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种天气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天气系统,了解相关天气系统,便能知道该天气的是如何形成的。那么,强对流天气是什么天气系统的呢?到底强对流天气是怎么引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强对流天气系统,了解强对流天气的形成过程。
强对流天气是什么天气系统 强对流天气是怎么引起的
强对气流天气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其生命史短暂并带有明显突发性,约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
这种天气的水平尺度一般小于200公里,有的仅有几公里。这种天气破坏力很强,它是气象灾害中历时短、天气剧烈、破坏性强的灾害性天气。世界上把它列为仅次于热带的气旋、地震、洪涝之后第四位具有杀伤性的灾害性天气。
强对流其实是空气强烈的垂直运动而导致出的天气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夏季午后的强对流天气:白天地面不断短波辐射,温度上升,并且放出长波辐射加热大气。当近地面的空气从地球表面接受到足够的热量,就会膨胀,密度减小,这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就像水缸里的油和水一样,当密度较小的油处于水缸底部,而水处于上部时,一定会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最终油会浮到水面上。同理,近地面较热的空气在浮力作用下上升,并形成一个上升的湿热空气流。当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由于气温下降,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水滴。当水滴下降时,又被更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升,如此反复不断,小水点开始积集成大水滴,直至高空气流无力支持其重量,最后下降成雨。这也是为什么夏天雷雨不像春雨那样细雨绵绵,水滴较大的原因。
强对流天气是气象学上所指的发生突然、移动迅速、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强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局部强降雨等。
强对流天气来袭注意事项:
1、注意关闭门窗,预防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
2、人不要站立在电灯下;
3、尽量不要拨打、接听手机和座机,或使用电话线等上网;
4、不宜用淋浴器、太阳能热水器,因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雷电流可通过水流传导而致人伤亡;
5、远离建筑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
6、雷雨来临前时,要把线路断开,并拔下电源插头,别让电视机、电脑等引雷入室,损坏电器乃到引发火灾事故的发生;
7、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致人死亡;
8、遇到暴雨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远离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可能倒塌、坠落的物件,切记不要在大树下躲雨;
9、乘车途中遭遇打雷时千万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如果当时正在开车,则应尽快停到安全地带,如高速路服务区、地下停车场或隐蔽处。
强对流天气包含了好几种的天气情况,其中我们熟知的有雷电、强降水、大风等等。当然,并不是所有雷电、大风、降水都是强对流天气,能被称作强对流天气的,都有相应的形成条件。那么,具体强对流天气有哪些主要表现形式?暴雨算强对流天气吗?下面一起来了解。
强对流天气有哪些主要表现形式 暴雨算强对流天气吗
强对流天气有飑线、龙卷风、冰雹、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雷暴等,具体如下:
飑线:气象上所谓飑,是指突然发生的风向突变,风力突增的强风现象。而飑线是指风向和风力发生剧烈变动的天气变化带,沿着飑线可出现雷暴、暴雨、大风、冰雹和龙卷等剧烈的天气现象,它是一条雷暴或积雨云带。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是由雷暴云底伸展至地面的漏斗状云(龙卷)产生的强烈的旋风,其风力可达12级以上,最大可达100米/秒以上,一般伴有雷雨,有时也伴有冰雹。它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现象,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
冰雹:冰雹是从雷雨云中降落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降水。常见的冰雹大小如豆粒,直径2厘米左右,大的有像鸡蛋那么大(直径约5厘米),特大的可达10多厘米以上。
雷雨大风:雷雨大风,指在出现雷、雨天气现象时,风力达到或超过8级(≥17.2米/秒)的天气现象。有时也将雷雨大风称作飑。当雷雨大风发生时,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狂风夹伴强降水,有时伴有冰雹,风速极大。它涉及的范围一般只有几公里至几十公里。
短时强降水:短时强降水是指短时间内降水强度较大,其降雨量达到或超过某一量值的天气现象。这一量值的规定,各地气象台站不尽相同。
雷暴:强对流天气往往又会带来雷暴,当大气中的层结处于不稳定时容易产生强烈的对流,云与云、云与地面之间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发生放电,有时雷声隆隆、耀眼的闪电划破天空,常伴有大风、阵性降雨或冰雹,因此雷暴天气总是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联系在一起。
暴雨算强对流天气吗?
