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在全球的50多个国家都有设立,世界上最早的植树节起源在美国,当时的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是大片的荒芜和沙尘,为了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当时的州长莫顿先生提倡种植100万棵树,经过了十几年的坚持内布拉斯加州换发了新的生机。而后世界各国纷纷设立自己的植树节,世界各国的植树节习俗,植树节时间也都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植树节的习俗都有哪些吧!
植树节的习俗 世界各国的植树节习俗
植树节的习俗 世界各国的植树节习俗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其实这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的纪念日。确定这一天为植树节,一是从植树的季节考虑;二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孙中山先生从小就喜爱植树,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长着一棵已满百岁的檀香山酸豆树。这是1883年,年仅只有18岁的孙中山,千里迢迢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幼苗亲手栽种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终于成材。
孙中山也是我国近代最早极力提倡植树造林的人。他亲自起草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植树造林的计划。1924年,他在广州一次演讲中强调:我们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断植树造林,而且要造大规模的森林。此外,他还在许多著作和演讲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亲自植树。
在孙中山先生的倡议下,我国曾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规定,每年清明为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决定将孙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纪念他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世界各国的植树节习俗
世界各国的植树节习俗
1.南斯拉夫
几百年前,南斯拉夫就制定了一项法律,规定每对新婚夫妇,必须先种植油橄榄树70株。 日本鹿儿岛等一些地区也有新婚夫妇要植树的规定,树旁立碑写明姓名和婚期,植后50年方能砍伐,届时植树夫妇可举行结婚50周年庆祝活动。
2.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法令条文规定,第一次结婚要种树2棵,离婚的要种5棵;第二次结婚必须种树3棵,否则不予登记。
3.日本
添车种树,在日本有一项特殊的规定,凡是私人增添一辆汽车,必须植一棵树。这是因为,每辆汽车每年要排出大量有毒的碳氢化合物,还要发出噪音,而树木则是天然的“消毒员”和“除音器”,所以必须种树。
树木银行,为了防止建筑工程毁坏树木,日本开办了“树木银行”。凡施工单位,必须把清理场地挖出来的带根树木及时存入“树木银行”,在工程结束后,该单位必须及时把树木取出来栽上,以保持原有的绿化面积。
4.波兰
家庭树,波兰的一些地方规定:凡是生了小孩子的家庭均要植树3株,称之为“家庭树”。
5.坦桑尼亚
添丁种树,在非洲坦桑尼亚的许多地方,有一种“添丁植树”的风俗,即谁家生了孩子,便把胎盘埋在门外的土地里,并在那里种上一棵树,表示希望孩子像树一样茁壮成长。
6.德国
求爱树,在德国的波恩市,每年的植树季节,小伙子要送给姑娘一棵精心挑选的白桦树苗,亲手把它栽好,以表达爱慕之情,人们称之为“求爱树”。
世界各国的植树节习俗
植树节起源
我国古代在清明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而近代植树节则最早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顿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植树节的意义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植树节的日期是每年的3月12日,相信大家都知道,那么关于植树节的由来,大家知道多少呢?植树节的日期在历史上有过更改,这个原因还跟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孙中山有关,如果你想了解具体详情,想知道植树节来历和意义,那就来看看的介绍吧。
植树节的由来 植树节来历和意义
公历3月12日,是我国法定的植树节,也是我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日子。孙中山特别关注植树造林事业,并将之视作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来推动。1915年,正是在他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规定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民谚常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出《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我们应该提倡把这项任务列入清明节活动的范围,并通过清明植树活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植树节起源
我国古代在清明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但清明的习俗不止是植树一个,清明也还不是法定的植树节。近代法定的植树节则起源于美国。1872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决定自1885年起,每年4月22日为州植树节,以后美国各州以至世界各国根据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确定各自的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1979年2月23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植树节历史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28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之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新中国成立之后
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目标是“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在邓小平提议下,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
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这是建国以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绿化祖国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议。决议指出,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决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人人动手,每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
