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过了立春就是入春了,但实际上,这仅是天文意义上的入春,真正的入春还得根据各地气温情况来定,当你所在地区的气温达到入春标准,便意味着春天的到来。那么2020入春的标准是什么?根据今年天气情况,2020入春是什么时候?我们一起来了解。
2020入春是什么时候
2020入春最早2月中旬到下旬,最晚在5月15日以后。
根据统计,我国入春时间最早在3月1日之前,最晚在5月15日以后,两者相差在两个半月以上,时间差异可谓惊人。
总体而言,南方入春时间早,最早的是位于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云南南部、海南、台湾和福建南部地区,基本在3月之前就入春。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至南岭地区,包括浙江、江西、湖南、贵州、重庆、四川、上海、安徽、湖北、江苏、河南、陕西南部和山东等地,基本在4月份之前入春。
我国最晚入春的地区位于东北北部地区,漠河附近,由于纬度高入春时间在5月中旬以后。除此之外的其他西北和青藏地区基本在5月份之前入春。
2020入春的标准是什么?
以候平均温度(连续5天气温的平均)从10℃以下稳定升到10℃以上时作为春季开始,至候平均温度22℃以上(入夏)时结束。
在春季,地球的北半球开始倾向太阳,受到越来越多的太阳光直射,因而气温开始升高。春季植物开始发芽生长,许多鲜花开放。冬眠的动物苏醒,许多以卵过冬的动物孵化,鸟类开始迁徙,离开越冬地向繁殖地进发。许多动物在这段时间里发情,因此中国也将春季称为“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季气温和生物界的变化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也有影响。
春季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有很多划分四季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立春节气的到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学角度来划定的。气象部门一般以阳历划分四季,3-5月为春季。但这样的划分方法都有个弊端,按这样的方法3月份我国都属于春季,这时候长江流域固然桃红柳绿,一派春光,可是黑龙江省却依然寒风刺骨冰天雪地,而海南岛则已经有夏日的气息了。
因此,气象工作者就研究出一种尽量符合自然景象的四季划分标准,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进入春季,当温度高于22℃时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
6月前后,我国各地开始迎来较频繁的高温天气,而即便在如此气候下,很多岗位人员必须在室内工作。对此,几乎大部省份都会给予这些人一定的高温补贴福利。那么,最新高温补贴发放标准2020全国情况如何?什么时候开始发放?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2020各个省份高温补贴发放时间表。
高温补贴发放标准2020全国 2020各个省份高温补贴发放时间表
1、江苏:6-9月,每人每月300元。
2、上海:6-9月,每月300元。
3、河南:暂无具体时间,每天10元
4、天津:6-9月,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除以27.75乘以12%/天。
5、北京:每年6-8月,室外每人每月不低于18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高温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
6、广东:每人每月150元或每人每天6.9元。发放时间为6月至10月。
7、东莞: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至33℃以下的(不含33℃),用人单位6~10月需按月发放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如需按天数折算,则每人每天6.9元。
8、湖南:7月1日至9月30日,不低于每人每月150元。
9、浙江:6-9月,室外300/月;室内200/月。
10、江西:6-9月,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不低于300元/月;非高温作业人员不低于200元/月。
11、重庆:每天15元、10元、5元(按气温划分)
12、陕西:6月1日-9月30日,每天25元(室外作业人员)。
13、海南:4月1日到10月31日期间。发放标准:每人每天10元的标准发放高温津贴。
14、湖北:发放时间:6、7、8、9月,每人每天12元。
15、福建:5-9月。发放标准:每人260/月或12元每天的标准发放。
16、山东:6月、7月、8月、9月。发放标准: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20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40元。
17、青岛: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2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200元。全年按6月、7月、8月、9月4个月计发,列入企业成本费用。
18、四川:每人每天10元至15元。
19、新疆:6-8月,每人每天按10至20元标准发放。
20、贵州:6-9月。发放标准:每人8元/天或168元/月标准发放。
21、宁夏:每年6月、7月、8月、9月。每人每天12元,其他作业人员每人每天8元
22、安徽:每年的6月至8月。发放标准:每人每工作日不低于15元
23、吉林:每人每日10元以上
24、云南:6月至9月发放标准:每人每天10元。
25、甘肃:6-9月。发放标准:高温室外工作人员每人每天12元,其他作业8元/天,
26、广西:每年6月至10月。发放标准:高温津贴标准可在每人每月100元-200元之间
27、内蒙古:发放时间:未设定。发放标准:每月180元
28、辽宁::6月份至9月份,每天200元/月。
29、山西:6月份至8月份。发放标准:每人每月发放高温津贴240元。
30、河北:6月-9月份。2元/小时(室外),1.5元/小时(室内)。
从发放金额来看, 按月计算,上海、江苏、浙江、江西这4省份的津贴最高。上海、江苏两省份高温津贴标准均为300元/月,浙江和江西则有“室外”“室内”之分。浙江现行的高温津贴标准为室外作业人员300元/月,室内作业人员200元/月;江西则规定,从事室外高温作业的劳动者高温津贴不低于300元/月,室内非高温作业的劳动者不低于200元/月。
按天计算,陕西和江西分别排名第一、二 ,陕西的津贴标准为每人25元/天,江西为每人不低于20元/天。
同样按天发放高温津贴的天津,发放标准与职工月平均工资挂钩,计算方法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21.75×12%。例如,按照2018年度天津职工月平均工资5871元计算,天津2019年的高温津贴标准为32元/天。
