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絮,北京的市民应该深有感触,每年一到春天,便是漫天的柳絮飘飞,虽然看起来非常美好浪漫,但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不利与危害。那么,到底北京为什么有那么多柳絮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北京柳絮多的原因。
北京为什么有那么多柳絮 北京柳絮多的原因
1、柳树栽种已有千年历史
北京地区种植杨柳树已经有很多年历史。根据《北京森林史辑要》记载,柳树是北京地区被记述的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从一千多年前的辽代开始,柳树一直被视为绿化北京环境的主要树种,历代也多有种植。
2、北京上世纪曾大搞植树绿化
“飞絮逐水,杨柳堆烟”“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从古人的文学作品中不难发现,柳絮在古代就被人们所重视。资料显示,为做好城市绿化工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北方城市曾经大规模种植杨柳树。为了多栽树,北京市植树开始以成活率较高的杨树、柳树为主,但并未意识到杨柳树的雌性性别问题,成为后来柳絮泛滥的最重要根源。
3、柳絮治理难以一蹴而就
于几十年前植树时期并未意识到杨柳树“雌雄”性别的问题,导致大量雌性杨柳树被种植生长,从而造成了严重的杨柳飞絮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最好的办法便是“换种树木”但这显然不够现实,也不够科学。北京街头和北方城市街头随处可见的柳树。
北京柳絮的治理情况:
据悉,主要采取物理防治手段进行治理,讲求“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除日常的治理工作外,全市还将通过源头控制,结合树种更新升级,逐步减少杨柳树雌株的数量。今后,在城镇绿地、公园和新农村绿化等各项园林绿化建设中严禁使用杨柳树雌株,并通过科学配置树种,营造多树种、多品种、乔灌草相结合的混交林模式,不断增加园林绿化树种的多样性。
同时,在各项绿化工程中,把杨柳树雌株作为优先改造更新的目标,在绿地日常养护中也把杨柳树雌株作为优先修剪的主体,并结合园林绿化工程,对现有老、残、病等杨柳树雌株逐步更新改造,从根本上减少飞絮总量。
自2015年左右起集中开展杨柳飞絮治理工作,目前城区范围内的治理工作已初现成效。
今后,在城镇绿地、公园和新农村绿化等各项园林绿化建设中严禁使用杨柳树雌株。张建国指出,这样做并不是在北京彻底“撵走”这一物种,而仅仅是控制这一物种的数量,不会对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有些市民直接把产生飞絮的杨柳雌株都砍掉的建议,张建国指出,杨柳飞絮虽对市民生活有一定影响,但杨柳树作为北京的乡土树种,在生态作用上还有很多优点,不能因飞絮就否认其生态贡献。“杨柳树是增加北京城市绿量、改善生态环境的大功臣,仅杨树就占全市森林面积的近一成,森林蓄积量更占全市总蓄积量的42.2% 。”
另外,“杨树高大挺拔,有很好的遮阴效果,柳树不但树形婀娜多姿,且冬天落叶晚,春季发芽早,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同时杨柳树还具有释氧固碳,降温增湿、减菌杀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质等显著生态功能。一株胸径20厘米的杨树,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72公斤,释放氧气125公斤,滞尘16公斤。一株胸径20厘米的柳树,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81公斤,释放氧气204公斤,滞尘36公斤。”
广东是我国台风最多的省份之一,每年登陆这里的台风起码得5个左右,最强的有达到超强台风级别。那么,广东为什么台风那么多呢?为什么台风总是登陆广东?台风之所以喜欢去广东,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喜欢去广东的原因。
广东为什么台风那么多 为什么台风总是登陆广东
广东之所以这么招风,问题不在耳朵,而在于副高的位置和漫长的海岸线。在台风活跃的7到9月,副高基本上都处在我国华南以北的位置,华南处在副高的南侧,此时副高这个“大人”就容易把台风这个“小孩”带到华南地区。登陆我国的所有台风中,接近90% 都是在我国华南地区(包括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以及香港、澳门)登陆的!而在华南众省市区当中,广东之所以能够成为最招风的那一个,和它漫长的海岸线有关。广东是我国沿海各省市区当中海岸线长度最长的,相比台湾、海南,中招的概率自然会更大。福建因为有台湾作为屏障,帮忙挡枪,所以中招概率小。
