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下一

2020/4/28 15:01:38
万年历日历:下一知识
下一知识
日环食多久会出现一次

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天象上演,其中有些非常罕见,可能是你有生之年所能见到的一次,当然,也有些比较常见,几乎每年都有,甚至每个月都在发生。那么,天象之中,日环食多久会出现一次呢?按照其周期,下一次日环食是什么时候?我们一起来了解。

日环食多久会出现一次 下一次日环食是什么时候

一般每年2~5次,大部分日环食只度能是特定地区才能看见。

日环食我国出现上一次在2019年,下一次在2020年6月21日。

仅列举中国境内可见的环食:

环食 2020年6月21日:西藏普兰,那曲,昌都,四川南部,贵州中部,湖南中南部,江西中南部,福建中南部,台湾中南部 下午

环食 2030年6月1日:内蒙古根河,黑龙江黑河,伊春,鹤岗,抚远等地 下午

环食 2041年10月25日:内蒙古锡林浩特,通辽,辽宁沈阳,抚顺,本溪,吉林通化等地 上午

环食 2042年10月14日:曾母暗沙 上午

环食 2064年2月17日(春节):西藏东南部,林芝,昌都,青海西宁,甘肃中部金昌,武威,宁夏,内蒙大部,山西,吉林,黑龙江中南部 带食而没

环食 2074年1月27日(春节):广西北海,广东雷州半岛至中部,东北部,江西南部,福建中南部 傍晚

环食 2074年7月24日:南海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之间 上午

环食 2085年6月22日:云南西双版纳,思茅,个旧,贵州都匀,贵阳,湖南中南部,江西中部,浙江东南部,福建北部 上午

环食 2095年11月27日:辽宁沈阳,大连 带食而出

环食 2096年11月15日:曾母暗沙带食而出

日环食的发生过程:

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这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发生日环食时,物体的投影有时会交错重叠。

与日全食原理类似,日环食的发生也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

日环食过程分为初亏、偏食、环食始、食甚、环食终、偏食、复圆。

从天文观测角度看,日环食可观测的现象比日全食要少很多,因为太阳光还没有被完全遮蔽,色球、日冕、贝利珠等很多现象都很难观测到,但在环食阶段,尤其是在食甚的时候,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变成了一个金光闪烁的圆环,这一景象同样令人深感视觉震撼。

每一次“天文盛宴”都是向公众普及天文知识的好机会。为了让人们了解更多的天文知识,由中国多家天文机构联合组建的中国天文科学网络委员会,曾在云南大理开通“中国天文科普网”。无穷无尽的宇宙、变化万千的壮观天象,可以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加强天文科普能力建设、创新科普形式,可以提高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

观测注意事项:

观测日环食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眼睛,虽然日食是太阳或者部分被遮挡,太阳光并不是十分刺眼,然而1% 的太阳面积所发出的光比电焊发出的光的亮度还要强,如果直接注视太阳时间稍微过长,就会导致视网膜黄斑被烧伤,造成“日光性视网膜炎”,一旦烧伤,视网膜黄斑将永远无法复原。被伤当时可能会没有感觉,但几小时以后就会出现不良反应,严重者造成永久失明。

观测时一定要用减光装置,譬如,专业观测镜,或者是到专业观测点进行观测,虽然专业观测镜滤光条件比较好,但是也不能长时间观看,一定不要用肉眼直视太阳。


春雷响下一句是什么

大家对于春雷的理解可能是春天的雷,但实际上,真正的春雷是指惊蛰这天的第一声雷。在惊蛰节气的谚语中,就有“春雷响”的说法,“春雷响”只是上一句,那么春雷响下一句是什么呢?古籍中记载“春雷响,万物长”,那春雷响万物长是什么意思?一起来了解。

春雷响下一句是什么 春雷响万物长是什么意思

1、春雷响,万物长;2、雷打惊蛰前,七七四十九日不见天春雷响在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日。

“春雷响,万物长”意思是:春雷来到,春天就到了,万物复苏,新的一年就来了。这句谚语说的是惊蛰节气。

雷打惊蛰前,七七四十九日不见天。这句话在经验丰富的老农眼中是金科玉律。这条谚语表明,惊蛰前一旦打雷,雨就会连绵下。按照这一说法,从龙年第一声春雷算起,阴雨连绵天气将持续到清明。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

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惊蛰有关的农谚含义:

1、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春天的雨水是很宝贵的,因为春天播种的庄稼需要雨水滋润才能成活下来。但是,这雨下多了,庄稼就会浸泡在水中,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时间长久了就容易烂根。因此,雨水下多了,农民就需要排涝,也发愁如何将多余的水排出去。如果排涝不及时,田地里的庄稼也会减产。

2、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立春正是庄稼开始生长的时节,而这个时候雨水对于庄稼生长来说是再适合不过的了,立春的时候如果能下个三场雨,那么庄稼的长势就会很好,收成的时候自然就遍地都是米了。

3、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庄稼的生长离不开灌溉,春天尤为重要,正是生长的初期,而春雨满街流就是雨水充足,得到了充足雨水的滋润,庄稼势必长的好,等到收割的时候一定会是大丰收。

