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球范围内,起码有一次的日食现象发生,但日食现象中分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等,而这些现象中有些比较罕见,而且即便发生了,你所在地区也不一定能见到。那么,一般日环食多少年出现一次?到底日环食几年一回?一起来了解。
日环食多少年出现一次 日环食几年一回
全球范围:1-2年一次;中国境内:10年左右一次。
预计中国境内可见的环食:
环食 2020年6月21日:西藏普兰,那曲,昌都,四川南部,贵州中部,湖南中南部,江西中南部,福建中南部,台湾中南部 下午
环食 2030年6月1日:内蒙古根河,黑龙江黑河,伊春,鹤岗,抚远等地 下午
环食 2041年10月25日:内蒙古锡林浩特,通辽,辽宁沈阳,抚顺,本溪,吉林通化等地 上午
环食 2042年10月14日:曾母暗沙 上午
环食 2064年2月17日(春节):西藏东南部,林芝,昌都,青海西宁,甘肃中部金昌,武威,宁夏,内蒙大部,山西,吉林,黑龙江中南部 带食而没
环食 2074年1月27日(春节):广西北海,广东雷州半岛至中部,东北部,江西南部,福建中南部 傍晚
环食 2074年7月24日:南海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之间 上午
环食 2085年6月22日:云南西双版纳,思茅,个旧,贵州都匀,贵阳,湖南中南部,江西中部,浙江东南部,福建北部 上午
环食 2095年11月27日:辽宁沈阳,大连 带食而出
环食 2096年11月15日:曾母暗沙带食而出
日环食发生的原理:
日环食与日全食原理类似,日环食的发生也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
日环食过程分为初亏、偏食、环食始、食甚、环食终、偏食、复圆。
从天文观测角度看,日环食可观测的现象比日全食要少很多,因为太阳光还没有被完全遮蔽,色球、日冕、贝利珠等很多现象都很难观测到,但在环食阶段,尤其是在食甚的时候,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变成了一个金光闪烁的圆环,这一景象同样令人深感视觉震撼。
每一次“天文盛宴”都是向公众普及天文知识的好机会。为了让人们了解更多的天文知识,由中国多家天文机构联合组建的中国天文科学网络委员会,曾在云南大理开通“中国天文科普网”。无穷无尽的宇宙、变化万千的壮观天象,可以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加强天文科普能力建设、创新科普形式,可以提高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
观测事项:
据天文专家介绍,在地面观测日环食需要一定的天气条件,如果出现阴雨天气难免会无缘得见日环食奇观。如今兴起的“坐飞机观天象”方式则有效避免了天气障碍,但是在此段时间如果需要搭乘飞机那么就可以很好地进行日环食的观测了。如果在等待登机,那么可以选择机场登机口作为观测地点,如果正在飞机上,由于飞机翱翔在云端之上,受云层遮盖影响较小,更有利于观测。
导语:2月天穹将上演多次天象奇观,你又有机会目睹那些精彩绝伦的天空之作了。天文专家介绍说,2月,天宇将上演月合“毕宿五”、半影月食、金星最亮和日环食等四大天象。你期待吗?
