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区别

2020/4/1 16:10:08
万年历日历:区别知识
区别知识
江和河的区别在哪里

因为江和河的叫法是已经存在了的,所以人们通常都会照着“x江”或“x河”来叫。实际上,这江和河是有一定的标准划分的,只有达到标准才能被称为江或河。那么,到底江和河的区别在哪里?江和河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一起来了解。

江和河的区别在哪里 江和河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1、地域上的区别

中国南方的河流多称为“江”,例如:

长江、珠江、钱百塘江、岷江、怒江、金沙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漓江、丽江、九度龙江等等。可见南方人一般习惯把河流称之为“江”。

北方的河流人们多称为“河”,例如:黄河、淮河、渭河、经河、洛河、汾河、青河、辽河、饮马河、沁河、柴达木河、塔里木河等等。可见北方人习惯把河流称之为“河”知。

2、规模上的区别

虽然有地域的大致划分,但凡事没有绝对。人们在对河流命名时也会根据河流的大小规模来区别称之为“道江”或“河”。

有一些例外:北方的嫩江、鸭绿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南方有象浏阳河之类的河),这些河流在北方被称为“江”,而这些“江”的共同内之处在于长度、流量、流域,规模上是较大的;

所以除了地域对河流命名的习惯外,人们通常会把一些小的河流称为“河”,而对于大容一点的“河”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江”。

江和河的本意:

“江”的最初本义是指:长江,如同“河”是指黄河。

江,江水(河流)也。

江之永矣。《诗周南汉广》

滔滔江汉。《诗小雅四月》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桌还。温庭筠《送人东归》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河”字在秦汉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而河流称为“川”或者“水”(但也有例外,如《山海经》曰:“昆仑山,纵广万里,高万一千里,去五万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环其墟。”)先秦的文献中找不到黄河一词,成书于汉武帝征和年间的《史记》全篇也不见黄河的说法。据学者李鄂荣考证,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县”的释文里。黄河的“黄”字用来描述河水的浑浊,这在古书中也早有记载:战国时期的《左传襄公八年》郑国的子驷引《逸周诗》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尔雅释水》记有“河出昆仑,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

黄河上源的星宿海由扎陵湖、鄂陵湖等数量众多的水泊和海子组成,在阳光照耀下星宿海的无数湖沼光彩夺目,如同孔雀开屏,十分美丽壮观,因而当地的藏族居民把这一段黄河称作“玛曲”(rmachu),即“孔雀河”的意思。甘肃省“玛曲”县即以此河段命名。


函授和自考的区别

大学除了全国统一高考之外,还可以根据招收的方式不同而分为函授、以及自考。这两者其实都属于自学自考的一种,但为什么又分为函授和自考呢?到底函授和自考的区别是什么?函授和自考那个含金量高?我们一起来了解。

函授和自考的区别 函授和自考哪个含金量高

1、费用不同。自考最多2000-3000元。成人高考按年收学费每学年5000-6000或者更高。

2、办学主体不同:各大学都有相应的成人教育学院或继续教育学院,所以成教的办学主体一般为国家,但目前也有一些成教是社会力量办学的。自考的办学主体一般为个人或民间机构,也有一些是由各大学办的,但一般都是打着大学的旗号而已。

3、招生对象不同:我国成人教育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在岗人员及待业者、已经离开正规学校的人员和已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中可看出是名副其实的成人教育。不过目前也有些松动,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加入到成教的大军中来。自考的情况与成考类似。

4、文凭不同:成考的文凭是各大学的成教学院发的,你考上了哪个大学的成教,毕业时就会盖有哪个大学的章;自考的文凭上盖有两个章,一个是主考院校的章,另一个是当地自考委的章。

