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雨水

2020/4/1 16:11:35
万年历日历:雨水知识
雨水知识
雨水节气气温多少

每个节气的气候温度都有所不同,其中雨水节气的时候气温是比立春要高一些的,部分地区已经有明显回暖迹象。当然,北方偏北地区气候依旧较低。那么到底雨水节气气温多少呢?我国各地雨水时节的气温能达多少度?以下为您介绍。

雨水节气气温多少 雨水时节的气温能达多少度

“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

雨水节气期间,我国的西北、东北依然没有走出冬天的范畴。从2月份的平均气温来看: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沈阳的月平均气温分别是-1.0℃、-3.9℃、-9.7℃和-6.9℃,可见这些地方还没有摆脱冬季的寒冷,天气仍以寒为主,降水也以雪为主。

华南地区下列城市2月份的多年平均气温是:广州14.5℃、南宁14.1℃、海南岛海口18.7℃;上述城市2月份平均降水量分别是:69.4毫米、42.6毫米、35.0毫米。虽说雨量比黄河中下游地区多出好几倍,但这里气温高、蒸发量大,还是缺水。

如果说这些地区,“立春”是春天的第一乐章“奏鸣曲”:春意萌发、春寒料峭。雨水之后,便进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曲”:气温回升、乍寒乍暖。雨水期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一幅冬末春初的风景。

按照四季的划分标准:连续5天,每日日平均气温都在≥10℃-≤22℃时,春天便开始了。一般来说,这些地方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要在3月下旬,也就是一个月以后的春分时节才能到来。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如2004年的武汉在2月10日、长沙2月11日、南昌2月11日、南京2月13日就进入真正的春季了,时间足足提前了1个月。

根据雨水气候特点进行农事安排:

雨水节气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日子已过,开始下雨,雨量渐渐增多,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加快长势,要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在雨水之前,黄河流域天气寒冷,仍有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浙沥。而在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然而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天气情况相差甚大。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这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Ix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从气候上看确已进入春天。

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华南继冬干之后,又常年多春旱,特别是华南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因此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西北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

此外,雨水时节,大小麦开始进入拔节孕穗期,是最需要肥料、最怕水的时期,有“尺麦怕寸水”之说,要抓好“力保面积、看苗施肥、清沟排水”的田间管理。冬暖常常孕育着春寒,雨水节气正值冬末初春的过渡季节,冷暖多变,油菜、大小麦易受低温冻害,要采取培土施肥等防冻措施。

在雨水节气的巧天里,我们从“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意味着除了西北、东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冬之中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已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由冬转春的过渡,在春风雨水的催促下,广大农村开始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图。

想了解更多雨水节气相关知识,请关注》》》》》雨水节气专题


雨水吃什么呀

中国人关于吃什么这件事情上一直有自己独特的理解,饮食配合四季变换,不同的食物在不同的时节中有不一样的表现。因此每个节气都有最适合的食物,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雨水节气菜谱推荐,想知道雨水吃什么呀?那就来过来吧!

雨水吃什么呀 雨水节气菜谱推荐

韭菜

春季由于气候多变,因此,保养阳气就显得特别重要。韭菜、特别是春天的韭菜,营养价值格外丰富,具有健胃提神、强肾护阳的作用。

春笋

在南方,春笋有着“素食第一品”的美誉,从古自今都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上海人喜欢吃“枸杞春笋”,南京人喜欢吃“春笋白拌鸡”,浙江人喜欢吃“南肉春笋”。

蜂蜜

春寒料峭,是最容易感冒的时节。此时喝些蜂蜜水,既有清肺解毒、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又有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的功效。

红枣

随着天气的转暖,人们户外活动也会增加,对热量的需求就会增大。我们都知道,甜食是热量的主要来源,而红枣不仅可以增加热量,还有养胃健脾的功效。

荠菜

荠菜是药食两用的“护生草”。

荠菜在我国被食用的历史已有几千年,《诗经》中已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说明西周时人们就已经食用荠菜了。自古以来,荠菜都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野菜。我国很多地方有阴历三月初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有的人还在这天采集大量的荠菜晒干,留着经常煮水服用。有的从三月春分荠菜刚吐出嫩叶时,就开始采摘当菜吃,说是此菜能治百病,对身体很有益处,称它为“护生草”。所以民谚说:“三月初三,荠菜当灵丹。”

豆苗

豆苗是清热祛火的“美容菜”。

豆苗,俗称豌豆藤。豆苗作为食品,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豌豆种出西湖,今北土甚多,九月下种,苗生柔弱如蔓,有须,叶似蒺藜叶,两两相对,嫩时可食。”豆苗是豌豆萌发出2~4个子叶时的幼苗,鲜嫩清香,最适宜做汤。

