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两个

2020/4/1 16:10:52
万年历日历:两个知识
两个知识
2262年两个春节是怎么回事

你想活到2262年以后吗?不知道你想不想反正我是不想的,在当下的社会一个人就算活70岁都已经很辛苦了为啥还要多折磨自己那么多年,但是如果说活到2262年有两个春节你可以放假两次呢,也许答案会不一样。那么,2262年两个春节是怎么回事?2262年两个春节怎么放假呢?也许那个时候我们已经不过春节了,或者春节不放假了怎么办啊!

2262年两个春节是怎么回事 两个春节怎么放假

之所以2262年会出现两个春节是因为2262年是闰年,并且还是罕见的润正月,所以出现了两个正月初一,也就出现了两个春节了。

即便是闰正月,真正的春节其实也只有一个,闰正月初一是不算的啦。所以闰月的春节估计是不放假的,但是以后也许例外呢,毕竟现在说这些都太早了,没有人知道两百多年后是什么样子的。

闰月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但闰正月极为罕见,上一次出现还是378年前17世纪明朝末期的1640年(再往前是北宋时期的1048年),下一次就是244年后23世纪的的2262年,中间相隔了622年。

自公元2000年至公元8000年,出现闰正月的年份只有32个(平均近200年一个),分别是:2262、2357、2520、2539、2634、4103、4828、4923、5868、6088、6183、6240、6278、6460、6555、6612、6650、6832、6984、7022、7041、7166、7242、7424、7519、7538、7614、7633、7796、7891、7910、7986。

其中间隔最长的一次达到了1469年,最短的一次则只有19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闰正月的年份,一定是春节最早的年份,比如1640年是1月23日,1048年是1月18日。

闰月

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19年置7闰)。有时,闰月还指闰年中包含闰日的月份(特指公历闰年的二月)。 史料记载《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孔传:“一岁有馀十二日,未盈三岁足得一月,则置闰焉。”

闰正月

关于闰正月,其实还是有的,只不过可能会在几百年后才出现,2034年其实也能闰正月,但是由于农历历法中以离上年冬至后第一个无中气之月为闰月,上年(2033年)的十一月下一个月也没有中气,所以就先闰了十一月,而没有轮到第二的正月。对了关于农历第一个月最好是称其为“正月”,即“正月”才是它的正式名称,而不称“一月”,这好体现农历的特性。

农历该闰哪个月,这由无中气的月份和地球远日点共同决定的,即在地球远日点附近的月份较易成为闰月,而在地球近日点处的农历月份较难成为闰月,现在地球近日点大约在小寒前的两三天左右,而地球远日点在小暑前的四五天附近,所以就非常容易闰四,五,六,七月,而较难闰正,九,十,十一,十二月,正月这几个月份。


小大寒是哪两个节气

还记得二十四节气歌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其中的小大寒是哪两个节气你还记得吗?其实小大寒指的是我们的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这个很好记的。虽然知道了这两个节气的名称,但是小寒大寒是什么意思?还是有人不清楚,现在就一起来了解二十四节气中最后的两个节气吧!

小大寒是哪两个节气 小寒大寒是什么意思

小大寒是哪两个节气 小寒大寒是什么意思

小大寒是指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这两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的两个节气。

小寒大寒是什么意思

小寒节气简介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第五个节气,在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黄经为285度。小寒时节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第23个节气,在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度。进入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

小寒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令,寒是寒冷,小是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看,小寒还没有达到最冷的程度,大寒应该是最冷,但在我国大部地区,小寒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

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

还有人说,此时,天气寒冷,大冷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

小寒十五天又分为三候,古时专门有物候谚语:“一候雁北向,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鸣”。谚语以禽类的栖息变化,来对应小寒节气的气象变化。“一候雁北向”,古人认为候鸟中的雁,习性是顺阳气而迁移的,此时阳气已动,因此,雁就开始自南而北,飞回故乡;“二候鹊始巢”,鹊就是喜鹊,鹊喜,‘口性,二候时,喜鹊感到阳气异动,便开始搭窝筑巢,准备孕育第二代;“三候锥始雄”,雄是鸣叫的意思,到此时,野鸡也感到了阳气的滋长.因而发出长长鸣叫。

