨西方历法,才将“元旦”之名移到阳历1月1日,春节定为阴历正月初一。

相传圣母玛利亚在12月25日诞下耶稣,后来耶稣为救赎世人被钉上十字架,世人为了纪念耶稣所付出的一切,就把这一天定为圣诞节。

饮食:

春节吃饺子和汤圆,圣诞节吃火鸡

春节的习俗有南北之分,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圆,话说子时为两年之交、辞旧迎新的时刻,便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就要吃饺子啦,而汤圆寓意着甜甜美美,圆一切美好的愿望。

至于圣诞节吃火鸡,据说在1620年的圣诞节,大批来自英国的移民抵达美洲大陆的朴里茅斯山。当时那里物产贫乏,只有遍布山野的火鸡,于是他们便狂捉火鸡,作为节日主菜。

礼物:春节发压岁钱,圣诞节送礼物

说起拜年,是小孩最开心的事了,因为可以得到压岁钱,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岁” 同“祟”),小孩儿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圣诞节送礼物的习俗在《圣经》中是这样说的,来自东方的圣人在耶稣降生的时候赠送了很多礼物,后来人们延续了这一习俗,互赠礼物。

春节由来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肉畜危险人命。是以,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危险。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讨乞的白叟,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情形。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讨乞的白叟。祇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生活小常识大全白叟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白叟笑道:"婆婆若让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 怪兽赶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力矍铄,气宇不凡,但仍然继续劝说,讨乞白叟笑而不语。婆婆无奈,祇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 怪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日差别: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亮。"年" 怪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后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儿,"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祇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白叟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容,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岁首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平安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突然觉悟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讨乞白叟的小学生生活小百科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祇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朋家贺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懂患了驱赶"年"怪兽的措施。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使爆发爆竹、户户烛火通亮、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贺喜问好。这风尚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和除夕的区别

过年、春节、除夕这三者的关系你能烦的清楚吗?很多的朋友估计能分得清楚过年和春节的关系,或者是过年和除夕的关系,但是春节和除夕是什么关系估计有人要蒙圈了。所以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说说春节和除夕的区别,过了这么多年的春节我们还是要明明白白才好啊!

春节和除夕的区别 春节和除夕是什么关系

简单来说广义的春节包括过年和除夕;过年和大年三十还有除夕都是同一天,除夕特指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就是大年夜。而特定意义的春节是指大年初一,也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天气万年历频道。”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传统的、民俗的、真正的“年”,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龙抬头”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天气万年历频道。过“年”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过年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拜年”的由来与传说

拜年是春节期间人们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法。大年初一,人们打扮得整整齐齐,开门相见作揖道喜,走亲访友,相互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等吉祥的话语,给春节添加了欢乐祥和的气氛。

拜年习俗的由来,众说纷纭,大家普遍认同的说法,也是来源于“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年”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共祝平安度过“年关”。

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唐太宗李世民见老臣程咬金、尉迟恭等经常因互不服气而闹矛盾,总想帮助他们和解,却一直找不到好的办法。后来,李世民听从谋臣魏征建议,在大年三十上朝时,带头向满朝文武大臣磕头做揖拜年,而后要求文武大臣在正月初一也要互相拜年,拜年时只说吉庆话和自己的缺点,不准说别人的不是,违者严惩不贷。

大年初一天刚亮,满朝文武你上我家,我去你家,相互拜年。尉迟恭一到程咬金家,就向程咬金做揖磕头拜年:“祝程大人身体健康,过年愉快。”程咬金见状也当即做揖磕头说:“我是个老粗,前段时间咱两闹矛盾,完全是我的不对。”说着说着, 两人平时积累的一肚子气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后来这事儿传到了民间,大家都觉得这是件好事:亲戚朋友之间难免有拌嘴赌气的时候,通过拜年消除平时积累的怨气,有利于社会和谐。于是就学朝廷官员的样拜起年来,拜年的习俗也就流传下来。


有机统一什么意思

大家应该都知道统一是什么意思,即把比较零散的一些东西规整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东西,以达到一致。不过,由统一衍生出的另一个名称“有机统一”大家就不一定理解其含义了。那么,到底有机统一什么意思?有机统一和统一的区别是啥?一起来了解。

有机统一什么意思 有机统一和统一的区别是啥

有机统一,是揭示有机整体即复杂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多层次、多向度的非线型相干作用产生的结构整体性、动态稳定性及功能藕合性的客观状态及过程的范畴。

