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中元节

2020/4/1 16:10:13
万年历日历:中元节知识
中元节知识
中元节祭奠有什么讲究

我国对于祭祖这件事上历来都很重视,而且不同的祭祀节日,都有着具体的祭祀办法和规矩。清明节扫墓修坟,中元节上坟烧纸钱,而在下元节的寒衣节,人们就以送衣服为主。这三个不同的祭祀节日都分派了不同的任务,务必要让先人们住得好还有钱花,吃好穿暖。由此可见,我国的祭祀也是有不同讲究的,那么中元节祭奠有什么讲究?这些禁忌千万要记住,不然容易触怒先人。

中元节祭奠有什么讲究 这些禁忌千万要记住

祭祀

1、烧纸钱的数量多少并不在乎,主要是纸钱上面打的钱多少的个数,有很大的讲究,单凭一个“钱”字,是金戈戈三个字组成,所以纸钱上面的钱数,也应该用“金银铜铁锡”来计算,一为金、二为银、三为铜、四为铁、五为锡,六为金、七为银、八为铜、九为铁、十为锡,十一为金。

“神七鬼八”。一般求神、还愿、解灾、过节、死了人烧老福纸,还是用六个眼(六个钱)和十一个眼(十一个钱)一排的钱纸为最佳。祭神、开灵、做斋应该用七个眼(七个钱一排)的最好。送鬼送花盘,七月半烧,应该用八个眼(八个钱)一排的最妥。在烧纸的时候,若遇到不燃的情况,不可把钱纸拨乱了,这样鬼神很难齐整,鬼神又要来索取,这样烧纸钱的主人家庭人口难安。

纸钱

2、香的颜色现在社会上一般都只有红、黄、青三种,这三种香并非凡是烧香都可用,其中是有着明显区分的。

红色——代表喜庆,一般用于喜事场中,过时过节,搞庆祝方面最为合理。

黄色——代表敬意,一般用于祝寿、请神、拜佛、解灾,最为合理。

青色——代表阴暗的含意,一般用来收鬼、送花盘、开灵、做斋等事方可。

因此:在每次烧香前,都宜先考虑要烧什么颜色的香才好,才能得到上乘福荫,才不会烧错香。不论什么东西,都不是越多越好,烧香亦是有极限的,一般烧香是一柱为好(三支),一柱为开泰香,主家庭圆满,父慈子孝,福禄齐来,健康长寿。

上香烧纸

三柱(九支)为进取香,主六亲和睦,地邻安稳,名利双收,健康长寿。九柱(又称为九品,把香横顺插成三柱一排,四方形体)为转还香,可以四通八达,转迁升位,万物不存,四大皆空。此香一般情况不可烧,用于每年正月初一去旧迎新。

上坟祭祖的禁忌

不能嘻笑怒骂

因为墓地是阴灵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样做不单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滋扰。更不能践踏别家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品足,会被视之为亵渎,遇到不好的气场,那便惹到一身麻烦回家。

祭祀上坟

孕妇不能上坟

通常来说怀孕的妇女要避开清明拜山活动,不仅如此。严格说来,女性来例假,最好也不要参加此类活动,特别是不能在下午三点后参加清明拜山活动。提醒朋友们:咱们祖国辽阔,南北方对于扫墓的习俗略有不同,比如:南方通常儿女均前往扫墓,而北方一些地方,则通常女儿不前往扫墓,如果是出嫁的女儿则随夫前往扫墓。

上坟祭祀不能穿红着绿

特别忌穿到大红大紫的衣服,应穿上素色的服饰。另外,不要佩戴红色的配饰(本命年者除外


中元节写包格式

中元节一些地区有烧包袱的习俗,而在烧包袱之前,我们需要在包上写一些文字,一般是你烧给谁就写给谁,但一定要注意相关格式,千万不能写错!那么,中元节写包格式是怎么样的?中元节写包称呼怎么写好?以下为您介绍。

中元节写包格式 中元节写包称呼怎么写

中元节写包格式如下:

写包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从右到左各列内容为:

