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部地区都有高温补贴的标准,其中,上海算是比较早出台相关规定的,自上海高温补贴规定出现以来,每年或几年就会进行调整。那么,今年2020上海高温补贴是哪几个月呢?具体2020上海的高温费多少钱一个月?我们一起来了解。
2020上海高温补贴是哪几个月 2020上海的高温费多少钱一个月
2020年上海高温补贴发放时间:6-9月。发放标准:每月300元。
不发高温费员工可举报或申请仲裁企业未按规定支付劳动者高温费的,劳动者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部门举报或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并非只有企业职工才享有高温费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起(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上夜班不是拒发高温费的理由高温费发放的条件只取决于工作环境是否为室外、工作环境温度多少,而跟“朝九晚五”还是上夜班等无关。
扣减缺勤职工高温费应按制度执行对于请病事假等非正常出勤职工的高温费,原则上可按月平均工作日21.75天折算。
高温工作如何预防中暑?
1、在高温季节,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工作,尤其是10-16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劳动。露天作业的建筑工人、农民,作业时间应尽可能的避开阳光最强烈的时间,采用早晚作业等。
2、企业应加强作业场所的预防,主要是通风降温,通风可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降温可采用空调,没有条件时,可放置冰块,也可使用喷雾风扇;隔热措施,用水、隔热材料等;
3、加强个人防护,防暑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头盔、面罩、眼镜、衣裤和鞋袜等,工作服要用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良好的面料,露天作业要佩戴工作帽等。
4、企业在休息室内提供防暑降温饮品和必要防暑药: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就可服用所带药品缓解病情。
5、企业组织高温作业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不适合高温作业的,应调整作业岗位。
6、企业加强关于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有效预防和控制中暑事件的发生。
天气越来越热了,在户外或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员是非常辛苦的,所以每年国家都有相应的高温补贴政策,即每年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放相应的补贴金额,不得以其他形式顶替,如果不发可向相应部门投诉。那么,湖南2020高温补贴是哪几个月呢?赶紧来看看湖南高温补贴发放标准2020最新情况吧。
湖南2020高温补贴是哪几个月 湖南高温补贴发放标准2020最新
2020年湖南省高温补贴发放时间:7-9月。发放标准:不低于每人每月150元。
高温补贴发放对象:
判断是否属高温补贴发放对象有两个标准,符合其一即算。分别是:从事露天岗位工作;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
高温补贴不能计入最低工资:
高温补贴是要纳入工资总额的,但不能计入最低工资,用人单位不能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降温饮料等防暑物资不能算高温补贴:
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但企业不能以发放饮料、绿豆等防暑降温饮料充当高温补贴。高温补贴应以现金的形式发放。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
关于高温补贴权益追责: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的高温劳动保护条例,仅有2012年6月29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根据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规规定而制定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办法》对用人单位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还对高温津贴的发放明确了要求,同时还就高温津贴发放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任明确界定。
《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与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用人单位整改或者停止作业;情节严重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用人单位及其负责人的相应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国家劳动保障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工作时间、工资津贴规定,侵害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责令改正;用人单位如果不依法支付高温津贴的,劳动者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或投诉,由具有管辖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责令改正。另外,劳动者还可以打12333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依法维护劳动报酬权益。
高温补贴不发怎么举报呢?一般情况下,每年从六月开始到9月,各单位要按照规定给员工发放高温补贴,而且这是有法定的,不发的话劳动者有权举报投诉。那么,劳动者要怎么投诉呢?如果单位不发高温补贴可以拨打12333!
高温补贴不发怎么举报 单位不发高温补贴可以拨打12333
如果你符合领取高温津贴的条件,而单位拒绝发放,一定要站出来说“不”。你可以拨打12333进行投诉,或者向用工所在地县级及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投诉。
高温补贴金额各地不一,其中海南发放时间最长!
据统计发现,在明确发放时间的22个省份中,发放高温津贴时间最长的是海南省,为4月至10月,有7个月。
由于我国南北方气温差异较大,各地发放高温津贴的时间长短不一,正和我国各地气温差异有关。其中,多数省份发放时长为4个月,多为北方地区,达到11个省份。如北京每年发放的时间是6、7、8月,这3个月也正是北京比较热的时期。
其中,海南发放时间最长,时长为4-10月,达到7个月时间,紧随其后的为重庆市,时长为5-10月,为6个月;发放时长最少为3个月,有四个省份。
另外,安徽、新疆和四川等地发放高温津贴则没有天数的限制,规定以当地气象台公布的气温为准,当地气温露天在35 、室内不能降低至33以下时,就可发高温津贴。
高温补贴不能列入最低工资:
据介绍,员工在高温天气中工作领取的补助收入不得列入最低工资。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劳动法第48条中的“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不包括用人单位支付的伙食补贴、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下的津贴。
高温补贴要交个税吗?
