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变暖

2020/4/28 14:59:43
万年历日历:变暖知识
变暖知识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了哪些灾害

很多人觉得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可能要很久之后才会出现,但实际上,从近些年所发生的灾害来看,似乎这些危害已经慢慢道来了,很多极端天气都可能是气候变难所造成的。那么具体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了哪些灾害?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全球变暖造成的自然灾害。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了哪些灾害 全球变暖造成的自然灾害

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

科学家发现,若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北极冰山融化将释放大量被捕获、截留在冰和冷水中的有毒化学物质。研究者警告这些聚集在极地的大量的毒物是未知的,它们的释放将严重危及海洋生物和人类生存环境。这些将渗出的化学物质包括杀虫剂DDT、氯丹等。所有这些都是持续性的有机污染物,或会导致癌症和先天缺陷,此前被北极的冰层和冻水捕获。但挪威和加拿大的科学家在监测1993年和2009年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测量结果时发现,全球变暖正在使这些污染物重获“新生”。研究组成员海利洪表示:“下一步要查明在北极有多少污染物且以怎样的速度在泄漏。”

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大西洋,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破坏,从而切断北大西洋暖流。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洲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而北大西洋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这项研究是位于阿伯丁的苏格兰海洋实验所分析了设在兰群岛海域到法罗群岛海域之间自1893年以来的1.7万多次海水盐度测量结果得出的。在2007年以前的每20年中,流向南部的深层海水盐度变得越来越小,浓度越来越低,这表明有更多的淡水从大西洋北部汇入了该地区。这些新数据第一次充分证明了德国科学家在大约1993年前设计的计算机模型。

近些年来发生的极端天气:

2013年8月5日至11日,日本局部地区出现40℃以上高温,有9815人中暑入院,其中17人死亡。

同一时期,欧洲大部地区也在不断刷新当地最高气温。然而,7月28日晚,德国汉诺威却忽降冰雹,且体积硕大,直径均在5厘米左右,最大的直径达到8厘米,很多人被冰雹砸伤。这次灾害给汉诺威造成了数百万欧元的损失。

随后而至的洪灾和高温天气,又让德国的蚊子泛滥成灾,部分地区“蚊子甚至遮蔽了天空,看起来好像阴天一样。”

2013年8月,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大雨也带来了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洪水,洪水迫使超过1万人逃离家园,并淹没了大片农田和许多道路。阿穆尔州、哈巴罗夫斯克和犹太自治州有140处居民点被淹没,农作物受损面积为62.74万公顷,约占地区总种植面积的40% 。

极端天气肆虐,中国也未能幸免。7月以来,我国南方区域平均最高气温38.6℃,比常年同期偏高2.4℃,区域平均高温日数为10.2天,比常年同期偏多4.8天。四川、重庆、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省份,共有300个气象观测站出现了日最高气温。

在上海,2013年夏天的连续高温让中暑患者明显增加,非职业性中暑死亡患者已有10余人,其中室内中暑患者占三成以上。而浙江的连日高温,也造成多人中暑身亡。

就在中国南方地区遭受大范围极端高温侵袭的同时,东北的嫩江、松花江干流却发生了自199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

受嫩江洪水与松花江洪水的共同影响,黑龙江省肇源县各堤段累计出现险情200余次。在嫩江洪峰通过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由于境内连环湖水位持续高位,加重当地内涝,该县受灾人口达6.47万人。

2013极端天气给全球造成的恐怖景象,让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专家卡洛琳艾希勒惊呼:这些镜头看起来犹如电影《2012》中“世界末日”的场景!(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全球变暖之下中巴边境冰川却增长

全球变暖之下中巴边境冰川却增长?背后原因并不简单

讯 对于全球变暖现象可以说中国人是深入人心了,按照常理,全球变暖之下被冻结的冰川应该融化然后逐渐减小才对,然而,凡事可能总有例外。例如,中巴边境的冰川却在增长。究其原因你会发现,这背后原因也许并不是那么简单。