1982年的植树节,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
1984年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
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
植树节的意义
1、植树造林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2、植树造林可以美化环境,提高空气质量,还能改善气候状况,茂密的树冠可以遮盖阳光的照射,将20%左右的热量反射回天空,60%—70%的热量被树冠吸收。此外植物蒸腾作用的维持也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由于树林内空气湿度大,热容量大,风又小,因此温度变化是比较缓慢的。
植树节不是传统节日,但是还有人会问植树节的习俗是什么?植树节虽是现代才确立的,但是植树活动在古代就已经存在,这毕竟是造福社会的大好事。那么现今的植树节有什么活动,可以做什么活动呢?和一起去看看吧。
植树节的习俗是什么
每年的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在这一天学校、政府有动员群众参加植树活动的习俗。
植树节习俗背后的故事
战国时期的孟子曾经向梁惠王献策说,五亩大的宅地,如果周围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何愁没有衣服穿?(《孟子梁惠王上》)司马迁说:“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史记货殖列传》)最后一句话,太史公说得很明白——拥有很多树木的人,财富可以与千户侯相比。
在古代,有“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的谚语,就是说,如果你在某地仅住三两年,种种粮食就可以了,如果要长住,那就要考虑种点树了。当然,这个树多是指经济林木,如太史公所说的枣树、栗树、橘树等。《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第三》引《襄阳记》载,吴国丹阳太守李衡,生前种柑橘树千余株,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们家很穷,但我种有千株柑橘树,就像一千个木奴,不吃你的喝你的穿你的,却可以替你纳税,补贴你用度。后来,李衡种的柑橘树长成了,“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一直到东晋成帝咸康年间(335-342年),其宅周围尚存所种之树的枯株。
历史上,许多王朝都特别重视植树。唐代沿袭北齐和隋制,王公以下皆有永业田。什么是永业田呢?即私有田(现代曾称“自留地”),免税,但是按要求在永业田里必须种上一定数量的榆、枣、桑树,或其他适宜的树木(《新唐书食货一》)。
宋太祖赵匡胤即位之后,重申后周显德三年(956年)的法令:“课民种树,定民籍为五等,第一等种杂树百,每等减二十为差,桑枣半之。”太宗即位,规定“两京、诸路许民共推练土地之宜、明树艺之法者一人,县补为农师……”(《宋史食货上一》)这就是说,不光是会种田的,会种树的同样可以做农师,足见朝廷对种树的重视。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一登基就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栽桑以四年起科。不种桑,出绢一疋。”(《明史食货二》)种桑树者四年之后再纳税,如果不种,就要接受“罚款”了。
政府以法令的形式,或靠“惠农政策”引导、鼓励人民多植树,一方面能够加快社会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可以使国家在林木消费上不至匮乏,老百姓也能从种树中得到实惠。据贾思勰记载,有些地方的人生儿育女了,要给每个婴儿栽上二十株树。当然,这也是出于经济考虑,等孩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树也成材了,可以做车轮,按一棵树可做三副车轮,一副值三疋绢计算,二十棵树共值一百八十疋绢,足够结婚的费用了。
不过也有种树是为了绿化环境的,西汉政府就曾规定:“城郭中宅不树艺者为不毛,出三夫之布。”(《汉书食货志下》)住宅周围要种树,否则就视为不毛之地,要受罚的。这显然是为了美化居住环境,至于种么树则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是柳树,也可以是其他的树种。
植树节有什么活动
种树
植树节很多人都选择买小树苗种树。很多人还有硬性任务要种树。其实小编建议大家应该了解栽培之后再去种树,不要只做表面功夫,为了种树而种树。
了解树木的知识
树木是大自然的使者,地球上树木的品种成千上万。那么你了解其中的多少呢?小编建议大家植物节可以好好静下心来。学习有关树木的一切。
宣传环保
植树造林本身就是为了保护环境,因此也不是人人都必须要去种树,大家也可以点击手中的电脑,发布一条呼吁环保的帖子,或者走上街头,告诉大家地球的处境,总之,方法很多。
做其他环保事宜
植树节可以做别的爱护环境的事,比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比如不使用纸杯等等,同样也是为了地球做事。
植树节的活动意义不止是植树,还在于环保的意识,重在教育。
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做,有价值的事情值得大家去倡议去行动,植树就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每年我们都要在植树节这天种植树木,为我国土地再添绿意,为地球营造生机。那么,2020植树节是哪一天?2020植树节是什么时候呢?和一起去瞧瞧吧。
2020植树节是哪一天 2020植树节是什么时候
2020年植树节的日期:2020年03月12日 星期四 庚子年(鼠年)二月十九
植树节简介
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植树节纪念谁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这一天正是孙中山先生的逝世纪念日。确定这一天为植树节,一是从利于植树的季节考虑,二是为了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在孙中山先生的故居,到今天还生长着一棵百年以上树龄的檀香山酸豆树。这是1883年,年仅17岁的孙中山从美国檀香山带回来,并亲手栽种在这里的。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1893年,孙中山先生亲自起草了着名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他提出,中国欲强,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的计划,规划着农业现代化的远景。1924年,他在广州的一次讲演中强调:“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
此后,孙中山在他的许多着作和讲演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公布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的规定,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后因清明节对我国南方来说,植树季节太迟,同时也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国民政府又决定将孙中山先生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每年的孙中山逝世纪念日——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以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
2020植树节主题宣传口号大全
1、树木是阻挡风沙的卫士,如果不想让世界成为沙漠,那么就植树吧!
