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9月12日,河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透露,9月8日,一名来自危地马拉乘飞机回国的陕西男子,在郑州机场被检查出疑似感寨卡病毒,有发热、出疹等症状。随后被送往医院隔离治疗,经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反馈复核,其寨卡病毒检测阳性。这是河南首例输入性寨卡病病例,也是我国大陆的第23例。那么塞卡病毒是什么?塞卡病毒症状有哪些?生命奥秘栏目为您介绍。
河南发现旅客感染寨卡病毒 系中国第23例
塞卡病毒是什么:一种全球爆发的流行传染病
非洲的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美洲就出现了一种虫媒病毒的暴发流行,这种虫媒病毒为寨卡病毒(Zika Virus)。2014年2月,智利在复活节岛发现了寨卡病毒感染的首位本土病例。2015年5月,巴西开始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疫情。截止2016年1月26日,有24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其中22个在美洲,目前欧洲多国也有报道,有蔓延全球之势。目前该病虽尚无疫苗,没有特效药物,但可以通过预防蚊虫叮咬来有效预防。
数据表明,在怀孕期间有寨卡病毒感染母亲,她的新生儿畸形的风险会增加。就从去年以来,科学家开始怀疑,这个病毒感染孕妇后,可能会导致胎盘感染,并进一步可导致胎儿畸形和脑损伤。寨卡病毒重灾区新加坡确诊新增11起感染病例,确诊总病例增至329例,其中8人为孕妇。9月12日,河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到一名省陕西男子感染寨卡病毒,这是河南首例输入性寨卡病病例,也是我国大陆的第23例。
塞卡病毒症状有哪些
人被带有寨卡病毒的蚊子叮咬后,大约3~7天后发病。绝大多数人症状很轻,出现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等症状,持续2~7天后自愈。近期有研究表明,该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现小头畸形。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溃疡和皮肤瘙痒。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
塞卡病毒防护指南
同时,苏佳提醒,公众(特别是已怀孕或计划怀孕的妇女)近期应尽量避免到寨卡病毒病流行或有病例报告的国家和地区旅行,如果必须前往,一定要做好避免蚊虫叮咬的预防措施。
同时,有自寨卡病毒病流行或有病例报告的国家和地区回国的人员,在两周内出现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说明上述旅行史。
》》》世卫组织:寨卡病毒区域性传播增长 暂无有效疫苗预防
麻疹是什么病?不是专业人士,当然不清楚麻疹是什么,因为麻疹和其他一些病症很像。例如,很多人经常分不清麻疹和荨麻疹,有时候会觉得这是同一种病。那么,麻疹是荨麻疹吗?通常麻疹是什么病毒引起的?我们一起来了解。
麻疹是什么病 麻疹是什么病毒引起的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直径约100~250nm,衣壳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有溶血作用。麻疹病毒有6种结构蛋白;在前驱期和出疹期内,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离到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此病毒抵抗力不强,对干燥、日光、高温均敏感,紫外线、过氧乙酸、甲醛、乳酸和乙醚等对麻疹病毒均有杀灭作用,但在低温中能长期存活。
麻疹的类型
(1)轻症麻疹毒力减低型麻疹病毒感染,多见于在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注射者,或小于8个月的体内尚有母亲抗体的婴儿。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较轻。麻疹黏膜斑不明显,皮疹稀疏。病程约1周,无并发症。
(2)重症麻疹发热高达40℃以上,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蓝色者,常有黏膜出血,如鼻出血、呕血、咯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称为黑麻疹。皮疹少,色暗淡,常为循环不良表现。此型患儿死亡率高。
(3)无疹型麻疹注射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者可无典型黏膜斑和皮疹,甚至整个病程中无皮疹出现。此型临床诊断较难,只有依赖前驱症状和血清中麻疹抗体滴度增高才能确诊。
(4)异型麻疹此为非典型麻疹,接种灭活疫苗后引起。表现为高热、头痛、肌痛,无口腔黏膜斑。出诊顺序:皮疹从四肢远端开始延及躯干、面部,呈多形性;常伴水肿及肺炎。国内不用麻疹灭活疫苗,故此类型少见。