第一列:中元胜会之期虔备冥资成X封(中元节鬼魂胜会之期虔诚准备冥界纸钱并打包成多少封)

第二列:X上奉X(恭敬地奉送给)

第三列:X故X收用(已经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

第四列:X孝X祀(阳世孝人XXXX祭奠)

第五列:天运X年X月X日叩化(农历XX年XX月XX日跪拜焚化)

1、首先是需要在“故”字之后姓名之前写明先人与送包人的关系;

2、其次是男人称考,女人称妣,但如先人是送包人的同辈和小辈的则不可称考妣,直接写明关系就行;

3、是写姓名和性别,并且姓和名是分开的,如男先人写“某公某某”(前一“某”为姓,“公”为性别,后二“某某”为名),女先人写“某母某氏”(前“某”为夫家之姓,后“某”为外家之姓,因古代女人们多无学名只有小名,而称小名又不够尊重就根据外家之姓称某氏);

4、在先人的性别之后把男先人称老大人把女先人称老儒人,如果是老的写给小的,则不分性别只在姓名之后写“名下”即可。“收用”这里,有的是“正魂收用”,有的是“冥中收用”,这个不用管。

5、在“孝”字之后写送包人自己与收包人的关系(自称)及姓名,这与第三列一样是比较复杂,不同关系不同辈分的称呼是不同的。

后面大大的封口

中元节写包称呼怎么写?

九代:称鼻祖 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耳孙

八代:称远祖 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云孙

七代:称太祖 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乃孙

六代:称烈祖 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弟孙

五代:称天祖 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来孙

四代:称高祖 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玄孙

三代:称曾祖父 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曾孙

二代:称祖父 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孙

一代:称父亲 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男

父之兄:称伯伯 故伯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弟:称叔叔 故叔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堂兄:称伯伯 故堂伯 公 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

父之侄:称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 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

母之父:称外祖父 故外祖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称舅 故舅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

母之伯爷:称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称堂母舅 故堂母舅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堂外侄

父之姐夫:称姑父 故姑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内侄 具

父之姐妹:称姑母 故姑母 府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叩

父之姑爷: 称故姑公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内侄孙 叩

父之姑娘:称姑婆 故姑婆 府 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孙 叩

同父母之姐:称胞姐 故胞姐 府 氏收用 胞弟 叩

胞姐之丈夫:称姐夫 故姐夫 收用 内弟 叩

母之姐夫:称姨父 故姨父 府 老大人收用 姨侄 叩

母之姐妹:称姨母 故姨母 府 老孺人收用 姨侄 叩

妻之父:称岳父 故岳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婿 叩

妻之伯爷:称伯岳父 故伯岳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伯娘: 故伯岳妣 母讳 氏老孺人收用 侄婿 叩

