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气候不同,所以入汛时间和时长不一,但整体上,我国每年入汛时间一般在3月份,那么具体2020我国汛期入汛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今年汛期的气候如何?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2020年全国汛期气候情况预测。
2020我国汛期入汛时间 2020年全国汛期气候情况预测
2020我国入汛时间:3月28日,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4月1日)提前4天。
据预测,2020年我国气象水文年景总体偏差,极端事件偏多,涝重于旱。进入汛期意味着进入了强降水集中期,降雨将强度更大、历时更长,突发洪涝灾害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3月25日8时至28日8时,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6省(自治区)出现强降雨,累积降水量50毫米以上的笼罩面积为23.2万平方公里,有17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当前,南方已正式进入防汛阶段,北方备汛时间所剩不多。水利部提出,各地要全力推进水毁修复、汛前检查等备汛工作,以超标洪水防御、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为重点,全面查找、及时消除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抓紧抓实方案预案编制,督促落实各项措施;把责任落实到防汛备汛全过程、各层级,落实到岗到人,量化细化各项责任,发现问题严肃追责;及早公布水库(水电站)安全责任人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接下来,水利部门将重点关注预报降雨明显偏多、偏少的地区,有针对性做好防御准备。特别是海河流域要进一步提高监测预报水平,做好超标洪水防御预案编制和措施落实;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上中游等多雨区,要突出抓好水库安全度汛和山洪灾害防御等重点工作。
我国各地汛期差异:
江河、湖泊洪水在一年中明显集中出现,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的时期。由于各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涨水季节不同,汛期的长短和时序也不相同。
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流域内降雨或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显著上涨。春季,气候转暖,流域上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涨称春汛。因正值桃花盛开时节,故亦称桃汛(或桃花汛)。中国北方,把春季河冰解冻引起的涨水现象专称为凌汛。黄河在宁夏-内蒙段,山东河口段和松花江下游等由南向北流的河段都有凌汛。夏季,流域上的暴雨或高山冰川和积雪融化,使河水急剧上涨,称夏汛。中国习惯上把发生在夏季三伏前后的汛水称为伏汛。秋季由于暴雨,河水发生急剧上涨称秋汛。
中国不同地区的河流,汛期出现的时间、次数以及它们的组合情况都不相同。
由于地理位置、天气系统等差异,我国七大江河的汛期迟早不一。据降雨、洪水发生规律和气象成因分析,汛期大致划分如下:珠江:4~9月,长江:5~10月,淮河:6~9月,黄河:6~10月,海河:6~9月,辽河:6~9月,松花江:6~9月。
汛期大致划分如下:珠江:4~9月,长江:5~10月,淮河:6~9月,黄河:6~10月,海河:6~9月,辽河:6~9月,松花江:6~9月。汛期是指江河中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时期。我国汛期主要是由于夏季暴雨和秋季连绵阴雨造成的。从全国来讲,汛期的起止时间不一样,主要由各地区的气候和降水情况决定。南方入汛时间较早,结束时间较晚;北方入汛时间较晚,结束时间较早。
每年降水丰富的时节,我国各地便纷纷迎来汛期,而如果汛期达到一定程度,便会引发一些气象灾害,所以要多加防范。那么,到底这汛期是怎么来的呢?汛期是怎么形成的?下面小编为您介绍汛期的形成条件及原因。
汛期是怎么形成的 汛期的形成条件及原因
出现汛期是因为河流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的定时性水位上涨。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最集中的时期,虽带来丰富的水资源,但容易引起洪涝灾害。
具体条件成因如下:
1、雨水补给: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汛期出现在雨季。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东北地区)在春季,形成春汛。
3、永久性冰雪融雪:(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主要在夏季,汛期出现在夏季,径流量不大。
4、湖泊水补给:(我国的长白山天池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全年都有,对河流水量有调节作用。