有机统一一般有以下三种含义及用法:(1)自身内在的统一。指系统内部诸要素、部分、子系统及各层次之间依自身需要和内外作用形成的有机联结或整体化行为。它同外在的或人们主观附加给事物的某种联系或统一性迥然不同。(2)多种功能的统一。有机统一指事物系统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的水平,即形成“功能良性藕合网络”。因此,有机统一体的功能原则上不能还原或归结为各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3)复杂结构的统一。有机统一排除低级简单系统的机械统一,专指复杂系统即具有多要素、多层次、多极性的系统通过非线型相千作用而获得的整体关联性和结构协调统一性。无论在上述哪一种用法上,有机统一总是同机械统一相对立。机械统一指缺乏内在联系的简单相加或机械拼凑,其本质特征是可加和性,即整体等于各孤立部分之和。如“一盘散沙”就是典型的机械统一。

有机,这一术语源于化学,“有机体指含碳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结构较为复杂,形态亦较高级。因此,“有机”被人们引申为高级事物、复杂系统的特点。现代系统科学的创始人冯贝特郎菲把人体称为有机体,斯宾塞和马克思则将人类社会称为有机体。马克思指出:“社会就是一切同时存在又互相依存的杜会有机体”。可见,在有机体、有机统一的内涵规定方面,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系统科学虽各有角度和侧重,何共同点显然大于不同点,均指复杂系统内部的高度关联性、有序性和整体性。

辩证统一,指通过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而表现出来的事物的活生生的统一,其根本特征是包含内在差别和矛盾的统一。

有机统一和统一的区别是啥?

1、统一和有机统一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将所指的客体看成一个系统,“统一”可以指的是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结合和作用,但“有机统一”主要指的是一个系统、一个有机体里面内部不同部件的结合和作用。

2、有机统一,是揭示有机整体即复杂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多层次、多向度的非线型相干作用产生的结构整体性、动态稳定性及功能藕合性的客观状态及过程的范畴。有机”被人们引申为高级事物、复杂系统的特点。有机统一一般有以下三种含义及用法:

(1)自身内在的统一。指系统内部诸要素、部分、子系统及各层次之间依自身需要和内外作用形成的有机联结或整体化行为。它同外在的或人们主观附加给事物的某种联系或统一性迥然不同。

(2)多种功能的统一。有机统一指事物系统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的水平,即形成“功能良性藕合网络”。因此,有机统一体的功能原则上不能还原或归结为各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

(3)复杂结构的统一。有机统一排除低级简单系统的机械统一,专指复杂系统即具有多要素、多层次、多极性的系统通过非线型相千作用而获得的整体关联性和结构协调统一性。

无论在上述哪一种用法上,有机统一总是同机械统一相对立。机械统一指缺乏内在联系的简单相加或机械拼凑,其本质特征是可加和性,即整体等于各孤立部分之和。如“一盘散沙”就是典型的机械统一。


生日阴历和阳历的区别

有时候阴历和阳历的区分确实费头脑,更费头脑的是过生日到底是遵循哪一个来看。有人说过阳历生日比较好,有人则说过阴历生日才符合我们的生活习俗,那么生日过阴历还是阳历好呢?生日阴历和阳历的区别又是什么呢?接下来和一起去探讨下吧。

生日阴历和阳历的区别

阴历生日,也就是常说的虚岁生日,计算出来的是虚岁年龄,这是我国传统上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是按出生后所经历的日历年头计算,即生下来就算1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1岁。

按阴历生日计算的年龄,一般按农历新年算,也有按公历算的。例如,12月末出生的婴儿,出生后就算1岁,过了公历1月1日或当地农历新年又算1岁。这样,婴儿出生才几天,已算虚岁2岁了。这种计算方法是我国民间习惯的一种较为实用的年龄计算方式。

而阳历生日,就是指某人出生的那一天,在公元纪年法上的公历日期。阳历生日计算出来的年龄,即是周岁年龄,又称实足年龄,指从出生到计算时为止,共经历的周年数或生日数。

例如,1990年7月1日零时进行人口普查登记,一个1989年12月15日出生的婴儿,按虚岁计算是2岁,实际刚刚6个多月,还未过一次生日,按周岁计算应为不满1周岁,即0岁。周岁年龄比虚岁年龄常常小1到2岁,它是人口统计中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

身份证上的生日是阴历还是阳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使用的历法是公历,也就是常说的阳历。因此,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是阳历,医院出具的出生日期证明也是阳历,凡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公文,证明都使用阳历。