雨水食谱

桂圆阿胶红枣粥

【用料】粳米100克,桂圆肉20克,阿胶10克,枣〔干)10克。

【做法】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发涨,沥干水分;取一只大杯,倒人开水,将阿胶和白酒放在小杯子里;将小杯子坐于开水中直至阿胶溶解;桂圆肉去杂质,洗净,红枣洗净去核;锅内加人约2000毫升冷水和桂圆、红枣,用中火煮至水分剩余三分之一;加人梗米,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煮成粥;加人融化的阿胶搅匀即可。

【功效】益气滋阴、补肾强身、活血养血、润肤美颜。

禁忌:大枣能助湿生热,令人中满,故湿热脱腹胀满者忌食。

香芹牛肉

[用料]牛肉250克,香芹250克,食用油50克,淀粉10克,精盐2克,酱油、胡椒粉、味精各少许。

[做法]牛肉剁成大块,用清水泡2小时,烧开除去血水后,捞起晾凉切成条;湿淀粉加酱油搅匀后与牛肉条调匀。锅内油烧至七八成热时,放人牛肉、香芹及其他调料,炒至牛肉熟时即成。

[功效]补脾胃,降血压。

禁忌:牛肉为“发物”,患疥者食后病情可能加重,宜慎食。


雨水节气的古诗有哪些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直流传的,它不仅是人们诗情画意的寄托,更多的是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现实的追求,有的诗词还是写的特定节日,比如某个特定的节气。在春雨纷飞的时节雨水节气的古诗有哪些呢?下面我们看看关于24节气雨水的古诗。

雨水节气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24节气雨水的古诗

《减字木兰花》(刘辰翁)

无灯可看。雨水从教正月半。

探茧推盘。探得千秋字字看。

铜驼故老。说著宣和似天宝。

五百年前。曾向杭州看上元。

《七绝雨水时节》

郊岭风追残雪去,坳溪水送破冰来。

顽童指问云中雁,这里山花那日开?

《七绝雨水》

殆尽冬寒柳罩烟,熏风瑞气满山川。

天将化雨舒清景,萌动生机待绿田。

《春寒》(王冕)

春寒多雨水,地僻少轮蹄。

湿气连山暗,孤梅近竹低。

林空饥鸟集,城冷野狐啼。

回首关河道,风尘道路迷。

《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春雨》 [唐]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谒金门》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族,寸心千里目。

雨水节气会下雨吗

雨水节气不一定会下雨,但是下雨概率较高。

雨水节气是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雨水节气意味着降水的开始,也是形容这段时期雨量逐步增多。

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雨水节气雨水多的原因,是由于雨水节气时,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白昼时间渐渐增加,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此同时,冷空气还没有完全退去,冷暖气流汇合就产生了降雨,所以雨水节气雨量渐增。

但是雨水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定会下雨,而是指降雨的可能性较大。由于我国土地辽阔,各地天气情况差距较大,因此具体下雨与否,请更多关注当地的实际天气预报。


描写雨水节气的诗句

想必大家都很了解,一共有二十四节气,而雨水就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二个,说到雨水,这个是个特别能触发诗人情感的事物,大家看书都可以看见很多的诗句基本上都是赞美时间万物的,那么下面大家就随着小编一起去看看描写雨水节气的诗句和关于春天雨水节气的诗句大全吧!

描写雨水节气的诗句 关于春天雨水节气的诗句大全

描写雨水节气的诗句

减字木兰花

(作者:刘辰翁)

无灯可看。雨水从教正月半。探茧推盘。探得千秋字字看。

铜驼故老。说著宣和似天宝。五百年前。曾向杭州看上元。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初春小雨

(作者: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临安春雨初霁

(作者: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春雨

(作者: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七绝雨水时节

郊岭风追残雪去,坳溪水送破冰来。

顽童指问云中雁,这里山花那日开?

春寒

(作者:王冕)

春寒多雨水,地僻少轮蹄。湿气连山暗,孤梅近竹低。

林空饥鸟集,城冷野狐啼。回首关河道,风尘道路迷。

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族,寸心千里目。

关于春天雨水节气的诗句大全

入塞(王安石)

荒云凉雨水悠悠,

鞍马东西鼓次休。

尚有燕人数行泪,

回身却望塞南流!