小大寒是哪两个节气 小寒大寒是什么意思

小寒时节,我国东北北部地区的平均气温在零下30℃左右,甚至会低至零下50℃以下,午后最高气温平均也不过零下20℃,纯粹就是一个冰雕玉琢的世界。而在华南北部最低气温一般都在零下5℃以上,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是少见。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北纬45度以北的地区及藏北高原,平均气温在零下20℃左右。北纬40度周围的河套以西地区平均气温在零下10℃上下,都处在严寒时节。到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则在00C左右,此线以南已经没有季节性的冻土,冬作物也没有明显的越冬期。此时的江南地区平均气温大都在5℃左右,虽然田野里仍是一派生机,但偶尔遭遇冷空气南下,造成一定危害。

大寒节气简介

每年1月21日左右大寒。大寒是反映气温升降过程和程度的一个节气。

本来,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处在北半球的我国,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地面接受的光和热最少,天气应该最冷,但实际最冷却在冬至后的小寒、大寒节期间,即所谓“冷在三九”。这是因为,大寒节期间,虽然白昼比冬至节稍长些,但仍是日短夜长,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少,所以气温继续下降,再加上此时从极地、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一带的寒潮频繁南下,不断侵袭我国广大地区,促进出现全年气温最低值。

小大寒是哪两个节气 小寒大寒是什么意思

大寒,顾名思义是天气寒冷到极点。《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

“初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集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最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觅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抗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坚强、最厚。另外,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生于江南一带)”。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一团。”此时,像小寒一样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融,呈现出冰天雪地的严寒景色。

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并且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是每年1月20日或21日,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一丈一尺八分,相当于今天的2.74米,与冬至最长时相比已短了许多,说明太阳已明显地向北偏移了。夜晚观测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丑的位置,也就是北偏东方向,这时是农历的十二月。《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中说:“大寒为中者,上行于小寒,故谓之大。自十一月一阳艾初起,至此始彻,阴气出地方尽,寒气并存上,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也。”可见大寒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两个人去新加坡旅游要多少钱

导语:两个人去新加坡旅游要多少钱?如果你想出境游,可以选择一些东南亚国家,像新马泰就比较适合旅游度假,而且,相对于欧美国家旅游费用要实惠的多。不过,出国游的费用还是比国内要高一些的。新加坡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消费水平自然会高,下面为大家介绍双人新加坡必玩景点及相关费用。

两个人去新加坡旅游要多少钱 双人新加坡必玩景点及相关费用

两个人去新加坡旅游要多少钱

新加坡旅游

去新加坡旅游人均花费为5000-8000人民币,所以,两人去的话,费用大概为10000以上(含机票)。

费用预算:申请签证大概得600元,可以在新加坡呆1个月,机票可以选择虎航的廉价机票,淡季往返大概不到2500,住宿可以选择HOTEL 81,一晚大概50-80新币,算下来大概得6000到7000块;如果是跟团的话,就比较便宜了,但是时间太紧,有点走马观花的感觉。

新加坡简介: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也是一个城市国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隔,并以长堤相连于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新加坡在城市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亦有“花园城市”之美称。这个面积小的国家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来说,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新加坡全年气候温暖,特别适合旅游。新加坡市是著名的花园城市,干净整洁又充满都市气息。圣淘沙岛等就是本着度假圣地的宗旨发展起来的。新加坡的自然生态保护得如此之好,很难相信在一个现代都市中能环抱中一个天然保护区,并拥有着世界上首个夜间动物园。因此,新加坡每天都吸引着将近12000名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旅行者前来旅游观光。

旅游季节:四季皆宜。新加坡一年四季差别很小,年平均温度在23-33℃之间,全年都很温暖。一年中的降水很多,全岛经常会有阵雨及雷雨。不过下雨的时间都很短暂,雨后清凉舒爽,而且没有台风,日夜温差不大。虽然没有明显四季,但是6、7、8月也会相对较热,11月到次年2月是雨季,怕晒怕淋雨的朋友也可以选择避开这些月份。

双人新加坡必玩景点及相关费用

新加坡旅游

1、圣淘沙岛

圣淘沙岛这座大型玩乐岛,距离新加坡中心城区仅15分钟车程,适合呼朋引伴或携家带口玩上1-2天。

圣淘沙岛的好玩程度超乎想象:作为很多人前往圣淘沙岛的原因,包含新加坡环球影城、S.E.A海洋馆、水上探险乐园的综合娱乐城名胜世界是一定得去体验的。岛上还有惊险刺激的娱乐项目,如室内跳伞、高空蹦极、斜坡滑车、空中吊椅;也有悠闲惬意的休闲场所,如西罗索沙滩、高尔夫球场;还有孩子喜欢的趣味景点,如蝴蝶园、昆虫王国和教育主题公园趣志尼亚。

