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调理身体的一大方法就是贴三伏贴,这样的调理方式老小皆宜,可以治疗身体各种疾病,根据体质情况,贴在不同部位,能起到很好的调理效果。那么,具体三伏贴能治什么病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三伏天贴三伏贴的13种适应症。
三伏贴能治什么病 三伏天贴三伏贴的13种适应症
1、小儿反复感冒、厌食、消瘦、遗尿;
2、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咽炎;
3、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膜炎、网球肘炎;
4、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脾胃虚寒、消化不良;
5、虚寒头疼、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等虚寒性疾病;
6、痛经、产后头痛、月经不调、月子病、更年期综合症等;
7、亚健康调理、任督二脉不通;
8、由免疫力低下和内分泌失调所致的各种疾病。
9、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体虚容易感冒。
10、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11、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
12、其他:痹证--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
13、四肢寒凉怕冷,免疫低下。
三伏贴的贴法及注意事项
贴法:三伏贴敷疗法3~5年为一个疗程。每年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中伏和末伏。一般每伏贴敷3次,每次贴4个穴位,即贴4片。儿童每次贴2~4小时,成人每次贴6小时。但根据个体差异、患者的病情,医生会对贴敷时间、次数做适当调整。
注意事项:
儿童每次贴2~4小时,局部有痒、热、微痛等感觉均为正常反应,少数病人因皮肤太敏感,和胶布接触的局部皮肤会出现水疱,可外敷消炎药膏以防感染。如果水疱较大,要到医院处理。贴敷后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有的患者贴敷后皮肤无反应,这并不影响疗效,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过敏性皮肤或瘢痕皮肤患者,敷药后如有灼热疼痛感觉,应立即取下药膏。尽量保持涂药处的干燥,可以吹空调,但是温度一定要适中,不要对着空调的冷风吹。在贴敷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要吃高蛋白、虾蟹类海鲜。贴药当天不能游泳,4~6个小时内不要洗冷水澡。
此外,中医建议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节制,不要贪凉,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要远离空调,因为进入空调房后,皮肤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还应少吃冷饮,冷饮不但伤及脾胃,还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影响疗效。
特别值得提醒大家,三伏敷贴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原来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不能使用的三伏贴人群:
1、有湿热体质、阴虚内热易烦躁的人都不适合贴,因为三伏贴用药是热性药,如果体内本身虚火旺盛,那再贴敷三伏贴无异于火上浇油了。
2、有过敏性湿疹、荨麻疹等皮肤问题的人也不适合贴,因为三伏贴的药物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
3、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比如高血压控制不稳定,或者是感冒发烧了,也都是不能贴的。
4、有严重心脏疾患、瘢痕体质、吐血的患者以及孕妇不宜贴三伏贴,疤痕体质的人贴了容易留下很多疤痕。
了解更多,请看》》》三伏天专题
现在正值三伏天期间,大家都纷纷带小孩去医院进行三伏贴调理,但是,很多家长还是很担心,到底小孩贴三伏贴有用吗?多大的小孩可以贴三伏贴?贴的时候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专家说小孩子三伏贴真的有效果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相关解答。
小孩贴三伏贴有用吗 小孩子三伏贴真的有效果吗
小孩贴三伏贴是有效果的。
据《中药敷脐防治儿童哮喘的临床观察》(胡和平. 中医儿科杂志, 2005, 1(1),29-34)得出结论“运用中药敷脐防治儿童哮喘,不仅能很好地控制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各项生化指标和调节机体免疫状态,而且易于操作,经济实用”。
《三伏贴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研究》(刘卫红. 中医杂志, 2015, 56(8),667-671)得出结论“基于冬病夏治理论的三伏贴对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干预疗程以3年为宜”。
《冬病夏治贴敷疗法防治儿童反复肺炎临床疗效观察》(王琳琳. 中国针灸, 2016, 36(3),261-265)得出结论“冬病夏治贴敷疗法能够减少患儿肺炎发作次数、缩短疾病病程,并且对低龄儿童、病程短、发作次数少、适度皮肤反应者疗效更显著”。
由此可见,三伏贴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妈妈给孩子用三伏贴的关键还是要用对用好。
三岁以下的孩子最好别贴。
三伏天是人体毛孔开放程度最高的时节,此时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贴敷,所贴药物最容易经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生病的地方,从而减轻发病程度。
孩子由于脏气清灵,肌肤薄嫩,贴"三伏贴"较成人疗效更佳。
但是三岁以下的孩子好动且不易沟通,贴上可能会磨坏皮肤,药效也不佳。
小孩三伏贴如何贴效果好?
