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头伏是

2020/5/5 21:11:38
万年历日历:头伏是知识
头伏是知识
2020头伏是几月几号

头伏是三伏天的第一伏,也就是初伏,初伏的第一天为入伏。一般头伏有10天,即从夏至第三个庚日开始,一直到第10天。每年夏至第三个庚日时间都不同,那么,2020头伏是几月几号?到底2020头伏是从哪天开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2020头伏是几月几号 2020头伏是从哪天开始

2020年头伏是7月16日(五月廿六)~7月25日(六月初五)。

头伏有吃饺子的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另外,饺子形似元宝,“伏”与“福”同音,因此“初伏”饺子又有“元宝藏福”的说法。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容易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而饺子正是传统习俗中开胃解馋的。

头伏萝卜二伏菜:

从传统意义上讲,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储存的大白菜和大萝卜,所以种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萝卜就显得很重要。所谓的头伏萝卜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后,第一个10天称为头伏,这个季节就要种萝卜了,第二个10天称为二伏,这时就要种白菜了。一般二伏过后正好“立秋”,白菜最好在这时出苗最好。

夏季三伏暑湿对脾非常不利,所以夏季应适当多吃一些味甘、酸宜脾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菠萝、西瓜等;炎热的天气还容易导致人火气上升,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选择有绿豆、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食物;同时,牛奶营养全,可以温脾、补水、滋阴,也是夏季良品。

三伏天吃什么养生?

莲子

夏季吃莲子可以养心护心,而且还能帮助你提高睡眠质量。另外,专家认为,三伏天天气闷热,人们容易心烦气躁,吃点安神的莲子可以平稳情绪。

生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句古语相信大家都知道,夏季吃姜可以防治腹泻,生姜中的成分还可以防暑降温,湿热体质的朋友吃姜还可以去除湿热,保健身体。

薏米

中医认为薏米具有利水、利尿的功效,夏季湿邪容易入侵身体,吃点薏米能帮助体内排毒祛湿,值得一提的是,夏天容易诱发斑秃,常吃薏米还有生发的作用。

苦瓜

夏天要吃点苦才有利身体健康,苦瓜就是个不错的选择。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夏季吃苦瓜还可以平稳血压,小孩夏季多吃苦瓜也能预防手足口病,提高身体抗病毒的能力。

绿豆

绿豆汤应该是夏季很多家庭的必备,夏天喝绿豆汤可以清热解毒,而且人们在夏季容易没有胃口,绿豆汤可以增进食欲,但是小编要提醒大家,绿豆寒凉,不能一次性喝太多绿豆汤,以免出现腹泻症状。

了解更多,请看》》》三伏天专题


头伏是哪天

头伏是哪天

头伏

头伏一般称为初伏,初伏是关于日历法的一种说法,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初伏固定为10天,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

头伏是怎么计算的

三伏天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十或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简而言之,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

(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伏天到来怎么吃

伏天怎么吃

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尤其是三伏天期间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湿症状更是对脾非常不利。

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另外,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在夏季人们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物。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导致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最适合头伏吃的食物

食用苦味食物:在炎热的三伏天中,很多人都会出现上火的情况,食用苦味的食物可以帮助去除肝火,苦瓜就是很好的选择,凉拌苦瓜、清炒苦瓜都可以帮助清除火气。

多饮用绿豆汤:绿豆是三伏天中最有利于解暑的食物,在夏季饮用绿豆汤不仅可以帮助增加食欲,也是对于降火十分有利的食物。

多食用扁豆、薏仁:对于很多脾虚的人群来说,扁豆、薏仁具有健脾的作用,除此之外,扁豆、薏仁对于开胃、解暑降火也有很大的功效。

扁豆

食用山药、大枣、鸡蛋等益气养阴的食物:由于天气的炎热,很多人在三伏天会出现出汗过多的情况,很容易耗费阴气,因此应当在三伏天中多食用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

食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在炎热的三伏天中,很多人都认为应当食用清淡的食物,但是也应当为身体补充蛋白质,豆类食物、鸭肉、鸡肉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能够在三伏天中为身体补充营养,保持充沛精力。

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在三伏天里补充水分是十分重要的,除了每天饮用水之外,应当在果蔬中摄取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不仅可以帮助在三伏天中补充水分,对于增进食欲也有很好的效果。