大部分是阳历的,要看你父母当时给你报户口的时候报的是阳历还是阴历了

生日过阴历还是阳历好

1、遵循传统,旧习俗不能丢,过阴历生日更为准确

如果父母想要遵照旧习俗的呢,就建议给宝宝过阴历生日。在家庭教育中,想让宝宝从小就了解传统的中国文化,培养宝宝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认知和民族的自豪感,就可以选择给宝宝过阴历的生日,因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就像过年、中秋节等也是遵照阴历的月份过的,所以给宝宝过阴历生日也更为精准一些。

2、与现如今的社会接轨,过阳历生日比较方便

阳历生日比较适用于公务场合,比如说上户口、办出生证之类的,用的都是阳历的生日。对于现在的社会而言,更多的时候,采用的都是用阳历的时期来约定时间,尤其是工作方面。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宝宝出生后,出生证上写的都是阳历的时间,而且给孩子上户口的时候,也会用阳历的时间。阳历时间和阴历的时间相比起来说,阳历的时间比较固定而且容易被记。最主要的是它是与世界通用的历法,所以对于一些比较开放的家庭来说,一般给宝宝过的都是阳历的生日。

3、哪个方便过哪个

如果实在不知道该过哪个的话呢,就哪个方便过哪个就可以啦!因为阴历和阳历生日各有各的好处,顺其自然,看哪个日子更为方便就采用哪个,比如每年的年初就可以看好宝宝这一年的阴历和阳历生日都是在周几,如果在节假日的话就可以选择节假日这个生日啦,就可以带宝宝出去玩给宝宝过个隆重的生日会咯,所以不管选哪个,方便就可以。

其实也可以给宝宝过两个生日呢,既让宝宝接触到老祖宗的传宗,又不会忘记自己固定的阳历生日。这样的话可能就比较麻烦家长啦!

哪些生日不能过

1、从出生到16岁,我们都可以给孩子过生日。

2、从17岁到59岁,可以过生日,但是要根据当地习俗过生日。比如通常逢十过生日要提前一年,比如30岁过生日通常在29岁完成;而且很多地方“过三不过四”,即三十岁生日可以过,而四十岁生日不能过。

3、人到了60岁,已经是六十甲子轮回一次,故而,从60岁开始到80岁为止,是不能大张旗鼓过生日的。过去坊间和位理学都认为,人一旦到了60岁,就不能过生日了,因为怕“提醒”阎王爷,早早将过生日者“一笔勾走”。

4、人到了80岁,也可以过生日,而且可以大张旗鼓过生日了,即使登报纸庆贺生日大寿都无碍,因为已经是“神”不是人了。


预科生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高考就是决定一生的事情,但是这也不全如此,总有机会能弥补的,就看个人际遇了。即使高考考差了一二也有办法能弥补,高考分数不理想的朋友不妨考虑一下预科这个选项。那么预科生是什么意思?怎么报预科?还有预科生和正取生的区别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预科生是什么意思 预科生和正取生的区别

普通高校招生中的预科生,就是指国家指定的普通高校或民族院校,从参加当年全国普通高考的符合特定要求的考生中,低于一定分数,按志愿择优录取。该考生在民族院校或普通院校学习一年后,经考试合格直接入高校的本科或专科学习。高校自己组织预科毕业考试进行专业分配。

普通高校或民族院校举办的少数民族预科班,是党和国家为提高少数民族文化水平。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多地培养少数民族各类专门人才而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招生科类主要有文科和理科,录取标准不得低于有关高校在录取省同批次统招最低分数线下80分。

预科生与正取生有何区别

预科生和正取生的毕业证没有任何区别。和同一届正取生相比,预科生的毕业证只是要推迟一年发放。当第二年的时候,预科生就和下一届正取生一样。

预科生毕业时,颁发的毕业证和其他正取生完全是一样的,只是学生档案里记载有一年预科经历,所以求职就业时,不会因此有什么限制。各地区学费标准都不一样,预科就相当于大学的学前班。

高考

大学预科班介绍

大学预科班,是指从初中和高中学生中破格录取到高校预科的学生,他们在高校进行一年高中阶段课程的补习,与大一课程进行衔接。第二年,转入高校正式课程的学习。大学预科班的学生一般有以下几类:

1、以破格方式录取的大学少年班的学生。这些学生不超过15周岁,他们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课程是通过自学,跳级上来的,知识的学习连续性差,有些也不牢固,需要在预科班里进行巩固,为大一开课打好基础。