妻之祖父: 故内祖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孙婿 叩

妻之姐夫: 故襟兄 收用 襟弟 叩

妻之姐姐: 故姨姐 府 氏收用 姨妹弟 叩

祖母之姨侄: 故姨表爷 公讳 老大人收用 表侄 叩

母之姨侄: 故姨表兄 收用 姨表弟

岳母之舅娘老表: 内表母舅 老大人收用 外侄婿

妻之表兄: 内表兄 收用 表妹弟

乾爹: 故寄父考 老大人收用 寄男 叩

乾爹之父亲: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孙男 叩

乾爹之岳父: 故寄祖考 老大人收用 寄外孙

乾爹之子: 故寄兄 收用 寄弟 叩

妻之保爷: 故寄岳考 老大人收用 寄子婿

后父: 故继父 老大人收用 继男 叩

后母: 故继母 老孺人收用 继男 叩

大妈的儿子与小妈: 故妾母 老孺人收用 孝嫡男

小妈的儿子与大妈: 故嫡母 老孺人收用 孝庶男

奶妈: 故乳母 府 氏 收用 孝奶男

丈夫: 故良人 收用 荆室 叩

妻: 故贤妻 收用 为夫 具

朋友: 故彦兄 收用 世弟 叩

老庚: 故庚兄 收用 庚弟 叩

后夫与前夫: 故同绿 收用 同绿弟

公讳: 老大人收用 世侄 叩

手艺与师父: 故恩师 老大人收用 孝门徒 叩

拜把弟兄: 故血兄 收用 血弟

道士与老师: 金羽化法师 大真人收用 门徒

异族化纸: 故异族 收用 异族 叩

伯或叔与侄: 故贤侄 收用 愚伯或叔

亲家: 故姻兄 收用 姻兄 叩

未婚夫与妻: 故结发 府 断弦妹收用 断弦兄

未婚妻与夫: 故淑配 府 无缘兄 无缘妹

父亲与儿: 故幻化亡男 反念父

翁父与媳妇: 故幻化亡女媳 反念翁父

父亲与女: 故夭命亡女 反念父

岳父与女婿: 故贤门亡婿 反念岳

与亲家父母: 故姻尊 姻侄 叩

与亲家之祖: 故太姻尊 姻内侄孙

乞丐与施主: 故施主 丐人 叩


有关中元节的诗句

中元节又叫鬼节,俗称七月半,时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主要习俗是祭祀祖先。在现代,最常见的祭祀活动就是给已故的家人烧去纸钱,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生活更美好,古代祭祖除了烧纸钱还有用荷花灯为亡灵超度的做法,这样的行为在古人的诗集中有记载。对于描写中元节的古诗,你知道有哪些吗?以下是整理的有关中元节的诗句,快点来看看吧。

有关中元节的诗句

中元作

唐-李商隐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夜泊淮口

唐-罗隐

木叶回飘水面平,偶因孤棹已三更。

秋凉雾露侵灯下,夜静鱼龙逼岸行。

欹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

锦帆天子狂魂魄,应过扬州看月明。

中元夜寄道侣

唐-陆龟蒙

学饵霜茸骨未轻,每逢真夕梦还清。

丁宁独受金妃约,许与亲题玉篆名。

月苦撼残临水珮,风微飘断系云缨。

须臾枕上桐窗晓,露压千枝滴滴声。

中元日午

宋-杨万里

雨余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

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於初伏时。

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描写中元节的古诗有哪些

《中元夜》

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中元夜彩灯如金如粟,红烛光照辉映,古人的中元节竟是如此热闹繁华,只是不知道,今夕,归去的路途在哪里?

《中元夜寄道侣》

陆龟蒙(逝于881)

橘斋风露已清余,东郭先生病未除。

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中元节有感》

王凯泰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中元日观法事诗

(唐)卢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云迎碧落步,章奏玉皇宫。坛滴黄花露,香飘柏子风。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久慕餐霞客,常悲习蓼虫。青囊如可授,从此访鸿蒙。

《请告南归留别同馆(中元作)》

【唐】李群玉

一点灯前独坐身,西风初动帝城砧。

不胜庾信乡关思,遂作陶潜归去吟。

书阁乍离情黯黯,彤庭回望肃沈沈。

应怜一别瀛洲侣,万里单飞云外深。

《诗经唐风葛生》

佚名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两相分离各自独处,倍感伤心。这生死不渝的爱情绝唱,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每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梦想与期许。


中元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

中元节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人们最为忌讳的一个节日,至于为什么会忌讳,应该是与它的另一个称呼有关,另一个称呼是鬼节。那么,中元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节日,为了给大家详细介绍,以下是整理的中元节是什么节日由来,快点来看看吧。

中元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

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佛教强调孝道;道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由来

佛教徒庆祝中元节的仪式称为“盂兰盆会”,庆祝中元节不仅是为了拜祭死去的亲人,对佛教徒来说,这也是纪念目莲的日子,藉以表扬他的孝道。

目莲救母的故事是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根据《大藏经》的记载,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四娘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目莲按照指示,于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食物。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

道教徒相信,从农历七月初一起,阴间打开鬼门,放出孤魂野鬼到人间来接受奉祭。人间为了免受鬼神的干扰伤害,便在七月十五日设“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烧冥纸以安抚那些无主孤魂。