“亚洲大陆最南端”是圣淘沙另一处值得打卡的景点。从巴拉湾海滩走过一个吊桥即可到巴拉湾岛,记得与岛上“亚洲大陆最南端”的牌子合影留念,证明自己来过这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

入岛费用:

进入圣淘沙岛需要支付小额入岛费用,具体金额因交通方式而异。

岛上餐饮:

圣淘沙岛上的餐饮选择丰富多样,这里既有高级餐厅,也不乏便捷快餐,既能品尝西餐中餐,也能体验当地美食。

岛上住宿:

住在圣淘沙,能够更为便捷地体验丰富的娱乐项目,或感受海滩的惬意氛围。在这个度假胜地,找到符合你预算的优质酒店不是难事。2000人民币以上的豪华酒店和500人民币左右的经济酒店,应有尽有。

新加坡旅游

2、鱼尾狮公园

鱼尾狮雕像是新加坡的国家标志——鱼身,寓示新加坡由小渔村发展而来;狮头,代表新加坡最早期的名字 “狮城”。每个造访新加坡的游客都会前往鱼尾狮公园与它合影留念。

鱼尾狮雕像高 8.6 米,口中昼夜不息地喷出水柱汇入新加坡河。公园内还有一座高2米的小鱼尾狮雕像。除了打卡鱼尾狮雕像,面向滨海湾的鱼尾狮公园还是拍摄诸多经典景点(如金沙酒店、滨海艺术中心、摩天轮等)全貌的绝佳区位。

如何到达:最近的地铁站是Raffles Place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建议游玩时长:1-2小时。

建议游玩时间:

如果时间允许,建议白天和晚上各去一次。白天方便与鱼尾狮雕像合影留念,早起前去,可以避开拥挤人潮;晚上能够欣赏到变换色彩的鱼尾狮雕像和滨海湾的璀璨夜景。

提示:鱼尾狮雕像不止两座。除了公园内这两座鱼尾狮雕像,新加坡经批准的鱼尾狮还有5座,其中位于圣淘沙岛的那座高37米,游客可以进入内部登上狮头俯瞰圣淘沙岛和大海。


为何2262年有两个春节

年份有平年有闰年,月份也有平月和闰月,我国很多节日都是以农历时间来定的,比如春节就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按理说春节每年只有一个,但是2262年就有两个春节,那为什么2262年有两个春节呢?看来是出现了两个闰一月,那2262年两个春节怎么过呢?和一起去看看吧。

为什么2262年有两个春节

2262年有两个春节其实就是说,2262年出现了闰正月,就有两个正月,就会有两个春节。也就是春节过完还会有个闰春节。

其实就是因为2262年是一个闰年,而且闰的正好是正月。闰年就会出现闰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最近一次是闰六月,就发生在2017年。农历闰月多出现在三四五六这几个月份。

2262年两个春节怎么过

2262年两个春节并不会放两次春节的假期,因为闰月的节日不是法定节日,所以并没有假期。

即便是闰正月,真正的春节其实也只有一个,闰正月初一并不能算。之前闰五月也没见过放两次端午节的假期。不过,也有少数地区过完第一个正月的春节以后,到了闰正月的时候也过闰正月的春节,因为闰正月也叫正月,所以也把闰正月的初一也看做春节来过。

闰正月多少年一次

闰正月是罕见的闰月,从18世纪--22世纪没有出现过任何闰正月,之后的25世纪,28-41世纪也没有出现闰正月。上一个闰正月出现在17世纪的1640年(庚辰年),下一个闰正月将出现在23世纪的2262年(壬寅年)。

也就说从公元 1645年,开始使用历理置闰制,也就是“闰月”的起源,一直到公元 2800年,在这漫长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闰正月只会有6次。

分别是1651年、2262年、2357年、2520年、2539年、2634年。分别间隔611年,95年,163年,19年,95年,所以闰正月多少年一次是没有规律的。

阳历介绍

阳历也叫做太阳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需要365.2422天,于是公历中一年定义为365年。

