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龙抬头

2020/4/1 16:10:53
万年历日历:龙抬头知识
龙抬头知识
2020龙抬头是哪天

正月过后我们迎来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这个节日也叫作春龙节,或者是青龙节。传说这天是龙从沉睡中醒来,所以叫作,抬头。那么2020年龙抬头是哪天你知道吗?下面就来看看2020二月二龙抬头是几月几号的详细介绍。

2020年龙抬头是哪天 2020二月二龙抬头是几月几号

2020年龙抬头是2月24号,农历二月初二。

农历二月初二日是龙头节,也称青龙节,俗称“龙抬头”,是祭龙、迎龙、敬龙的节日。龙头节,一般在惊蛰之后,植物发芽,小麦返青,这是因为龙蛇等物多蛰藏过冬,逢雷动才出现。龙头节,一般在惊蛰之后,植物发芽,小麦返青,这是因为龙蛇等物多蛰藏过冬,逢雷动才出现。

龙抬头的节俗有不少。如“引龙”,明沈榜的《宛署杂记》:“都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刘侗《帝京景物略》:“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是引龙出,来布雨,而百虫不出之意。

龙抬头的传说

相传,唐高宗死后,武则天当了皇帝,改国号为周。玉皇大帝知道了,十分恼怒,就命太白金星传旨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

玉帝一发火,可苦了天下的老百姓。这一年立夏到寒露,一百五十来天,天空没见一片云,田里没落一滴雨,庄稼枯焦,河塘干涸。四海龙王听着人们的哭喊声,都很同情,但都害怕玉帝的旨意,谁也不敢妄动。

这天,隐隐约约响起了沉重的雷声。雷声刚过,又刮来一阵东风。一会儿,天空飞来一块云彩,那云块越来越大,吸袋烟工夫,就遮满整个天空。霎时,只听“噼咔嚓”一声炸雷,“哗哗哗哗”下起了瓢泼大雨。人们见了救命雨,不用说有多高兴了,有的捧着雨水就喝,有的忙跪下磕头,喊着:“老天爷,你可行好啦广原来,这是司管天河的一条玉龙行的雨。这条玉龙,看着人间的旱象,对玉帝十分不满,便不顾一切地喝足天河水,张开龙口,朝人间喷雨。玉帝知道了,命太白金星把玉龙打下凡来,压到山下受罪。太白金星不敢违抗旨意,便把拂尘一点,化成一座大山,将玉龙压在山下,并遵旨在山前立了一座碑,上面写道:

玉龙降雨犯天规,应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这时候,人们才知道玉龙原来是为了老百姓而触犯了玉帝的旨意。为了拯救玉龙,报答降雨之恩,人们焦急地盼望着金豆开花这一天。但金豆在哪里,什么时候开花呢?谁也不知道。

第二年二月初一日,这一天街上逢集,一个老婆婆背着一袋东西到集上来卖。她把东西放在集市边,拍拍袋上的尘土,喊道:“金豆,谁买金豆?”刹时,围拢来了一群人,问:“老婆婆,你卖什么?”“金豆”。人们听说金豆,高兴极了,争着来看。老婆婆不慌不忙打开布袋口,原来是一袋金黄色的包谷籽。这一下提醒了大家:包谷就是金豆呀,炒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得各方人都知道了,一齐商定,到次日家家都炒金豆。

二月二日那天,各家各户动手,炒得金豆开了花。人们把炒好的包谷用簸箕盛着,供到当院;有的还端着包谷送到压着玉龙的那座山前。玉龙知道金豆开花了,便大声喊道:“太白老头,还不快快放我出去广太白金星对玉龙向人间普降甘露,早就十分同情,便一抬手收了拂尘。这时,玉龙抬起头来,一声长啸,腾空而去,用尽生平力气,对着旱得冒烟的大地。哗哗哗”又下了一场透墒雨。 再说,玉帝正在灵霄宝殿观赏仙女歌舞,忽听禀报:玉龙又违旨降雨了。玉帝匆忙唤来太白金星责问。太白金星眨巴眨巴眼,笑着说:“你不是说金豆开花就放它吗?人间的金豆都开花了!”玉帝气得发抖,说:“你受骗啦!那是包谷花呀!”太白金星见玉帝发了火,就心平气和地说:“人间的包谷也叫金豆呀!再说,武则天篡位,百姓们是无罪的。如果叫人间岁岁大旱,五谷不收,百姓都饿死了,谁来供奉我们的香火呢!”玉帝想了想,觉得太白金星说得有理,只好收了大旱三年的旨谕,把玉龙召回了天庭。

