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除夕

2020/4/1 16:10:49
万年历日历:除夕知识
除夕知识
2020春节三薪哪三天

春节加班是很多人的无奈之举,毕竟钱是挣不完的,尤其是在帮老板挣钱的时候。因此很多人都不愿意在春节加班,如果必须在春节加班我们也都会算清楚,2020春节三薪哪三天?虽然这些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但是自己搞清楚2020除夕加班几倍工资还是很有必要的。

2020春节三薪哪三天 2020除夕加班几倍工资

2020年春节加班三倍工资是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也就是2020年1月25日、1月26日、1月27日三天。

只有法定假期加班才是三倍工资,其他休假时间加班是两倍工资。2013年12月11日,国务院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了第三次修订,明确将第二条第二项修改为“(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春节假期加班工资相关规定

在某些国家单位如医院,公安,交警和一些私人性质的公司,都是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春节假期加班情况,这些在春节假期上班是可以享受到加班费的,而春节加班费分为节日假期三天和调休四天,节日假期三天的加班工资是正常工资的三倍,而调休四天的加班工资则是正常工资的两倍。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因此,在春节七天放假期间加班的需要支付的工资:

1月24日(除夕)是国家调休放假,加班需要支付2倍工资;

1月25日(初一)到2月7日(初三)是国家春节法定假日,加班需要支付3倍工资;

1月28日(初四)到1月30日(初六)是国家调休放假,加班需要支付2倍工资。

春节是法定假日,初一、初二、初三是春节法定假期,也是带薪假期。这3天加班工资按不低于应得报酬的300% 计算。而春节放假安排有七天,所以其他的四天是调休放假,这4天加班工资按不低于应得报酬200% 的计算。

日工资计算方法:日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用于有缺勤,工作未满一个月等情况下的工资计算)

小时工资计算方法: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8)

2020除夕加班几倍工资

按照《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除夕这天不是法定假日,只是放假调休,因此,1月24日除夕是双倍工资,不是三倍工资。但是,如果有夜班的员工,从1月24日24:00开始,工资就要从双倍变为三倍了。

单位不支付加班工资怎么办

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申诉、控告,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拒不支付的,劳动监察部门可责令单位支付拖欠报酬的赔偿金。

申请劳动仲裁资料:

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北京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

2、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仲裁委给予立案,然后给双方举证期,给对方答辩期;然后开庭审理,之后对你们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会下达裁决书;劳动仲裁60天内结案;对于裁决书不服,劳动者可以起诉到法院;

3、申请劳动仲裁期间,不耽误劳动者去新单位工作。


除夕的来历

人人都知道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知道除夕这天要一家团聚吃年夜饭,还要进行守岁等习俗,那么你知道除夕的来历是什么吗?知道除夕这天为什么要守岁不?我想很多人还不清楚吧,为了给大家补充这方面的知识,给大家介绍下除夕守岁的来历是什么吧。

除夕的来历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除夕守岁基本含义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因此,守岁是春节的习俗之一。

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在日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直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除夕守岁的来历是什么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祟”的小妖怪,它长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却是雪白的。每年春节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间害人,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莫名其妙地发高烧,整夜说胡话,等到十几天高烧退去后,小孩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

所以,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家长们都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灯,陪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这在当时叫做“守祟”。

后来,人们觉得说“祟”这个怪物有些晦气,又因为“岁”与“祟”谐音,于是人们就慢慢改“守祟”为现在所说的“守岁”了。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即“春晚”)的兴起等,使除夕之夜过得更开心、更热闹。


2020除夕是几月几日

2020年在万众瞩目中即将到来了,由此而来的还有2020年除夕,对于除夕大家还是相当欢迎的,而且网友对除夕的关注度也很高。那么2020年除夕是什么时候?下面我们就来看看2020除夕是几月几的相关介绍。

2020除夕是几月几日 2020年除夕是什么时候

2020除夕是2021年02月11日 星期四

除夕熬年的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老天爷为了使天下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每逢大年三十晚上,就把天门打开,把库里的金银财宝撤往人间。到了那个时辰,遍地金灿灿,银闪闪,所有的砖头、瓦块、石头蛋儿都变成了金银。但是,有一条规矩必须遵守:谁都不能贪心,拣到的金银一定得放在屋里,等到天亮才能开门。

李家庄兄弟俩,老大叫狗崽,为人尖酸刻薄,爱财如命;老二叫五子,心地善良,勤劳忠诚。这年三十晚上,兄弟俩都坐在家里等待天门开。狗崽想:我得想个办法,等天门一开就能不费力地多弄一点金银。于是,他将一大堆石头和大石磙、大磨扇都弄到自己门口,准备天门一开就把这些东西搬进屋里。五子却一动不动地坐着,望着蜡烛,耐心地等待着。