个人取得的高温补贴,应并入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依据相关法律条文: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免纳个人所得税。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规定,税法第二条所说的各项个人所得的范围。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3、第十三条规定,税法第四条第三项所说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是指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它补贴、津贴。
4、第三十五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在向个人支付应税款项时,应当依照税法规定代扣税款,按时缴库,并专项记载备查。
5、《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3号)规定,工资、薪金所得应根据国家税法统一规定,严格按照“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的政策口径掌握执行。除国家统一规定减免税项目外,工资、薪金所得范围内的全部收入,应一律照章征税。
6、单位发放给职工的夏季高温补贴,不属于免税范围,属于工资薪金中的津贴或补贴,应计入发放当月的工资、薪金总额,按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就往年来说,北京的高温补贴是从6月份开始发放的,但每年都可能会进行调整,那么,2020北京高温补贴是哪几个月呢?最新北京高温津贴发放标准2020是怎么样的呢?根据最新消息,北京今年高温补贴依旧6月发放,直至8月结束。
2020北京高温补贴是哪几个月 最新北京高温津贴发放标准2020
2020年北京高温补贴发放时间:每年6-8月,室外每人每月不低于180元;室内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
根据北京市安监局、卫计委、人力社保局和市总工会联合发布的相关文件规定,北京市按照相关规定将继续在6-8月份发放高温津贴,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调整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8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高温津贴调整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高温津贴属于劳动者工资组成部分,应计入企业工资总额。
同时,根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从事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提供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相关负责人介绍,“钱物不能替代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也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市人力社保部门介绍,露天作业如交巡警、快递员、建筑工人、环卫工人、户外线路检测工人;室内作业如炼钢工人、机械铸造工人等都有可能享用到高温津贴。
职工未领到高温津贴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投诉,也可直接拨打人力社保举报热线12333投诉。
高温作业注意事项:
1、各员工应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禁止疲劳作业,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中暑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办公室应配置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长时间外业工作时时办公室应安排厨房准备好凉茶。
2、对员工工进行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员工知道中暑症状和紧急救助措施。
3、出外业严禁赤膊和穿拖鞋上岗,佩戴草帽等劳保护具,避免高温日照曝晒。为防止高处坠落,心情不好时,身体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者不准进行高处作业;外脚手架、脚手板、安全网未同步跟上即安全条件不具备时,不准上高空作业。
4、遇高温、大雨、雷电和六级以上大风时,严禁在高处作业。
5、定期对试验设备用电进行检测,每天下班专职安全员拉断电源,并巡查试验室。
6、办公室每天收集未来三至五天天气情况,以对外业工作进行合理安排调整。
7、驾驶员在身体不适和身体疲劳时应主动提出,严禁带病和疲劳作业。驾驶员出车时需遵守交通规则,严禁穿拖鞋背心出车。每天出车前应检查车况,汽油车应停在一楼车库,避免因高温引起的车辆自燃。
一般情况下,只要员工达到领取高温补贴的标准,企业公司都要按照规定给员工发放的,如果不发,员工有权上诉要求赔偿。那么,如果公司不发高温补贴怎么办呢?遇到企业没有高温补贴怎么投诉?如果你符合高温补贴领取标准,但公司却不给你发高温费,你可以向当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公司不发高温补贴怎么办 企业没有高温补贴怎么投诉
如果你符合领取高温津贴的条件,而单位拒绝发放,一定要站出来说“不”。你可以拨打12333进行投诉,或者向用工所在地县级及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投诉。
判断是否属高温补贴发放对象有两个标准,符合其一即算。分别是:从事露天岗位工作;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
前者一般包括建筑工人、交警巡警、环卫工人、户外线路检测人员、仓库搬运工等;后者一般炼钢工人、机械铸造工人等,具体需要看工作场所的温度。像一些工厂的铁皮厂房,里面若温度超过33℃,也应发放高温补贴。
如果职工和用人单位对是否应发放高温补贴存争议,则可申请劳动仲裁,同时“谁主张谁举证”。
高温津贴标准包括:用人单位每年6月至8月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按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标准发放津贴;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室内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按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的标准发放。
能够领取高温津贴者必须是在高温下工作的岗位职工,包括建筑工人、无空调的公交车司机、露天环卫工人等。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高温补贴并非每个劳动者都有,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才能获得高温津贴。
高温还有哪些福利?
1、达37℃以上,下午暂停工
日最高气温达到39℃以上,当日应当停止户外露天工作;
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至39℃以下(不含39℃),全天户外露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12时至16时应当暂停户外露天工作;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至37℃以下(不含37℃),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户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2、孕妇工作环境不能超33℃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工作及温度在33℃以上的作业场所工作。
3、工作中暑致死视为工伤
劳动者因在高温天气下工作引起中暑,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为职业病的,可依法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因中暑死亡或者中暑后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因为海南的夏季来得比较早,所以高温补贴也发得比较早,一般从4月份就开始发放了,那么,2020海口高温补贴几个月呢?具体2020海口高温补贴什么时候结束?海口高温补贴标准就是海南省的高温补贴标准,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最新海口的高温补贴情况。
2020海口高温补贴几个月 2020海口高温补贴什么时候结束
2020海口高温补贴发放时间:4月1日到10月31日期间。发放标准:每人每天10元的标准发放高温津贴。
试用期有高温补贴吗?试用期内享有高温补贴。
高温补贴是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按照国家规定向劳动者支付津贴。只要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高温天气被安排工作的,无论是什么身份的职工,用人单位均应当发给高温补贴。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安监总安健〔2012〕89号
第十七条 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高温津贴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其他高温福利:
1、达37℃以上,下午暂停工。
日最高气温达到39℃以上,当日应当停止户外露天工作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至39℃以下(不含39℃),全天户外露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12时至16时应当暂停户外露天工作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至37℃以下(不含37℃),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法,缩短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户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2、孕妇工作环境不能超33℃。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工作及温度在33℃以上的作业场所工作。
3、工作中暑致死视为工伤。
劳动者因在高温天气下工作引起中暑,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为职业病的,可依法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因中暑死亡或者中暑后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