1949年以来,广东也是我国台风最偏爱的地区。根据统计,从1949年开始到今年8月为止,共有166个台风直接登陆广东沿海,平均每年有2到3个,远超其他省份。
如果更精确一点,最招风的10大县市全部都集中在台湾、海南、广东。但是,台风登陆最多的县市,却不是广东的,而是台湾的花莲和台东。
广东虽然海岸线漫长,但是沿海县市实在太多了,而台湾和海南东部沿海只有几个县市,平均下来广东沿海每个县市台风登陆次数就会相对少一些。这就类似,中国在很多方面的统计,全国总量处于世界前茅,数一数二,但因为人口众多,人均排名经常名落孙山。
史上登陆广东最强台风——莉莎
1996年9月5日08时9615号台风“莎莉”(Sally)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135°E,13°N)发展成热带低压,9月6日08时加强为热带风暴,20时进一步增强为台风,稳定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9月8日08时穿过巴布延海峡并进入南海,夜间强度开始减弱,于9月9日11时前后在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吴阳镇沿海地区登陆,登陆后穿过吴川、湛江市区、遂溪和廉江后,13时前后进入北部湾,14时前后在广西北海市沿海二次登陆,登陆后再次进入北部湾海面,19时前后在广西防城港沿海第三次登陆,随后消散在云南省和中南半岛附近。
强台风“莎莉”目前还是登陆广东最强台风之一,但对于它的强度,目前仍有争议。
背景:
西北太平洋,这个拥有世界“暖池”之称的海域,是热带气旋的绝佳摇篮。古往今来,多少令人生畏的台风在这诞生。沿岸的人们不得不在台风的威胁下生存。每年平均有7个台风登陆我国,位于南海之滨的广东,这个数字高达3.9个,仅受外围影响的也有3.9个。
1996年风季,广东似乎风调雨顺……
7月中旬末,随着西南季风新一轮爆发,教科书式的季风槽首次在南海到菲东一带亮相。6号、7号台风相继形成。
6号台风Frankie,季风低压出身,自南海中部生成后,西行穿越海南,登陆越南,给烈日炙烤的广东带来几阵骤雨和清风;
1996年7月22日,7号台风葛乐礼(GLORIA),在菲东生成,进入巴士海峡后恰逢副高东退,蹒跚北转,登陆台湾福建,残存的烟云在南高的劲风中飘向南粤。
7月末到8月初,8号台风贺伯(HERB),远洋而来,一路加强到125kts,随着信风踏进我国48小时警戒线。块状副高将他从21N压回18N,巴士海峡正东方,稍有差池就通过海峡直捣南海。所幸9608及时转向西北,登陆台湾和闽东北。5级台风的强度和台湾海峡的二次加强,足够证明其凶猛。福建风灾注入史册,邻省广东只是分到几场大雨,让人捏一把冷汗……
1996年8月5日,10号台风莉莎(LISA),在南海中部形成,承接9608消散后的季风尾流,奔向东北,登陆福建,化成季风槽给粤东北带来暴雨,造成一定灾害。省内其他地方依然有惊无险;
长达一个月的季风活跃期结束了,只留11号台风在海上独舞。
1996年8月18日,11号台风耐克(NIKI)一路向西,擦过海南三亚,连最外围云系也没有碰到广东。HKO总部测得的最低气压高达1007.7hPa,如果没有高挂的一号风球,人们甚至不知道耐克(NIKI)的存在。
8月结束,广东仍然空台。用现在的话来讲,广东遇到的都是“好台风”,降温解旱灾害少。但是谁也不敢保证未来是否继续风调雨顺……。
想了解台风更多消息,请关注》》》》最新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
每年四川都会发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地震,小的地震只是有惊无险,但若是遇到大的地震,难免会出现人员伤亡。四川人民不禁要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呢?四川为什么总地震?”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四川遍布着各种地震带,这也是四川为什么地震那么多的原因。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四川地震带的情况。
四川为什么总地震 四川为什么地震那么多
四川省处于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
关于四川省的地震带,大多分布在东经104度以西地区,主要集中在鲜水河地震带、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金沙江地震带、松潘-较场地震带、龙门山地震带、理塘地震带、木里-盐源地震区、名山-马边-昭通地震带等。
其中,龙门山地震带最为猛烈,龙门山地震带为什么会如些频繁地发生地震呢?