暴雨算强对流天气之一,但并不是所有暴雨都是强对流天气,需要满足强对流天气的条件。强对流天气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水平尺度一般小于200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其生命史短暂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它常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块中。
强对流天气三大特点:
1、发生季节早、结束迟。广东的强对流天气一般2月开始发生,至9月以后逐渐减少,个别年份可提前在1月出现,推迟至10~12月结束。
2、强度大、破坏性强。广东的强对流天气与其它地区强对流天气一样,具有垂直方向速度大、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如出现强对流天气时,一些过程的瞬时风速达12级或以上,甚至超过100米/秒。
3、水平尺度小,生命史短强。强对流天气是广东各种自然灾害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大风、飑线、冰雹和龙卷风出现均较频繁。
每当夏季到来,我们就经常看到天气预报中播报关于强对流天气,但实际上,很多人并不知道强对流天气什么意思。有的人可能认为强对流天气就是雷雨天气,这个认知并不全面。那么,到底强对流天气是指什么天气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强对流天气什么意思啊 强对流天气是指什么天气
强对流天气是指发生突然、移动迅速、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强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局部强降雨等。
强对流天气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a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水平尺度一般小于200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其生命史短暂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它常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块中。强对流天气来临时,经常伴随着电闪雷鸣、风大雨急等恶劣天气,致使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
最典型的就是夏季午后的强对流天气:白天地面不断吸收太阳发出的短波辐射,温度上升,并且放出长波辐射加热大气。当近地面的空气从地球表面接受到足够的热量,就会膨胀,密度减小,这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就像水缸里的油和水一样,当密度较小的油处于水缸底部,而水处于上部时,一定会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最终油会浮到水面上。同理,近地面较热的空气在浮力作用下上升,并形成一个上升的湿热空气流。当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由于气温下降,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水滴。当水滴下降时,又被更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升,如此反复不断,小水点开始积集成大水滴,直至高空气流无力支持其重量,最后下降成雨。这也是为什么夏天雷雨不像春雨那样细雨绵绵,水滴较大的原因。
如何预防强对流天气?
1、建立抗灾夺稳产的农林牧结构和措施
(一)建立抗灾夺稳产的农林牧结构。在多强对流天气灾害发生的地方,特别是山区需大力种草种树,封山育林,绿化荒山,增加森林覆盖率,做好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有可能减少空气的对流作用,以减轻强对流天气灾害的发生,农区增加林牧业比重,并增加种植抗强对流天气灾害和复生力强的作物比例;在强对流天气灾害多发区,多种根茎类作物。在关键生育期错开强对流天气灾害多发时段。成熟作物要及时抢收。
(二)对于防风: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巩固建筑物,以防雷雨大风、龙卷风等风害,改变生态环境,防止土壤沙漠化,保护水源,疏导沼泽。
(三)作物受灾后需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强对流天气灾害发生后,作物除遭受机械损伤外,还有许多间接危害,因此,应根据不同灾情,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抗灾能力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四)培育优良的抗强对流天气灾害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抗灾能力。
2、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水平和加强对强对流天气系统的理论研究
(一)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水平
首先要对强对流天气的产生和移动作好预测预报,可利用气象雷达监测,加强气象台、站联防来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发生,监视它的活动,还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连续拍摄的云图照片,对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移动及消亡进行探索、追踪,配合天气形势图分析,有助于判断强对流天气出现地区的预测预报,从而可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水平;及时发布预报信息,以便在强对流天气出现以前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
高考期间遇强对流天气怎么办?夏季气候比较炎热,而在闷热的环境下,非常容易出现强对流天气。若是平时出现出现强对流天气可以淡定应对,但是如果正好是高考当天,那就要多加注意了。下面小编来为大家介绍高考遇强对流天气8大注意事项。
高考期间遇强对流天气怎么办:学生家长
1、关闭门窗降低噪音
为了减轻雷电的负面影响,雷电发生时,监考老师应关闭教室门窗,包括走廊窗户,最大限度降低雷电噪音。如果“霹雳雷”连续不断,或者雷电的声音已经使外语听力考试无法进行,组织者应启动应急预案,推迟考试,避开这种强烈的雷电噪音。
雷雨时有雷电的声音,但这种声音不至于影响考试,所以高考将正常进行。这个时候,考生的心态要平静,要想到雷电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教学楼顶又有许多避雷设施,一般不会发生雷击事故。甚至可以把这种声音视为一种欢迎你高考的掌声。有了上述种种“心理暗示”,雷电声音也许还能帮助你缓和紧张。
2、正确看待不良情绪
在人体的大脑中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它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入睡,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尤其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更是变本加厉。而充足的阳光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因此,到了艳阳高照的日子,人体内的“褪黑激素”会自然地受到抑制,心情也就舒畅多了。阴雨天情绪不佳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但这种情绪会导致人体注意力降低、精神涣散、体力下降、免疫力下降,考生应正确看待这一正常生理现象。
3、不宜骑自行车、摩托车
