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壮族

2020/4/1 16:10:58
万年历日历:壮族知识
壮族知识
2020壮族三月三放假几天

三月三是个特殊的日子,它既是汉族消失已久的上巳节,也是是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广西壮族、贵州布依族还有海南的黎族都有庆祝三月三的传统,其中以广西壮族三月三最为隆重,每年都会放假。那么2020壮族三月三放假几天?根据最新的消息2020壮族三月三放假取消。

2020壮族三月三放假几天 2020壮族三月三放假取消

广西2020年“壮族三月三”假期取消,3月26日、27日照常上班。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调整2020年“壮族三月三”假期安排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20年“壮族三月三”假期,即3月26日、27日(农历三月初三、三月初四),全区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照常上班。3月28日、29日(星期六、星期日)正常休息。

二、各单位给予相应的补休,不能补休的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助。

三、各地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三级应急响应工作指导意见》(桂新冠防〔2020〕11号)精神,继续暂停群体性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庙会等大型公共活动和群众聚集性活动,确保疫情不出现反弹。

四、“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相关活动以线上活动为主,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五、各地各部门要深入细致地做好相关工作,正确引导各族群众按照严控人群聚集、减少人员流动、提倡文明祭扫的要求,有序进行民间民俗活动。

六、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思想宣传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自治区“壮族三月三”假期调整的安排,及时制止不当言论,做好舆情应对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0年3月5日

壮族三月三习俗

五色糯米

包五色糯米: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对歌谈情: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 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贴情贴景。歌声是条红 线,牵引着两颗爱心,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 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对歌前,刘三姐的神像由众人抬着游行一周,人们祈求她赐予歌才,保佑三月三歌圩人人对歌如意。人们敬完了歌仙刘三姐,争相亮 开歌喉,相互对唱,歌声此起彼落。歌词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民族历史、现实生活、生产知识等等。男女老少在这歌圩中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歌圩也成为传授知 识的好场所。歌圩的文娱活动也很活跃、丰富。

布依族三月三

在整个布依族聚居的地方,都要过“三月三”节。但各地布依族过“三月三”节都有所不同。如安龙一带,过“三月三”节,主要是进行“扫寨”、“祭山神”。传说农历三月初三这天,是山神王的生日。这天,他要放出各种蝗虫蚂炸来害庄稼,人畜也得害病,所以人们要进行“扫寨”、“祭山神”。但每户只留一人在家参加祭祀活动,其余的人全部“躲山”去了。正当人们“扫寨”时,一律不准外村外寨的人进寨,谁若违反,就以“破山”之罪而罚之。早在清乾隆年间李吉昌纂的《南老志地理志》就有记载:“……其俗每岁三月初三宰牛祭山,各聚分肉,易妇筛酒,食花糯米饭,……三、四两日,各寨不通往来,误者罚之。”

“三月三”原本是布依族祭祀山神的日子。传说农历三月初三这天,是三王神的生日。这天,他要放出各种蝗虫和蚂蚱来损害庄稼,所以人们要扫寨和祭神,求山神开恩,过去布依人在扫寨赶鬼后的几日内实行封寨,外人不得进村,否则即被认为是破坏扫寨,必须出钱重新扫寨,并向村人谢罪。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三月三”由过去的祭祀性节日变成了男女交游的节日。“三月三”这天,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喜气洋洋地参加规模盛大的游山、对歌交友活动。歌手们在此各显神通,歌词大多即兴而作,有时可连续对歌达三天三夜。

仡佬族三月三

“三月三”,仡佬语称“刀大”,在家默念祖先恩德并用酒肉供奉祖先的同时,还举行集体性的祭献供祖活动。

仡佬族过三月三仡佬年是先在家里祭献祖先然后集体在山上去祭山神。仡佬语称“祭山神”是“纠朵道”。这种在隆重节日祭山神习俗的形成大概是由于仡佬族的许多村寨地处山岩之间,周围的怪山巨石很多。他们认为这些怪山巨石是鬼怪神灵的化身,能赐福或降祸于人,认为寨子里的某些病疫和庄稼受到的各种自然灾害是这类山岩巨神作怪。为祈求神灵保佑在这一天祭山神。他们以村寨为单位,由寨内各户集资购置酒肉菜等祭品。