中元节的习俗活动

中元节习俗活动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节。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称瓜节。佛教传说,目莲(目莲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化为烈火,目莲求救于佛,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旧时,中元节为目莲救母做盂兰盆会,后来逐渐演变为放河灯,祭祀无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德州的中元河灯场面十分壮观。人们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作特大纸船,纸扎目莲站在船上,手持九环禅杖。中元之夜,人们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顺流而下,河上顿时灯火通明,摇曳摆动,如同天上点点繁星。胶东沿海地区,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灯,并奏丝竹乐。德州运河两岸的百姓,纷纷拥到河堤观灯。滕州也有放河灯的习俗,形式与德州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灯前,摆香案,念佛经,佛师一边念经,一边朝台下撒小馍馍,小孩子蜂拥而上,一抢而光,据说吃了能消灾。长岛渔民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亲人,用木板秫秸制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点,有的甚至装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爱的生活用品,然后点燃蜡烛,由已经结婚的同辈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

中元节祭祖的习俗在山东较为普遍,一般都在午后带着祭品上坟祭祖。单县的祭品尤为丰盛,有竹子做的盂兰盆、纸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淄川则把祖先请到家里祭祀,家家都在大门顶上插上五谷穗子,据说以五谷为马,祭祀完毕后,好让祖先跨着马回去。

中元习俗吃什么

中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唯独陵县例外地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吃粗茶淡饭。有些地方则是吃扁食、蒸面羊、吃濑粉、吃花馍等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地域不同,习俗也各有差异。

1、吃鸭子

相传中元节这天去世的祖先会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奈何没有船只,所以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到中元节就吃鸭子的传统。

2、吃饺饼

某些地方载中元节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相传济公见每日剩菜有些浪费,就将剩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食用。久而久之这一习惯也流传了下来。


中元节能出门吗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听父母说过,中元节这天最好不要出门玩,不然会带回来不好的事物,我们都会很认真的听话,如今长大了,虽然知道这只是一些怪谈,但是也会谨记和注意中元节的忌讳。那么,中元节能出门吗?中元节禁忌几点不能出门呢?对于这类问题,做了以下解析,快点来看看吧。

中元节能出门吗

民俗传说是因为这天的晚上鬼门打开,让那些在阴间的鬼魂回到人间与亲人团聚,而这个时候也会有一些厉鬼或者冤死鬼从鬼门出来害人,所以农历7月14晚上最好就别出门~除非真的有很重要的事情。

另:据说在这天晚上出门,然后用黑狗的屎涂在眼角,这样会看到鬼魂的。

西方研究者认为鬼是电磁波,所以其实我们可能常常会遇到它们,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说实话,我不太相信世间有鬼,但是有时候有些事情又十分蹊跷,很难解释的。

鬼节又称为中元节或"孟兰盆会"。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不是不能出门。而是晚上少出门。

其实世界上有鬼还是没有鬼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中元节禁忌几点不能出门

中元节一般天黑以后最好就不要出门了。

一般在6点半以后,即天黑之后。最好在天黑之前回家。一般认为七月十五是鬼节的正日,亦是鬼门大开的日子,这时侯阴气最重,所以当晚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撞鬼,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边或海边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除此之外,最好不要乱说一些不吉利或得罪灵界的说话,以免招惹阴灵。

中元节这些事不能做

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喊名字

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鬼魂记住你的名字。

忌半夜庆生

七月生的人有点可怜,在晚上庆生时多半会出现一些不认识的“人”一起唱生日快乐歌,还是改到白天庆祝比较好。

晚上拍照

此举动容易将灵界的朋友一起拍进来,然后带回家。

忌说鬼字

中元普渡这一天,鬼魂几乎倾巢而出,无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会的现场,肯定是“鬼”满为患。

所以在中元普渡时,最好谨言慎行,除了忌说“鬼”字之外,也别口不择言胡乱说话,小心鬼魂就在你身边!

忌乱踩冥纸

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在焚烧时,鬼魂们会聚集在旁边抢拾,如果你在焚烧冥纸的时候乱踩乱跳,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鬼魂们生气之余,自然会对你不利。

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相较之下,谁会赢。

忌半夜晾衣服

湿衣服容易让游离电波黏著在上面,不容易脱身,在鬼魂四处出没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设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烦找谁?