另外,上述28省份中,河北省是按小时发放高温津贴,室外作业工人2元/小时,室内工人1.5元/小时。
我国大部地区高温补贴是从6月份开始的,有个别地区会比较早,从5月份开始,更早的是是海南,在4月就开始发放了。而相对于南方,北方地区会相对晚,那么,一般河北高温补贴时间是哪几个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2020河北高温补贴发放标准。
2020河北高温补贴发放标准 河北高温补贴时间是哪几个月
2020河北高温补贴发放时间:5月21日-8月31日或6月11日-8月20日。发放标准:室外2元/小时,室内1.5元/小时。
河北省发布夏季高温津贴试行标准,用工场所在河北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用人单位从2015年开始向劳动者(包括非全日制用工)发放夏季高温津贴。劳务派遣工的高温补贴,由用工单位执行。
根据河北省南北跨度长,气温差别大等实际情况,夏季高温津贴实行差别时长。其中,冬季取暖期标准不超过4个月(含4个月)的市、区、县(市),每年从5月21日至8月31日执行;冬季取暖期标准超过4个月(不含4个月)的市、区、县(市),每年从6月11日至8月20日执行。
高温津贴发放制度及管理办法:
2012年6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制定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了具体的高温津贴制度。《办法》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包括35℃)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不包括33℃)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最高气温超40℃,应停止室外露天作业: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但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1.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2.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3.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从事高温作业: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因高温天气停止作业,不得扣减工资:
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高温津贴不计入最低工资:
《最低工资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延长工作时间工资;(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三)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每个预警级别都不是随便发的,需要达到相关预警标准才行。其中,暴雪预警级别中,暴雪橙色预警级别划分标准是六个小时内降雪量将超10毫米或已超过10毫米且降雪持续。那么按照该标准来看,暴雪橙色预警厉害吗?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
暴雪橙色预警级别划分标准 暴雪橙色预警厉害吗
暴雪橙色预警级别划分标准: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预防措施: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的应急工作;
2、交通、铁路、电力、通信等部门应当加强道路、铁路、线路巡查维护,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3、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
4、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将户外牲畜赶入棚圈喂养。
5、气象局通过信息提示尽量不要出门。
暴雪橙色预警厉害吗?
暴雪橙色预警是第三级别的暴雪预警,是比较厉害的预警信号,仅此于暴雪红色预警。
历史相关预警例子:
南京暴雪橙色预警信号:
南京市有暴雪天气,而且雨雪将持续到29日夜才有望渐止。18:20,省气象台发布了今冬首个暴雪橙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与此同时,中央气象台也针对包括江苏中南部地区在内的多个省发布了暴雪红色警报。此次区域性暴雪的积雪深度已达到1961年以来第二位。为此,气象部门首次因为暴雪进入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Ⅱ级应急响应状态。积雪之最在江浦:厘米1月25日起,江苏沿淮及淮河以南地区普降大雪。
26日下午短暂停止后,当夜苏南和沿江地区再次出现强降雪。7:50,省气象台将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橙色,10:23又发布了暴雪黄色预警信号,18:20升级为暴雪橙色预警:“预计未来6小时内南京、镇江、常州以及无锡、苏州的部分地区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这是今冬首次出现暴雪橙色预警。截至早上8时,江浦地区的24小时积雪深度为全省之最,达到20厘米,接近历史极值;南京主城区积雪17厘米,到昨天下午2时增加到了18厘米。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沈树勤说,这样的积雪深度达到了南京1961年以来的第二位,仅次于1984年的36厘米。但对于南京来说,这还只能说是比较“少见”。因为南京地区在上世纪50年代降雪较多,其中1955年1月1日积雪曾达51厘米,为自建站有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只是因为近10多年受暖冬影响,南京人才对大雪渐渐陌生起来。”
年假是一个职工在用人单位工作年限达到12个月以上就依法享有的带薪假期,若是你与这家公司终止劳动合同,但是年假未休完或者没休,那么离职年假怎么算呢?以下是带来的离职未休年假补偿标准,感兴趣的朋友快点来看看吧。
离职年假怎么算
1、依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2、规定的折算方法为: (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数。
3、用人单位当年已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多于折算应休年休假的天数不再扣回。