在最近,盛夏的炎热已经席卷了北半球的不少国家,让上亿人笼罩在酷热的空气中。“人类史上最热6月”“两千年来最热的时候”“南极海冰降至史上新低”等一系列消息让大家对于全球变暖的未来表示担忧。但地球表面出现的一些怪异变化也在提醒我们,地球的变化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虽然目前科学家们已经确定,喜马拉雅大多数地区的冰川正在退缩,比如喀喇昆仑山脉的大约200个冰川正在倒退,这可能导致洪水和水资源问题,因此位于这一地区的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都在密切监视着这些冰川的情况。

但研究者也在当中发现了一些怪异的现象,比如冰川激增现象。世界上约有1%的冰川会出现冰川激增现象,这些冰川会出现比往常快几十倍的突然流动,汹涌的冰川每天可以前进几米,这足以阻挡河流、推倒树木、破坏道路和危害基础设施。科学家们指出,这种激增现象通常持续几个月少数甚至长达几年,然后是一段可以持续十年或更长时间的很少或没有运动的时期。

比如巴基斯坦北部,就有一处出现这种激增现象的冰川。它坐落在罕萨山附近,位于巴基斯坦帕米尔地区,这里靠近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边境地带。2018年4月,碎片覆盖的冰川开始加速,某些部分每天移动速度高达13至18米。研究者的观测指出,自从冰川出现激增现象以来,罕萨山冰川的前端已经突进了大约1公里。当冰块向南推过相邻的山谷时,它阻挡了从邻近一处冰川形成的融水流。到2018年秋天,水汇集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当大的湖泊,这个蓝绿色的湖泊以至于它在卫星上都能注意得到。

来自美国宇航局(NASA)的卫星在不仅在2019年4月注意到了这里形成了蓝绿色的湖泊,也在2018年4月记录到了这一地区的情况,对比起来不难看出,原本“Y”形的山谷中,表面覆盖着灰黑色尘埃泥土的罕萨山冰川在一年之内突然大幅度向南延伸,强势越过了山谷的岔口,因此在岔口的这边,蓝绿色的融水湖在冰川前堆积而成。

一般来说,像这样由冰川形成水坝而产生的湖泊很不稳定,虽然大多数湖泊会慢慢的降低水位,基本没什么风险,但如果冰坝突然坍塌或湖水溢出大坝,就会造成汹涌的危险洪水。因此最近从去年以来科学家们就一直在观察着这一地区的变化。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罕萨山冰川的这种激增现象已经产生了一些后果,因为它拦截了冰川水,附近的一个发电站由于缺水而被迫关停。而矿工和农民们也因为不稳定的冰川阻拦道路而无法通行。但令科学家们困惑的是,按道理说,全球变暖情况下冰川应该是加速消融,冰川的前端应该是加速向后萎缩的,这样的突然向前增长让人感觉非常疑惑,是这一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什么异常变化?还是全球变暖在这一地区产生了不一样的结果?这暂时还没有答案。

科学家们通过分析观测数据也指出,这不是史上出现的第一次冰川激增现象,分析显示罕萨删冰川在1904-1905、1972-1976和1993-2002也出现过类似的激增,这背后的原因恐怕不简单。

为您推荐

我们还能见到的这些动物是地球活化石!生存上亿年!

NASA最新研究:水星和月球的水冰更多

7亿光年外存在超大黑洞被证实 质量是太阳的400亿倍

红色龙卷风袭击墨西哥 内部风力达17级形成尘埃云

北极下塑料雪是怎么回事 塑料超标20倍人类净土被污染

亚马逊雨林大火最全实拍图 亚马逊雨林烧了3个星期是怎么回事?