(5)成人麻疹由于麻疹疫苗的应用,成人麻疹发病率逐渐增加。与儿童麻疹不同处为:肝损坏发生率高;胃肠道症状多见,如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骨骼肌病,包括关节和背部痛;麻疹黏膜斑存在时间长,可达7天,眼部疼痛多见,但畏光少见。
麻疹如何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对麻疹患者应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并做好疫情报告。确诊者应隔离到出疹后5日,并发肺炎或喉炎应延长到出疹后10日。易感者接触麻疹后应隔离检疫3周,已被动免疫者隔离4周。检疫期每日进行晨间检查,及早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二)、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避免带易感者到公共场所或探亲访友。患者住过的房间应开窗通风1小时,病儿衣物用后须曝晒或肥皂水清洗。密切接触病人的家属及医护人员,离开时须在户外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其他易感者。
(三)、增强人群免疫力
1、主动免疫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初次免疫对象主要为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剂量为麻疹减毒活疫苗0.2-0.25ml皮下注射。接种后12天左右出现血凝抑制抗体,1个月达高峰,阳性率可达95-98%,2-6月逐渐下降,但仍维持一定低水平,部分儿童于4-6年后消失。一次接种保护率可达90%以上,但数年后也有患麻疹者,因此有人主张在初种4-5年后,或在12月龄特别是6月龄以前接种者可再接种1次。什么时间应该加强免疫,只有通过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的血清学检测才能决定。我国计划免疫程序规定复种时间为7周岁。易感者接触麻疹病人后2日内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仍可预防麻疹发病。若在接触2日后接种,则防止发病的可能性极少,但可减轻症状并减少并发症。故在麻疹流行时及时为易感者广泛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可望控制麻疹流行。疫苗接种后一般反应轻微,少数接种者可于5-14日出现低热(约1-2日即退)。有时伴有短暂稀疏皮疹和全身乏力。接种禁忌证为孕妇、急性发热病、过敏体质、活动性肺结核、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注射丙种球蛋白者,需于3个月后才能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2、被动免疫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者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被动免疫以预防发病。在接触病人后5日内注射足量被动免疫制剂,可有保护作用,接触病人6日后注射,可减轻症状。目前常用人血丙种球蛋白3ml肌注,或胎盘丙种球蛋白3-6ml。免疫有效期3-4周。
疾病相关推荐
儿童怎样预防流感 流感的预防措施
流感怎么预防 流感的预防知识
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流感必知常识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最简单有效的流感预防方法
板蓝根能预防流感吗 家庭流感预防措施
艾滋病病毒是谁发现的?第一例艾滋病发现国家是哪国?一说到艾滋病,大家脑里就会浮现出非洲人们那一双双无助的眼睛,没错,非洲最早泛滥于非洲,最后迅速在世界各国蔓延,成为世界性疾病。可怕的是,这种疾病不能完全治愈,只能治疗控制。
艾滋病病毒是谁发现的 第一例艾滋病发现国家
研究认为,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洲。我们不可能知道艾滋病起源的第一人是谁,但第一个艾滋病患者应该是和黑猩猩发生体液交换的人。加拿大人GaetanDugas被认为是第一个把艾滋病带出非洲的人。
艾滋病的由来者GaetanDugas(1953年2月20日-1984年3月30日)是一名加拿大籍男同性恋者及加拿大航空的空中服务员,在确诊得了艾滋病后他的性生活依然活跃。他被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推断为艾滋病从非洲传入北美洲的零号感染源。医学界把他称为PatientZero。1980年夏天,Dugas的身上开始出现红疹与紫斑,之后,他被确诊为KS(AIDS并发症的一种)。当时,这种新病毒的通俗名字也叫“同志癌”(GayCancer)。
1984年3月30号,31岁的Dugas因AIDS死于魁北克市,死因是艾滋病并发的肾功能衰竭。据报道:在最早死于AIDS的19人中,有8位跟他有直接或间接的性关系;另一项针对最早的248名AIDS患者的调查显示,Dugas与其中的至少40人有关。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
世界各国艾滋病患者人数排名:
1、斯威士兰 19.36% 220000
2、博茨瓦纳 16.47% 270000
3、津巴布韦 13.89% 1700000
4、莱索托 13.35% 270000