忌披头散发睡觉

鬼月时,到处都是在外游荡的孤魂野鬼,如果披头散发,小心被它们误认为同类,硬要叫你起来聊天。

床头挂风铃

风铃容易招来鬼魂,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冥纸是烧给鬼魂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鬼魂。

偷吃祭品

这些是属於鬼魂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吹口哨

晚上吹口哨,当心鬼魂喜欢你

捡路边的钱

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轻易的回头

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鬼魂。

不能随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鬼魂上身。

筷子插在饭中央

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鬼魂来与你分享食物。

玩碟仙

平常时刻玩碟仙就很容易发生事情,更何况在这鬼节时分。

生理期的禁忌

民间认为妇女同胞在生理期间身体不洁,诸如动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或使得工事无法顺利进行。

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有无根据,但女性同胞在生理期间真的会因为身体状况导致自身磁场不稳定,容易受到其他强大磁场的影响,所以还是要多谨慎。

忌捕捉蜻蜓及螽斯

民间认为这两种昆虫是鬼魂的化身,胡乱捕捉它们,小心引鬼上门。

游泳

此时鬼魂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中元节有什么讲究

中元节在我国民间又叫七月半亡人节或者鬼节,被人们视为一个不吉利的日子,在这天除了祭祖,不要轻易出门,因为很容易遇到不好的事物,也特别容易犯禁忌。那么,中元节有什么讲究?中元节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和一起去了解下吧。

中元节有什么讲究 中元节注意事项

1、不能直呼姓名

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另外最好避免连名带姓直呼别人名字,同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也千万不要立刻回头或回应。

2、勿拍别人肩膀

从灵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别在头及两个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时候最好不要随便拍别人的头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让孤魂野鬼有机可乘。

3、别乱拍照

夜游时最好不要乱照相,否则野鬼会入镜与你合影,手电筒也不要往树上乱照,以免惊动喜欢附着于树梢上的鬼魂。

4、不能吹口哨

晚上千万不要吹口哨,相传七月野鬼晚上听到口哨声会聚集而来,所以不要引鬼上身啊。

5、戴避凶物

身上尽量带着庙里求来的护身符、佛珠,或粗盐、糯米等避煞物,好让你趋吉避凶,使好兄弟们能退避三舍。

6、晚上衣服不能晾在外面

晚上睡觉或天黑以前,要把晒在外头的衣服收回来,以免被鬼借去穿。

7、别乱靠墙

没事不要乱靠墙,因为那些孤魂野鬼平时最喜欢依附在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鬼上身。

8、别乱挂风铃、不玩碟仙

住家门口前别种容易卡阴的榕树,另外屋子内也别乱挂风铃,不玩碟仙、不上阴庙,这样可以减少阴灵上身的可能。

9、不乱捡地上的钱

不要随便捡起路边的钱,因为这些钱可能是鬼魂们的,要不然这些就是冥婚招亲用的。

中元节出门应该注意什么

一、中元节这天祭祀的食物不能吃了,以免惹怒鬼混,尤其是小孩子不懂事,看到他人祭祀的食品可能就会吃掉。

二、中元节这天不要在家里挂风铃这样的物品,因为在风水上,此类东西招阴气。

三、中元节这天也不要穿的过分艳丽,像大红大绿颜色的衣服,都容易招鬼混。

四、中元节这天晚上不要出门,最好早早的睡觉为好,因为这一整天的阴气都非常重。

五、中元节这天阳气弱,所以小孩和气场弱的人不能靠近河边和湖泊。

六、中元节这天晚上尽量不要照镜子,以免见到不该见到的东西。

七、中元节这天祭祀的时候不要拍照,这不仅是对祖先的不尊重,而且易拍到不吉的东西。

八、中元节这天不要讨论鬼神,因为据说中元节这天,鬼魂几乎倾巢而出,无所不在。

中元节起源

古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中国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