二月二不同地区的习俗

大约在清朝,北京、开封等地在二月二这天盛行吃面食。因为是龙抬头日,所以人们便以龙的各个部位来称呼各种面食:面条称“龙须面”,烙饼称“龙鳞”、饺子则称“龙牙”。

二月初二是安徽省徽州地区的绩溪、歙县等地包粽子的节日:

相传很久以前,徽州地区连年灾荒,瘟疫流行,人们不得不背景离乡。有—‘年,有一位巫师告诉人们,要想免除灾祸,必须在二月初二土地神诞辰之日设坛祭礼,因土地神爱吃粽子,供品就用粽子。老百姓们遂将煮好的粽子拿到土地庙去祭祀,求土地神保佑一方平安,使百姓安于生计。祭祀以后,灾情果然减小。二月二包粽子的习俗由此形成并延续至今。

二月二这天,天津人有吃焖子的习俗。所谓“焖子”,是一种用粉淀熬成的冻样的东西。将它切成刀削面似的形状,放在锅里用香油煎炒。可蘸些盐、麻酱、虾酱油等佐料食用,爱吃蒜的人可以加些捣好的蒜。焖子咸辣可口。想了解更多龙抬头的节日信息,请点击》》》》二月二龙抬头


2月2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2月2龙抬头是什么意思?龙抬头也是我国民间的春耕节,顾名思义就是从这天起农闲的阶段结束,我们应该转变为农忙的模式了,而且龙抬头也是土地生辰,祭祀土地也是龙抬头的传统民俗。那么龙抬头是什么日子呢?这个就要从农历二月初二开始说起了,这个故事有点长,我们下面接着说。

2月2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龙抬头是什么日子

2月2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龙抬头是什么日子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二月二,传说是尧王的诞辰。还有人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在广西中北部壮族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八月二龙收尾”的说法。同时,北方地区在节日期间也有吃猪头肉、理发(剪“龙头”)的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由来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

二月二龙抬头为何要理发

二月二龙抬头为何要理发

农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正是作物播种的时节,大地渴求雨水的滋润。龙在中国文化里是主宰风雨的祥瑞之物,俗语里有“龙不抬头天不雨”一说,因此龙抬头是复苏和吉祥的象征。民俗里,人们选择在这一天剃头,以期许鸿运当头的吉祥预兆。

除了讨吉利,还有禁忌方面的原因。在上海一家理发店工作的哈尔滨人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之前在北京、河北等地从事理发行业,当地有正月不剃头的习俗,所以腊月底的生意异常火爆,员工从早忙到晚,正月里的客人寥寥无几,有的老板干脆给员工放假、关门歇业,甫一出正月,特别是二月初二这天就又会客人爆满;但他来到上海后发现,年前年后客流量的变化没有一冷一热这样悬殊。

关于理发,北方地区普遍流传“正月剃头死舅舅”一说。但辽宁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刘振超此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称,这其实是一种误传,“死舅”是“思旧”的谐音,清朝初期汉人以正月里不剃头的方式怀念明朝,但又不敢公开与下达“剃头令”的清政府对抗,就有了上述说法。据记者了解,北方民间在正月里不剃头,大多是忌讳“死舅舅”,没有舅舅的人则不存在这种顾忌,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正月里剃头的人也在增多。


名词解释

龙的形象是由鹿角鱼鳞蛇身子鹰抓等组合成的神兽图像,在上古时期,人的力量太渺小面对自然界的时候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神的身上,于是上古先民就创造出了四大神兽的图形,这其中就有龙。而在农历的二月初二,就是龙抬头的日子,那么什么是龙抬头呢?龙抬头是什么日子?龙抬头有什么寓意?关于龙龙抬头我们有话要说。

