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事变

2020/4/1 16:10:17
万年历日历:事变知识
事变知识
九一八事变时间

我们现在和平的日子也不过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回响当年的战火纷飞,我们已经是及其的幸运了。但是不能因为拥抱和平就忘了当年战争的残酷。你还记得九一八事变是哪一年吗?今天我们就来回忆九一八事变时间,回望历史,铭记过去。

九一八事变时间 九一八事变是哪一年

九一八事变时间:1931年9月18日。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而与此同时,1931年12月15日,关东军已经开始进攻锦州。12月7日,日本陆军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并从朝鲜调第20师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轰炸飞行中队以增援关东军。12月28日,第2师主力渡过辽河进攻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进攻打虎山(今大虎山)。

日军进攻锦州时,国民政府多次电令张学良抵抗,1931年12月25日,令其"积极筹划自卫,以固疆圉",张不遵令;张学良部队开始从锦州撤退后,12月30日国民政府还急电令其"无论如何,必积极抵抗" ,但已经无济于事。1932年1月3日,第20师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领锦州。而此时驻锦州的东北军第12、第20旅和骑兵第3旅早已奉张学良命撤退至河北滦东地区和热河。在张学良的一再不抵抗下日军兵不血刃占领锦州。

1932年1月28日关东军第3旅由长春向哈尔滨进军,同时从辽西地区调第2师增援。当时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满洲的关注,日本在国际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发了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31日,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率吉林自卫军进行哈尔滨保卫战。激战五天,自卫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撤往宾县。1932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

不抵抗政策是谁下的命令

由于张学良一再坚持"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占领,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一个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在全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兴起。

过去长期以来都说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之所以不抵抗,是因为蒋介石给张学良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以张学良部下为主的一些人在回忆录中也多次提到这点。但是随着海峡两岸各种史料的披露,尤其是当事人张学良晚年自由时开口说话,可以发现,这些所谓蒋介石给张学良下达不抵抗命令的说法多是空口无凭且经不起史料验证的。1991年其重获自由后,张学良在各种场合多次承认"不抵抗"决策完全是自己和东北地方高层的行为,与蒋介石无关。

九一八事变的意义

九一八

社会性质转变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自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以后,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日本侵略逐步向华北地区扩展,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华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觉醒和团结。

民族团结抗日

九一八事变及时向全国人民敲起警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越来越成为华夏儿女的共识。在民族危机感逐步加深的过程中,民族责任感也迅速提高,并付诸实践;许多爱国知识分子积极发表政见和主张,呼吁全国人民“彻底明了国难的真相!”“人人应视为与己有切肤之痛,以决死的精神,团结起来作积极的挣扎与苦斗”,广大民众和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国共两党是当时中国的两大政党,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民族团结也日益增强,两党的民族使命感迅速增强,有力的促进了两党的再次合作,从东北地区到西北地区,最后发展到全中国,终于开创了团结御侮,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新局面,实现了民族大团结。想了解更多918事变的内容,请点击》》》》九一八事变简介


918事变手抄报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也是我国经历耻辱国难的开始,从1931年开始,我国的人们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我们才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曙光。为了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以下是整理的918事变手抄报,一起来看看这些九一八事变手抄报图片简单好看吧。

918事变手抄报 九一八事变手抄报图片简单好看

九一八事件简介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两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十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负隅顽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顶峰,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

有关九一八事变的名言警句

九一八事变手抄报图片简单好看

满江红纪念九一八

旧事重浮,关东破,思来恨切!

痛回首,柳条湖畔,夕阳浴血。

城下悬颅魂不死,刀前刻骨节尤烈!

更同呼,万剑向东瀛,都消灭!

应长记,仇未雪!时秣马,休松懈!

看金戈舞处,我心如铁。

四海闲庭飞短棹,神州举火樱花谢。

当对酒,与千古徐郎,同明月!