5、考试方式、难度不同:成考入学叫严进宽出,学生只有通过国家统一的成人高考考试,才能入学就读。就像高考一样,也要填志愿。但只要你考上了,一般来说毕业都不会太困难(这与普高很相似);自考和学历文凭考试入学叫宽进严出,学员入学时不需要通过考试,直接就可入学,但如果你想得到国家承认的毕业证,就得一门一门的通过国家的考试。所不同的是,自考是全都是由国家出题考试,难度最大。

6、学习方式不同:成考的学习方式最多:有脱产全日制学习的,有夜大学,有函授,甚至早期的电大也是成人教育的一种方式。这对学员来说有很大的自主性:如果你有充足的精力与财力,你可以选择脱产学习,体验真正的大学生活;如果你一边在工作一边还想给自己充电,可以选择夜大学;如果你想上外地的著名大学,也可以足不出户的学习—函授。自考呢,相对来说学习方式就要少点,你只能在脱产学习与业余自学之间选择(当然,较大的城市里也会有自考的业余辅导班)。

函授和自考哪个含金量高?

只要你能毕业出来,其毕业证都是国家承认的。但如果非要在其中比个高低的话,应该说,最难考的含金量最高。

其实相对来说,自考本科的含金量还是比函授本科要高的。首先,由于自考生是需要自学的,相对来说学习能力是会比函授的学习能力是要更高一点的。而且自考本科文凭国家认可度也是比较高的。其次,国外的有二十多个国家是承认自考本科文凭的,而函授本科文凭就很少有承认的了。另外函授本科文凭在一些特殊部门可能会有一些限制。

函授网络远程教育(远程),网络教育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学历提升途径,目前教育部批准开展网络教育试点的高校仅68所,且这些大学皆为985/211重点大学,在武汉,华师、武汉理工、华科等学校的网络教育因其知名度及教育质量一直深受学员的信赖,近几年招生人数不断在加大,因为网络远程教育入学门槛低,毕业也不难,学习形式非常灵活,在家里打开电脑就可以学习,所以适合平时工作比较忙或者对文凭知名度有一定要求的人报考。

成人高考(函授、成考、业余、成教),成人高考和普通高考形式是一样的,需要参加十月份的全国统考,加上有面授课,因此社会及公司认可度高,课程主要以网络课+面授实用性强。我们武汉这边的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湖北大学等大多高校都有举办,可选择的学校和专业都比较多。


立夏和夏至的区别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夏至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很显然它们是不同的,起码在时间上相隔比较远。除了时间的不同,它们的含义和气候特点等也有很大的差别,那么具体立夏和夏至的区别是什么?到底立夏还是夏至是夏天的开始呢?下面小编带您了解。

立夏和夏至的区别 立夏还是夏至是夏天的开始

时间区别:

立夏:每年公历5月5或6或7日

夏至:每年公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

太阳位置区别:

立夏:太阳到达黄经45度。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含义区别:

立夏:告别春天,夏天的开始。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三候区别:

立夏: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夏至: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气候区别:

立夏: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部分地区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夏季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夏至: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夏至这天虽然日照时间最长,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对于我国黄河及其以北的绝大部分地区,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是7月,之后是8月,接下来才是6月。

想了解立夏节气更多内容,请点击进入》》》》》立夏节气专题


公历和农历的区别

历法有很多种,公历和农历,阳历和阴历,这几个之间有着相对和相反的关系,其中公历和农历是一定不同的,那么公历和农历的区别是什么呢?公历和农历是如何换算的呢?想知道公历和农历的转换,可以来瞧瞧的介绍哦。

公历和农历的区别

1、出处不同

公历=阳历,是世界通用的日期也就是我们平常的日期。

农历=阴历,是我国古代用来农耕的日期,也就是日历下面的小字所表示的日期。

2、算法不同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所定出的历法。

农历是以太阴(月亮)绕地球为一个月,12个月为一年(闰年为13个月)所定出来的历法。(以闰月调节年之四时)

农历是什么意思

农历是在阴历的基础上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

阴历是月亮历,也叫太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阴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阴历只管朔望月,不管回归年,所以和一年四季无关。

