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很多省份的高温补贴已经开始发放了,其中,包括广东省在内的几个省份都上调了高温补贴金额,那么,陕西今年高温补贴有调整吗?具体2020陕西高温补贴是哪几个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2020陕西高温补贴发放标准情况。
2020陕西高温补贴是哪几个月 2020陕西高温补贴发放标准情况
2020年陕西高温补贴发放时间:6月1日-9月30日,每天25元(室外作业人员)。
据陕西省人社厅发布的《关于做好2020年夏季防暑降温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明确,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工作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同时,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天25元,发放时间为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高温津贴由劳动者所在单位负担,纳入工资总额,不包括在最低工资标准范围内。
职工拿不到高温补贴怎么办?
员工在高温下作业却没收到高温补贴,可通过企业所在的村级劳动争议调解办公室争取合法权益,或拨打12333投诉。有用人单位拒不发放高温补贴的,劳动者可向用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投诉。
高温补贴是要纳入工资总额的,但不能计入最低工资,用人单位不能因高温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降温饮料等防暑物资不能算高温补贴,高温补贴应以现金的形式发放。也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
高温补贴的意义:
高温天气不仅可能损害室外作业人员的身体,而且也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有统计数据表明,7、8、9三个月的安全事故占到全年事故的三成还多,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构成了严重威胁。
当高温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自然现象,越来越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它“烤”验的就不仅仅是市民,同时考验着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门的危机应急能力。由此可见,高温劳动保护和高温补助应该得到法律关怀和制度保障,国家和各级地方立法机构应该尽快将一定条件下的高温天气确定为自然灾害的一种,用法律来保障高温天气下公民的健康权,明确高温劳动保护的主管部门,并针对高温条件下职工作业如何进行劳动保护给予具体规定,对从事野外、室外、高空、高热等条件下劳动者的保障给予具体规定,对高温劳动保护补助也予以明确,以确保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夏季不知不觉中已经到来,近来我国很多地方的人们都在高温天气中大汗淋漓,大家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热的天气都能成为高温天气,而是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标准。那么,高温天气一般是指气温在多少度以上?具体超过几度为高温天气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高温天气一般是指气温在多少度以上 超过几度为高温天气
35℃以上。
中国气象学上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
一般来说,高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气温高而湿度小的干热性高温;另一种是气温高、湿度大的闷热性高温,称为“桑拿天”。
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是产生中暑以及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
人体在过高环境温度作用下,体温调节机制暂时发生障碍,而发生体内热蓄积,导致中暑。中暑按发病症状与程度,可分为:热虚脱,是中暑最轻度表现,也最常见;热辐射,是长期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导致下肢血管扩张,血液淤积,而发生昏倒;日射病是由于长时间暴晒,导致排汗功能障碍所致。
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在高温潮湿无风低气压的环境里,人体排汗受到抑制,体内蓄热量不断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血管处于紧张状态,闷热还可导致人体血管扩张,血液粘稠度增加,易发生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