七律纪念九一八

豺狼突啮巨龙身,血肉横飞日月昏。

铁马千军挥利剑,长缨万丈缚凶神。

江河浩荡英雄泪,山岳巍峨忠骨魂。

但奏凯歌冲汗漫,誓逐贼寇远国门。

金缕曲纪念九一八

雷震金瓯碎。

夜沉沉、烽烟骤起,天河倾坠。

千尺城头连角起,横道豺狼啸吠。

铁蹄处、枕籍堆垒。

满目哀鸿风雨泣,尽萧疏、羸骨成新鬼。

江海暗,血和泪。

国人奋起长缨佩。

遍神州、同仇敌忾,剑寒戈锐。

泪洒长河三千里,血溅青山不悔。

仰天笑、炎黄谁畏?

八载悲歌终缚虎,贺人间、又换清平岁。

勤砺剑,戒魑魅。


918事变手抄报图片

每年的阳历9月18日是我国“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为了让小朋友们了解历史,铭记历史,老师安排了制作九一八事变手抄报的任务。那么,九一八事变的手抄报要怎么制作呢?一起来参考以下918事变手抄报图片,即纪念九一八事变手抄报图选。

918事变手抄报图片 纪念九一八事变手抄报图选

918事变手抄报图片 纪念九一八事变手抄报图选1

918事变手抄报图片 纪念九一八事变手抄报图选2

918事变手抄报图片 纪念九一八事变手抄报图选3

918事变手抄报图片 纪念九一八事变手抄报图选4

918事变手抄报图片 纪念九一八事变手抄报图选5

九一八事变简介: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

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在中国东北的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也是法西斯国家在世界上点燃的第一把侵略战火。

它的爆发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同时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


918事变死了多少人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一下子侵占了关东军驻北大营,由于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日军北上向各地进军,仅用一星期就控制了辽宁和东北两省,在此次918事变中,无数的东北居民被残忍伤害,血流成河,很多人会问918事变死了多少人,但是那时伤亡太大,根本无法统计,至此之后中国开始了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由此可以看出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什么了吧,如果不知道就来看看的介绍吧。

918事变死了多少人

918事变死了多少人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什么

九一八事变当天,张学良下令不抵抗,许多士兵是当场缴械的,所以不存在大规模伤亡。倒是马占山部三个旅在江桥战役中和日军激战,三个旅共有1.6万人,据文献资料称,当时伤亡惨重,具体数字,由于当时处于战争状态,无法统计。

九一八事变参战方兵力

中国:160000人

日本:30000-66000人

长期抗战,中国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3500万同胞伤亡,930余城市被占,20万以上妇女被掳掠充当慰安妇,4200万人无家可归,山河破碎,惨案无数,流血漂橹……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张学良的不抵抗,东北军不战将老家沈阳和吉林、长春等城市丢失,以后经过近1年的反复,终于将整个东北丢失,在这个过程中东北军损失惨重。在东北的15.5万正规军和非正规军,除辽宁的4万多和吉林的数千军队撤回关内外,大部分或投敌或被鬼子歼灭。丢掉了大批武器装备,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沈阳城就丢掉了各种步枪10万余支,各种机枪2800余挺,手枪2600余支,各种炮600余门,各种迫击炮2500余门,各种子弹1.8亿余发,各种炮弹50余万发,飞机265架,坦克12辆。更重要的是其老家---东北三省(以后又加上热河省)丢失,失去了其财源,其规模巨大的东三省兵工厂也一并沦陷,使东北军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这才是对东北军来说是最致命的。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直以来都有不少网友以东北军丢失大量武器来谴责东北军资敌,这个说法虽然不错,但很不全面。因为东北军的主要武器储备就在沈阳,沈阳被敌人袭取,当然损失严重。但其事实上丢失的武器也很大一部分并不像纸面上那么严重。其原因是,这些武器包括很多是陈旧的库存武器,有些还能追溯到清末。

事实上东北军在九一八事变中最大的损失是丢掉了当时号称亚洲最大的兵工厂东三省兵工厂和规模也很不小的辽宁迫击炮厂,因为丢掉的武器最多可以说是鸡蛋,而兵工厂是生蛋的母鸡,如步枪,该厂每月最多可以生产4000支,轻机枪最高产量可以达到每月40挺,重机枪每月可生产100挺,子弹每月可以生产1500万发,每年可以生产各类大炮200余门,而且其枪钢可以自己生产,炮钢正在试制。丢掉这些武器虽然可惜,但如果有这个兵工厂,一两年就可以生产出比这些武器更好的东西,所以丢掉东三省兵工厂才是最致命的。