月合恒星“毕宿五”
6日,月合恒星“毕宿五”的浪漫天象率先登场。“虽然6日凌晨两者的角距离更近,但它们还在地平线以下,无法观测到。我国的理想观测时间为5日晚,感兴趣的公众可目睹到星月近距离接触‘竞相辉映’的美丽画面。”天津市天文学会秘书长刘洁提醒说。
半影月食
11日恰逢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佳节。这天月亮不但很圆,而且看上去还很大,这是因为月亮此时正在近地点附近。在欣赏“元宵月”之前,11日6时34分至10时53分,一次半影月食还将悄然发生。“半影月食只是使月面亮度减弱,并没有月亮被天狗吃掉的效果。”刘洁提示说,“我国虽然不能目睹全过程,但大部分地区可在日出前见到‘带食月落’。”
金星最亮
今年以来一直非常活跃的金星风采依旧。17日晚金星将达到全年最亮,日落时的地平高度大约在38度左右。公众如果在晴朗的夜空中看到有盏“明灯”悬挂在西南天宇,请不要把它误认为UFO,其实那就是金星。“其亮度可达-4.8等,在全黑的地方可以映照出人的影子,甚至白天也能观察到它。”刘洁说。
日环食
26日,一场罕见的“日环食”奇观将现身天宇,但遗憾的是,本次环食始于南太平洋,穿过南美洲的智利和阿根廷以后进入南大西洋,结束于非洲西南部,我国公众无缘目睹“大钻戒”风采。
很多人只知道日食就是太阳被慢慢遮住的一种现象,但却不知道日食还分好几种情况,其中一种叫作日环食。那么,你知道日环食是什么吗?到底日环食是怎样发生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种现象的成因。
日环食是什么 日环食是怎样发生的
是日食的一种,因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
日环食的本质实际上是因为月球离地球较远,月球的本影不能到达地面而它的延长线经过了地面,而位于月影的本影延长线区域(伪影区)的人们就能看到日环食。如果月球离地球较近,月影本影能到达地面,则本影下的人们看到的是日全食。
日环食还与地球和月亮本身有关。因为地球和月亮都是不透光的球体,所以太阳照射到光,有时会被月球挡住。农历初一初二就有可能发生日环食。在以上日子中,如果地球、月球、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日环食就发生了。太阳射出的光线被月球挡住,而在月球的阴影区内,人就不能接受到阳光,所以就无法看到太阳。又因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与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不同,且月球离太阳比月球距离地球大很多所以月球就把太阳遮住,只露出周围的一部分,所以形成日环食。
从天文观测角度看,日环食可观测的现象比日全食要少很多,因为太阳光还没有被完全遮蔽,色球、日冕、贝利珠等很多现象都很难观测到,但在环食阶段,尤其是在食甚的时候,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变成了一个金光闪烁的圆环,这一景象同样令人深感视觉震撼。
日环食可以用肉眼观测吗?
“绝不能用双眼直接看太阳。”陈栋华提醒,为了避免造成视网膜日光性黄斑损伤,日常的太阳镜或墨镜,不能用于“直接看太阳”;不建议使用曝光过的废黑白负片和蜡烛烟熏、墨汁涂黑的玻璃片观看;不建议使用在半盆水中加入适量墨汁以观测盆中太阳倒影的方法;不能通过看水面上的反射等方法进行观测。
观测方法:
1、要选择好合适的滤光片。虽然将近日落,但阳光仍旧刺眼,要注意保护眼睛,选择好滤光片,电焊玻璃、电脑软盘芯、照相底片都可以试一试,即使如此,看的时间也不要过长,拍照时,在镜头前也要加上适当的滤光片,否则会损坏相机。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可试着取下滤光片,直接用肉眼看一眼,但不要时间过长。
2、要选择好适当的观看地点,最佳的观看地点是高处,能看见太阳落山的地方。如身处高层楼房,可在朝西的阳台或窗户观看。或上天塔、山顶,但一定要在前两天选择好这个地点,还要试拍太阳,测好曝光量,不要临时抱佛脚。
3、要注意观看的时间,以2010年1月15日日食为例,此次日食从下午3点以后开始,到5、6点以后结束,但具体的时间,各地不尽相同,要以当地预报时间为准。最好在初亏之前进入观看地点,直到日食或日落结束,看个“全过程”。
日食分好几种,其中一种叫日环食。相比于其他的日食,日环食出现的周期并不长,几乎1-2年就有一次,但即便出现,我国也并不是所有地区能看到。不过,2019年我国有幸迎来一次全境可以观看的日环食,上一次还是2012年。那么日环食日环食是什么意思呢?到底日环食和日全食的区别是啥?一起来了解。
日环食是什么意思 日环食和日全食的区别是啥
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这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发生日环食时,物体的投影有时会交错重叠。