高温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健康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有一定的影响。高温天气使人体感到不适,工作效率降低,中暑、患肠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等病症的发病率增多;因用于防暑降温的水电需求量猛增,造成水电供应紧张,故障频发;旅游、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尤其在农业方面,高温加剧了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作用,高温少雨同时出现时,就会造成土壤失墒严重,加速旱情的发展,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同时,持续高温少雨还易引发火灾,不仅对生态环境会造成破坏,还会危及国家和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高温天气室外工作注意事项:
1、防暑降温安全
夏季天气高温干燥,连续超负荷地工作容易造成中暑事故的发生。只有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才能从消除季节性的安全隐患。公司生产一线人员要配备必要的防暑药品,并有专人负责做好含盐饮料和茶水供应。各维护单位必须配置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除紧急抢修外,各单位可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合理安排检修工作,避开高温时段,趁早晚较为凉爽的时间抓紧施工。
2、设备与材料安全
对塔吊、升降机械等大型机具的搭拆,脚手架的搭拆,等应进行重点管理,拆装人员严格遵守拆装方案和技术交底,安全管理人员做好监督检查工作。机械设备及时按规范要求防雷接地;遇六级以上大风,各种大型机械、脚手架搭拆应停止施工;注意做好现场排水工作,保证排水畅通;现场各安全设施要加强检查,做好防护工作,特别是对安全防护装置、设施、要定时进行检查,使其处于良好状态,以防不测。
3、压力容器的安全
气焊、气割是经常性操作。夏天气温比较高,将气瓶直接放置于露天,高压气体在烈日的照射下温度上升,体积膨胀,严重的会发生气瓶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旦发生爆炸还会带来二次事故(比如说火灾),使损失变大。可见,压力容器在夏季作业中的使用和存放非常重要。
4、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
为了保护特种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作业人员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佩带好安全帽、高空作业时系好安全带,这些东西一般都是比较厚实的。天气炎热穿上这些东西会让人觉得更热,于是一些工人在工作过程中放弃了穿戴。一旦危险来临连最基本的防护都没有了,使得原本不是伤害很大的事故变得比较严重。
5、用电的安全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穿着单薄且皮肤多汗,相应增加了触电的危险。另外这段时间潮湿多雨,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有所降低。这就使夏季成为电气安全事故的易发季节。抓好电气安全防范显得尤其重要。施工现场电焊时在下层火花着落处要设有围板拦住防止扩散,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氧气乙炔瓶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防曝晒工作。
6、中暑人员急求治疗
对中暑的人员,首先应将中暑患者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服、脱掉鞋子、让其平卧,头部放低,保持患者呼吸畅通;用凉水或50%酒精擦其全身,直到皮肤发红,血管扩张以促进散热、降温;对于能饮水的患者应鼓励其多喝凉开水或其他饮料,不能饮水者,应将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高温补贴不发怎么举报呢?一般情况下,每年从六月开始到9月,各单位要按照规定给员工发放高温补贴,而且这是有法定的,不发的话劳动者有权举报投诉。那么,劳动者要怎么投诉呢?如果单位不发高温补贴可以拨打12333!
高温补贴不发怎么举报 单位不发高温补贴可以拨打12333
如果你符合领取高温津贴的条件,而单位拒绝发放,一定要站出来说“不”。你可以拨打12333进行投诉,或者向用工所在地县级及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投诉。
高温补贴金额各地不一,其中海南发放时间最长!
据统计发现,在明确发放时间的22个省份中,发放高温津贴时间最长的是海南省,为4月至10月,有7个月。
由于我国南北方气温差异较大,各地发放高温津贴的时间长短不一,正和我国各地气温差异有关。其中,多数省份发放时长为4个月,多为北方地区,达到11个省份。如北京每年发放的时间是6、7、8月,这3个月也正是北京比较热的时期。
其中,海南发放时间最长,时长为4-10月,达到7个月时间,紧随其后的为重庆市,时长为5-10月,为6个月;发放时长最少为3个月,有四个省份。
另外,安徽、新疆和四川等地发放高温津贴则没有天数的限制,规定以当地气象台公布的气温为准,当地气温露天在35 、室内不能降低至33以下时,就可发高温津贴。
高温补贴不能列入最低工资:
据介绍,员工在高温天气中工作领取的补助收入不得列入最低工资。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劳动法第48条中的“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不包括用人单位支付的伙食补贴、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下的津贴。
高温补贴要交个税吗?