还狱(文天祥)

人情感故物,百年多离忧。

桑下住三宿,应者犹迟留。

矧兹方丈室,屏居二春秋。

夜眠与昼坐,隤乎安楚囚。

自罹大雨水,圜土俱汤舟。

此身委传舍,迁徒无定谋。

去之已旬月,宫室重绸缪。

今夕果何夕,复此搔白头。

恍如流浪人,一旦归旧游。

故家不可复,故国已成丘。

对此重回首,汪然涕泗流。

人生如空花,随风任飘浮。

松风阁次韵(王冕)

金鸡峰下松风阁,记得前年五月登。

得兴不辞行曲折,乘凉直上最高层。

石林过雨水争出,溪谷转风云乱腾。

休问当时有王谢,风流何似竹间僧?

减字木兰花(刘辰翁)

无灯可看。雨水从教正月半。

探茧推盘。探得千秋字字看。

铜驼故老。说著宣和似天宝。

五百年前。曾向杭州看上元。

为什么雨水节气容易下雨

雨水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节气时段为雨水日起,到惊蛰日前(公历3月4-5日)结束。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

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出主导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

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已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华南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华南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

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

雨水不仅表明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感冒。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

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结语:以上是整理的“描写雨水节气的诗句 关于春天雨水节气的诗句大全”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雨水节气占稻色习俗

雨水节气的“占稻色”习俗和农事有一定关系,具体来说和丰收关,当雨水节气到来之际,人们会用炒好的糯米花来占卜今年的丰收情况,预示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那么,到底雨水节气占稻色习俗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雨水时节占稻色的由来起源。

雨水节气占稻色习俗

客家人在雨水节气有“占稻色”的习俗。所谓,“占稻色”,就是通过爆炒糯米花来占卜该年稻谷收成的丰歉,即预测稻 谷的成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的多少。爆出的糯米花越多,当年稻 谷收成越好;爆的糯米花越少,则预示着稻谷收成不好,米价将贵。后来爆糯谷占卜收成的习俗演变成了年底爆米花做煎堆馅的习俗。爆米花现在已是家人过年必备的一种应节食品。

爆米花主要分为传统爆米花和新式爆米花。

传统的爆米花是以玉米为原料,在小转炉中经过高温加热后制成,其中可能添加了一些糖精来调味,但不会加入任何人造黄油类的脂肪。传统爆米花虽然脂肪含量不高,但传统的小转炉在高温下可能会释放出铅。

电影院的食售柜台都用电器烘烤爆米花,现代制作工艺降低了铅对人体造成危害的风险,因此不必担心其铅污染。但是现代制法的爆米花添加剂太多,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会加入大量的人造奶油、香精和色素,这使爆米花的能量和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从而增加了食用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及缺锌等风险。

雨水时节占稻色的由来起源

宋代以前,中国农业甚至整个经济重心一直在中国北部的黄河流域。宋代开始,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南部的稻作文化逐渐成为中国农业文明的主体。由宋至元再历经明清,客家近千年地传承着有宋代特色的稻作文化习俗,雨水节爆糯谷花“占稻色”便是其中之一。

元代娄元礼在《田家五行》记载了当时华南稻作地区“占稻色”的习俗:“雨水节,烧干镬,以糯稻爆之,谓之孛罗花,占稻色。”“孛罗”即“孛娄”,南宋范成大《吴郡志》提到:“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日米花。”范成大《吴中节物诗》中也有“拈粉团栾意,熬稃膈膊声”句,诗人自注云:“炒糯谷以卜,俗名孛罗,北人号糯米花。”

自宋代开始,吴、越民间便有正月十三、十四“卜谷”的习俗,将糯谷放到锅中爆炒,以谷米爆白多者为吉。

客家人雨水节“占稻色”与吴越民间正月十四“卜谷”,具有同样的民俗意义,甚至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形态。正月十四正值雨水节前后,时间上差距不是太远;爆谷所用材料、方法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所谓占稻色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是年稻获的丰歉,即预测稻谷的成色。成色足则意味着高产,成色不足则意味着产量低。而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是年收成越好;爆出来的米花少,则意味着是年收成不好,米价将贵。

赣南寻乌客家还在雨水节前后的正月十六、十七晚上,以晴、雨来占卜是年早稻的丰歉。谚云:“雨打残灯碗,早禾一把秆;雨打上元宵,早禾压断腰。”就是说,如果雨水节时刻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则那一年早稻一定丰收在望;如果在正月十六、十七交雨水并且下雨,则那一年的早稻收成一定很低,只见稻草(禾秆),不见稻穗。