日环食的本质实际上是因为月球离地球较远,月球的本影不能到达地面而它的延长线经过了地面,而位于月影的本影延长线区域(伪影区)的人们就能看到日环食。如果月球离地球较近,月影本影能到达地面,则本影下的人们看到的是日全食。
日环食还与地球和月亮本身有关。因为地球和月亮都是不透光的球体,所以太阳照射到光,有时会被月球挡住。农历初一初二就有可能发生日环食。在以上日子中,如果地球、月球、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日环食就发生了。太阳射出的光线被月球挡住,而在月球的阴影区内,人就不能接受到阳光,所以就无法看到太阳。又因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与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不同,且月球离太阳比月球距离地球大很多所以月球就把太阳遮住,只露出周围的一部分,所以形成日环食。
日环食与日全食区别:
日环食和日全食的区别在于,月球恰巧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完全挡住了太阳,就是日全食,只挡住了中间,周边仍有太阳的光环,就是日环食。
日环食的时候,月球的距离离地球较远,所以本影的焦点到达不了地球,就是不能把 太阳全部遮住,叫日环食。
日全食的时候,月球距离地球叫近,这时候 月球的本影能扫过地球,所以能把 太阳全部遮住。
就象你把手遮在眼睛上,离的近的时候遮盖的物体多,离的远的时候遮盖物体少是一样的。
日食的类型:
1、日全食,这种情况是月亮的暗轮廓完全遮蔽强烈而又明亮的太阳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见很微弱的太阳日冕。在所有的日全食中,全食带的范围是非常狭窄的,因此只有小部分地区才可以看见。
2、日环食,当太阳、月亮、地球轨道运行到近乎呈一条直线时,就会发生日环食,不过此类型事件要求月亮的视直径必须小于太阳视直径。所以,太阳看起来就是一个非常明亮的大环,或天然大指环,月亮的暗面周围被太阳光所包围。
3、混合日食(也称为日环食/日全食),这种类型的日食会在日全食和日环食之间短暂的移动。也就是说在地球表面的某些点上,它看起来像日全食,而在其他附近的点上,它看起来又像日环食。这种混合日食是极为罕见的。
4、日偏食,当太阳、月亮、地球沿轨道运行到偏离直线多点时,月亮只会有一部分遮挡太阳,这就是日偏食。这种现象很普遍,因为在日全食、日环食、混合食中都可以看见它。然而,有些日食只能发生日偏食,因为本影只经过地球的极地区域,不会与地球表面相交。
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天象上演,其中有些非常罕见,可能是你有生之年所能见到的一次,当然,也有些比较常见,几乎每年都有,甚至每个月都在发生。那么,天象之中,日环食多久会出现一次呢?按照其周期,下一次日环食是什么时候?我们一起来了解。
日环食多久会出现一次 下一次日环食是什么时候
一般每年2~5次,大部分日环食只度能是特定地区才能看见。
日环食我国出现上一次在2019年,下一次在2020年6月21日。
仅列举中国境内可见的环食:
环食 2020年6月21日:西藏普兰,那曲,昌都,四川南部,贵州中部,湖南中南部,江西中南部,福建中南部,台湾中南部 下午
环食 2030年6月1日:内蒙古根河,黑龙江黑河,伊春,鹤岗,抚远等地 下午
环食 2041年10月25日:内蒙古锡林浩特,通辽,辽宁沈阳,抚顺,本溪,吉林通化等地 上午
环食 2042年10月14日:曾母暗沙 上午
环食 2064年2月17日(春节):西藏东南部,林芝,昌都,青海西宁,甘肃中部金昌,武威,宁夏,内蒙大部,山西,吉林,黑龙江中南部 带食而没
环食 2074年1月27日(春节):广西北海,广东雷州半岛至中部,东北部,江西南部,福建中南部 傍晚
环食 2074年7月24日:南海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之间 上午
环食 2085年6月22日:云南西双版纳,思茅,个旧,贵州都匀,贵阳,湖南中南部,江西中部,浙江东南部,福建北部 上午
环食 2095年11月27日:辽宁沈阳,大连 带食而出
环食 2096年11月15日:曾母暗沙带食而出
日环食的发生过程:
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这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发生日环食时,物体的投影有时会交错重叠。
与日全食原理类似,日环食的发生也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
日环食过程分为初亏、偏食、环食始、食甚、环食终、偏食、复圆。
从天文观测角度看,日环食可观测的现象比日全食要少很多,因为太阳光还没有被完全遮蔽,色球、日冕、贝利珠等很多现象都很难观测到,但在环食阶段,尤其是在食甚的时候,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变成了一个金光闪烁的圆环,这一景象同样令人深感视觉震撼。