5、地下水补给:(我国济南小清河上游;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全年都有,最稳定的补给源。
汛期的影响及危害:
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影响重、持续时间长,特别是在汛期,暴雨、台风、大风、雷电等都会影响生产安全。台风易导致船舶倾覆、生产设施翻沉;暴雨引发的洪水会导致煤矿淹井、井工矿透水、尾矿库垮坝、露天矿滑坡、建筑物坍塌等事故;大风易导致塔吊倒塌;雷电可导致危险品、烟花爆竹火灾、爆炸、电气设备损坏、露天作业人员遭雷击等事故。
持续的暴雨、大暴雨可能引发流域性洪水、城市洪涝灾害、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进而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城市道路特别是下沉式立交桥下很容易积水,造成交通瘫痪;城市地铁、地下商场等地下空间,也可能发生洪水倒灌而被淹。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强风可能致使房屋建筑倒毁、庄稼树木摧折、车辆船舶失控、电力通信交通设施受损、建筑塔吊倒塌等,冰雹常常砸毁农作物、果园、损坏建筑物和车辆等。
汛期的预防:
汛期是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和水上交通、建筑施工、电力、水利等重点行业领域事故的易发时期,因此生产经营单位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提前做好防范工作。一要制定汛期安全生产防范措施。针对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明确重点防范区域和环节,制定防范应对方案和措施。二要深入开展汛期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例如矿山企业防洪和防治水工作检查等,对检查出的隐患和问题立即整改。三要进一步完善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开展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做好和地方政府应急预案的有效衔接,做好装备、物资、队伍等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四要及时掌握预报预警信息。一旦接到相关等级预报预警信息,立即做好停产撤人等防范工作。
汛期并不是只有中国有,一般只要有河流的地方,就会有汛期,所以全世界各大河流都有汛期。不过,因为各国气候不同,所以汛期时间和时长自然不同。那么,汛期最长的河是什么河呢?汛期最长的河流在中国吗?一起来了解
汛期最长的河是什么河 汛期最长的河流在中国吗
汛期最长的河是亚马逊河。亚马逊河(Amazon),又名亚马孙河。亚马逊河位于南美洲,是世界流量、流域最大的、支流最多的以及第二长的河流。该河流共有一万五千条支流,分在南美洲大片土地上,流域面积几乎大如整个澳大利亚。
亚马逊河自西向东流,沿途接纳了源自安第斯山脉东坡、圭亚那高原南坡、巴西高原西部与北部的河流1000多条,形成庞大的亚马逊河水系网,其中7条长度超过1600公里,20条超过1000公里。其中长度超过1500公里的支流有17条,如左岸的普图马约(Putu-mayo)河、雅背拉(Japura)河、内格罗(Negro)河;右岸的茹鲁阿(Jurua)河、普鲁斯(Purus)河、马代拉河、塔帕若斯(Tapajos)河、欣古(Xingu)河等,这些支流伸入到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以及圭亚那等国。
亚马逊河上游约长2500公里,分为上、下两段。上段长约1000公里,落差达5000米,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形成一条系列急流瀑布;下段为两条巨大支流注入亚马逊河的两个河口之间的河段,因为进入亚马逊平原,流速缓慢、曲流发达,至末端河宽约2000米。
亚马逊河中游流经秘鲁、哥伦比亚、巴西、全长约为2200公里。在巴西北部,亚马逊河水深45米,河宽3000米,流速缓慢;河中岛洲错列、河道呈网状分布,两岸河漫滩宽30~100公里,地势低下,湖沿密布,排水不畅;河流两侧支流众多,都发源于安第斯山东坡,呈羽状分布。至中游末端,河宽至11公里,河深99米。
下游长达1600公里,时而水深河宽,两岸阶地分明,地势地低平,河漫滩上水网如织,湖泊星罗棋布,时而水面紧束,水流加快。入海河口宽达330公里,大西洋海潮可溯河直上,最远可深入1600公里。
我国汛期最长的河:
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是珠江,因为南方雨季较长。
珠江流域特点:汛期长,水量大(居全国第二 第一是长江),流经区域的地表植被覆盖率好,河中含沙量小。
珠江的汛期是自5月持续到9月。珠江主要流经的气候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集中,雨季时形成汛期。珠江有许多自北向南流动的支流,在6-9月间雨带虽然移动到了长江流域及华北、东北,但仍有一些支流可以向珠江中注入不少水。虽然笼统说珠江汛期是自5月到9月,但实际上珠江径流量在7-8时还是略有减少的,也就是说珠江的径流量变化从5-9月间是两头多,中间(7-8月)则略少一些。