阳历就是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

公历是什么意思

公历,属阳历一种,公历别称公元、西历、西元等,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

公历是一种平均太阳历,只有回归年,不管朔望月。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365.2422天,这样无论是阳历和阴历,都会有误差(二者皆以365天为一年)。对阳历而言,平均每4年便会少约1天,(0.9688,约等于1)。

而公历解决这一问题的做法是规定每4年里有1个闰年,将这一天加在天数最少的2月,故闰年的2月有29天。实际操作中为了方便,规定凡是能被4除尽的年份,皆为闰年。如1996,2000,2016等皆为闰年。

公历和农历的转换

很多人都一直在找换阴阳历的公式。不过由于月球转动的不稳定不规则,因此无公式可寻,也就是说公历和农历的转换没有计算方式,这也是古代中国每百年必改历的原因。

公历和农历生日多久重合一次

一般每隔十九年阳历阴历同一天。不管是阴历的月还是阳历的年,它们的准确天数都不是整数而是小数,阴历和阳历19年中的天数还有微小的差别,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小数也变成了大数,从而出现了不重合的这种现象,但一般都只相差一天,要么提前,要么推迟。

为什么呢?

出现这种情形,主要是农历置闰的结果。为什么是19年出现一次重合?阴历中每月的天数,是根据月亮运动周期来确立的,实际上每月的平均天数是29.5306日,如果乘以12,一年只有354.3672天;而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个周期(回归年、阳历年)是365.2422天,这样阴历年1年的实际天数比阳历年少了10.875天,差不多是11天,19年就少了209天。

209天除以30是6.9666。在19年中,阴历年比阳历年少了差不多7个月的时间。为使农历和阳历相差不太多,就必须把这7个月补上。

中国的农历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阴阳历,是阴历与阳历相结合的历法,为了补上这7个月时间,人们采取在农历设置闰月的方法--十九年七闰,即在农历十九年中,12个为平年,每1平年12个月;再加7个闰年(分别为第3、5、8、11、14、17、19年),每1闰年有13个月。

这样,19个阳历年的日数和19个农历年的日数差不多相等,因此,每逢19或19倍岁数生辰的时候,阳历生日和阴历生日就有机会在同一天出现了。


高铁一等座和二等座的区别

我们平时坐高铁的时候,选择不同级别的票,其待遇也是不同的。首先从舒适度来讲,级别越高的票,坐的时候会更宽敞舒适。其中,最常见的高铁级别有一等座和二等座,那么,高铁一等座和二等座的区别是什么?高铁一等座有免费吃的吗?我们一起来了解。

高铁一等座和二等座的区别 高铁一等座有免费吃的吗

车次价钱不同:以北京到上海为例,二等座553元,一等座933元,中间相差了380元。

车厢大小不同:一等座:每排4个座位,一边各2座,分别为xF/xD xC/xA(x代表排号),一等座车厢的座位相比二等座要宽一些,乘客可以在座椅上自由活动,伸脚的位置也更宽。二等座:每排5个座位,一边2座一边3座,分别为xF/xD/xCxB/xA (x代表排号),车厢并没有一等座宽敞,行动更为拘束。

座椅细节不同:一等座不仅有插座,还有放脚的踏板,扶手的插孔可以插入耳机听随机播放的音乐。颈部的位置有一只小枕头,休息的时候可以调整座椅的倾斜度,把脚伸在小踏板上并且枕着小枕头舒适的小憩一会儿。二等座只有插座,没有放脚的踏板,座椅后面也只有个调节椅背的按钮。

座椅舒适度不同:一等座宽敞,更为柔软舒适,二等座较窄,座椅偏硬。

车厢色调不同:部分车型一等座车厢灯光为暖色,二等座车厢灯光为冷色。

车厢服务不同:部分D字头列车一等座饭点订餐可以送餐到位,而二等座不可。

高铁一等座有免费吃的吗?