2、万里长城抵御外敌,绿色长城造福人类。
3、各国各地都植树,地球家园人人护。
4、水是生命之源,树是水的卫士。
5、植树造林,绿化甬江大地;栽花种草,装点雄镇家园。
6、村有千棵杨,不用打柴郎。
7、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
8、生命在于绿色,盼望在于绿色。
9、多植树,广造林现在人养树,日后树养人。
10、今天,播撒下一颗种子;来日,收成起一片绿色。
11、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12、各国各地都植树,地球家园人人护。
13、参加绿色举动,掩护漂亮家园。
14、树木棵棵种,绿荫点点阴。
15、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
植树节在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参与,50多个不同的展示,在全年的12个月,在不同的植树节,植树周,指数月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建设绿色长城,捍卫人类健康美好的生活。这每一个植树节的背后都是对绿色的渴望和对万世千秋的发展渴望。而今天我们就从简单的植树节的由来和意义开始今年的植树节,还有中国植树节的来历送上。
植树节的由来和意义 中国植树节的来历
植树节的由来和意义 中国植树节的来历
植树节的由来:
我国古代在清明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而植树节近代植树节则最早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
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顿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在美国,植树节是一个州定节日,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间,美国各州都要组织植树节活动。例如,罗德艾兰州规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为植树节,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长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门临时决定植树节日期。每当植树 植树节节到来,以学生为主的社会各界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投入植树活动。
今日的美国,树木成行,林荫载道。据统计。美国有1/3的地区为森林树木所覆盖,这个成果同植树节是分不开的。
植树节的由来和意义 中国植树节的来历
中国植树节的由来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
植树节的意义
植树节的由来和意义 中国植树节的来历
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
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
自动的调温器:夏日树荫下气温比空地上低10度左右,冬季又高2-3度。
天然除尘器: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还可以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一公顷草坪每年可吸收烟尘30吨以上。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天然除尘器”。
氧气制造厂: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据测定,一公顷阔叶林每天约吸收一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700公斤。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氧气制造厂”。
细菌的消毒站:松、樟、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
天然的消音器:绿化可以吸收声波,减低噪声。
植树节是几月几日?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是为了纪念孙中山逝世而设立的时间,也是为了促进我国的绿化环境,提高人们植树造林的意识而设立的节日。关于植树节的来历,很多人都不知道植树节是怎么来的,以下是带来的植树节的由来和意义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快点来看看吧。
植树节是几月几日
植树节是每年3月12日。
1979年2月23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规定的以宣传保护森林,并动员群众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国际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提高人们对森林爱护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中国的植树节开始时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造福子孙后代。
植树节的由来和意义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辛亥革命后,民国4年(1915年)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植树节的意义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植树节标语
1、人从众团团聚圆,木林森茂茂密密
2、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3、请爱护每一棵树,否则我们看到的将是泛滥的洪水跟贫乏的沙漠。
4、大力植树造林,禁止滥砍滥伐。
5、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
6、把绿色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让绿色流入人们心中。
7、年年植树树成荫,代代造林林成森。
8、绿色家园,人人共创;掩护树木,人人有责。
9、咱们共植树,四海皆绿荫。
10、三分种树七分管,十分成活才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