考生在来去考场的路上,要注意雷电安全。尽可能乘汽车或公交车;电闪雷鸣时,一定不要在没有防雷设施的广场或路上行走;不能在雷雨中跑动,也不宜骑自行车,更不能骑摩托车;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雷电交加时,如果头、颈、手处有蚂蚁爬的感觉,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采取紧急措施: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扔掉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手表。
4、送考家长别在树下等候
当雷雨、雷电天气发生时,对于一些送考的家长,要尽可能地在有防雷设施的房子内或屋檐下等候,不能在大树下或没有防雷设施的棚子里等待,也不能手执金属柄的雨伞,从而彻底消除可能招致雷击的安全隐患。当有“霹雳雷”发生时,如一些家长属于对雷电敏感的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可捂住双耳或使用耳塞,以减轻雷电的声音刺激;如有胸闷、心前部不适、左肩膀酸沉等症状发生,应立即服用随身携带的救心丸等药物。
高考期间遇强对流天气怎么办:相关部门
针对预防高考强对流天气对考生的影响,气象专家则建议考生和家长,要注意雷电防护,短时暴雨可能造成交通不畅,安排路途时间应留有余地;山区考生应注意山洪地质灾害,确保路途安全准时赴考。
应对高考期间可能的强对流天气影响,有关部门和考生需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考点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考点主校道实行升级改造,抬高、硬化路基,疏通、改造下水道。
二是加强防雷设施建设。对各考点、考生住宿地和电力、电信部门的防雷设施开展全面检查,对设施设备老化的及时予以更新,并制定了雷电天气保电、保证通信应急方案。
三是加强交通疏导。防止因雷雨造成交通堵塞,确保接送考生和试卷的车辆畅通无阻。确保路途安全、准时赴考。
四是在考前教育中增加防雷知识等内容,教会考生避灾技巧,防止雷电等灾害。
高考天气推荐
2019年高考期间天气预报 2019高考天气很热怎么办
2019高考天气查询 今年高考天气怎么样
2019年高考天气预报 2019年高考天气热不热
为什么每年高考都下雨 揭秘为什么高考就下雨
一高考就下雨怎么回事 为什么一到高考就下雨啊
高考碰上台风怎么办 当高考遇上台风如何应对
影响高考的气象因素有哪些 每年高考天气一般怎么样
高考遇到暴雨怎么办 高考当天下大暴雨注意事项
强对流天气虽然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暂,但是即便在短短的时间里,还是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危害,因为强对流天气具有突发性,而且强度比较大。所以,为了能将危害降低,相关部门会提前发布相关预警。那么,强对流天气预警分几级呢?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强对流天气预警等级划分。
强对流天气预警分几级 强对流天气预警等级划分
因为强对流天气有多种天气情况,所以预警的涵盖范围也非常广,就我们比较常见的雷雨大风天气预警信号来看,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可分为四种,即蓝色、黄色、橙色以及红色。最低级别为蓝色,最高级别为红色。
其中,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雷雨大风蓝色预警: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到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伴有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已达到6—7级,或阵风7—8级并伴有雷电,且可能持续。
雷雨大风黄色预警: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达8—9级,或阵风9-10级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雷雨大风橙色预警: 2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雷雨大风红色预警:2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2以上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冰雹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冰雹橙色预警:6小时内可能出现冰雹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
冰雹红色预警:2小时内出现冰雹可能性极大,并可能造成重雹灾。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暴雨蓝色预警: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黄色预警: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橙色预警: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红色预警: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到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为了防范强对流天气带来危害,在强对流频发的季节里,相关部门就会提前预报并发出相应的预警信号,以提示人们做好防范措施。那么,当发布强对流橙色预警是什么意思呢?强对流天气橙色预警是几级?以下为您介绍。
强对流橙色预警是什么意思 强对流天气橙色预警是几级
强对流天气预警类型较多,包括冰雹预警、雷雨天气预警、暴雨预警等。其中,一般橙色预警为第三级别预警,代表将发生或已经发生比较强的强对流天气。
关于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而雷雨大风橙色预警信号代表2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人员切勿外出,确保留在最安全的地方;
2、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3、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只走锚和碰撞;
其它同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强对流天气为什么如此难预警?
一方面与它的自身特点有关:突发性强——常常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就狂风骤雨;生命史短——从发生到结束有时只需要一两个小时,或者时间更短;局地性强——马路这边下雨,可能另一边却是艳阳高照。正因如此,强对流天气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即便发出预警,提前半个小时预警也已属不易了。
另一方面是因为它“飘忽不定”的特点,导致我们对强对流天气的历史数据积累不足,不利于判断及分析。现代天气预报依赖于计算机强大的数值模式,如果缺乏最基本的数据,那么由此而建立的计算方程和假设可能就不合理,从而影响预测的精准程度。中央气象台在2007—2008年开始尝试发布强对流天气预警,在这一方面仍处于初始阶段。不仅是我国,从世界各国来看,对于其强对流天气的信息掌握也都不够全面,因此想对这种天气进行精准预测还存在着很大难度。
还有就是强对流天气的“捕捉”难度大,对观测仪器有更高要求。一些尺度非常小的强对流天气,以龙卷风为例,它的活动空间范围有限,直径一般不大于1公里,生命史一般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因此,从全国组网的雷达监测上看来,就是几个像素点,好比“大网捞小鱼”,很难捕捉得到。
目前的观测网也有其限制,不能观测云的详细结构,包括雷达也只能观测到大云。但相信随着中小尺度雷达卫星观测的进行,未来我们可以对云的结构观测得更加全面,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也会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