5、南非 12.45% 5500000(南非是非洲艾滋病最多的国家,非洲艾滋病最多的国家排名)
6、纳米比亚 11.25% 230000
7、赞比亚 9.56% 1100000
8、莫桑比克 9.14% 1800000
9、马拉维 7.22% 940000
10、中非 5.81% 250000
11、科特迪瓦 4.25% 750000
12、加蓬 4.21% 60000
13、肯尼亚 3.75% 1300000
14、坦桑尼亚 3.74% 1400000
15、乌干达 3.55% 1000000
16、刚果 3.24% 120000
17、吉布提 3.08% 15000
18、喀麦隆 2.94% 510000
19、安哥拉 2.64% 320000
20、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2.53% 27000
截至2016我国艾滋病人数身份排名:
1、云南:现存93437例,异性占比86.85%,注射占比6.3%,男同占比5.75%,母婴0.8%,不详0.3%;
2、四川:现存92950例,异性占比76.7%,男同占比10.8%,其余12.5%;
3、河南:现存50794例,异性占比96.67%,男同占比1.93%,其余1.4%;
4、广东:现存47139例,异性占比59.6%,男同占比33.7%,其余6.7%;
5、新疆:现存39840例,异性占比60.1%,注射占比24.9%,男同占比7.8%,其余7.2%;
6、台湾:现存32000例
7、重庆:现存31092例,异性占比78%,男同占比19.5%,其余2.5%;
8、贵州:现存25654例,异性占比9.8%,男同占比6.9%,注射占比1.8%,母婴0.4%,不详1.1%;
9、湖南:现存24313例,异性占比76%,男同占比18.2%,其余5.8%;
10、北京:现存加死亡合计21886例,其中本市户籍4954例,异性占比24%,男同占比66.03%,注射占比5.2%,其余4.7%;
11、上海:现存加死亡合计17000余例,异性占比30%,男同占比60%,其余10%
12、湖北:现存14027例,男同占大头,其次为异性,其次为注射母婴等其余途径;
13、安徽:现存12463例,异性加同性占比97.4%,其余2.6%;
14、辽宁:现存12629例,途径未知;
15、山东:现存9115例,异性占比24.5%,男同占比66.7%,其余8.8%;
16、江西:现存8769例,异性占比78.1%,男同占比18.5%,其余3.4%;
17、福建:现存8975例,异性占比70%,男同占比20%,其余10%;
18、黑龙江:现存7587例,异性占比25%,男同占比70%,其余5%;
19、香港:现存7865例;
20、山西:现存5965例,异性占比46.5%,男同占比49.6%,其余3.9%;
21、天津:现存加死亡合计3805例,异性加注射等占比28.46%,男同占比71.54%;
22、甘肃:现存3674例,异性占比56.6%,男同占比42.6%,注射占比0.3%,不详0.5%;
23、内蒙古:现存3273例,异性加注射等占比43.2%,男同占比56.8%;
24、宁夏:现存1281例,异性占比44.6%,男同占比42.3%,注射占比8.7%,血液0.5%,母婴0.5%,不详3.4%;
25、青海:现存1507例;
26、澳门:现存600多例,其中大部分人已离澳,同性加双性占比50%,异性占比30%,其余20%;
27、河北:全人群感染率为0.01%,现存活病例居全国第22位,异性加注射等占比31.7%,男同占比68.3%;
28、江苏:数量未知,异性占比39.4%,男同占比58.23%,其余2.37%;
29、海南:数量未知,异性占比39.8%,男同占比51.4%,其余8.8%;
30、广西:数量未知,异性占比90%,男同占比8%,不详2%;
31、浙江:数量未知,异性占比57.3%,男同占比39.4%,其余3.3%;
32、西藏:数量未知,大半为性传播;
33、吉林:数量未知,途径未知;
34、陕西:数量未知,异性占比50.7%,男同占比46.4%,其余2.9%;
注:以上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艾滋病初期症状是什么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人体内有艾滋病抗体吗 艾滋病潜伏期的三大表现
艾滋病初期症状是怎样的 什么样的红点是艾滋病
艾滋病能活多久 艾滋病可以治好吗
艾滋病疫苗最新消息 艾滋病疫苗研制成功了吗
艾滋病的英文缩写 艾滋病的起源及由来
艾滋病有几种基因类型 哪项检查能确定艾滋病
导语:流感病毒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最近天气越来越冷,到了2017年1月份是流感的高发期,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都是弱势群体,所以要保护好。及时保暖窗户适当通风,饮食切勿吃生冷食物,年关将到注意身体过个好年吧。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昨日发布消息称,历年流感监测数据显示,冬季是北京流感高发季,12月-1月为发病高峰期,近期,北京流感病毒活动度呈上升趋势。
市疾控中心介绍,目前各年龄组流感样病例数均呈上升趋势,尤以0-14岁儿童占比最高,预计全市流感活动水平仍将不断增强,由流感病毒导致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可能的集中发热疫情将进一步增多,不排除发生危重症和死亡病例可能。