1、高铁动车组列车对一等座及以上的旅客提供饮品、小食品等免费服务。详情需咨询列车工作人员。

2、高铁车厢一等座前后有车载电视,车窗视野宽阔,旅客看到的风景比较明朗,二等座车窗视野没有一等座开阔,欣赏风景不如一等座。

3、娱乐性:一等座和二等座的座椅都可以旋转,旅客可以面对面坐,但是一等座旅客可以利用餐桌打牌,二等座旅客因为餐桌在座椅背部,所以不能进行打牌娱乐。

第一次坐高铁流程:

1、高铁安检是检查身份证和车票,二者缺一不可(没取票的直接身份证就可以)。行李过安检,人过安检门之后,会有金属探测仪检查一遍就可以了。

2、高铁检票大多数情况下是使用自助检票机,车票正面朝上(有身份证的那边在左边),插入卡槽,等车票弹出,就可以通过。车票上会有黑色箭头就是检票后出现的。

3、车票上的X车X号,车就是车厢号,号就是你进入后去找你的位置,在行李架边上都是有的,放置行李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砸到别人。

4、到站之后,按照指示到出站口,可以选择自助检票出站,和进站差不多,也可以在人工检票出站。还有可以使用身份证刷卡出站,要注意的是,如果取票了就不可以刷身份证了。如果你觉得会弄丢票,就不要取票直接刷身份证。


小年为何分南北

中国有着过小年的习俗,时间一般是在腊月二十三日,不过这个日期一般是北方人在过,南方人过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日,看到这不少人疑问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为什么相差一天?小年为什么分南北呢?除了时间的不同,南北方过小年的习俗也不一样,接下来和一起去瞧瞧南北方过小年有什么不同区别吧。

小年为什么分南北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在中国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而南京地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这是因为在明代朱棣篡夺皇位后,实行了暴政。当时的百姓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灯会,心里纷纷怀念朱允炆时代的宽政,场面赛过过年。因此在南京地区,元宵成了小年。西南云贵川地区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区把正月初一作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南北方过小年有什么不同区别

北方的小年当天有两个重要的习俗——扫年和祭灶。所谓"扫年"就是"扫房",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早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进行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至于祭灶,各地的习惯不同。首先有蒸花馍的,蒸花馍分两种,一种为敬神用的,另一种用来走亲访友;还有制作大枣山的,放在供桌上献给灶王爷;正所谓"上车饺子下车面",很多人家会选择包饺子来给灶王爷送行。另外在我国北方很多地方还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家家户户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蒸粘糕,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只言好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同时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在南方过小年也有"扫年"的说法,俗称为"掸尘"。南方小年祭品的区域性很强,例如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而在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老福州祭灶,甘蔗和荸荠是必不可少的,有"甜甜蜜蜜"的含义。荸荠,则是为了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除了注重打扫、吃食外,南北方还都有贴窗花的习俗。以前窗花都是新媳妇用剪刀剪的,谁家的窗花剪得精美就代表这家的媳妇心灵手巧。当然现在人们再贴窗花基本都是在商场、超市、摊贩那里购买,贴上去更加美观耐看,却少了一些劳动的喜悦。

另外,有些地方过小年还有贴春联、沐浴理发、赶乱婚、吃火烧等习俗。

其实现在南北方过小年的习俗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了,尤其在城市人们整日忙碌,重复着上班下班的日子,过小年、吃年糕、贴窗花基本已经成为一种回忆。另外南北方通婚普遍,风俗习惯也都进行了融合。

小年节日由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当然,这只是汉族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

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为什么相差一天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在汉族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而南京城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这是因为在明代朱棣篡夺皇位后,实行了暴政。当时的百姓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灯会,心里纷纷怀念朱允炆时代的宽政,场面赛过过年。因此在南京地区,元宵成了小年。西南云贵川地区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区把正月初一作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