什么是龙抬头 龙抬头有什么寓意

什么是龙抬头 龙抬头有什么寓意

“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在中国民间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节,又被称为“龙头节”、“春龙节”、“青龙节”,由此可看出跟“龙”有着深刻渊源。

龙是什么?是我国古代先人的图腾。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惊蛰,据说这时经过冬眠的龙,到了惊蛰这一天,被隆隆的雷声唤醒,所以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龙抬头预兆着一个春意萌动的春天的全新开始。

传说中的龙是我们祖先在蛇、蚯蚓等的基础上想象出来的,因而民间又将蛇叫“小龙”。二月二前后,蛇、蚯蚓等结束冬眠、开始活动。民间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风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则是龙欲升天开始活动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龙抬头”。

龙抬头有什么寓意

龙抬头有什么寓意

“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那么,“龙”在哪里?它是怎样“抬头”的?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中国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

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

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 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二月二龙抬头要做什么事

二月二龙抬头要做什么事

理发

民谚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之说。这一天理发,叫“剃龙头”或“剃喜头”。长辈们希望借龙抬头这一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另外,之所以在二月二日剃头,是因为俗信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而一个月不理发又很难受,故大家都在正月过完后的二月初纷纷理发。而且不理发,头太重了抬不起来,不能“龙抬头”了,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说实为讹传,其中的“死舅”其实是“思旧”的谐音,表示人们对过去一年的怀念。

撒灰

这一节俗,由来已久,直到今天,许多乡村地区仍然流行。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具体做法,各地不同,大致为:将灰撒在门前,谓之“拦门辟灾”;将灰撒在墙角,意在“辟除百虫”;将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圆圈,并象征性地放置一些五谷杂粮,称做“围仓”或“打灰囤”,以祝丰年;将灰撒在井边,呼曰“引龙回”,以求风调雨顺。撒法各地不尽相同,一般是从井边开始,一路逶迤撒来,步入宅厨,环绕水缸,灰线蜿蜒不断,甚为有趣。

祭龙

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不过,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人们也把二月初二作为“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炒蝎豆

这天比较盛行的风俗是炒蝎豆。潍县、莱州等地称作“报捷”,谐音爆蜇,据说吃了炒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郓城等地称作“炒蝎子爪”,孩子们边吃边唱道:“吃了蝎子爪,蝎子不用打。”蝎豆一般用黄豆炒制,有的蝎豆还粘上糖面,有的在盐水中泡过,香脆可口,还有的把面棋子和蝎豆一块炒,花样甚多。吃蝎豆不仅可以辟蝎,还有人说谁要是吃了七家的蝎子爪,谁就能长命百岁。除胶东部分地区外,其他各地的二月二都流行此俗,不过,在蝎豆之外又加上了瓜子、爆米花等,这是炒蝎豆风俗的一个新发展。

接“姑娘”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苏北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我国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龙抬头那天剪头发好不好

对于很多人来说剪头发是每个月都要做的事情,不然发型就彻底长废了,但是根据我国的传统民俗来看,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适合剪头发的,正月一般都不剪头发。等到二月二之后才剪头发。那么,龙抬头那天剪头发好吗?想知道二月二龙抬头剪头发好不好就来看看吧!

龙抬头那天剪头发好吗 二月二龙抬头剪头发好不好

龙抬头那天剪头发好,北京等北方地区将二月初二理发称为“剃龙头”。这些地方流传一种习俗,正月不能理发,否则会给舅舅带来致命的灾祸。有俗谚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人们纷纷赶在“龙抬头”这天理发,相信这样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要剃头。”二月二剃头是许多地方的习俗,直到今天,每年的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还是人满为患。之所以选择这天剃头。

一方面民俗日“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头发已经长长了;另一方面是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二月二又是龙抬头日,这天剃头、理发能带来一年的好运。内蒙古归绥、河南僵师都将此日剃头称作“剃龙头”。