个人取得的高温补贴,应并入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依据相关法律条文: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免纳个人所得税。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规定,税法第二条所说的各项个人所得的范围。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3、第十三条规定,税法第四条第三项所说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是指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它补贴、津贴。
4、第三十五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在向个人支付应税款项时,应当依照税法规定代扣税款,按时缴库,并专项记载备查。
5、《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3号)规定,工资、薪金所得应根据国家税法统一规定,严格按照“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的政策口径掌握执行。除国家统一规定减免税项目外,工资、薪金所得范围内的全部收入,应一律照章征税。
6、单位发放给职工的夏季高温补贴,不属于免税范围,属于工资薪金中的津贴或补贴,应计入发放当月的工资、薪金总额,按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高温天气下,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不然很容易影响身体健康。其中,我们可以通过饮食的方法进行降温,吃一些有清热降温功效的食物以达到防暑之效。那么,高温天气吃什么降暑呢?相信很多人应该第一时间想到绿豆,但除了绿豆,还有很多适合夏天防暑吃。一起来看看高温天消暑清凉的食物推荐吧。
高温天气吃什么降暑 高温天消暑清凉的食物推荐
西瓜:不仅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并且能利尿,帮助消化,所以,人们一定要吃些西瓜。西瓜汁中还附有人体所需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丙酸、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苹果酸、盐类,及其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
黄瓜:《本草求真》里提到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所以,酷热的夏天多吃些黄瓜是有好处的。黄瓜的含水量为96%~98%,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它含的纤维素很柔嫩,这对增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及其降低胆固醇均有一定效果。
冬瓜:有很好的清热解暑功效。夏天多吃些冬瓜,解渴消暑、利尿。因其利尿,且含钠极少,所以是慢性肾炎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孕妇水肿的消肿佳品。它附有多种维生素及其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调节人体的代谢平衡。
鸭肉:鸭肉,味甘咸,性微寒,具有滋阴养胃、清肺补血、利水消肿的功效,可用于血晕头痛、阴虚失眠、肺热咳嗽、肾炎水肿、小便不利、低热等症鸭肉不仅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而且能防疾疗病。清炖鸭子,吃肉喝汤,有“清”与“补”的功效。
丝瓜: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历代医药典籍及其《本草纲目》皆说丝瓜能“清热利肠”。暑天吃些丝瓜汤,能消暑解热。做汤时烹煮时间不宜长,最好能保持丝瓜的鲜绿色泽。丝瓜皮及其丝瓜花一起熬水代茶,也有防暑解热之效。
绿豆:绿豆,富含蛋白质、磷脂,有清心利尿、消暑止渴、清热解毒之效,非常适合夏季食用。绿豆汤是民间最常用的消暑与解毒良药,夏季常吃绿豆粥消暑养胃最佳。
绿茶:绿茶既能补水,又能补充出汗丢失的钾。喝一杯清香的绿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还能清热解毒。因为绿茶中的营养物质十分丰富,每天喝绿茶不仅可以消暑,还可以养生抗癌,对人体大有裨益。
食谱推荐:
荷叶冬瓜汤:新鲜的荷叶是清热解暑的“良药”,而冬瓜也是消暑第一菜,有清热利水的作用,一起熬汤喝很好。将新鲜的荷叶撕碎,冬瓜去皮和籽,切成片后和荷叶一起煮,煮好后将荷叶去掉,加少许盐就可以了。如果要用荷叶熬粥,要在粥快熬好时再加入鲜荷叶,等到粥呈淡绿色后搅匀就可以了。
苦瓜菊花粥:冰粥成了热卖食品但不建议大家多喝,容易影响胃肠功能。可以试试用苦瓜和菊花一起熬粥,先将大米和菊花煮开,然后再放入苦瓜块,加少量冰糖慢慢熬煮至烂稠。苦瓜和菊花都有清热的作用,加入少量冰糖,能遮盖苦瓜的苦味,自然晾凉喝,是道不错的消暑粥品。
薄荷豆浆饮:把豆浆进行改造,将提前冰镇的西瓜打成汁后兑到豆浆中,再放一两片薄荷叶,清凉爽口的薄荷豆浆饮就做好了。豆浆喝起来不是特别凉,但解暑效果不错。
银花粥:用银花30克水煎后取浓汁约150毫升,再用粳米50克,加水300毫升,取汁去渣,将粳米、绿豆煮粥,待粥将熟时,入药汁共煮至熟,分早、晚两次服用。银花性味甘寒、气味清香。可预防治疗中暑。风热患者、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最宜食用。
荷叶粥:取新鲜荷叶一片,洗净切碎,放入纱布袋中水煎,取浓汁150毫升,加入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加水500毫升,将米洗净,临熟时将鲜荷叶洗净覆盖在粥上,焖约15分钟,揭去荷叶再煮沸片刻即可,喝时可适量加点白糖。每天早、晚食一次。荷叶气香微涩,有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有辅助治疗作用,与粳米、冰糖煮粥香甜爽口,是极好的清热消暑良药。