4、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梅雨过后,就会出现伏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区,会出现较长时间的晴热少雨天气,这时夏季农作物(如水稻等)生长很不利,比春旱更严重。


日晕多久出现一次

所谓的日晕,其实就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日光透过云层的时候,被冰晶折射或反射形成的。日晕出现时,我们会看到太阳周边有一圈明显的光环。那么,这种现象常见吗?一般日晕多久出现一次?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日晕周期看看下一次日晕是什么时候吧。

日晕多久出现一次 下一次日晕是什么时候

日晕每年都会出现,多出现于春夏季节。

民间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谚语,其意思就是若出现日晕的话,夜半三更将有雨,若出现月晕,则次日中午会刮风。日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出现日晕天气有可能转阴或下雨,但说这种现象可以预兆气候的旱涝,地震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日晕出现时不要长时间用肉眼观看日晕,以免灼伤眼睛。天气要下雨时,往往会在高空中出现象鸟类羽毛般的卷云,接着在卷云的下面6千米左右空中出现含雨的卷层云。由于气温低,云中的水滴变成六棱柱状的小冰晶。太阳光能穿过云层即在小冰晶上发生折射,看上去在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圆圈,由内而外呈光谱色,这就是日晕。

日晕是一种大气现象。它形成的原因是在5000米的高空中出现了由冰晶构成的卷层云,卷层云中的冰晶经过太阳照射后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等物理变化,阳光便分解成了红、黄、绿、紫等多种颜色,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晕。

其中,冬季的天空,会有一些水蒸气,由于温度较低,会形成卷积云或卷层云。这种云,含有大量的水蒸气,由于遇冷凝固,它就形成了六菱形的小冰晶。幻日的出现,是由于日晕两侧的对称点上,冰晶体变成无数面小镜子,这些小镜子纷纷反射阳光,显得特别明亮,便会出2几个太阳的虚像,这就是奇特的“幻日”了。如果气象条件合适,我们能看见十几个幻日。

什么是幻日?

幻日是大气的一种光学现象。在天空出现的半透明薄云里面,有许多飘浮在空中的六角形柱状的冰晶体,偶尔它们会整整齐齐地垂直排列在空中。当太阳光射在这一根根六角形冰柱上,就会发生非常规律的折射现象。

在非常寒冷、出现卷云的高空,分布着大量微小的六角冰晶。当这许多的冰晶在朝阳或夕阳附近时,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使太阳光发生折射,形成环绕太阳的“日晕”。冰晶在下沉时,会整齐地竖直排列起来,从而使太阳光沿水平方向朝左右折射约22°,从冰柱出来的三路光线射到人的眼睛中,中间那路太阳光线,是由中间位置的太阳直接射来的,是真正的太阳;旁边两条光线,是太阳光经过六角形晶柱折射而来的。这样,在人们的眼中,在中间真太阳的两边就出现了另外两个太阳,它们实际上是太阳的虚像。

“幻日”现象一般会出现在早晨5时30分至6时之间或者上午9时左右,傍晚也会出现。但一般不会出现在正午,因为正午太阳直射,不满足折射的条件。而且中午的太阳光线太强烈,即便有这个现象,肉眼也不可能观测到。

出现“幻日”现象需要满足非常严苛的条件。首先要有卷层云,有云才会形成冰晶;其次云层要薄,透光率要好,这样才能把太阳光折射出来;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太阳与冰晶以及观察者之间的角度要正好,稍微偏一点就看不到。因此,“幻日”这种大气光学现象极为罕见。

“幻日”现象持续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十分钟。因为空中的云移动较快,云一走,下一块云覆盖了出现“幻日”的地方,就看不到了。由于幻日是因为天空中规则的六角形冰晶体折射阳光造成的,需要稳定的大气层、适量的云、大量的水汽、冰晶形成角度等条件。

所以只有同时具备了风雪、薄云、和零下三十度以下气温的条件,才能出现这种阳光折射的大气层现象。

天文知识

日全食多少年一次 日全食出现的周期是多久

月全食多少年一次 下一次月全食是哪一年

月食多少年一次 月食出现的周期是多少

慧星多少年出现一次 下次彗星什么时候出现

流星雨多少年一次 下一次流星雨时间什么时候

日晕多少年一次 日晕出现频率高吗

大洋环流大概每隔多少年循环一次 大洋环流周期是多久

日晕是什么意思 出现日晕预示着什么


大雪纷飞下一句是什么

大雪纷飞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要问大雪纷飞下一句是什么很多人一时半伙还真的答不上来。因为熟悉很少会去深究,也许就是觉得这就是一个成语而已。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歇后语大雪纷飞的下一句是什么的吧!