为什么正月不剃头

在冀鲁一带,广为流传着一种俗信:正月不剃头。乡老传言,谁人剃头,谁就将死舅舅。现代的年轻人大多不信这一套了。但是,老人们却振振有词。在某些地区的某些人中,这一俗信还在父辈的监督下传承着。

其实,正月不剃头与死舅舅毫无关系,那是一道“剃发令”带来的。

甲申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一个让时间老人刻骨铭心的日子。

是日,绾兵驻防“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的大明帝国宁远总兵吴三桂,开关揖入宿敌,清兵占北京,下江南,爱新觉罗福临成了天下共主。

翌年六月十五日,又是非同寻常的一天。

这天,福临颁布了“剃发令”:京城内外,限十日;外省自诏令到达之日算起,亦限十日,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

这是以死罪要挟汉人皈依满人的发式。清廷把剃发作为归顺的标志之一,他们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令下,有的地方官为表示效忠,把期限缩短到三天,甚或一天。汉人惊恐万状。这惊恐瞬间化作满腔怒火,他们要发不要头,宁为发而死,高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各地人民纷纷揭竿而起,誓死捍卫头上发。汉人为了项上头颅被迫剃发。然而,反抗并没有停止,正月不剃头就是其中之一。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风俗>云:

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日“思旧”。相沿既旧,遂误作“死舅”。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

二月二龙不抬头我抬头

“龙抬头”一说,最早见于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二月二,龙抬头,蒸元旦,祭馀饼,熏炕头……”民间认为龙系吉祥物,主管云雨,而“二月二”则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依笔者看,“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话的来历与中国古天文学家对星辰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中国古天文学家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四宫,并按照它们的形象附会为四种动物。其中,东宫七宿被想象成一条巨龙。每到农历二月,处于龙头位置的角宿会在地平线显现,所以俗称“二月二,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节气,我国许多地方已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却认为是“龙”带来充足的雨水。

“二月二”也是一个企盼事业有成的日子。许多生意人在这一天出行,取“龙抬头”之意。在过去,学校也多在这一天收学生,希望考试能得第一。学生们也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不论以上“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民间传说故事,还是各种传承千年的有趣民俗都是古代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都反映出古代农业受天气制约的现实,以及耕者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正如农谚所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想了解更多龙抬头的节日信息,请点击》》》》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要理发吗

二月二龙抬头我们有很多好吃的,春卷是龙鳞,饺子是龙耳,馄饨是龙眼,这个还是很形象的。这些我们经常吃的食物在龙抬头这天都有了和龙相关的新名字。沾了龙气以后就吉祥安康,龙腾虎跃了,这是人们期盼美好生活的一个体现。除了吃的,龙抬头我们还有一个习俗,剃龙头,其实就是剪头发。那么,二月二龙抬头要理发吗?我们二月二龙抬头为什么要剪头发?下文正经告诉你答案。

二月二龙抬头要理发吗 二月二龙抬头为什么要剪头发

二月二龙抬头要理发吗 二月二龙抬头为什么要剪头发

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另外民间流传“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很多人腊月都不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

二月二龙抬头要理发不一定到理发店,而是自己在家修修剪剪也可以。比如你可以给家人、哪怕是婴儿,剪掉一根头发就可以了。理发不在数量多少,而在态度如何。即使是自己给自己剪掉一根头发,也都吉祥如意了。

正月理发死舅舅

坊间传说正月不能理发,否则理发会死舅舅。所以,朋友们发现,正月里理发店都冷冷清清,一到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开始,理发店生意就红红火火。

据考证,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揭出了习俗的谜底:“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个月不剃头,以缅怀传统。