因为海南的夏季来得比较早,所以高温补贴也发得比较早,一般从4月份就开始发放了,那么,2020海口高温补贴几个月呢?具体2020海口高温补贴什么时候结束?海口高温补贴标准就是海南省的高温补贴标准,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最新海口的高温补贴情况。
2020海口高温补贴几个月 2020海口高温补贴什么时候结束
2020海口高温补贴发放时间:4月1日到10月31日期间。发放标准:每人每天10元的标准发放高温津贴。
试用期有高温补贴吗?试用期内享有高温补贴。
高温补贴是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按照国家规定向劳动者支付津贴。只要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高温天气被安排工作的,无论是什么身份的职工,用人单位均应当发给高温补贴。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安监总安健〔2012〕89号
第十七条 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高温津贴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其他高温福利:
1、达37℃以上,下午暂停工。
日最高气温达到39℃以上,当日应当停止户外露天工作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至39℃以下(不含39℃),全天户外露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12时至16时应当暂停户外露天工作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至37℃以下(不含37℃),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法,缩短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户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2、孕妇工作环境不能超33℃。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工作及温度在33℃以上的作业场所工作。
3、工作中暑致死视为工伤。
劳动者因在高温天气下工作引起中暑,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为职业病的,可依法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因中暑死亡或者中暑后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每年夏天,我们经常能从别人口中听到高温补贴,但实际你却没有高温补贴。为此你也不要急着找公司理论,因为高温补贴是有一定标准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领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能领到高温补贴?如果你已经达到标准,但公司不发高温费怎么办?公司不发高温费找谁?以下为您介绍。
公司不发高温费怎么办 公司不发高温费找谁
1、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及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高温补贴,用人单位不得因发放高温补贴而减发给职工的工资。
2、员工在高温下作业却没收到高温补贴,可通过企业所在的村级劳动争议调解办公室争取合法权益,或拨打12333投诉。有用人单位拒不发放高温补贴的,劳动者可向用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投诉。
3、因高温补贴引发纠纷的举证责任
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情况以及高温补贴发放情况,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应当如实记录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情况及高温补贴发放情况,并至少保存二年。
4、高温补贴的发放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省政府授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职工平均工资、消费物价指数等因素研究确定或调整。
企业高温补贴怎么发放?
问答一:发给谁?
(1)露天工作者,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
(2)非露天工作者,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
问答二:发什么?
关于高温补贴怎么发的问题,一直有一个争议,到底高温补贴发什么,是发现金还是发购物卡之类的可替代的物品。
高温补贴只能是现金支付,且必须是工资以外的支出。用工单位应在最低工资标准以外另行支付。
问答三:怎么发?
高温补贴究竟该计日发放还是该计月发放?
据悉,北京、浙江、江苏等地采用的是“按月发放”模式,规定在6月至8月间,用人单位必须每月向符合条件的职工发放一定数额的高温补贴。而上海、重庆、河南等地则多采用的是“按天发放”的模式。
问答四:发多少?
文件规定的都是企业应该执行的最低标准,企业不能将其视为统一的标准,而应当根据自己生产经营的实际特点和具体条件发放,相应提高高温季节补贴标准,并通过民主协商合理确定具体细节,无论最终发放的形式如何,都应事先向职工说明。
问答五:该发几个月?
高温补贴全称为“高温季节补贴”,言下之意,就是只在高温季节发放。那么,哪几个月份属于高温季节呢?从上海的情况看,一般把6月至8月作为高温季节,但随着全球变暖,高温天日益增多,传统意义上的金秋九月有半个月加入了“战高温”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