从成都平原到了都江堰以后,很快就进入了高山区,地形的变化相当剧烈。龙门山现还仍然是代表着青藏高原和东部地块的相互作用。每年龙门山相对于四川盆地都有一到三毫米的相对运动。龙门山的运动表明了青藏高原正在向东移动。一旦遇到了坚硬的四川盆地的阻拦,它们之间就会发生较为强烈的碰撞。两个物体相对运动,西部相对较软的物体就推覆到东部比较坚硬的物体上面,所以我们管它叫逆冲。倒滑是两侧平的错动,正断层是断层上的上盘往下落,掉,是属于一种松弛的状态,然后往下落。逆冲是很紧挤压的情况往上挤压。这就是说,板块间的移动形式绝不是单一的。逆冲运动时,地球所释放的能量是最大的,而这个结果直接导致了地震的发生。
地震发生前征兆
水异常: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生物异常: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的侵入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的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通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摩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摩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只能感觉得到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分、狂躁不安,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在浅海处见到深水鱼或陌生鱼群。鸡飞狗跳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气象异常: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阴雨绵绵,黄雾四散,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飞雪)等等。
如:
射线云:浮云在天空会呈极长的射线形,射线中心指向的位置就是中心地震的位置,这样的射线云很容易被人们观察到。
地震云:地震云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在地震发生前云体的颜色为:白色、灰色、橙色或者橘红色。地震云的特点:大风不易改变其形态,天空和云有明显的分界线,多出现波状。目前地震云的形成没有统一的理论,只有一些假说。
地光异常: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中国海城、龙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时及地震前后都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光现象。地光多伴随地震、山崩、滑坡、塌陷或喷沙冒水、喷气等自然现象同时出现,常沿断裂带或一个区域作有规律的迁移,且与其他宏观微观异常同步,其成因总是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且受地质条件及地表和大气状态控制,能对人或动、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异常报告,都在震前几秒钟至1分钟左右目前我们所掌握的地光。如海城地震,澜沧、耿马地震等都搜集到了类似的报告。
地气异常: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
,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地动异常:地动异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科学上将他称为前震(foreshock)。前震的定义是:所有先于最大震级的震动都称作前震。有些前震人可以感觉得到。最为显著的地动异常出现于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之前,科学家们也通过前震对海城地震做出了准确预报。从1974年12月下旬到1975年1月末,在丹东、宽甸、凤城、沈阳、岫[xiù]岩等地出现过17次地动。
地鼓异常:地鼓异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前约半年,甘孜县拖坝区一草坪上出现一地鼓,形状如倒扣的铁锅,高20厘米左右,四周断续出现裂缝,鼓起几天后消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与地鼓类似的异常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电磁异常: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在北方地区日光灯在震前自明也较为常见。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几天,唐山及其邻区很多收音机失灵,声音忽大忽小,时有时无,调频不准,有时连续出现噪音。同样是唐山地震前,市内有人见到关闭的荧光灯夜间先发红后亮起来,北京有人睡前关闭了日光灯,但灯仍亮着不息。
2020年有几个情人节?如果要仔细算起来中国有自己传统的情人节,七夕情人节,而西方的情人节就更多了,每个月都有情人节,如果还要算上网络流行的情人节,那么2020年有14个情人节了,真是让人惊叹2020年怎么会有那么多情人节!