吃姜补充阳气:在三伏天炎热的天气中,人体出汗的情况也会变多,吃姜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寒气,对于体质较差的人群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在北方的习俗中都有在头伏吃饺子、二伏吃面条、三伏吃烙饼摊鸡蛋的说法,认为这些粗粮可以帮助在三伏天中出汗,帮助排出体内的寒气。


2020头伏是几月几号

通过当年夏至日的第三个庚日,我们可以算出当年的三伏天入伏时间,因为每年伏天的入伏为夏至的第三个庚日。那么,由此算法,2020头伏是几月几号呢?2020年头伏是哪一天?2020年之后的未来几年伏天分别是什么时候?我们一起来了解。

2020头伏是几月几号 2020年头伏是哪一天

2020年头伏时间是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

具体2020年三伏天时间如下:

2020年头伏:7月16日(鼠年五月廿六)-7月25日(鼠年六月初五)

2020年中伏:7月26日(鼠年六月初六)-8月14日(鼠年六月廿五)

2020年末伏:8月15日(鼠年六月廿六)-8月24日(鼠年七月初六)

2020年后未来几天伏天时间表:

年份 初伏日期 庚 日 中伏日期 庚日 次庚日 中伏天数 末伏日期 庚日

2021 2021-7-21 庚午 2021-7-31 庚辰 10 2021-8-10 庚寅

2022 2022-7-16 庚午 2022-7-26 庚辰 庚寅 20 2022-8-15 庚子

2023 2023-7-21 庚辰 2023-7-31 庚寅 10 2023-8-10 庚子

2024 2024-7-15 庚辰 2024-7-25 庚寅 庚子 20 2024-8-14 庚戌

2025 2025-7-20 庚寅 2025-7-30 庚子 10 2025-8-9 庚戌

2026 2026-7-15 庚寅 2026-7-25 庚子 庚戌 20 2026-8-14 庚申

2027 2027-7-20 庚子 2027-7-30 庚戌 10 2027-8-9 庚申

2028 2028-7-14 庚子 2028-7-24 庚戌 庚申 20 2028-8-13 庚午

2029 2029-7-19 庚戌 2029-7-29 庚申 10 2029-8-8 庚午

2030 2030-7-14 庚戌 2030-7-24 庚申 庚午 20 2030-8-13 庚辰

三伏天民间习俗:

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二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

“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头伏为什么要吃饺子?

专家表示,吃饺子能够安全的、平安的度过这个伏天,这个时候虽然人不能团聚了,但是我们利用吃一种食品表达我们这个心愿。

也有一种说法是,饺子是元宝,是金,金宝长伏,头伏吃饺子谐音谐意就是“元宝藏福”,在以前头伏都要到郊区祭祀,祭品就是饺子。过三伏民间还有要吃清凉消暑食品的习俗,酸梅汤、冰奶酪、冻年糕等都是北京入伏的时令小吃,此时,老北京还有在什刹海的荷花市场喝荷叶冰粥的习俗。尽管现在人们生活好了,这样的讲究或许多数人已经不在意,但它毕竟是传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理,况且从食疗的角度讲,这也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此,今天不管多忙,您可别忘了和家人或者同事吃上一口鲜香的饺子。

了解更多,请看》》》三伏天专题


2020头伏是哪一天

头伏实际上并非指专门的一天,而是一个时间段,即三伏天第一个时间段,通常也叫做初伏。头伏的第一天,即为三伏天的入伏时间,这个时间每年都不同,那么2020年头伏是哪一天呢?具体2020头伏是几号到几号呢?一起来了解。

2020年头伏是哪一天 2020头伏是几号到几号

2020年头伏时间: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共10天,具体如下:

第1天2020年7月16日;

第2天2020年7月17日;

第3天2020年7月18日;

第4天2020年7月19日;

第5天2020年7月20日;

第6天2020年7月21日;

第7天2020年7月22日;

第8天2020年7月23日;

第9天2020年7月24日;

第10天2020年7月25日。

头伏的含义与习俗:

头伏又叫初伏,是关于日历法的一种说法,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习俗:

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二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

“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了解更多,请看》》》三伏天专题


2020头伏是哪一天

时间已到一年中旬,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也就是三伏天。伏天的开始是头伏,因此我们要非常注意头伏的到来,因为这是开启炎热酷暑的时刻。那么,2020头伏是哪一天?2020头伏是几月几号?和一起去了解下吧。