4、国务院颁布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是必须执行的,你至少可以每年享受5天的带薪休假,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经职工同意不安排年休假或者安排职工年休假天数少于应休年休假天数,应当在本年度内对职工应休未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离职未休年假补偿标准
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单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外,单位还应当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对拒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属于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所在单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属于其他单位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或者职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补休能代替年休假吗
国家法定假日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带薪年休假是劳动者才享有的;不过,两者都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休息日,都具有强制性。劳动者可以在1个年度内集中休,也可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只有极少数情况才可跨年度休,但只能跨1个年度,而不能攒起来集中休。
对于带薪年休假,除非劳动者本人同意,单位可以占用其年休假时间,但按照国家规定,单位应按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倍来支付每日的报酬,作为占用年休假的补偿,而不能在事后用“补休”方式来代替。“奖励游”等更接近于属于单位福利,是单位给安排的,不享受就没有了,而年休假是劳动者自主控制的,这是休息权的核心,因此“奖励游”也不能代替年休假。
劳动者工作满一定的年限,就有享受年假的权利,如果单位不休年假,那就要给予相应的补偿,否则您可以追究单位的法律责任。其实,即便是在法制比较健全的今天,仍然有不少单位不允许劳动者休年假并且没有经济补偿,或者是用补休来代替年假。遇到这样的情况,劳动者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
未休的年休假工资补偿的计算
前面提到,未休的年休假天数按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报酬。
根据条例第2条“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的立法思想,这里的日工资收入应按统计局第1号令关于工资总额的组成口径进行计算,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月度、季度、年度、出勤、超额等各种奖金)、津贴和补贴。
对实行年薪制的,应以年薪为基数折算出日工资收入。
年休假工资计算不同于加班工资计算
在有的地区规定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可以通过合同约定。国务院年休假条例明确规定年休假工资计算基础为日工资收入,尤其要注意该条例强调了计算基数是工资收入而不是工资。
企业不能通过规章制度或劳动合同来约定年休假工资补偿的计算基数。
因此,企业不安排员工休年休假,支出的工资成本将远高于安排员工休假。
天文上,我们把立夏作为夏天开始的标准,但从气候上,立夏就不是进入夏天的标准了,而是需要对温度进行记录,当达到温度标准的时候,才是夏季的到来。那么2020进入夏天的标准是什么?2020年什么时候入夏?我们一起来了解。
2020进入夏天的标准是什么 2020年什么时候入夏
天文上以立夏为标准。气候上以该年第一次出现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都在22度以上(含22度)(注意不是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更不是任意5天的),则这5天的第一天作为该地夏天的开始。
7月底以前即使气温再有在22度以下的日子,哪怕连续5天以上,也照样算夏天,7月以后第一次出现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都跌破22度,第一天就入秋,该年夏季结束。
常年各地入夏时间表:
1、全年无夏,春秋相连:拉萨、西宁、昆明
2、7月中旬入夏:兰州
3、7月上旬入夏: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
4、6月下旬入夏:贵阳、乌鲁木齐、银川
5、6月中旬入夏:沈阳、太原
6、6月上旬入夏:上海、北京、天津、西安
7、5月下旬入夏:武汉、郑州、杭州、合肥、南京、济南、成都、石家庄
8、5月中旬入夏:福州、南昌、长沙、重庆
9、4月中旬入夏:南宁、广州
10、3月中旬入夏:海口
我国夏季气候特点:
在北半球的夏季,各类生物已经恢复生机,大都开始旺盛的生命活动。很多生物会在夏季繁殖后代,各种动物选择夏季交配,生育;植物竞相开花结果。夏季,斗指南,万物至此皆盛。夏季是阴阳二气相争的时节,阳动于上、阴迫于下。夏季阳气盛,仲夏尤甚,仲夏午月纯阳正气,乃阴邪之所惧。夏季分为孟夏、仲夏、季夏三个时间阶段。如果按公历,大概孟夏是5月,仲夏是6月,季夏是7月。因为夏至那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夏至总在公历6月21日或者22日。
北半球的夏季气温高是最显著的气候特征,因地域、干湿环境的不同,会产生炎热干燥或者湿热多雨的气候。在中国,沿岸地方在5月份因为内陆受热,西南地区形成低气压引起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在约5月到达中国沿海等地,此时东北季风会受到西南季风的阻挡,夏天很少被影响到。直到8月末到9月中旬,才会受到其影响。中国以第一批西南季风到达为标志,进入夏季。
5月夏天的北方天气依旧十分冷,北方的冷空气与南方的西南季风相遇,在南海地区形成低压槽,也就是广州一带雨季的开始,6月,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华南地区,长江流域进入梅雨季,而到7月,副热带高气压随着时间而推移而到达中国长江流域附近,长江流域一带出现伏旱天气。
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大多地区会受到低气压影响,气候相对稳定。但是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会形成台风,容易对周围地区造成破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