2020年有几个情人节 2020年怎么会有那么多情人节
2020年有14个情人节,分别是:1月14日日记情人节、2月14日传统情人节、3月14日白色情人节、4月14日黑色情人节、5月14日玫瑰情人节、6月14日亲亲情人节、7月14日银色情人节、8月14日绿色情人节、9月14日相片情人节、10月14日葡萄酒情人节、11月14日电影情人节、12月14日拥抱情人节、七夕情人节、网络情人节。
1月14日日记情人节(DiaryDay):新的一年开始了,对自己心爱人要有表白计划,在心中撒下爱情的种子。
2月14日,传统情人节。
3月14日白色情人节(WhietDay):这一天是女生巧克力送出后的一个月,若两情相悦,韩国女生就可收到男生送给的白色糖果。
4月14日黑色情人节(BlackDay):黑色代表着黑色的韩国的杂酱面。男生吃了女生送的巧克力,女生吃了男生送的糖,就会一起去吃杂酱面,两个人的心也就像拉不断的面连在了一起。
5月14日玫瑰情人节(Yellow&RoesDay):这是情人表白的一天,男生会买红色玫瑰送给女生表白。(在韩国白色玫瑰代表一般朋友,黄色玫瑰代表着知己红色玫瑰代表着爱人
6月14日亲亲情人节(KissDay):亲亲就是亲吻,这一天,看到情侣在亲吻都可不用回避。
7月14日银色情人节(SilverDay):这一天情侣会买上一对银色戒指以订婚,作为甜蜜心情的见证。
8月14日绿色情人节(GreenDay):情侣成双成对地去郊游,游山玩水去感受大自然,象征爱情要携手走过。
9月14日相片情人节(MusicDay):情侣会着情歌,同时用相机,记录甜蜜美、欢快的笑容。
10月14日葡萄酒情人节(WineDay):这一天,情侣们会在烛光下晃动着深红的葡萄酒,象征着爱情的甜美同样需要用心慢慢的品味。
11月14日电影情人节(QrangeMovie):情侣位手牵着手,一起走进电影院,同时不忘买橙汁。
12月14日拥抱情人节(HugDay):拥抱情人节是情侣们可以放纵拥抱。
西方情人节
西方的情人节又叫做圣瓦伦丁节,这个节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这一天的起源主要是来自于古罗马。有一名基督教徒他名叫瓦伦丁,因为爱情入狱了,在被处死之前,他向自己心爱的人表达了自己心目中深深的爱。而人们为了纪念瓦伦丁,就把这一天称作圣瓦伦丁节,后面慢慢的就发展成为一个传统的节日——情人节。而瓦伦丁受刑的时间是在2月14号,因此,情人节是2月14号。这一天是我们现在认为最为普遍的情人节,男男女女们在这一天都会互相向伴侣表达爱意、赠送礼物,毫不掩饰自己的爱。尽管就算是平时看上去非常内敛而沉默的人,也会在这一天忍不住表达自己的小心意。
七夕情人节
作为中国最传统的节日,七夕节也是一个中国情人节,它又叫做乞巧节或者女儿节,是在农历的七月初七。这一天主要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牛郎织女被迫分隔两端,每年只能在7月7日这一天相见。因此,这一天也就成了伴侣们获得幸福团聚的日子。在中国古代的传统习俗里面,女孩子们会自己做好一些荷包或者一些饰品,然后在这一天送给自己心爱的男孩子,两个人就会互相表达爱意,而男孩也会向女孩送上自己觉得不错的礼物。因此,七夕节这一天就成为中国本土的节日。
而且在著名的长诗《长生殿》当中,也曾经出现过“七月七日长生殿”,他也歌颂了杨玉环与唐明皇的爱情。这些关于七夕节的传说有很多很多,无一不体现了百姓们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网络情人节
网络情人节(Network Valentine's Day)是信息时代的爱情节日,定于每年的5月20日和5月21日。该节日源于歌手范晓萱的《数字恋爱》中“520”被喻成“我爱你”以及音乐人吴玉龙的网络歌曲中“我爱你”与“网络情人”的紧密联系。后来,“521”也逐渐被情侣们赋予了“我愿意、我爱你”的意思。“网络情人节”又被称为“结婚吉日”、“表白日”、“撒娇日”、“求爱节”。
四川又地震了,而且这次还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址,继之前的汶川、九寨沟、雅安地震之后,四川又再次发生了一次强地震。那么,具体今天四川哪里地震了呢?到底四川为什么地震那么多?四川属于哪个地震带上?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今天四川哪里地震了 四川为什么地震那么多
从四川地理位置看,四川省尤其是四川西部,位于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所以地震多,而且强度大。
龙门山地震断裂带,龙门山地处巴颜喀拉地块东边界,西边是巴颜喀拉,东南方向是相对比较坚硬的四川盆地。
板块推挤导致巴颜喀拉地块运动受阻形成断层。龙门山断层有四条大断层它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位置十分特殊,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在其以西为60~70km,以东则在50km以下。
从整体位置来看: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部,西邻青藏高原,东为山地丘陵和平原,省内有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因为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挤压和碰撞造成的地壳隆起、变形并且抬升。原来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所处的位置是一片海洋(古特提斯海,也叫古地中海),正是因为板块的挤压而形成的今天的这幅模样。