全球变暖还影响森林

全球变暖还影响森林?至少能让针叶林全部死亡

讯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是全世界国家都相信的话题和研究,只有个别国家认为全球变暖是个骗局。日前,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还影响森林?是的,研究显示,在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过程中,至少能让针叶林全部死亡。

虽然很多人不承认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比如最著名的全球变暖反对者——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是坚定的指出全球变暖只是骗局,但温度升高的确正在改变地球上的万物,比如美国阿拉斯加的北方森林可能因此而变得和现在大不相同。

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的一项新研究,未来更温暖、更干燥的条件可能导致阿拉斯加某些地区的植物出现净损失,同时也将改变这些地区物种的比例。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这些植被变化反过来又可能以复杂的方式影响北极气候。

在北半球靠近北极圈的高纬度地区,这里还是有森林的,这些森林包含针叶树,例如在阿拉斯加森林中占主导地位的黑云杉/白云杉,以及诸如白杨和桦树等的落叶乔木。由北亚利桑那大学的阿德里安娜福斯特(Adrianna Foster)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计算机模型来研究不同全球变暖背景下这些森林的变化。研究者发现,无论是稍稍控制的全球变暖还是按照目前速度进行的全球变暖,整个研究区域的植物和树木的数量都减少了,尽管每个区域都有细微的差别,比如凉爽、潮湿的地区生物量增加,但随着树木争夺越来越稀少的水分和养分,如今已经比较干燥的地区在未来会更加显著的损失植被。而在某些地区,更多的耐旱物种蓬勃发展到一定程度,然后由于土壤变得过于干燥而死亡。

下面的数据显示了科学家们预测的到2100年整个阿拉斯加中部地区的生物总量增减情况。它基于温室气体排放量以目前的速度持续增加的情况。在该区域的中部,较干燥的地区明显的损失了树木和植物,而更凉爽、湿润的地区和海拔更高的地区则有所增加。

在下面的图中,在温室气体不受控制的情况下,总生物量在2000年至2100年之间将呈现出显著减少,并且物种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桦树(Alaska birch、红色区域)所占比例稳步下降,而白云杉(White spruce,黄色区域)则一直占主导地位,直到本世纪末。

落叶树比云杉树能更好地忍受干旱,因此它们的生长速度也更快,而且随着森林火灾的增加和气候的干燥,气候模式变得更加适合落叶乔木,因为落叶乔木的种子可以更容易在裸露的土壤上再生。它们开始逐渐压制云杉,而云杉的生长速度较慢并且开始持续受到干旱威胁。因此,科学家们指出,在气候变化下,北半球高纬度很多地区的针叶树可能会完全死亡,而留下一片落叶林。

改变阿拉斯加北部寒带地区的森林可能会对气候产生复杂的影响。因为落叶树在一年的一部分时间内会失去叶子,从而在寒冷多雪的季节中使得更多的阳光被反射离开地面。这可以帮助降低空气温度。同时某些地区的永久冻土融化和降水增加将向土壤输送更多的水,从而使某些较凉爽的地区的云杉生长增加。

但是,这种融化的永冻土也会将碳释放到大气中,将有助于全球变暖,同时树木因火灾被焚毁或因为干旱等压力将死亡,更多的碳被释放到大气中。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当高纬度的森林从云杉林转变为落叶林时,土壤中将释放出许多碳到大气中,这可能持续对地球大气产生反馈。不过,NASA的科学家指出,这不是线性关系,因为所有这些因素都互相作用,并且某些因素正在相互抵消,因此未来的变化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对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来说,这可能是利好也可能是更大的危机。

为您推荐

实拍亚马逊雨林火龙卷!核心温度达1000℃以上

印尼蓝天突变血红色!像世界末日原因何在

NASA在中国上海附近观测到蓝眼泪 4月-8月最多

台风将日本附近海水染色?NASA:从蓝黑色变成褐色

火星上有生命痕迹?美国宇航局专家说40年前就存在生命

北极海冰融化实拍(图) 9月仅有432万平方公里


南极变暖会怎么样

我们都知道,两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而它们的寒冷也是生态平衡的一种象征,一旦这两个地方气温上升,整个生态就会受到影响。近些年来,数据表明,南极的气温已经一年比一年高,那么南极变暖会怎么样呢?南极变暖会导致什么后果?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南极变暖会怎么样 南极变暖会导致什么后果

南极变暖,意味着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可能在2100年使海平面上升50厘米,危及全球沿海地区,特别是那些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沿海低地。这些地区可能会遭受淹没或海水人侵,海滩和海岸遭受侵蚀,土地恶化,海水倒灌和洪水加剧,港口受损,并影响沿海养殖业,破坏供排水系统。

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由此也间接给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

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中国东北过夏天,全球气候变暖使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延长,返回时间也推后,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破坏生态。还要干旱、洪水等极端气候的出现。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

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其三,温度的增加有利于高纬地区喜湿热的农作物提高产量。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

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全球气候变暖我们该怎么做?