2020壮族三月三放假通知

从2014年起广西壮族就确定了每年三月三放假的规定,农历三月初三和三月初四,广西全境放假。一直以来广西都在三月三到来的时候放假庆贺壮族的传统节日,那么2020壮族三月三放假通知怎么说的呢?下面就来看看2020壮族三月三假期调整通知。

2020壮族三月三放假通知 2020壮族三月三假期调整通知

一、2020年“壮族三月三”假期,即3月26日、27日(农历三月初三、三月初四),全区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照常上班。3月28日、29日(星期六、星期日)正常休息。

二、各单位给予相应的补休,不能补休的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助。

壮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在广西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

一、祭祀是壮族“三月三”的主要传统习俗之一。传说,壮族先民有龙母崇拜的习俗,为了祭祀龙母,壮族先民每年农历三月三都要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比如,每年“三月三”期间,武鸣区罗波镇都会举办骆越祖母王祭祀大典,参与的群众有数万人,该祭祀大典已成为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像俺先生家与许许多多的壮族家庭一样,每年三月三家族里的堂兄弟几家一起,备着糖果饼干水果、纸钱等祭品,上山扫墓,祭拜祖先,表达对先人的哀思。

二、“三月三”既是祭祖扫墓,也是一年一度的盛大歌圩的时节。壮族先民以山歌传诵龙母,因此聚集形成了歌圩活动。如今,唱山歌依旧是武鸣人节庆的一大习俗。无论喜怒哀乐,壮家儿女都喜欢用歌声来诠释,山歌文化已然渗透到壮乡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俺婆家的邻居潘婶酷爱唱山歌,她从小就听身边的老人唱山歌,耳濡目染也喜欢上了唱山歌。3月29日第九届广西歌王大赛那天,潘婶穿着壮族服饰早早的来到比赛现场。潘婶觉得即使得不到“歌王”,能够和来自各地的山歌爱好者切磋技艺,也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

三、吃五色糯米饭。黑、红、黄、白、紫——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美食,因糯米饭呈多种色彩而得名。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五色糯米饭看起来很是赏心悦目,忍不住就想吃吃吃!

三月三的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的伏牛山中,有一片鸟语花香的竹林,竹林里住着一个美丽的姑娘,人们都叫她贞妹。贞妹的父母已相继去世,父母在世时把她许给了山上的石哥。那年三月三,贞妹想念石哥就吹着笛子出了竹林,往山上走去。

石哥正在给贞妹打磨石镯,听到动听的笛声,他急忙拿了石镯走下山,递给了羞答答的贞妹。两个人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商定在来年的三月三这一天,石哥下山去娶贞妹。

天有不测风云,那年国王要选天下美女,贞妹不幸被抓进了王宫。深深的宫墙隔不断贞妹对石哥的日夜思念,她想寻找机会逃出宫去。一天,贞妹随国王一块出去打猎,在深山密林之中,她瞅准机会,逃出了猎场。在三月三那天,她逃到了伏牛山里,终于见到了日思夜盼的石哥。谁知石哥对突然出现的贞妹异常冷淡,他对贞妹说道:“你知道一马不配双鞍子,一女不配二夫男吗?”

