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夏天到来,降水丰富频繁,而在雨水长期的浸泡下,土质就会变得非常松软,非常容易导致山体滑坡灾害,我们一定要注意防范。那么,如果遇上山体滑坡怎么逃生呢?以下为您介绍山体滑坡来临需掌握的自救知识。
山体滑坡怎么逃生 山体滑坡来临需掌握的自救知识
1、遭遇山体滑坡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然后采取必要措施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
2、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切忌不要在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
3、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也不要未经全面考察,从一个危险区跑到另一个危险区。同时要听从统一安排,不要自择路线。
4、当你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5、立刻将灾害发生的情况报告相关政府部门或单位。及时报告对减轻灾害损失非常重要。
6、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检查情况。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从而遭到第二次滑坡的侵害。只有当滑坡已经过去,并且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确认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
7、及时清理疏浚,保持河道、沟渠通畅。做好滑坡地区的排水工作,可根据具体情况砍伐随时可能倾倒的危树和高大树木。公路的陡坡应削坡,以防公路沿线崩塌滑坡。
8、专家提示:救助被滑坡淹埋的人和物应先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开,从滑坡体的侧面开始挖掘先救人,后救物。
山体滑坡发生有什么前兆?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坡的预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现象,这是滑坡明显的向前推挤现象。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现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4、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会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如果在滑坡体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临滑的明显迹象。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临滑之前,在滑坡体范围内的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哪里容易发生山体滑坡?
一般来讲,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形;斜坡上如果是厚层的松散土体,或者组成山体的岩石破碎,也是容易发生滑坡的地方。在河、湖(水库)岸边,道路的边坡等部位,也会发生滑坡。
发生滑坡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专家指出,经常发生地震的地区,由于地震震动而使山体变得破碎、松散,这样的山体很容易发生滑坡;滑坡的发生与水的关系更加密切,暴雨和较长时间的持续降雨是发生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雨水在斜坡上渗入到土体或岩石缝隙中,就会使岩石或土体的强度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就非常容易发生滑坡。所以说,发生山体滑坡的自然诱因主要是:地震、降雨、冰雪融化以及河流对斜坡坡脚的冲刷和浸泡等。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也可诱发滑坡。
在一些山区,偶会发生山体塌方现象,一般导致这样灾害发生的原因可能是长时间降水,或施工等原因,即主要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那么具体山体塌方原因是什么呢?通常山体为什么会塌方?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山体塌方原因是什么 山体为什么会塌方
塌方,是指建筑物、山体、路面、矿井在自然力非人为的情况下,出现塌陷下坠的自然现象。多数因地层结构不良,雨水冲刷或修筑上的缺陷,道路,堤坝等旁边的陡坡或坑道,隧道的顶部突然坍塌。
造成山体塌方的原因有:
1、岩土类型。岩土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不同类型、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小不同,通常岩性坚硬的各类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变质岩及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的碳酸盐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等)、石英砂岩、砂砾岩、初具成岩性的石质黄土、结构密实的黄土等形成规模较大的岩崩,页岩、泥灰岩等互层岩石及松散土层等,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
2、地质构造。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层面、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体(山体)的边界条件。坡体中的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乎平行的陡倾角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
3、地形地貌。江、河、湖(岸)、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铁路、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及各类人工边坡都是有利于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45度的高陡边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三个条件,又通称为地质条件,它是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
外界因素:
1、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坡体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大量崩塌。
2、融雪、降雨 特别是大暴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3、地表冲刷、浸泡 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边脚,也能诱发崩塌。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崩塌活动。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冻胀、昼夜温度变化等也会诱发崩塌。