每一次“天文盛宴”都是向公众普及天文知识的好机会。为了让人们了解更多的天文知识,由中国多家天文机构联合组建的中国天文科学网络委员会,曾在云南大理开通“中国天文科普网”。无穷无尽的宇宙、变化万千的壮观天象,可以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加强天文科普能力建设、创新科普形式,可以提高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
观测注意事项:
观测日环食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眼睛,虽然日食是太阳或者部分被遮挡,太阳光并不是十分刺眼,然而1% 的太阳面积所发出的光比电焊发出的光的亮度还要强,如果直接注视太阳时间稍微过长,就会导致视网膜黄斑被烧伤,造成“日光性视网膜炎”,一旦烧伤,视网膜黄斑将永远无法复原。被伤当时可能会没有感觉,但几小时以后就会出现不良反应,严重者造成永久失明。
观测时一定要用减光装置,譬如,专业观测镜,或者是到专业观测点进行观测,虽然专业观测镜滤光条件比较好,但是也不能长时间观看,一定不要用肉眼直视太阳。
日食现象发生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而且日食的发生必须要在日食的月份里,那么这个月份一般是什么时候呢?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那日环食一定发生在公历某月的哪一天?通常日环食发生在大约几月时?一起来了解。
日环食一定发生在公历某月的哪一天 日环食发生在大约几月时
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
朔指的是每月农历初一,月球恰好运行到与太阳黄经相等的时刻,也指当时的月相。
当月球绕地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几乎与太阳同起同落时,从地球上见不到月球,这时称为朔,日食现象发生在朔的时候。朔的周期约为29.53天。但不是每隔29.53天都发生一次日食,原因是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平面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平面不完全重合,两者之间有5°9'的平均夹角。所以只有当朔时太阳离两个轨道平面的交点在某一角度以内时才会发生日食。
中国史书上称“日有食之,不尽如勾”,造成日偏食的原因是因为观测者落在月球的半影区中,观测者会看见一部分的太阳被月球的阴影遮盖,但另一部分仍继续发光。
太阳和月亮的视角度都是大约半度,而月球公转一周是360度,就是每个小时移动半度,即一个月球的位置,所以日食从开始到结束最多2个小时的时间。
即移动2个月球的位置,如果不是全食则时间更短。另外,因为地球在自转,太阳在空中的位置每个小时移动15度,这样,就是说在30度的范围内,太阳带着月球同时移动,并同时发生日食现象。
日环食影响:
日食不见得完全对地球生物无影响,以下是科学角度认知上的灾害:
天灾方面:造成能见度下降、气温降低(沙漠地区最为明显)、湿度上升,对于交通运输的生产作业、通信安全(定位卫星断讯)等,或是某些敏感的动植物会应日食产生不寻常的变化。因此在日食(尤其日全食)期间,受到影响的地区需要调整照明设备以维护交通安全。
人祸方面:根据历史的事件纪录分析,有发生过有心人士将日食当作时间点的指标,借由此引起国家动乱、起义战争、夺取统治阶级的生命等各种意图的时机。在社会治安上,则会有人刻意散播不实谣言(或者是借由网络等手法),造成民众的迷信猜测和心理恐慌等带来一定影响。
关于日环食传说:太阳被“吃掉了”
“以前有人教育小孩子时,总爱说‘再不听话,小心天狗叼走你!’其实这就是源于古人对日食的观感。”根据历史与古籍考证,中国观测日食已有4000多年,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最全的日食记录,自夏、商、周到元、明、清,古人对于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的记录有一千多次。古时民间百姓认为,出现日食的过程,是“天狗”这样的恶神跟人类作对,故意“破坏”万物赖以生存的太阳所致。
吴志伦查阅资料后表示,其实关于日食的传说,不仅在中国有,世界各国都有,但这些传说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认为是怪物(中国认为是“天狗”)把太阳“吞食”了或者是在“破坏”太阳。
印度神话中,人们把太阳的突然消失归咎于一个叫作“拉胡”的魔鬼,认为是它把太阳咬了一口,造成日食。
古埃及的太阳教徒相信,存在着一条食日的蟒蛇。另外一些埃及传说认为,日食的发生是因为一只想在天庭称霸的秃鹰企图夺走太阳神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