1、在头伏前10天进行一次贴治,即预贴。按照中医五行生克原理进行“培土”,起到强实基础、提升疗效的作用。
2、在三伏后10天进行一次贴治,即加强贴。按照中医五行生克原理帮助“生金”,起到固护正气、强化疗效的作用。
3、三伏天,每伏的第一天贴一次。
贴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1、半小时查看一次,家长应密切观察贴药后孩子的表情及贴敷部位皮肤的变化。 轻度痒感,属正常反应,若皮肤出现剧烈疼痛、红肿等现象,应揭掉药贴。
2、不要穿紧身的化纤衣物,贴敷时最好穿着透气性较好、较为宽松的衣服。
3、避免受凉,贴敷当天要避免吹空调、风扇,不要进食冷饮。
4、避免让孩子吃刺激性食物,贴敷期间应尽量避免让孩子吃刺激性食物及海鲜、生冷的食物。
5、如果孩子有发热、咽痛等症状,应暂停贴敷。
了解更多,请看》》》三伏天专题
通常每年三伏天到来之际,民间有“冬病夏治”的习惯。就是利用一些中医技术进行身体调理,治疗身体隐藏疾病,提高免疫力,防止冬季时病痛侵袭。其中,最普遍的一种“冬病夏治”方法是三伏贴。不过,贴三伏贴的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那么,2020年三伏贴时间安排是怎么样的呢?一起来通过今年三伏贴时间表进行了解。
2020年三伏贴时间安排 今年三伏贴时间表
根据2020年三伏天时间,2020年三伏贴的时间安排如下:
2020年初伏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2020年中伏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
2020年末伏贴: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儿童每次贴2~4小时,局部有痒、热、微痛等感觉均为正常反应,少数病人因皮肤太敏感,和胶布接触的局部皮肤会出现水疱,可外敷消炎药膏以防感染。如果水疱较大,要到医院处理。贴敷后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有的患者贴敷后皮肤无反应,这并不影响疗效,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过敏性皮肤或瘢痕皮肤患者,敷药后如有灼热疼痛感觉,应立即取下药膏。尽量保持涂药处的干燥,可以吹空调,但是温度一定要适中,不要对着空调的冷风吹。在贴敷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要吃高蛋白、虾蟹类海鲜。贴药当天不能游泳,4~6个小时内不要洗冷水澡。
此外,中医建议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节制,不要贪凉,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要远离空调,因为进入空调房后,皮肤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还应少吃冷饮,冷饮不但伤及脾胃,还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影响疗效。
特别值得提醒大家,三伏敷贴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原来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关于三伏贴的误区
误区一:能治百病专家说,“三伏灸”对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特别疗效,并非能治百病。做“三伏灸”之前,一定要提前找医生诊断,看是否适合做。孕妇、心脏病患者、阴虚火旺体质者、皮肤严重过敏的人都不适合“三伏灸”的治疗。
误区二:灸得越久越好在现场,不少成年人要求医生让艾香在姜片上多烧上一阵子。专家说,这是不对的。烧得太久皮肤容易起泡、溃烂。一般艾香烧上5~10分钟,让皮肤微红就可以了。真正发挥功效的是后头敷的“膏药”。
误区三:赶早不赶晚许多市民不到7点就来“赶场”,非得争得第一时间做“三伏灸”。专家说,其实“三伏灸”要在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就是中午最热的时候效果最好,但一般医院中午需要休息,所以可以选择上午10:30~11:30来做“三伏灸”,效果最佳,没必要一股脑儿地都赶在一大早来做。
专家同时提醒,敷药的当天以及次日不能吃生冷、海鲜、辛辣食物,还有易化脓食物,如牛肉、鸭、鹅、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不洗冷水澡。另外市民别忘了坚持到贴完三伏。
三伏灸所用的药物为膏状,使用时以胶布将药膏贴于穴位上。每伏各贴药一次,各种病症所取的穴位有所不同。药膏所用药物易挥发,及时制作及时贴药效果最佳。如果自己带回家贴,穴位定位可能不准。由专业医生选定穴位及时贴药,效果才有保证。
了解更多,请看》》》三伏天专题
每年的三伏天是贴三伏贴的最佳时期,但这三伏贴可不能乱贴,必须要有专业的时间疗程安排,而且不同的体质,所贴的敷贴也是不同的。那么,2020三伏贴从什么时间开始呢?一起来参考以下2020三伏贴的时间表。
2020三伏贴的时间表 2020三伏贴从什么时间开始
2020三伏贴时间安排:
2020年初伏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周期:连灸3天,之后症状调理1次/2天
2020年中伏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
周期:1次/2天
2020年末伏贴: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周期:1次/3天
为什么要贴三伏贴?