1、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加强新技术的研发。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目前,我国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军者,在太阳能和风能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全球6大太阳能制造商中有5家在中国,全球十大风机制造商中也有5家在中国。

2、发展循环经济,使能源利用最大化。

据新华网报道,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源头实现节能减排最有效的途径,比如将生活垃圾焚烧后的灰渣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料;成立以铜、铁、硫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工业园;把一烧了之的农作物秸秆做成食用菌……这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国家实现节能减排。

3、利用生态系统固碳,增加碳汇。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碳循环和调节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据华龙网报道,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储存能力,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因此,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等都可以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4、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人们可以用步行、骑车等低碳、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样做既可以保持个人的身体健康,又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5、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加强生态保护,探索“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制度创新与建设,推广有效和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创建良好的立体生态系统格局。

6、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宣传与知识普及

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全民自觉行动起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


冰岛网红旅游景点成全球变暖观察点:J

冰岛网红旅游景点成全球变暖观察点:J kulsárlón冰川泻湖据此形成

讯 最近,冰岛的J kulsárlón冰川泻湖成为了冰岛一处网红景点,其实,这处网红景点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冰岛网红旅游景点成全球变暖观察点,一个世纪以前,这种美丽的风景并不存在。J kulsárlón冰川泻湖据此形成。

远在北半球高纬度的冰岛,有一处惊人的冰川景观——冰川形成壮观的J kulsárlón(在冰岛语中的意思是“冰川泻湖”)冰川泻湖,泻湖上散布着淡蓝色和乳白色的冰山,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冰川景观之一,也是冰岛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但事实上,一个世纪以前,这种美丽的风景并不存在,一个更加惊人的事实是,J kulsárlón冰川泻湖其实是气候变化的产物。

这个冰川泻湖位于冰岛的Brei amerkurj kull冰川的脚下,由于温度上升,该冰川于1920年代开始从海岸边融化并且向着内陆地区撤退,而在撤退的过程中,冰川前端开始形成冰川湖,这个事件的事件大概是1935年左右,此后随着冰川的继续退缩冰川泻湖进一步扩大,根据观测数据,上世纪70年代以来,J kulsárlón冰川泻湖的面积已经增加了三倍。

2019年7月2日,来自美国宇航局(NASA)的卫星采集了冰岛J kulsárlón泻湖和Brei amerkurj kull冰川的卫星图像,从卫星图像上可以看到,冰川泻湖呈现出迷人的蓝青色色调,上面的白色颗粒是尚未完全融化的冰山,也可以看到,Brei amerkurj kull冰川前端融化产生的融水在泻湖内形成灰绿色的洪流。Brei amerkurj kull冰川是更大的Vatnaj kull冰川的前端,后者是欧洲最大的冰川。根据测算,现在这个冰川泻湖的面积约为11平方公里,深度则为惊人的248米,是该国最深的湖泊。

J kulsárlón最著名的是冰山,这些冰山的颜色也各不相同。许多是白色的,但也有一些是蓝青色,或者是表面带有黑白交错的条纹,这被认为和过去的火山喷发有关,每年都有不少人来此欣赏冰川和泻湖的迷人景观,但很多人不知道,原本这个泻湖所在的位置应该是冰川。

湖面上的这些冰山还是从Brei amerkurj kull冰川中分离出来的,有的冰山可能有几层楼高,有些则被认为是由超过1000年历史的冰制成的,这些脱落的冰山正记录着冰川的流动和消融。然而J kulsárlón冰川泻湖只不过是地球千千万万冰川中的一个例子,在全球变暖的持续加剧下,还有更多的冰川正在面临相似或者更加恶化的困境。