山体塌方前兆
崩塌发生前一般会有这样的前兆:1、崩塌体后部出现裂缝;2、崩塌体前缘掉块、土体滚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3、坡面出现新的破裂变形、甚至小面积土石剥落;4、岩质崩塌体偶尔发生撕裂摩擦错碎声。
发现前兆,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不能心存侥幸,千万不能有“也许崩塌不会发生”的想法;要及时远离以及通知周围的居民、游客远离
2、崩塌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时,首先撤离人员,千万不要立即进行排土、清理水沟等作业,待灾情稳定以后再作处理;
3、大雨过后,虽然天气转晴,但在5至7天内仍有可能发生崩塌灾害,因此,人员撤出后,虽然崩塌没有发生,也不要天气一转晴就急着搬回去居住;
为了防患于未然,还采取以下简单可行的避让措施:
1、最好能临时搬出,投亲靠友,待天气晴好5至7天后再搬回居住;
2、不要在靠山坡的房间内居住,比如有上下堂的不要在上堂居住,可搬到下堂房间居住;
3、晚上睡觉时房门要打开,遇到危险时便于及时逃生。
山体滑坡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因为发生时会有大块的石头滚落下来,如果不懂得相关逃生知识,便很容易被砸到,甚至会被压到土沙里。其中,我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逃生方向。那么,一般山体滑坡时向哪方向跑呢?到底发生山体滑坡向哪边跑最安全?我们一起来了解。
山体滑坡时向哪方向跑 发生山体滑坡向哪边跑最安全
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切忌不要在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
此外,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也不要未经全面考察,从一个危险区跑到另一个危险区。同时要听从统一安排,不要自择路线。
当你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立刻将灾害发生的情况报告相关政府部门或单位。及时报告对减轻灾害损失非常重要。
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检查情况。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从而遭到第二次滑坡的侵害。只有当滑坡已经过去,并且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确认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
及时清理疏浚,保持河道、沟渠通畅。做好滑坡地区的排水工作,可根据具体情况砍伐随时可能倾倒的危树和高大树木。公路的陡坡应削坡,以防公路沿线崩塌滑坡。
专家提示:救助被滑坡淹埋的人和物应先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开,从滑坡体的侧面开始挖掘先救人,后救物。
怎么判断该地方是否会发生山体滑坡?
滑坡后,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可粗略的判断它的稳定性。
已稳定滑坡体的迹象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
山体滑坡救援
山体滑坡救援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
(4)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不稳定滑坡体的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很长,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有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4)滑坡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近日,我国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县发生重大的山体滑坡事故。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24日18时,事故已经造成15人死亡,30人失联中。到底导致贵州六盘水山体滑坡的原因是什么?贵州六盘水山体滑坡是怎么导致的?我们一起来了解。
贵州六盘水山体滑坡的原因是什么 贵州六盘水山体滑坡是怎么导致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教授、环境地质系主任周建伟介绍,一般引发山体滑坡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包括当地地层、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地下水、岩体强度、断层构造等。外因方面,人为因素是最重要的外因,如修建公路、水库时开挖山体,以及造房、挖矿等。此外,还存在降雨等天气诱因,“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属于易滑坡地区,且西南地区降雨大,是造成山体滑坡很大的诱发因素。”
对于贵州六盘水此次发生山体滑坡的原因,周建伟还表示,确定原因还需要靠现场调查,首先需要把握当地的地质,比如当地地层属于什么时期,地质是土质的还是岩质的。
周建伟认为,从图片和官方初步估算的事故现场大约200多万立方、落差约500米的滑坡体量来看,此次滑坡应该属于高速远程滑坡,是贵州等西南地区比较常见的一种滑坡类型。
这种滑坡的特点是垂直落差大、运动速度快,体积大,具有超长运动距离和高流动性。另外,高速远程滑坡产生的超前冲击气浪能产生巨大破坏力,推倒房屋、折断树木等。
也正因此,高速远程滑坡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和威胁范围,威胁区域可扩展到远在滑坡形成区之外,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人很难逃走。
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山体滑坡?
通常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
(1)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地段等。这些地带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通常地震烈度大于7度的地区,坡度大于25度的坡体,在地震中极易发生滑坡;断裂带中的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则非常有利于滑坡的形成。
(3)易滑(坡)的岩、土分布区。如松散覆盖层、黄土、泥岩、页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岩、土的存在,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4)暴雨多发区或异常的强降雨地区。在这些地区,异常的降雨为滑坡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诱发因素。
山体滑坡如何自救?