由于地理位置、天气系统等差异,我国七大江河的汛期迟早不一。据降雨、洪水发生规律和气象成因分析,汛期大致划分如下:珠江:4~9月,长江:5~10月,淮河:6~9月,黄河:6~10月,海河:6~9月,辽河:6~9月,松花江:6~9月。
另外,由于暴雨比洪水超前,加上防汛工作的需要,政府部门规定的汛期一般要比自然汛期时间长一些。如政府部门规定珠江汛期起止时间为4月1日~9月30日,长江为5月1日~10月31日,黄河为7月1日~10月31日等。
所谓的汛期,是指因为冰雪融化或者降水导致的河水上涨。因为我国南北方气候不同,所以汛期到来的时间自然也就不同。那么,一般南方汛期是几月到几月?南方汛期在什么季节?下面小编就来为您介绍南方每年汛期始止时间。
南方汛期是几月到几月 南方每年汛期始止时间
南方各大河流入汛时间:江南地区4~9月是汛期,5~6月是主汛期;珠江4月中旬至9月为汛期,其中4~6月为前汛期,7~9月为后汛期,5~6月是主汛期;长江5月至10月中旬为汛期,7~8月是主汛期。
北方各大河流入汛时间:淮河6~9月为汛期,7~8月是主汛期;黄河7~10月为汛期,7~8月是主汛期;海河7~8月为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主汛期;松花江7~9月为汛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主汛期。
分析表明,中国各地汛期开始时间随雨带的变化自南向北逐步推迟,而汛期的长度则自南向北逐渐缩短;珠江、钱塘江、瓯江和黄河、汉水、嘉陵江等有明显的双汛期,前者分前汛期和后汛期,后者分伏汛期和秋汛期;7~8月是全国大洪水出现频率最高的时间。
世界各地汛期各不一样,例如非洲的尼罗河每年的7~10月为汛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2~5月为汛期,南美洲的亚马孙河6~7月为汛期。
另外,由于暴雨比洪水超前,加上防汛工作的需要,政府部门规定的汛期一般要比自然汛期时间长一些。如政府部门规定珠江汛期起止时间为4月1日~9月30日,长江为5月1日~10月31日,黄河为7月1日~10月31日,松花江为6月1日~9月30日等。
汛期的类型:
根据洪水发生的季节和成因不同,一般要分为4种汛期:
(1)夏季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伏汛期;
(2)秋季暴雨(或强连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秋汛期
(3)冬、春季河道因冰凌阻塞、解冻引起的涨水期称凌汛期
(4)春季北方河源冰山或上游封冻冰盖融化为主产生的涨水期以及南方春夏之交进入雨季产生的涨水期称为春汛期。在黄河上,由于上游开河的凌洪传到下游,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故又称春汛期为桃汛期。因为伏汛期和秋汛期紧接,又都极易形成大洪水,一般把二者合称为伏秋大汛期,通常简称为汛期。
我国汛期特点:
我国汛期总体天气气候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南方洪涝灾害较重。二是高温天气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三是台风生成集中、登陆闽粤台风多。
就常年来看,入汛之后南方地区暴雨过程多,多地区遭受暴雨洪涝、山洪、滑坡等灾害。
汛期和降水有关,而我国各地降水分布时间不同,所以汛期的时间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南方的降水比北方要早且多,所以汛期就比较早且较长。那么,每年浙江汛期是几月到几月呢?2020浙江入汛时间什么时候?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浙江汛期是几月到几月 2020浙江入汛时间什么时候
浙江每年汛期在4月15日至10月15日,其中7月15日至10月15日又称为主汛期(也称台汛期)。所以,每年4月15日为浙江省防汛防台日。
2020年我国入汛偏早:
3月25日8时至28日8时,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6省(自治区)出现强降雨,累积降水量50毫米以上的笼罩面积为23.2万平方公里,有17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洪水。依据我国入汛日期确定有关规定,今年我国入汛日期为3月28日,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4月1日)提前4天。
据预测,2020年我国气象水文年景总体偏差,极端事件偏多,涝重于旱。
3月28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召开专题会商会,分析研判今年汛期形势,安排部署水旱灾害防御重点工作。部长指出,进入汛期意味着:一是进入了强降水集中期,降雨将强度更大、历时更长,突发洪涝灾害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二是天气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极端天气事件将明显增多,更加难以精确地作出预测预报;三是社会关注度将越来越高,突发洪涝干旱事件及其处置极易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四是备汛时间更加紧迫,南方已正式进入防汛阶段,北方备汛的时间也所剩不多,需要更加抓紧有限的时间做好各项度汛准备。
汛期如何防范水灾?