后来爆糯谷占卜收成的习俗,在大多数地方开始渐渐淡化,并演变成年底爆米花作煎堆馅习俗。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日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人油煎之。”

爆米花即炮谷,赣南客家人多称之为“米炮”,现在已是客家人过年必备的一种应节食物。其中“花”与“发”语音相似,是发财的预兆。有些地方的客家人甚至还用爆米花供奉天官玉帝与土地社官,以祈求天地和美、风调雨lil页.、家家户户五谷丰登。

想了解更多雨水节气相关知识,请关注》》》》》雨水节气专题


有关雨水节气的传说

每个节气的出现都有其由来意义,而大多都有相关的故事传说,那么有关雨水节气的传说有哪些呢?关于节气的传说,民间自然是流传着很多的,而且个地方的说法不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关于雨水节气的民间故事。

有关雨水节气的传说 雨水节气的民间故事

雨水拉干爹的故事:

“拉干爹”,是保山地区许多地方民间流行的一种原始的交谊结友方式,从民俗学的角度看,这种风俗的形成,与社会生产落后以及人们在遇到困难之时渴望能够得到亲情以外的帮助这种“求助心理”有关,故在地广人稀、缺医少药、民风古朴的山乡最为多见。

在保山市的瓦窑、瓦马、瓦房等山乡,“干爹”通常有两种“拉”法,一种是认准目标,协商结亲。即山里娃娃能大跑大走之时,父母便向自家看中的邻村别寨的相识之人表明心愿,若对方同意,便择一吉日,杀鸡煮肉,邀亲唤友,磕头、取名,完成一应“寄名”手续。据说,娃娃“过继”给干爹后,一改姓换名,便不是自家儿子了,即便“命”里带点小灾小难什么的,也就化解开了。

有趣的是另外一种“拉”法??“听天由命,强拉硬逼”。采用这种法子结亲,只能在大年初二至元宵节这段时间进行。想“拉干爹”的人家往往选个双日子,由男人带上公鸡、腊肉等食物,天不亮就到村外小桥狭道这样的行人必经之处横拉一根细细的白线,然后在其附近埋伏起来:不论是谁,只要经过此地并绊断了白线,即被认定为是亲家了,埋伏者便飞奔而出,拱手作揖,叫一声“亲家”。“天意”难违,通常情况下,来者只能应允,否则是要背骂名的。于是埋锅造饭,就地野炊。吃饱喝足之后再进村“认门”并举行拜寄仪式。来者倘是妇女,那她当然是“干妈”;若是未婚男女,那就是“干哥”、“干姐”、“干弟”、“干妹”;倘不巧碰上的是牛呀马呀羊呀狗呀什么的家畜,那也“拉”由其主人代替,履行一切手续和义务,只是取名时必须按绊线动物的称谓来定,如马儿、狗儿什么的。

无论是人有意选择还是“天命”所定,干亲一旦形成,双方便亲如一家,互相照应,年头节下,亦应时造访,以手足之情互待,相处好的,甚至情连几代,传为佳话。

更为奇妙的是,在腾冲县的一些山乡,还有一种“拉”大树当“干爹”的习俗,并有许多人自小便拜了某株奇树古木为“干爹”的,因为他们的父母相信,古树参天,根深叶茂,福荫极广,一旦拜作“干爹”,就能保佑娃娃无病无灾,长命百岁。特别虔诚者还要请神职人员帮算一算大树“愿不愿”收,若“愿”,则选一黄道吉日上供焚香,三拜九叩地行过大礼,才算结上了“人树干亲”。末了,还得给孩子取个有枝有叶的名字。由于此俗相沿甚久,故腾冲境内不少知名的古树,如小西的雷打树、打苴的大橡树、和顺的“双杉”、马站的鹅毛树、界头的“银杏王”等,无不“膝下”攘攘,拥有许许多多在世的或早已离世的“干儿子”、“干女儿”,而他们当中不少人就叫树茂、树荣、树寿、树生以及树美、树秀、树芳、树英这类“万古常青”的名字。

雨水回娘屋的故事:

川西一带有雨水节回娘屋的风俗。到了雨水节这天,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已有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婚未孕的妇女,也要带上礼物回娘家。会由其母亲为她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以示吉祥,祈求来年得子。

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传统,到了雨水时节,出嫁的女儿要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需带上罐罐肉(用砂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以尽快怀孕。

另外,过雨水节,女婿也不得闲着,也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4米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雄肉,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意在保佑女婿顺利出门,帮其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一生平安的意思。

想了解更多雨水节气相关知识,请关注》》》》》雨水节气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