建议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坚持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勤监测,及时发现发热病例并进行隔离、治疗,出现集中发热疫情及时报告辖区疾控中心和上级部门。
市疾控中心提醒,2017年元旦、春节假期将至,也正值流感以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和聚会等人员流动将增加疾病传播风险,市民应注意防范。
导语:塞卡病毒在1968年,首次从人类身体上分离出来。此后塞卡病毒一直比较隐匿,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2015年巴西暴发寨卡热疫情前,寨卡热仅大规模流行过两次。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小头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在怀孕期间感染塞卡病毒的母亲,她所孕育的新生儿畸形的风险会大幅度增加。然而我们却对病毒的控制有限,目前世卫组织宣布,寨卡病毒区域性传播增长,暂无有效疫苗预防。加强本地控蚊力度,采取有效防蚊措施预防本地传播才是关键。
世界卫生组织称:巴西密集出现的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病例已确认和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关系。
短短一年多时间,寨卡病毒在美洲大陆蔓延,波及东南亚及非洲,其地域扩散速度令各方始料不及。科学界对寨卡病毒尚存显著认知鸿沟,又无任何有效疫苗,控蚊与自我防护仍是对抗寨卡的有力武器。
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都是蚊子闯的祸”,恐怕不足以表达疫情传播的复杂。寨卡疫情去年在美洲暴发以来,已有6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蚊媒传播寨卡病毒,美国、法国、德国、新西兰等11个国家今年均发现了寨卡病毒人际传播的证据。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寨卡病毒疫情报告指出,今年4月至6月,寨卡病毒扩散速度有所缓解,而随着北半球入夏,蚊媒活动增多,7、8月病毒地域扩散有所加剧。
8月末,英属维京群岛和新加坡成为寨卡病毒最新波及的地区和国家。尤其是新加坡,在1周多时间里,本地传播病例数量从0例激升至275例。令人警惕的是,东南亚地区的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和越南均报告了蚊媒造成寨卡病毒本地传播的证据。
本月初,世卫组织就寨卡病毒召开第四次紧急委员会,指出受地域扩散、科学界对寨卡病毒尚存显著认知鸿沟等因素影响,寨卡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的神经系统病变继续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伴随越来越多国家“中招”,病毒实现本地传播,寨卡病毒正迅速从“突发事件”转变为“常规事件”。世卫组织发言人塔里克·亚沙雷维奇对新华社记者说:“世卫组织预计寨卡病毒将继续传播,并将波及至所有发现埃及伊蚊的国家和地区。”
科学界仍存认知鸿沟
1947年,科学家首次在乌干达丛林中的恒河猴身上发现寨卡病毒。近70年过去了,尽管非洲和亚洲曾多次发现人类感染病例,科学界对寨卡病毒风险和传播方式的了解依然严重不足。
去年以来,寨卡疫情在巴西升级后,科学界首先试图确定寨卡病毒与小头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病变的关系。世卫组织的最新表述为:孕期感染寨卡病毒是造成先天性脑发育异常(如小头症)的原因之一,寨卡病毒感染也是诱发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一项因素。
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部门负责人彼得·萨拉马补充说:“与科学界合作,我们了解到寨卡引发的后果不局限于新生儿小头症,其引发的并发症包括从视力、听觉并发症到癫痫,我们称之为寨卡先天综合征。”
基因测序显示,寨卡病毒存在亚洲型和非洲型两种毒株。亚洲型毒株于2007年最早在太平洋岛国被发现,在巴西等地引发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的正是这种毒株。不过,几内亚比绍7月暴发的寨卡疫情由非洲型毒株引发,是否引发小头症风险尚不得而知。
寨卡病毒性传播的风险有多大?除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外,其它蚊子种类是否传播病毒?世卫组织也希望各方从多角度加强研究,了解寨卡病毒不同毒株的情况、病毒在人体留存的时间和部位、感染风险、传播方式、病毒可能引发的疾病和预防方法等问题,并评估有效的控蚊工具及其可行性。
控蚊与自我防护是关键
考虑到埃及伊蚊会传播登革热、黄热病、基孔肯亚热和寨卡病毒病,寨卡病毒病演变为下一个登革热或黄热病或许只是时间问题。事实证明,寨卡病毒的传播也正遵循这一路径。2015年4月末巴西确诊首例寨卡病例以来,这种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给人类的病毒已蔓延至美洲大陆所有主要国家和地区。如今,不但蚊媒传播疾病重灾区的东南亚地区未能幸免,疫情也已波及至非洲的佛得角和几内亚比绍。