贞妹说:“我虽身在深宫,可我对你的一颗纯洁的心没有变。”但任凭贞妹心酸地哭诉,石哥始终不理睬。贞妹流着泪离开了石哥,她的两行泪,像清泉一样,流在地上,变成了一条小溪。石哥望着出现在面前的泪溪,方知贞妹的心是贞洁的,他后悔伤了贞妹的心,就顺着泪溪去追贞妹。贞妹听见后边有人追,知道是石哥,可她太伤心了,就头也不回,一口气跑出了伏牛山,可她再也走不动了,一头栽倒在地,变成了一块晶莹的玉石。那玉石听到石哥的追喊声,越长越大,眨眼间变成了一座玉石山。石哥追到山下,望着眼前的玉石山,知道这就是贞妹,伤心痛哭,扑到玉石山上,诉说自己愧对贞妹一片纯洁的恋情。

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人们见泪溪的水永远都是清清白白的,就叫泪溪为白河。玉石山孤孤单单地在那里卧着,不与伏牛山相连,就叫玉石山为独山。年年三月三,总有一团云彩飘到独山山顶,朝着独山轻播细雨,人们都说那是石哥泪洗独山。还流传下来一首歌谣:“三月三,洗独山。贞妹忠贞心一片,石哥悔泪流万年。”久而久之,人们就传唱成了“三月三,上独山”直到今天,南阳百姓都喜欢在三月初三这一天像欢度节日一样成群结伴、扶老携幼去独山踏青,寻找春天的足迹,享受春雨的沐浴,欢度三月三。


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放多少天假

每年的三月三,我国西南众多的少数民族就开始了节日的狂欢,壮族、侗族、黎族、瑶族、畲族、布依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庆祝三月三的传统,而且很多地方还有在三月三放假的规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放多少天假,详情请查看广西壮族三月三放假规定。

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放多少天假 广西壮族三月三放假规定

自治区政府作出决定:“壮族三月三”是我区少数民族习惯节日,从2014年开始,“壮族三月三”广西全体公民放假两天。

2020年广西壮族三月三因疫情原因,取消三月三放假。

“壮族三月三”不仅是我区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汉、瑶、苗、侗、仫佬、毛南等世居民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百色、河池、崇左、来宾、钦州、防城港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梧州、玉林、贺州等一些汉族地区。

多年来,这些地方的各族干部群众一直有将“壮族三月三”作为我区民族传统节日并予以放假的愿望。近年来,先后有100多位自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和提案,要求将“三月三”确定为我区的民族习惯节日并予以放假。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在中原有三月三拜祖先 三月三拜轩辕说法 ,传说这天是盘古、黄帝、王母、真武大帝的诞辰。也是广西汉族、壮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广西壮乡南宁市武鸣县举办了六届“三月三”歌圩暨武鸣骆越文化旅游节。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广西三月初三有哪些禁忌忌讳讲究

一、三月三前后不要买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三月三前后不要购屋,免得好兄弟住进来。

三、三月三前后不要结婚,免得遭好兄弟眼红。

四、三月三前后晚上不要出门,这是好兄弟们的活动时间。

五、三月三前后不要去海边,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六、女人在三月三前后如果正好是生理期,那么,一些动工、祭祀活动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

七、三月三当天走在荒郊野外,如果感觉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八、三月三这天不要捡路边的钱,这些钱可能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九、三月三这天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

十、三月三这天晚上,别乱靠墙休息,没事不要乱靠墙,因为好兄弟平时最喜欢依附在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鬼上身。


壮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我国南方地区多个少数民族的节日,在江西,在福建,在广西,在海南都有一些少数民族庆祝这个节日,虽然大家都庆祝三月三,但是不同民族的三月三节日含义是不同的。三月三是道教仙家的盛会,也是少数民族的情人节或者是对歌节。那么,壮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呢?壮族三月三的习俗都有哪些特色,我们现在就来一睹为快吧!