2020头伏是哪一天 2020头伏是几月几号

2020头伏是202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星期四。

头伏一般称为初伏,初伏是关于日历法的一种说法,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初伏固定为10天,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

2020年头伏具体时间

公历202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2020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共计10天。

2020年的三伏天时间共多少天

2020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如下:

初伏:公历202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2020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中伏:公历2020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2020年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

末伏:公历2020年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2020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头伏食品推荐

饺子、馄饨、火腿、鸡肉、羊肉等。

我国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而南方则有:“头伏馄饨二伏茶”、“头伏火腿二伏鸡”、“头伏吃鸡二伏鸭”的说法。除此之外,在我国的有些城市有头伏吃羊肉喝羊汤的习俗,在我国彭城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在我国徐州头伏还过“伏羊节”。

总之,头伏是夏天的开始,进入夏天后人的体能消耗较多,吃以上这些热量较高的食物,易于人体发汗,可以将冬天人体积攒的湿毒排出,同时这些偏咸的食物还可以为身体补充电解质。

伏天如何养生

别太贪凉

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身体调节能力容易失调,出现多种不适。因此,最好少开空调,小孩、孕妇及患有关节炎、风湿病、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就更要注意。即使开,温度以26℃为宜,保证室内外温差别超过7℃;让空调风往上吹,避免直吹身体,还要护好颈、背、腹、腰、腿等部位。大汗淋漓后不要冲凉水澡,以免受到风寒湿邪侵袭。夏日贪吃生冷瓜果,容易引发胃肠炎。吃冷饮时最好等到食物的温度接近体温时再慢慢咽下,以免刺激胃肠道,且吃的时间最好选择阳气最旺的正午到下午3点之间。受寒后,可以喝姜茶发汗散寒。

饮食开胃

一进三伏天,很多人就会受到“苦夏”的困扰,口淡乏味,食欲不振。因此,“开胃”是夏季养生的重点。专家建议,夏天可以多吃点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荞麦都能解热祛暑、健脾开胃。不过苦瓜性寒,体质较差、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因此,益气养阴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药、大枣、蜂蜜、莲藕、木耳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鸡鸭肉、瘦猪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也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的功效。

身体祛湿

闷热潮湿的三伏天,人体容易被湿邪侵袭。对付暑湿,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睡前用40℃温水泡脚,可祛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以刻意出些汗,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也有帮助,红豆、绿豆、荷叶煮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生姜切片煮水,都有祛湿之效。辣椒虽能开胃助消化,祛湿功效却一般。值得提醒的是,绿豆汤千万不能当水喝,绿豆性寒,体质虚弱者不能过多饮用。

“低调”运动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锻炼方式必须量力而行,最好进行一些“低调”的运动,既能起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出现不适。三种运动比较好:

1、游泳:水的散热能力比空气高15倍,游泳时人体能够保持体温恒定,不易中暑;

2、钓鱼:垂钓需要脑、手、眼配合,静、意、动相助,能解除心脾燥热;

3、太极拳:打太极拳既能增大肺活量,又能促进气血在五脏六腑之间的流动,有助于振奋精神。


今年头伏是几月几号

三伏天一共分为头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其中,中伏是三伏天最炎热的时期,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暑措施。当然,只要是进了伏天,天气都比较炎热,防暑降温工作要做好。那么,今年头伏是几月几号呢?2020年头伏是哪一天?一起来了解。

今年头伏是几月几号 2020年头伏是哪一天

2020年头伏时间:7月16日~7月25日。

2020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8月24天结束,历时40天。

头伏: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

中伏: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

末伏: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三伏天中暑会出现哪些症状?

1、先兆中暑症状

一般在高温的环境下就会出现一些给中暑的征兆,例如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中暑初期症状

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色、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胸闷、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正常或略高。

3、轻度中暑症状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出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4、重度中暑症状

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大量出汗、皮肤湿冷、体温升高到38℃以上、血压下降、脉搏加快;腹部或肢体痉挛;常伴有昏厥,昏迷,高热甚至意识丧失。

5、中暑热痉挛症状

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6、夏季中暑热衰竭症状

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了解更多,请看》》》三伏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