规则一:四年一闰

为了补偿每年多出来的那0.2422天,于是每四年增加一天,这一年就有366天,称作闰年。

规则二:百年不闰、四百年再润

但是我们计算0.2422*4=0.9688天,我们补偿一天的话实际上是补偿多了的,为了减去每四年多出来的1-0.9688=0.0312天,在加上一条百年不闰、四百年再润。

加上规则二后,历法误差变为每四百年多出0.0312*100-3=0.12天,这精度已经足够很长一段时间使用了,要消除这0.12天误差,就需要在更长的周期内加上额外的规则,反正接下来数千年内都用不上。

对于公历,闰年多出来的一天,都是加到2月份,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也是相当方便记忆的。

阴历介绍

月球绕着地球转,月球的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相等,都是27.32天;但是地球又绕着太阳转,导致月相变化周期会滞后于月球自转周期,滞后时间θ≈2.21天,可以根据下图求出来:

那么月相变化周期就是27.32+2.21=29.53天,阴历反应的就是月相的变化,所以农历中小月29天,大月30天,就是用来平摊这个月相周期的。

阴阳历介绍

阴历有个非常大的缺点,阴历一年有29.5*12=354天,足足比地球公转周期少了11天还多;如果一直采用阴历的历法,要不了几年,阴历中的四季变化就全乱了,于是中国古人发明了农历。

农历兼具阳历和阴历的优点,可以反映四季变化,也可以反映月相变化,因为阴历一年比阳历少了差不多11天,所以需要一段时间后在农历中增加一个阴历月。

在清朝以前,农历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也就是每十九年中,有七年出现闰月,因为阴历每年少11天,19年就少209天,209天正好可以分配在7个阴历月中(7*29=203<209<210=7*30)。

阴历月存在高阶小数,所以时间长了后十九年七闰月法也会出现较大误差;在明朝崇祯时期,西方传教士汤若望来带中国,把西方更准确的公历入进来,在汤若望、徐启光等人的工作下,农历闰月方法改为“无中气月置闰法”,一直沿用至今,农历的准确性也大大增加。


这些生肖的字典里没有后悔两个字

这些生肖的字典里没有后悔两个字,这三大生肖的字典里没有后悔两个字

字典里没有后悔两个字的生肖一、生肖猴

聪明伶俐的生肖猴,有一股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冲劲。他们每做一件事情,就像拉了弦的弓箭一样,根本不可能有回头的机会,不会给自己后悔的机会更不会给自己后悔的时间。他们觉得事情过去了,后悔也是于事无补,不如往前看,继续努力向前,为自己的过失而努力补偿。

字典里没有后悔两个字的生肖二、生肖狗

属狗的人十分的固执,他们即使知道自己做错了,也不会为自己的行为与决定后悔。属狗的人做事情之前习惯了三思而后行,所以他们也认为自己一般不会犯什么错。因此,在属狗人呢自己看来,自己已经尽力去避免了,没什么好后悔的。

字典里没有后悔两个字的生肖三、生肖猪

属猪的人虽然懒散,但是还是挺在乎自己的自尊心的。他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知道自己错了也不会罢休出来,而且还要做出一副理直气壮的姿态,让大家以为自己真的没错,试图说服自己,没有后悔的必要。


闰正月怎么过年

每当春节假期结束之后,假期的综合证就会找上门了,很多人在这时候都会想,如果还有一个春节然后放假该多好啊!这个质朴的愿望将会在2262年实现一半,之所以是2262年是因为这里离我们最近的闰正月年,而实现一半的意思是,及时出现闰正月有两个春节,我们也活不到那个时候了。那么,闰正月怎么过年,两个春节闰正月要过两个年吗?其实我们想得太远了。

闰正月怎么过年 闰正月要过两个年吗

闰正月怎么过年 闰正月要过两个年吗

虽然有闰正月会出现两个正月初一春节,但是一般来说闰月的节日我们是不会过的,就比如说闰九月我们不会过两次重阳节一样。

闰月是农历的一个现象,所以要谈闰月首先要谈农历。有很多人把公历叫作阳历,把农历叫做阴历。前者是正确的,但是后者是错误的。

顾名思义,阳历就是以太阳周期为基础的历法,阴历则是以月亮周期(月相)为基础的立法。在历法中,月亮从一个月相到下一个相同月相的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这个周期平均是29.530589日,不是一个整数。所以阴历只能用大月(30天)和小月(29天)来进行拟合。我们可以做一个数学计算,按照12个朔望月来算,一年的长度应该是29.530589×12=354.367068日。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一周称为一个回归年,大致是365.242199日,这样阴历每年就比回归年少了9天左右,积累起来的结果就是每年可能在春夏秋冬任何一个季节开始。