壮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

壮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

“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广西壮乡南宁市武鸣县举办了六届“三月三”歌圩暨武鸣骆越文化旅游节。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7]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壮族三月三歌节的习俗

壮族三月三歌节的习俗

1、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3、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传说靖西县旧州古镇,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誓死不从。恶少贿赂官府,将阿弟判了死刑并关进地牢,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哭瞎了双眼后,开始为阿弟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绣球做好了。

阿秀用变卖了手饰的钱和家中的积蓄,买通了狱卒,见到了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阿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不见,等醒来时,已躺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已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就是绣球的由来。

4、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扁担在手中运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侧面敲打,发出的声音或脆、或沉,声声相异,形成节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韵律。在扁担不断相击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转动,更使人眼花缭乱。技巧娴熟的各种动作,在声声扁担撞击声中轻松完成。

壮族三月三歌节的习俗

5、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对歌前,刘三姐的神像由众人抬着游行一周,人们祈求她赐予歌才,保佑三月三歌圩人人对歌如意。人们敬完了歌仙刘三姐,争相亮开歌喉,相互对唱,歌声此起彼落。男女老少在这歌圩中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

6、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现在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铜鼓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不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曾是传递战争信号、陪葬和祭祖驱邪的器物使用。壮族每逢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和盛大节日,都有打铜鼓、唱山歌的习惯,铜鼓文化已经成为壮族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流传在壮族地区的铜鼓舞,表演时,一般是将四面铜鼓挂在村前的大榕树上,由四个小伙子敲击,作为伴奏;前面置一大皮鼓,由一老鼓手双手持棍敲击,他是舞蹈的主要表演者。他边敲鼓,边舞蹈,有正面打、抬腿打、转身打、翻身打等各种击鼓动作,节奏由慢到快,反复变化,舞姿灵活敏捷。另有两个小伙,一个左肩扛竹筒,右手持竹棍边敲竹筒边舞,另一个拿雨帽为击鼓者扇凉,边扇边舞,三人彼此穿插跳跃,配合自然协调,场面热烈,情绪欢腾。

7、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简介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壮族人们最多的地方应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了,对于壮族而言,壮族三月三是仅此于春节的一个重要节日,节日当天会有很多节日活动庆祝,而且每年三月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全体公民都会放假。那么,关于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呢?下面和一起去瞧瞧壮族三月三的风俗简介吧。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简介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农历三月三日。不少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立“中华圣诞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三月三已成为了广西的法定假日。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传统习俗

一、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小伙子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甚至会订秦晋之好。

二、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三、抢花炮

三月三这天,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会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抢花炮活动最典型的是三江县富禄乡。

四、吃五色糯米饭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节前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五、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扁担在手中运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侧面敲打,发出的声音或脆、或沉,声声相异,形成节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韵律。在扁担不断相击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转动,更使人眼花缭乱。技巧娴熟的各种动作,在声声扁担撞击声中轻松完成。

广西壮族三月初三有哪些禁忌

一、三月三前后不要买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三月三前后不要购屋,免得好兄弟住进来。

三、三月三前后不要结婚,免得遭好兄弟眼红。

四、三月三前后晚上不要出门,这是好兄弟们的活动时间。

五、三月三前后不要去海边,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六、女人在三月三前后如果正好是生理期,那么,一些动工、祭祀活动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

七、三月三当天走在荒郊野外,如果感觉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八、三月三这天不要捡路边的钱,这些钱可能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九、三月三这天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

十、三月三这天晚上,别乱靠墙休息,没事不要乱靠墙,因为好兄弟平时最喜欢依附在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鬼上身。


广西壮族三月三由来

说到三月三大家首先想到肯定是那漂亮的五色糯米饭吧,除了糯米饭以外就是竹竿舞也是很吸引人的了。那么大家了解三月三吗?三月三有什么由来?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广西壮族三月三由来吧。

广西壮族三月三由来

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因此,又叫歌婆节(歌舞节)。

“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欢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因为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岩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这句在广西流传的山歌歌词,说明壮族歌圩节的起源,和歌仙刘三姐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说刘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广西宜山一个渔民家里。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据记载,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已有壮族“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墟”。

每到歌圩期间,青年男女便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即兴对唱,相互盘答,歌声此起彼伏。在歌墟中,勤劳智慧的壮族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山歌,使这一传统的民族节日充满了迷人的音韵。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广西壮族三月三由来 三月三有什么由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想要了解更多放假安排资讯,请点击》》三月三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