1、当遇到滑坡正在发生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然后可采取自救措施。
2、滑坡发生时人员应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不要朝着滑坡方向跑。
3、要听从统一安排,不要自择路线,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
4、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同时,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5、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检查情况,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可能遭遇第二次滑坡的侵害。只有当滑坡已经过去,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且被确认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
6、滑坡正在发生或发生后,不要贪恋财物,全力保护生命安全。要听从统一指挥,确认安全路线,迅速撤离。
7、行车途中遭遇山体滑坡时,应迅速驾车离开有斜坡的路段,人绕道、车绕行。情况紧急时,应弃车逃离自救。
8、注意观察环境,如听到远处山谷传来闷雷般的轰鸣声、看到沟谷溪水断流或溪水突然上涨等,要警惕,很可能是滑坡引发的泥石流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征兆。
9、在遇到强降雨时,要紧急避险,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应等待一定时间确认安全后方可返回。
10、当滑坡引发火灾时,应迅速联系电力部门派驻乡村工作人员切断总电源,确认滑坡体稳定安全后,组织人员灭火救灾。
四川凉山州是一个多山的地方,所以降水比较丰富的时节里,偶会发生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其中,近期发生了一起山体垮塌事故,那么山体垮塌和山体滑坡有什么不同?凉山州为什么会发生山体垮塌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四川凉山州山体垮塌的原因。
四川凉山州山体垮塌的原因 凉山州为什么会发生山体垮塌
山体垮塌的诱发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自然因素包括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以及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不断冲刷。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造成的,如过度采矿、砍伐植被等。
近日四川凉山州的山体垮塌事件可能与地处于地震高发区域有关。该处由于地震破坏,山体以碎石为主。且由于长期的雨水冲刷,碎石之间的泥土减少,结构极其不稳定。再加上山体陡峭,容易造成山体崩塌。
山体垮塌发生前可能有一些预兆:
如堵塞多年的泉水有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滑坡体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现象,这是滑坡明显的向前推挤现象。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滑坡体四周岩体会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什么时间容易出现垮塌?
1、降雨过程中或稍微滞后,是最频发的时间;2、强烈地震或余震过程之中;3、开挖坡脚过程中;4、水库蓄水初期和河流洪峰期。
遇上山体垮塌怎么办?
1、事先了解当地地质灾害情况,特别注意当天降雨情况;
2、务必注意地质灾害警示及避险场地标识,以便应对突发情况;
3、在山谷中游玩时,一旦获得大雨预报、灾害预警或相关撤离命令后,应尽快离开景区,不要抱侥幸心理继续游玩;
4、切忌在易遭地质灾害威胁的地方野炊和露营等;
5、遇紧急情况时,应听从有关人员疏导,不要擅自攀爬不稳定的山岩或选择危险的路段;
6、遇突发地质灾害应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一旦被困应选择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
7、应携带必要的急救药品或工具,一旦受到地质灾害的砸伤、挫伤和淤埋,以便自救。
我国一些山区,经常会在特殊的时节里,发生山体垮塌事故。很多人都听说过山体滑坡,却很少听过山体垮塌。那么,具体山体垮塌是什么呢?到底山体垮塌是怎么造成的?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导致该现象的原因。
山体垮塌是什么 山体垮塌是怎么造成的
山体垮塌大多发生在大于60°~70°的斜坡上,山坡上的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 ,发生突然的急剧的倾落。
山体垮塌常见的诱发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自然因素包括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不断冲刷。另外,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造成的,如过度采矿、砍伐植被等。
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土质疏松;2、大量降雨;3、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也会引起;4、人为引起。
山体垮塌,是可以有征兆的。在地质危害的区域,驾车走在路上的时候,需要人观察山顶。夜晚行车最好有探照灯射向前方上方山坡。一般山体垮塌前,山头会有冒烟的现象。那是崩塌刚开始时的释放出来的灰尘。此时要紧急做出判断,避开危险路段。因为之后不久,大规模的垮塌就将开始。大自然的力量太巨大,如不及时避开,后果不堪设想。
山体滑坡和山体垮塌的区别:
滑坡是指山体等堆积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平衡状态发生的滑塌,从阻断交通到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滑坡成为了常见的地质灾害。形成滑塌主要两个条件,一个是滑塌的地质基础。一般松散物质堆积的地质体以及具有滑脱面的山体例如板岩,页岩等山体具有产生滑塌的可能。另外需要有外力作用,改变原有形成的平衡状态,例如大范围和强度的降雨,使得滑脱体和基岩的接触面变的平滑,早晨山体等的垮塌。
滑坡或者山体垮塌不像地震那么难以预测,可以从上期和短期,间断或者连续的监测中得到预防。长期的例如进行地质或者地球物理工作,摸清滑脱体存在的可能,提前预防,例如建筑物远离山体。长期的监测例如可以布设GPS等测网,观测山体等的不断变化,形成预警机制。虽然例如种数,挖设引导沟渠,设置山体覆盖网等手段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滑坡,但这些手段的预防能力还是有限的。
某种程度上而言,滑坡是自然过程,多方因素促成,很难阻止他发生,我们能做的是让他发生时不对或者减少对我们生命财产的损失。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筑物选址时考虑地质因素,可能发生滑坡区域建立长期监测网络和预警机制。今年南方多雨,造成山体滑坡的可能性增强,目前天气预报有有地质灾害预警,各方应高度重视,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