三更时分,天门开了,院子里的砖头瓦块,果然都变成了金银,五子随便捡点金银放进筐里,搬回屋内关上房门。狗崽拚出全力,才把预先准备的东西搬进屋内。他看着这满屋的金银,象吃了甜蜜糖似的甜透了心。他想,从今后自己就是天下最有钱的人了。他着急地等待天亮,天却老不亮,耐不住了,便开门出去看天色,竟忘了“不到天亮不开门”这条规矩。等他回到屋里时,发现所有的金银又都变成了石头、石磙、石磨了,气得痛哭起来。五子呢,高兴得跳了起来。

后来,老天爷发现象狗崽这样贪财如命的人越来越多,一生气,就再也不开天门了。但人们为了希望能过幸福富裕的生活,大年三十这天晚上总是全家团聚在一起,点上蜡烛,守到天亮。就这样,慢慢形成了“熬年”的风俗。这种风俗一直传到现在。

除夕关于夕的传说

传说,很早以前,出了一个妖怪,名字叫“夕”。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娃儿,晚上就要去糟踏她,糟踏后还要吃了才心甘。老百姓对它恨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他喂的那条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百姓遭“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带起那条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夕”平时白天不出来,太阳落了坡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夏历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就找镇上的人们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守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出来了,它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夕”

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了。七郎放出猎狗去咬它,“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

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夏历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炮,表示祛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放鞭炮的传说

夏历腊月除夕,人们喜欢贴红对联,放鞭炮,这也有个来历。 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

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脱“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天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吃人。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得气的发疯嚎叫。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的竹子“僻里啪啦”得乱响。“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转身就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起,竹子“僻僻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怕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桃符。以后发明了火药和纸,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红对联代替了桃符。

除夕祭祖习俗

古时候人们讲究敬奉神灵和祖先,因此每到过年的时候都要举行祭祀活动,向诸神和祖先献礼,感谢他们一年的保佑,并祈祷来年的福瑞。

除夕夜要将祖先请回家过年,接受众儿孙的祭拜,享用供奉,用来表示对祖先的怀念。 祭祖用的供桌设在堂屋北墙正中,放置有祖先牌位的木柜式样的神龛,墙上挂家堂,就是记有家谱的卷轴图案画。 供桌之上还要摆香烛、供品,主要有肉、菜、馒头、水饺、水果、点心等,多为单数。 之后就要请家堂,即请祖先回家过年。 请家堂一般是在年夜饭开饭之前,由长辈带领家族中的全体男子到祖先坟前祭拜,一边烧纸叩头一边叨念:“过年了,爷爷奶奶回家过年吧。”有因为各种原因不能亲自到坟前请的,一般就在村边或门前的路上象征性地迎请。 有些地方请祖先时要带谷草做杆、纸糊而成的马鞭,意为请祖先们骑马回家过年。 到家后,要在大门外横放一根木棍,谓之“拴马桩”,然后从家门口一路撒马草直到祖先牌位前,再将马鞭插在供桌旁边,请祖仪式才谓完成。 将祖先请回家之后就要点燃案上的香火,并且要不断续香,不能让火灭掉,有香火不断、子孙繁衍不绝的意思。 供祖先要到大年初二,这期间不能扫地,否则就是对祖先的不敬。

除夕夜老百姓祭祀的神仙众多,主要有玉皇大帝、观音、财神、土地等神灵。

供品和祭祖时差不多,供品的数量以“五”最为常见,一般是五碗菜、五盘点心、五个馒头,另有整猪、整鸡等,还要有酒、香炉和祭神用的纸“元宝”和纸“钱”。 祭神则一般在黄昏,由家中的男性长辈燃香、磕头、烧纸,祈求神灵保佑。


2020的除夕是在几月几号

除夕虽然是传统节日之一,但是每年不管是阳历还是农历,时间都有所不同。因为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为准,所以农历中最后一天可能是二十九号,也可能是三十号。那么,到底2020年的除夕是在几月几号?2020除夕是哪一天农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2020年的除夕是在几月几号 2020除夕是哪一天农历

2020年01月24日 星期五 (农历:己亥年(猪年)腊月三十)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吃年夜饭,是年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这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习惯,古代北方底层人民生活很艰辛,一年到头不饿肚子已经是最大的希望,改善生活的美食只能留到大的节日和特殊的日子时才能吃,而被列为最好吃的美食“饺子”也是最难吃到的,所以才找机会就吃饺子。

关于除夕的传说故事

在童话传说中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因为它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

还没等还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礓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相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希望来年的腊月“夕”不再来。

相关推荐:

2020春节放假安排时间表最新 2020春节放假安排日历表

2020春节法定假期几天 春节放假2020法定假日时间

2020年春节放假及调休安排 2020过年怎么放假

2020春节放假时间及上班时间安排 春节放假2020如何调休

2020年春节是几月几号放假 2020春节放假从哪天开始

2020年春节放假几天 国家规定2020年春节放假时间

春节放假2020调休 2020年春节是几号放假几天

2020除夕放假安排时间表最新 2020除夕放假是哪几天


2021除夕夜是哪一天

除夕夜是春节前夕夜晚,这一天是阖家团聚的日子,最常见的习俗便是吃年夜饭,除此之外你还知道除夕夜有哪些习俗,除夕夜要干些什么吗?每年的除夕时间都不同,那2021除夕夜是哪一天?2021除夕夜是什么时候呢?和一起去了解下吧。

2021除夕夜是哪一天 2021除夕夜是什么时候

2020年除夕的日期:2021年02月11日,星期四,庚子年(鼠年)腊月三十。

除夕是什么意思

“除夕”中的“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除夕”就是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

“除夕”,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逐“疫病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而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则有西晋周处的《风土记》等书。“除夕”,在古代还有许多雅称,如:除滩、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等。

古往今来,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很多富有积极意义的习俗。“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丁)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此。”(苏轼《岁晚三首序》)。

除夕什么时候开始放鞭炮

午夜12点开始。

除夕一般放炮是从午夜12点开始,一直到第二天的早饭时结束,因为午夜12点是新一年的开始,放鞭炮是为了嘣走霉运,迎接好运,新的开始。

除夕夜要干些什么

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吃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岁成为全国的共同年俗。

踩岁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压岁钱

压岁钱,又称压祟钱、守岁钱等。年夜饭之后,长辈会发压岁钱给晚辈,因为是用红色的信封袋(红包袋装),故又称红包,中国古代也有用红线将一百个铜钱串成一串外形类似麦穗,表示长命百岁。其中一个说法是岁与“穗”同音,在一些庙宇,会有不少信众等待上头香,插上新年庙宇香炉的第一炷香,据说代表吉利与神明一年的护佑。


除夕不能干什么

除夕是我们辞旧迎新的节日,吉祥欢乐就是我们庆祝除夕的基调,但是我们在欢乐节日的时候,一些除夕的禁忌我们也要注意,那么除夕不能干什么你知道吗?今天我们送上除夕夜有哪些禁忌的详细内容,快过来看看吧!

除夕不能干什么 除夕夜有哪些禁忌

除夕不能留去年的春联

除夕不可使用去年留下的春联,否则将视为不祥。民间禁止妇女撰写春联,认为这是家中人丁不旺的征兆。张贴时可由旁人提示张贴的位置,春联一旦张贴完毕,旁人就不得再议论是非,否则会令家人不快。有丧事的家庭,三年之内不得张贴春联,不得披红挂绿,否则就被视为子女不孝,家门不幸。门户是居住者的出入通道,也是划定“家里”和“家外”的主要界线。踏出门口为“出门在外”,进入门口为“平安归来”。民间在门口之外喜欢贴上“出入平安”之类的吉祥语,以求居家、出门皆顺利平安。

除夕不能放短炮

沉闷又短促的爆竹,只有办理丧事时才燃放,所以过年时这样的爆竹是千万不能燃放的,民间认为这种爆竹只能给家庭带来晦气。买好的爆竹要及时曝晒,据说经过曝晒的爆竹声音更加响亮、清脆。点燃爆竹时要一次点响,忌爆竹燃放时突然中断,民间认为这是很不吉利的兆头。爆竹燃尽,全家要同声喊“发”,寓“发家致富、发财发丁”之意。

除夕女性不能祭祖

除夕下午,要以三牲祭祀祖先,拜地神,以祈新年赐福,合家平安。参加祭拜的只能是家中男丁,女人一律不得参加。向祖宗行跪拜礼时,也要按照辈分大小安排J帧序,不得乱了辈分。

在文昌、海口等地,旧时由于男人多下南洋,这类祭祀之事也就由女人来操持。直到今天,此俗尚在流行。

除夕的风俗习惯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除夕夜灯烛不能断

除夕之夜,家中处处要掌灯,炉灶要留有暗火,厅堂和房间要点煤油灯,甚至猪圈、牛栏等处都要灯火明亮,通宵达旦,并持续到正月初五,叫做“发灯”,有“发财添丁”之意。煤油灯中途可以添泊,以保证火苗不熄灭。为了让灯点得更久,一般都把火苗捻得比较小。若煤油灯中途熄灭,民间习俗认为这是很不吉利的兆头,必须予以攘解。

除夕夜从祭祀祖先开始直到第二天早上,家中祭祀的香烛不能中断,否则就会惹祖宗发怒,而使家中断了香火。若有婴儿的家庭,婆婆和媳妇还要备些元宝、香烛、米饭、果品等,在媳妇床上举行祭祀“床婆神”仪式,以保佑婴儿健康成长。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

在中国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