为您推荐

青海恶魔之眼艾肯泉寸草不生 如同人的眼眶硫磺含量极高

火星沙尘暴原因找到了!机遇号曾因此停摆

南极北极海冰又创新低?数据告诉你全球变暖有多严峻

新西兰火山喷发前后对比(卫星图) 24小时内还会有一次喷发


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一年比一年严重,缓解变暖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了,对此,到底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都有哪些呢?除了国家,我们也是可以为此献出一份力的,那么具体个人如何防止全球变暖?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能为全球气候变暖做些什么吧。

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1、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实现可能性。

2、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

3、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於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由於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

4、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是要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此,对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

5、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而其税金收入,则可用於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

6、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因为天然瓦斯较少排放二氧化碳。最近日本都市也都普遍改用天然瓦斯取代液化瓦斯,此案则是希望更进一步推广这种运动。惟其抑制温暖化的效果并不太大,顶多只有一% 的程度左右。

7、汽机车的排气限制:由於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因此希望减少其排放量。这种作法虽然无法达到直接削减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却能够产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效果。

8、鼓励使用太阳能:譬如推动所谓「阳光计划」之类。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於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

9、开发替代能源:利用生物能源(BiomassEnergy)作为新的乾净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燃烧生物能源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点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过生物能源系从大自然中不断吸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故可成为重覆循环的再生能源,达到抑制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的效果。

个人如何防止全球变暖?

食:

1、吃素。畜牧业消耗大量的谷、豆类,也消耗大量珍贵的水;为了放牧牛羊及饲养猪鸡,牺牲原始森林,造成温室效应。

2、少吃。在家烹煮、外食分量恰到好处,吃不完打包回家。

3、拒绝购买高山茶、高冷蔬菜(高山茶、高冷蔬菜让台湾的森林消失、破坏山地水土保持,无法发挥储存水分的功能,又大量使用农药与肥料,污染水源与水库的生态)。

衣:

1、认识衣料来源:1.选购纯棉、全麻等自然材质(有机性的),才可回收再生。2.依洗标来购衣及保养衣服,以延长衣服的寿命。

2、需求量的决定,依洗衣的次数、家中的容量、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等四要素来决定购衣频率,尽量控制好,不要超量(重质不重量)。

3、旧衣新穿要诀:

自我的认知:体态、肤色、生活型态的考量。

找出流行的重点:如长短、色调等,一般以简单、好的剪裁(立体裁剪)最能表现出人与素材的互动关系。

配件因体积小、变化多、效果佳、收藏较易,如围巾、别针、皮带,少量的衣服即可靠配件来凸显穿衣艺术的效果。

住:

1、多用二手家具(无论买房子、租房子,多利用二手家具,既可回收再利用、节省资源,若能在办公室、社区、网路举办定期二手旧货交换的跳蚤市场,既环保,又可互助,增进人际间的情谊)。

2、多用植栽绿化来做居家布置(居家勿做过度性的装潢布置,应以简单、天然为原则。居家布置不必然要人造的材料,不妨多用生态性的自然材料。多种花草盆栽,尽量用本土性的树种,家中有庭院的多留天然性的泥土,少用水泥、或硬质性的铺面)。

3、请用器皿盛水,洗果菜、碗盘、刷牙、洗脸,以节约珍贵的水源(中国是全球排名第十八位缺水国,南台湾已陷入严重干旱,但我们使用水的需求量却已经到达2011年的标准。法国节约用水的宣导政策是「一星期洗一次澡」;如果我们的用水量持续恶化,我们也将面临相同的处境。

4、房间之电源、冷气集中使用(尽量少一间房间开一部冷气,人少时尽量集中办公,减少冷气、电灯用量)。

行:

1、走楼梯,不搭电梯(住在大楼者,无论是在办公室或是在家里,若您不赶时间,不妨试着安步当车,试著不搭电梯,改走楼梯,既节省能源,又可运动健身)。

2、出门多走路、骑单车、利用大众运输系统、少开车和骑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