“疏”,汛前组织疏通水道、排水沟;
“挡”,对于地势明显低洼的企业或建筑四周修筑挡水堤,在排水通道上修筑挡水阀防止倒灌;
“垫”,将仓库、车间等地方的对水有较高敏感性的物资垫高;
“改”,对于变配电房、水泵房等重点部位进行防雨水改造;
“转”,将价值较高的精密仪器设备以及要求较高的原料、成品等通过垫高达不到防雨水目的物资以及一时无法垫高的物资转移到安全地带;
“拆”,将无法垫高且无法转移的设备关键部件拆卸并安全包装存放;
“封”,将化工原料封存;
“抽”,建议配备抽水设备,以防内涝。
我们知道,所谓的汛期是某一时期有由一些天气情况引起的河水上涨时期,那么汛期自然是和这些天气情况有关。那么具体汛期和什么有关系?一般汛期长短与什么有关呢?汛期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降水和冰雪融化,而降水和冰雪融化都与温度有关,即汛期和温度有关。
汛期和什么有关系 汛期长短与什么有关
汛期和降水、温度有关。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节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规律地显著上涨时期。由于地理位置、天气系统等差异,我国七大江河的汛期迟早不一。
春季,气候转暖,流域上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涨,称春汛。中国北方,冬春季节河中水流受冰凌阻碍而引起的明显涨水现象称为凌汛。夏季,流域上的暴雨或高山冰川和积雪融化,使河水急剧上涨,称夏汛。人们习惯把发生在夏季三伏前后的汛期称为伏汛。秋季,由于暴雨,河水发生急剧上涨,称秋汛。
中国多数江河的暴雨洪水发生在伏秋大汛期,暴雨洪水的季节性与雨带南北移动和台风频繁活动有密切关系,所以各地区汛期的起止时间不一样。汛期(主要指伏秋大汛)起止时间的划分,一般用该时段洪水发生的频率来反映。以超过年最大洪峰流量多年平均值的洪水称为“大洪水”。汛期时段的确定,是要保证90%以上的“大洪水”出现在所划定的时段内;主汛期则以控制80%以上的“大洪水”来确定时段。
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有哪些?
降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每年汛期来临之前应该对可能发生灾害的隐患点进行排查,制定专门的防灾预案;在汛期,特别是暴雨期间应该进行应急调查。
(1)滑坡前缘宏观调查。当滑坡前缘出现地面鼓胀、地面反翘或者建筑物地基出现错裂时,应注意详细查看滑坡整体的变形拉裂情况,并应向当地主管部门报告异常情况,请具有滑坡知识的专业人员到现场进一步察看。
(2)滑坡中部宏观调查。当滑坡稳定性较差时,可能在滑坡中部出现地面拉裂缝,次级台阶,并使建筑物出现有规则的拉裂变形。但是,应注意由于局部地形起伏,或人工堡坎和挡墙未坐落在稳定的地基体上而出现地面裂缝,或建筑质量差而开裂,不要误判为是滑坡的变形滑动。
(3)滑坡后部宏观调查。当滑坡后缘出现贯通性的弧形拉裂,并出现向后倾斜的拉裂台阶时,必须尽快采取避让措施,将滑坡区的居民尽快转移,并及时向当地主管部门报告。
(4)崩塌宏观调查。当高陡斜坡危岩体后缘裂缝明显拉张或闭合,出现新生的裂缝,应该进一步进行地面调查,横跨裂缝布置若干简易监测剖面,了解变形拉裂情况,并向当地主管部门报告。当危岩体下部出现明显的压碎张裂带,并形成与上部贯通的裂缝时,表明发生崩塌的危险极高,应该及时采取避让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主管部门报告,请具有地质灾害知识的专业人员到现场进一步察看。
(5)泥石流宏观调查。泥石流沟口通常是发生灾害的重要地段。在应急调查时,应该加强对沟口的调查。仔细了解沟口堆积区和两侧建筑物的分布位置,特别是新建在沟边的建筑物。调查了解沟上游物源区和行洪区的变化情况。应注意采矿排渣、修路弃土、生活垃圾等的分布,在暴雨期间可能会形成新的泥石流物源。
(6)地质灾害高发区房屋的调查。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地质灾害高发区点多面广的难题,集中力量对有灾害隐患的居民点或村庄的房屋和房前屋后开展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