三伏贴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一些在冬季容易产生、复发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扶正培本的治疗,以鼓舞正气,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贴三伏贴前、中、后注意事项:
三伏贴贴敷前:
三伏贴贴敷前注意事项首先最好忌用辛辣、寒凉的食物1—2个星期,如海鲜、辣椒、大蒜、牛羊肉、新鲜荔枝,凉菜、冷饮等也应尽量避免,少吸烟、不饮酒,以免减弱药效。
其次,要注意保护和清洁皮肤,特别是贴敷穴位的皮肤。外出前做好防蚊准备,防止因蚊虫叮咬引起皮肤红肿或感染。贴敷前一天,要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洗个澡,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
最后,如果贴敷前发现所贴穴位处的皮肤有破口,或出现发烧、头痛、腹泻呕吐等急性感染的症状,则需推迟第一贴的时间。刘德泉说:“不能按时贴敷也不必担心,贴敷时间前后相差一两天,效果不会受影响。”此外,如果女性在月经期出血量较多,也可适当推迟进行贴敷。
三伏贴贴敷时:
三伏贴贴敷时注意事项要宽松穿衣防过敏。去贴敷时最好身穿宽松透气、舒适吸汗的纯棉衣物,不要穿紧身的化纤衣物。为了防止药膏染脏衣服,当天穿深颜色衣服最好。第一次贴敷或者皮肤特别敏感的人,可以事先在家里试试自己对胶布是否过敏,如有过敏症状在贴敷前一定要告诉医生,改用防过敏胶布。如果是特别怕热、易出汗的人,也可事先和医生沟通,他们会根据情况在固定时少贴几层胶布,让您感觉舒服些;或者选择下午晚些时候去医院贴敷,不要赶在天气最热的时候。
另外,三伏贴贴敷时注意事项,2岁以下幼儿不宜做贴敷,其一是因为他们的皮肤过于娇嫩,可能无法耐受药物的刺激;二是孩子太小,出现不舒服不能清晰地表述病状,会影响到治疗的安全性。一般来说,孩子贴三伏贴要贴敷半小时以上才能起效,临床上建议孩子贴三伏贴以两小时为上限;如果孩子皮肤特别敏感,很快就会有不适感如烧灼感、疼痛,此时则须提前取下。
三伏贴贴敷后:
三伏贴贴敷后注意事项时间不要自己延长。贴敷后应减少运动、尽量避免出汗,防止药贴脱落。贴敷后会出现发热等感觉,可以待在凉快的地方,但切不可贪凉。不要马上进到温度很低的空调房里,防止遇冷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更不要将电扇、空调直接对着贴敷部位吹。
了解更多,请看》》》三伏天专题
三伏天一旦开始贴三伏贴,就要按照疗程来完成才行,而三伏贴开始的时间一定要了解清楚。那么,一般三伏贴第一贴什么时候贴?三伏贴每年时间一样吗?因为每年入伏的时间都不同,所以每年三伏贴的时间也有所不同。下面为您介绍2019三伏贴时间。
三伏贴第一贴什么时候贴 三伏贴每年时间一样吗
三伏贴第一帖一般从初伏开始,不过,也有人会在伏天前贴伏前培元贴。
三伏贴每年时间一样吗?因为每年入伏时间不同,所以每年三伏贴时间也是不同的。
一般成人8-10小时,儿童4-6小时,每次4片,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贴敷期间,慎食辛辣、海鲜、羊肉、蘑菇等食物。
其使用的时候必须经中医辨证论证会更有效,因为病与证不同,同病可能不同证,冬病夏治法适用于虚寒证,禁用于发热,糖尿病,结核病,若是热证,则热更盛,这是必须禁止的。另外价格有相差很大的,其实差别不大,这个药监局都有统一定价,有些医院依靠名气大乱抬价,有些社区不经辨证,所以价格便宜,但效果不好,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是对患者负责,有些患者虽不适这种灸法或贴敷,中医可以选用其他冬病夏治法,如针灸,熏洗,拔火罐,只是灸法或贴敷方便,适宜推广。
贴敷疗法三年为一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三伏贴的误区:
1、三伏贴包治百病
正解: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三伏贴确实有增强免疫力、调节体内环境的功效,但任何一种疗法都有局限性,并不能包治百病。三伏贴作为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方法,对于虚寒性疾病、哮喘、体虚易感、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疗效肯定。但对于比较严重的“冬病”,在贴敷的同时,配合中药、针灸、拔罐、按摩等中医综合疗法,可以巩固和加强疗效。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贴敷期间不能随便停药。
2、三伏贴人人能贴
正解:三伏贴并非人人适用。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的原理,最适合虚寒体质的人群,对于湿热体质、阴虚内热者都不适合。因为三伏贴用的是热性药,上述体质的人贴敷等于“火上浇油”;有过敏性湿疹、荨麻疹等皮肤问题的人也不适合贴,因为药物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比如高血压控制不稳定或者感冒发烧时,也不能贴。因此,建议首次贴敷前,最好到医院辨明体质。
3、网上购买,自己贴敷
正解:网上购买,自己贴敷不可取,辨证施治是关键。随着网络的普及,一些患者为图方便和省事,在网上或药店购买三伏贴在家贴敷。殊不知,辨证施治对三伏贴疗效有很大影响。因为三伏贴的药物是医生根据患者身体体质状况调配的,且不同疾病贴敷的穴位也不同,仅凭生活常识和网上查询的“理论知识”不但难以保证效果,而且还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此外,精准取穴也很关键,虽然网上有经络穴位图,但患者照着图贴,位置难免有出入,会影响疗效。