大雪纷飞下一句是什么 歇后语大雪纷飞的下一句

大雪纷飞——天花乱坠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出处《世说新语 咏雪》

大雪时节的古诗词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描写大雪纷纷的诗词赞美大雪的诗词

形容大雪的诗词形容鹅毛大雪的诗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雪》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对雪》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雪诗》 张孜

长安大雪天, 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 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 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 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 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 手脚生皴劈。

《大雪》 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江雪》 柳宗元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独钓寒江雪


下一次超级月亮是什么时候

很多天象是比较罕见的,好几年甚至几十年才一次,不过,也有比较常见的天象,例如,“超级月亮”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天象,你甚至能在同一年见到好几次。那么,一般超级月亮的周期是多久?下一次超级月亮是什么时候呢?一起来了解。

下一次超级月亮是什么时候 超级月亮的周期是多久

近期超级月亮出现是在3月10日,下一次出现是在同年的4月8日。

超级月亮其实并不罕见。每年均会出现4-6次超级月亮,仅2015年就有六次超级月亮,2015年9月28日出现的超级月亮是这一年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次。2019年有3次超级月亮。

2012年5月6日是农历四月十六,正值“望”时,即月亮最大最圆的圆满时刻当天月球又恰好运行至近地点,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为全年最近,因此月亮的视觉直径最大。

2013年6月23日“超级月亮”如约而至。月亮看起来像镶一个红边,有一点云遮月,但整体很亮。

2016年11月14日,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游客将目光和镜头对准月亮,5点20分左右,一轮泛着黄光的月亮徐徐升起,近70年来最大“超级月亮”现身,一时间快门声此起彼伏。

超级月亮的周期:

超级月亮”发生日期推算之前我们先看看月球的几个运行周期:

月球的公转周期是27.32天,但是以月亮的朔望月周期性变化作为一个月,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这两者产生差异主要是前者还差地球在这一个月里走过的路程。假设让月球从地球和太阳之间(此时月相为新月)开始公转,27.32天后,月球公转地球一周,但是因为地球在这段时间内,也围绕太阳转动了一个角度,因此,月亮还得再转两天左右,才能重新回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把月相回到新月。即两个新月月相之间的天数是29.53天,同理,两次满月之间也是相隔29.53天。根据历法计算,14个朔望月与15个近点月非常接近。也就是月球每经历14次圆缺(即天文学中的14个“朔望月”,合413.4天,大致相当于农历14个月),在第14次最圆的时候,又差不多同一时候又经过或者临近了第15个近点月的近地点。也就是说,每隔1年零1个月18天,即每隔413天,我们就会迎来这样一次“超级月亮”。但有时,这种计算的前后一个满月时也会出现临近近月点的情形,这些年很多人也将这样的满月叫做“超级月亮”。

根据部分超级月亮出现时间,从2016年11月14日,到2034年11月25日,一共是18年11天,也就是18.03年,这就是沙罗周期。

沙罗周期是指长度为6,585.32天的一段时间间隔,每过这段时间间隔地球、太阳和月球的相对位置又会与原先基本相同,因而前一周期内的日、月食又会重新陆续出现。

简单说说沙罗周期。月球公转轨道的周期是27.3天(恒星月),但是满月出现的间隔是29.5天(朔望月),因为在过去的20多天时间里,地球绕着太阳跑了20多度,所以,27.3*(1+27.3/365)=29.4,还差一点点,是因为这个近似值有点粗糙。白道面的取向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每年转动大约20度(周期为18.6年)。这样就有了个所谓的交点年(DraconicYear,又称为食年,因为跟日食和月食有关,eclipseyear),大约346天(粗略的估计是365*(1-1/18.6)=345)。这三个周期(恒星月、朔望月和交点年)的“最小公倍数”就是沙罗周期。因为在几百年的时间尺度里,月球轨道和地球轨道根本就不会变化的,所以,日食、月食乃至所谓的“超级月亮”,都是周期性地出现的。


三伏不热下一句

按照正常规律,三伏天的时候,太阳照射的时间加长,所以气候会特别炎热。但是,有个别年份比较特殊,三伏天并没有往年炎热,对此民间便总结了关于“三伏不热”的谚语,那么具体关于三伏不热的后一句是啥?你知道三伏不热下一句是什么吗?一起来了解。

三伏不热下一句 关于三伏不热的后一句是啥

1、三伏不热,五谷不结。

意思:三伏天如果不热,五谷就不结果。强调百的是农作物生长必须有足够的光照。三伏是初度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知中最热道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2、三伏不热有秋旱。

意思:三伏天如果不热,那么秋天就会干旱。

实际上,“三伏不热”往往是长江流域夏季环流形势制不够强所造成。秋季时则整个环流形势也易较早转为冬季环流形势。因而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下游地区,如南京、芜湖等地“三伏不热有秋旱”的关系较好。芜湖7月平百均气温低于度30℃,则10月雨量少于95毫米;7月平均气温高于30℃,则10月雨量多于95毫米。23年中有21年符合此关系,相关百分率达91.3%。

三伏天谚语大全:

1、冬练三九,夏练三伏。2、小暑不算热,大暑在复伏天。 3、夏至无雨三伏热。4、夏至无云三伏烧。

5、夏至鸣雷旱三伏。6、一九二制九,扇子不离手。 7、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8、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

9、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 10、六九五十四,度乘凉入佛寺。 11、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 12、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

三伏天热的原因:

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白天时间长,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热量增加,温度持续zhidao增高,在三伏天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

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版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七、八月份正是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权、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上旬至8月中下间。

了解更多,请看》》》三伏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