2、高水平运动员。高校招收的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成绩突出,但文化成绩控制在当地本科录取分数线以下200分以内。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考生,文化成绩300多分就可以被预科班录取。预科班的学生,在预科班学习期间,不能参加国家举办的大学生运动会。

3、高校直接从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中招收的优秀学生、学生干部和特长生。他们通过考核和测试进入高校预科班。

4、民族院校预科班招生,可低80分录取第一志愿的少数民族考生。

预科班招生条件

民考民 学制2年,民考汉学制1年。

民族预科班招生对象的条件: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报考条件,热爱家乡,立志为建设家乡作贡献的边疆县、执行边疆政策的县、省人民政府确定的贫困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及行署、州人民政府确定的贫困乡的农村户口的少数民族考生或汉族考生。父(或母)在上述地区乡一级(含乡级)以下的单位工作的城镇户口的少数民族考生和汉族考生均可报考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

1、区外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班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

2、区属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招收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考生:

(1)应届高中毕业生。

(2)农业户口。

(3)50个老、少、边、山、穷县(市)的少数民族。

志愿填写

志愿和普通高校志愿同时填报,预科班志愿填写在相应录取批次的普通高等学校预科志愿栏内。报考第一批本科录取院校本科预科的考生,填写在“第一批本科录取院校预科志愿”栏内;报考第二批本科院校本科预科的考生,填写在“第二批本科预科志愿”栏内;报考第三批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专科预科的考生,填写在“专科院校及第三批本科学校专科班预科志愿”栏内。

例如:报考中央民族大学本科预科,填写在“第一批本科录取院校预科志愿”栏内;报考云南民族大学本科预科,填写在“第二批本科院校预科志愿”栏内;报考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预科志愿则要填写在“专科院校及第二批本科院校专科班预科志愿”栏内。


小寒跟大寒有什么区别

大寒小寒同属于冬季的节气,小寒在前,大寒在后,其寒冷的程度不一,根据往年气候温度显示,小寒大多数时候比大寒要冷些。那么,小寒跟大寒有什么区别?小寒跟大寒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呢?以下是盘点的小寒和大寒不同之处,快点来看看吧。

小寒跟大寒有什么区别 小寒和大寒不同之处盘点

小寒跟大寒有什么区别

1、含义不同

从字面上就能看出它们的区别,一"大"一"小"。因为时间分别在农历十二月的一前一后,所以都称为十二月节。月初寒小,月半寒大,故有小寒和大寒。对于大小寒的由来,古籍并没有过多的解释,除了最先出现的冬至节气有相关起源外,其他节气都统一记载了。

2、气候不同

虽说这两个节气的寒冷程度不分伯仲,但是,气候上还是有一定区别。小寒节气时,冷空气虽然频繁活动,但是这个时候达到寒潮级别的不多,所以这个时候的降雪量也不会很大,多以雨雪天气为主;到了大寒时节,冷空气力度开始加大,这个时候最容易出现寒潮,尤其大雪、暴雪天气经常出现。一般雪灾冻害经常在大寒时节出现。

3、黄经位置不同

小寒节气太阳在黄经285°,大寒节气太阳到黄经300°,这说明大寒的白天时间要比小寒节气白天时间长一些。而确实每年从冬至节气开始,我国的白天会越来越长。

小寒节气由来

公历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

大寒节气由来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小寒习俗有哪些

1、吃黄芽菜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使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而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

2、吃糯米饭

广东民谚“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民间传统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

3、吃腊八粥

小寒节气中另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古籍记载,腊八粥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作点染,这些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4、画图数九

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5、吃菜饭

小寒节气,老南京讲究吃菜饭,其来源估计与天冷进补有关系。所谓菜饭就是青菜和米饭一起翻炒,加入咸肉、香肠、火腿、板鸭丁。其中矮脚黄、板鸭都是南京的着名特产,极具南京特色。

6、吃鸡

老南京还有逢“九”吃一只鸡、每天一个鸡蛋的进补习惯,所以小寒这天市民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鸡汤和鸡蛋。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养生的重视,现代人在小寒节气形成了不少新民俗,比如南京许多年轻人也喜欢吃羊肉汤、牛肉汤来进补。

大寒习俗有哪些

1、八宝饭

民间有大寒节气吃糯米的说法,因为糯米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养胃、滋补的作用。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宝饭。糯米蒸熟,拌以糖、猪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2、年糕

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

所以老北京的习俗中大寒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带着吉祥味,也能驱散身上寒意,所以称为“消寒糕”。

3、鸡汤

到了寒冬季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