最佳剪发时间表

二月二龙抬头要理发吗 二月二龙抬头为什么要剪头发

长发:最久3个月必须修剪头发。

短发:建议每个月修剪一次。

油性发质:头皮细胞比较敏感,应该修剪得勤些。

干性发质:修剪的同时还需做补水和营养护理,预防头发发黄、变脆、干枯。

4种发型可能会影响健康

长刘海:刘海过长,会限制进入眼睛的阳光和感官刺激。视力正常的人容易因此导致近视,原本近视的人则会变成高度近视,此外还可能造成被遮住的眼睛弱视。

建议:刘海长了要及时修剪,长度最多齐眉毛。

马尾辫:马尾辫很受欢迎,但这种发型由于紧紧束起,牵拉头皮,久了会导致毛囊以及周围皮肤松弛,甚至引起脱发。

建议:马尾别扎得太紧,隔三差五放松下头皮,有利于头发正常生长。

戴发箍:长时间使用发箍以后,鬓角太阳穴周围总会感到胀痛,其实是发箍太紧或与头型不符,压迫头皮,血液循环不良所致。

建议:购买发箍时选择与自己发型相符的,发箍不要太窄,也不要长时间戴。

总在同一处分缝:头皮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受到伤害,影响黑色素细胞功能,无论头发中分还是三七分,长期不变都会使该处头发持续受到紫外线辐射,导致长出白发。

建议:每两三个月换个方向梳理。


2020二月二龙抬头是几号

2020年的正月马上就要结束了,进入到二月我们就要迎来龙抬头这个节日,那么2020年二月二龙抬头是几号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就来告诉大家2020龙抬头是哪一天,还有关于龙抬头的传说和习俗我们也一并送上,敬请关注。

2020年二月二龙抬头是几号 2020龙抬头是哪一天

2020年二月二龙抬头是2月14日,农历二月初二。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传统节日“春龙节”,亦称“龙头节”、“青龙节”。民间谚语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龙抬头的传说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

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

作为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少数民族的龙抬头习俗

侗族龙抬头习俗

农历二月二是贵州报京侗族接龙的日子。在侗族人的心目中,牛是犀牛的象征,也是龙的象征。为了使本寨人畜兴旺、万事如意,在这一天全寨人要从丰收寨的方向,在芦笙队的簇拥下,赶一头小牯牛人寨。人寨后将小牛杀掉,将肉平均分给各家各产,名曰“吃龙肉”。届时,各户人家相互请吃龙肉喝酒,唱“王龙归位”歌。最后将一双牛角埋在犀牛塘底下,表示接龙归位了。 !

苗族龙抬头习俗

贵州黔东南三穗县苗乡寨头在二月二欢度“晾桥节”。相传寨头人原住在也雾山,因寨头土地肥沃,全寨人搬迁到寨头。搬家时,也要把龙搬过来,可石屏河水挡住了龙的去路。寨中的构罗(长老)经过商议,决定在河上架一座桥将龙接来,因为龙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因全寨有十二房,所以这座桥就修了12个桥墩,桥的名字为“接龙桥”。因桥修于二月二,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每年这一天寨头苗家十二房各抬一头猪,在桥上宰杀。

畲族龙抬头习俗

二月二是畲族的传统节日“会亲节”。据记载,福建鼎县畲族因清朝初东南沿海迁界令,被迫从浙江蒲门甘溪一带迁至现址。由于族支繁衍,后代子孙散处于浙南闽东各地,为便于相见聚会,他们约定每年春耕前的农历二月初二为会亲节。届时,人们从四百八方云集于双华乡,访亲问友,互致问候,同时还要举行诙谐有趣的赛歌会。夜晚,各村寨灯火通明,歌声此起彼伏,锣鼓声、鞭炮声响彻山谷。人们提着各种灯在各村寨间穿梭往来。一队队人形成了一条条金色的长龙在山谷中环绕穿行。

鄂温克族龙抬头习俗

鄂温克族称二月二为“龙神抬头日”。民间传说这一天为龙神抬头的日子,要停止所有劳动,尤其禁止打猎。这一天不许使用刀子、剪子、斧子等带刃的工具。还要把枪等猎具全部收到隐蔽的地方,否则龙神看见了就要发怒,从而惩罚人类,使人们遭受不幸和灾难。这一天不进行大的祭祀活动,只是男人们在进餐时,要从食物中取下一小部分扔向天空,以表示对龙神的祭祀。想了解更多龙抬头的节日信息,请点击》》》》二月二龙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