专家指出,考虑到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暴发疫情,且80%的寨卡病毒感染者无显著症状,不可能通过入境筛查或入境监测发现所有输入性病例,疫情防控中通过发现输入性病例从而阻止本地传播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加强本地控蚊力度,采取有效防蚊措施预防本地传播才是关键。
亚沙雷维奇表示,寨卡病毒与登革热病毒的一项区别在于,寨卡病毒可通过性行为实现人际传播,民众必须知晓这点,通过使用安全套或禁欲保护自己。由于寨卡病毒影响发育中的胚胎,因此孕妇是面对寨卡病毒最为脆弱的人群,知晓风险、使用驱蚊药剂与安全性行为对于她们十分重要。
亚沙雷维奇称,对于那些具备寨卡病毒潜在传播可能性的国家,必须时刻警惕监控病例,继续控蚊,向民众普及寨卡知识,确保医疗卫生系统能够提供预防、管理病毒感染的服务。
相关推荐
寨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症状有哪些
什么是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传播途径
导语:冬天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北京出现多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然后,南京一所小学,70多名学生感染了诺如病毒,出现呕吐等肠胃道不适症状。“诺如病毒”爆发令人十分担忧。对此,小编建议多吃点活菌酸奶!肠道菌群平衡了,肠道环境才能正常,这样什么致病菌就都没有生长的条件了!那么诺如病毒是什么?诺如病毒症状和预防措施有哪些?生命与奥秘栏目为你揭晓。
诺如病毒是什么:诺如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该病毒基因多样且高度变异,每隔数年就会出现新变异株。
诺如病毒是什么:是一种肠道病毒
诺如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多寄存于人或动物肠道,主要感染对象是儿童。诺如病毒目前已被欧美国家公认为是导致成人病毒性腹泻及急性胃肠炎的首要病因,在儿童病毒性腹泻中仅次于轮状病毒。这种病毒可防可治,通过治疗,通常在发病后两三天病情就会好转,不留后遗症。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为2-3天,恢复后无后遗症。然而不能喝足够多水来补充呕吐、腹泻丢失水分的人可能出现脱水,儿童、老人等则需要特殊的医学观察。尽管该病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但是一旦发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其快速的蔓延也是不得不重视的。
诺如病毒主要症状
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大便常规镜检WBC<15,未见RBC。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诺如病毒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感染
1、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 因为病毒很小,而且摄入不到100个病毒就能使人发病。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
2、直接接触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共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也可引起传播。直接接触到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
3、食物可以被污染的手、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物体表面直接污染,或者通过附近呕吐物细小飞沫污染。尽管病毒在人体外很难繁殖,但是一旦存在食品或水中,就能引起疾病。
4、有些食品在送至饭店或商店前可能被污染。一些暴发是由于食用从污染的水中捕获的牡蛎。其它产品如色拉和冰冻水果也可能在来源地被污染。
诺如病毒预防措施:诺如病毒患者呕吐物污染表面应迅速清理并用漂白剂消毒,污染的食物应丢弃,纺织品(包括衣服、毛巾、桌布和餐巾)沾染呕吐物或粪便时,应迅速高温清洗
诺如病毒预防措施:对于个人来说,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生活中尽量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物,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诺如病毒患者呕吐物有感染性,呕吐物附近任何表面都应该被迅速清理和用漂白剂消毒,然后冲洗干净;
3.可能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应当丢掉。
4.衣服、毛巾、桌布和餐巾等物品沾染呕吐物或粪便时,应迅速高温清洗。
5.适当处理生活污水和污染的儿童尿布可以帮助减少诺如病毒传播和预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