地壳的挤压和碰撞使得地壳不稳定,形成了断裂带,这就是为何青藏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板块内部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由小板块组成的,中国南方大部分均位于扬子准地台上,四川盆地也位于其上,四川盆地的地质较为坚硬,青藏高原的地质较为软一些,所以在地壳的挤压作用下,较软的物质覆盖在较硬的物质至上,并且随着地壳运动方向运动。
当较软的物质碰到坚硬的四川盆地的阻挡时,物质不能通过四川盆地,而是在其西部形成了高山,也使得川西地区的地壳也变的不稳定——裂隙产生了。地壳运动积累能量,当能量不能再积累时便会爆发,这就是地震。地壳运动在川西积累了大量的能量再加上地壳的裂隙,这就使得地震四川频发。
四川哪里地震最多?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历史地震目录数据,以过去五年的监测结果为准的话,四川地震活动总次数在全国大陆排名第二,低于新疆。若继续对四川省的地级市进行分别统计的话,省内的地震分布也是十分的不均,最多的依次是雅安、甘孜和阿坝,这三个对方的地震总次数占到了四川全省的60%。
过去五年,四川省共发生三级以上地震534次,其中3.0到3.9级438次,4.0到4.9级82次,5.0到5.9级12次,6.0级到6.9级1次,7.0级以上1次,最大地震是2013年4月20日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地震。若对地级市进行分别统计的话,四川省地级市地震活动排名,过去五年的地震活动总次数前五位分别是:
雅安市,三级以上地震165次;甘孜州,三级以上地震77次;阿坝州,三级以上地震73次;宜宾市,三级以上地震59次;绵阳市,三级以上地震53次。
地震最大多少级?
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简称震级。
1.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 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3. 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 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 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6. 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
7.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
我们知道,台湾省也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之一,据数据统计,台湾省一年发生地震平均有上千次,这个数量是非常惊人的。那么,到底台湾为什么地震那么多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台湾省地震多发的原因。
台湾省地震多发的原因 台湾为什么地震那么多
因为位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聚合交界地带。
台湾地震分区可分为西部,东部,东北部
西部地震较少,震源较浅,相对来说能量较不容易释放,且人口集中,易产生重大灾害
东部及东北部位于板块聚合带,震源较深,次数较多。
聚合板块,顾名思义,是指边界两旁板块相移近之处。其动力源自软流圈中下沉的熔岩对流,乃三种主要板块边界之一。由于板块相撞时产生巨大挤压力和摩擦力,并形成俯冲带,产生大量熔岩,故容易触发地震、火山爆发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与此同时,亦造出折皱山脉、海沟、火山、火山岛弧等自然地貌。
当板块相移近时,就会形成聚合性板块边界。在聚合板块边界上两板块相遇而碰撞,较重的板块没入较轻的板块之下,呈数十度的倾角下沉,使老的岩石圈又下降回到地函中,这又称为隐没带,地形上出现海沟。沿隐没带可以不断发生地震,所以造成地震带,可以从地面上震源最浅的地震,到达隐没带最深处震源伸达七百公里。这样的隐没带又称为班尼奥夫带(Benioffzone),所发生的地震以逆断层为主。
板块移动时会产生巨大力量,可能触发地震、火山爆发和海啸。其中在环太平洋火山带,板块边界多为聚合性,亦是世上地震、火山爆发和海啸最密集的地方之一。
台湾省地震带分布情况:
1、西部地震带,自台北南方经台中、嘉义而至台南。宽度约八十公里,大致与岛轴并行。地震次数较少,但余震较频繁,持红时间较短暂,范围广大,灾情较重,震源浅(约十余公里),地壳变动激烈。
2、东部地震带,北起宜兰东北海底向南南西延伸,经过花莲、成功到台东,一直至吕宋岛;此带北端自宜兰与环太平洋地震带延伸至西太平洋海底者相连,南端几与菲律宾地震带相接。此带成近似弧形朝向太平洋,亦和台湾本岛相并行,宽一百三十公里,特征为地震次数多。通常,震源较西部者为深。
3、东北部地震带,此带自琉球群岛向西南延伸,经花莲、宜兰至兰阳溪上游附近,属浅层震源活动带。
台湾地震严重程度:
依据台湾省过去的地震分布及震灾损害情形,台湾地震危害度由轻至强烈分为四区 (以行政区划分) :
第一区,新竹市、台中 、高雄市、桃园县、新竹县、台中县、南投县、彰化县、高雄县、屏东县、澎湖县、金门,马祖地区。
第二区,台北 、基隆 、台北县、宜兰县、苗栗县、云林县。
第三区,台南 、台南县、台东县。
第四区,嘉义 、嘉义县、花莲县。
地震专题:今天地震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