4、“冬病”仅靠“夏治”即可
正解:冬病夏治并不能代替日常治疗、保健。很多人认为,冬天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只有在夏天治疗才能除根,其他时间治疗都无济于事。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区。有病不及时治,非要忍到三伏天,只会延误病情,适得其反。冬病夏治确实有效,但不少病情严重的“冬病”,还是需要及时治疗,不是非等到“夏治”才能去根。盲目认为冬病非要夏治,只会得不偿失。
另外,冬病夏治并不能代替日常治疗,尤其是慢性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要治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比如少吃寒凉饮食,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情绪乐观,适度锻炼等。
5、贴的穴位越多越好
正解: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中医讲究治病求本,针对病因贴敷才是根本。贴三伏贴的人群,不乏多种疾病的患者,同时有气管炎、鼻炎、关节炎、腰疼等多种疾病。这类患者往往要求在相应部位都贴上药贴,有的甚至认为,贴的穴位越多越好。其实,中医讲究“治病求本”,也就是说,从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探求疾病的根本原因。很多“冬病”归根结底是阳虚,所以补益阳气是根本,只要能把握住补益阳气的主要穴位,就是抓到了病根。况且,国家对于三伏贴也是有相关标准的,通常每人每次贴敷6贴~8贴。
了解更多,请看》》》三伏天专题
关于三伏天中医养生,相比与三伏灸,三伏贴适合的人群会更广泛,安全系数更高一些。不过,三伏贴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定期贴,不然很有可能会出现副作用。那么,一般贴三伏贴要贴几次?2020三伏贴具体时间什么时候?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三伏贴时间2020年最新安排。
2020三伏贴具体时间 三伏贴时间2020年最新安排
2020三伏贴时间表:
2020年初伏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2020年中伏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
2020年末伏贴: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三伏贴体现了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的理念,按照季节时令的特点,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原理,结合天灸、经络与中药,采用天然中草药,制备成膏剂,敷贴在人体相应穴位处,提高人体阳气和免疫力,达到治病和养生的目的。
三伏贴适应症:肺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虚寒型痛症、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及亚健康状态、慢性病辨证为阳虚寒凝、气虚血瘀患者;妇科系统疾病、儿科系统疾病、皮肤病、男科疾病等。
三伏贴和三伏灸的区别
区别在于:
三伏贴主要是用调好的药物贴在特定的穴位上,用来影响、调整人体的磁场,让人体激发自身的修复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三伏灸,除了有三伏贴的作用特点之外,其自身具有更大的能量。艾灸疗法的特点是从身体内部祛病缓疾,通过温热疗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通经舒络,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调整机体的神经、内分泌、血液循环、消化吸收等功能,从而改善脏腑衰竭、营养不良、毒素堆积等情况。
说起三伏灸,如今大部分人可能认为就是三伏贴,之所以造成如此局面,其实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三伏灸始于唐朝,发展于宋朝,盛于明清!衰于清末!绝于近代!
适逢当今盛世,三伏贴在中医的复兴道路上则异军突起!各大医院中医科夏天创收盼三伏,冬天创收盼膏方!三伏贴那叫一个忙!各科室闲杂人等全力以赴支援中医科战三伏!
当然了,这些方法也确实是有效的,所以今人只知三伏灸贴敷而不知三伏天艾灸,甚至直接将三伏贴代替三伏灸。
其实在中国的古代,三伏灸的主流是三伏温灸和疤痕灸,尤其是立秋的前半个月更是一年中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上至达官贵族、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都会用艾来做保健。最次的也是用艾叶煮水泡脚。
古时三伏灸最主要是这几个穴位:大椎,身柱;关元,肚脐和中脘;肾俞和八髎。这是温灸的常用穴位。而足三里是疤痕灸的主穴。
了解更多,请看》》》三伏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