显而易见,这是一件非常不方便的事情,所以我们的祖先早在殷商时期就摒弃了纯粹的阴历,而是把阴历和阳历结合使用,这样既能够反映月相的变化,又能够保证每年的开始时间基本一致。我们今天使用的农历,就是这种结合历法,可以称为阴阳历。

既然农历是阴阳历,为了符合月相,12个月的天数也应该是354或355天,那么比回归年少下的天数就要靠加一个月来解决了,加的这个月就叫做闰月。但是一个月的天数远远大于9天,所以并不是每年都需要闰月,有闰月的年被称为闰年,否则称为平年。我们可以计算一下究竟多久需要一个闰月。设置一个范围是m年,那么设x为平年数,y为闰年数,我们可以得到两个方程:

1. x+y=m

2. 29.530589 × (12x+13y)=365.242199m

解这个方程组可以解出m:y=2.71542,近似等于19:7,也就是为什么有19年7闰的说法。实际上闰年并不是按照19年7闰算出来的,只是恰好接近这个数值。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说成是391年144闰,这个比19年7闰更加精确,只不过天知道391年之后历法是什么样子,这个数据也就没啥意义了。

由于在19年里会出现7个闰年,农历19年就会有29.530589×(19×12+7)=6939.688415日,而19个回归年是365.242199×19=6939.601781日,差距只有2个小时。所以基本上每隔19年农历和公历就会对应到一起,但是由于农历和公历都是取整计算,也有可能差上一两天,闰月则很有可能不重现。比如1987年2006年的农历春节都是公历1月29日。

如何设置闰月

如何设置闰月

既然搞清楚了闰年的来历,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设置闰月。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就必须说到二十四节气。最早的历法是把一个回归年平均分为24份,每两个节气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这叫做平气法。到南北朝时期,人们发现了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于是将黄道(在地球上看太阳一年中转动的轨迹)平均分成24份,每份15度,这叫做定气法。这样节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变得不平均了。在冬季,由于地球在近日点,公转快,所以这个期间的节气间隔比较短;而在夏季,地球在远日点,公转慢,这个期间的节气间隔比较长。但是大致间隔在15天左右。

二十四节气在人们生活中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其历法的意义,比如清明扫墓等等。中国人对二十四节气很熟悉,说不完整也能说上来大部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二十四节气是两部分组成的,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交替。在中国历法中,中气比节气更重要,最重要的中气是冬至。冬至是地球与太阳距离最短的时刻,所有的天文观测都是以冬至作为基本点的。在农历中,每个月都对应着一个固定的中气,每个月也必须包含一个中气。冬至就对应着农历十一月,我门可以列表如下:

节气 公历 中气 公历 中气对应的农历月份

立春 2月4/5日 雨水 2月19/20日 1月(正月)

惊蛰 3月5/6日 春分 3月20/21日 2月

清明 4月4/5日 谷雨 4月20/21日 3月

立夏 5月5/6日 小满 5月21/22日 4月

芒种 6月5/6日 夏至 6月21/22日 5月

小暑 7月7/8日 大暑 7月23/24日 6月

立秋 8月7/8日 处暑 8月23/24日 7月

白露 9月7/8日 秋分 9月23/24日 8月

寒露 10月8/9日 霜降 10月23/24日 9月

立冬 11月7/8日 小雪 11月22/23日 10月

大雪 12月7/8日 冬至 12月21/22日 11月

小寒 1月5/6日 大寒 1月20/21日 12月(腊月)

上边我们提到过,冬至前后地球公转快,两个中气之间最短只有29.44天,而夏至前后地球公转慢,两个中气之间最长有31.44天。既然一个朔望月有29.53059天,那么当两个中气之间大于这个数的时候,就有可能一个月份中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我们在上边的表中已经列出来了中气与农历月份的对应关系,那么如果农历的一个月没有中气怎么办?结论是这个月就变成了闰月,顺序就跟着前边的一个月。《汉书律历志》称“朔不得中,是谓闰月,言阴阳虽交,不得中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