在九一八事变中的沈阳丢掉的武器主要是在那东三省兵工厂和辽宁迫击炮厂的仓库中的库存,其他损失就很少了,具体大约是独立第7旅损失了不到2000支步枪,还有十几门迫击炮,几十挺机枪。空军丢掉265架飞机,东大营丢掉几百只枪支和部分教学用的炮,大帅府丢掉的那一个营的武器及其他零星的损失。

九一八事变当天发生的过程

九一八事变当天发生的过程

1931年9月18日22时20分,以日本军官河本末守中尉为首的7名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按照预定的阴谋,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村一段。日军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军队,随即向沈阳东北军精锐第七旅驻地北大营发起进攻。日军袭击了北大营火药库,守护火药库的众多中国士兵从睡梦中惊醒,来不及着装,便被射杀、屠戮。驻北大营王以哲旅数逾万人,装备齐整,素有东北军模范旅之称,由于忍辱执行不抵抗的命令,被日军铁路守备队第二大队500人一举将营地攻占,王旅仓皇溃退。

当时,留守东北的东北军有20余万人,另有公安、警察部队若干。而关东军此时在东北的兵力只有1万余人。但由于执行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军毫无戒备,致使日军偷袭得逞。19日凌晨开始,关东军向东北各地实施进攻。当时,在沈阳仅有的东北军政大员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和辽宁省主席臧式毅对日军的突然行动毫无准备。当得知日军开始进攻时,臧式毅通过电话向日本驻奉天总领事进行了交涉。日本领事回答:“军人行动,领事无权处理。”当北大营第七旅值班军官向荣臻电话请示处置措施时,因张学良正在北京同英国大使一起看京剧,联系不上,荣臻不敢擅自行动,含泪下达不抵抗命令。9月19日晨6时,日军占领了沈阳城。东北当局及辽宁省设于沈阳的机关、兵工厂、飞机场、银行等全被侵占。臧式毅被俘,荣臻等微服逃走。仅一星期,日军就侵占了辽宁、吉林两省。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什么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什么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侵略者侵华的开始。1927-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使日本深受打击,为缓和国内矛盾,转移人民视线,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1年9月18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使东北3000多万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九一八事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九一八事变是什么意思

早些年间,日本一个弹丸小国,还没有现在举世闻名的本事。为了达到它开疆拓土的目的,先是制定了托亚入欧的基本政策,然后打出了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行动方针,而当时的中国内外交困,在日本看来就是一快上好的五花肉,不咬一口怎么能甘心,应该说不吃下去怎么能甘心,日本就是打着趁你病要你命的注意。就这样九一八事变爆发了,那么,九一八事变是什么意思?我们通俗说的918事变是什么历史事件?下面接着说。

九一八事变是什么意思 918事变是什么历史事件

九一八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日本逐步确定了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战略方针。1930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转移日益激化的国内阶级矛盾,日本加快了武力侵华的步伐,于1931年7月和8月在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

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日军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日军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柳条湖事件

日军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备队。


九一八事变是哪年

对于九一八事变这段历史,我们都需牢牢记住,勿忘国耻,当然有些人还不知道九一八发生了什么事,九一八事变是哪年,下面就给大家好好介绍下,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主义侵华的开端,在日本攻占了东北地区之后,让我国大片地区生灵涂炭、赤地万里,这样耻辱的时刻,我们是不是要铭记,是不是要自强,所以让我们勿忘国殇,吾辈自强。

九一八事变是哪年

九一八事变是哪年 九一八发生了什么事

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夜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被称为“国耻日”。在国际上,这起事件经常被拿来与纳粹德国的国会纵火案相提并论。日军肆虐东北大地时,国内作战主力国民党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多座城市沦陷,山河破碎。

九一八发生了什么事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918事变为什么要鸣警钟

九一八事变是哪年 九一八发生了什么事

自1995年,沈阳开始用鸣警的形式纪念“九一八”事变,至今已连续举办17年。从2006年起,辽宁全省14市同时拉响警报。每年这一天,都会有大量沈阳市民自发来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与活动。。当前,已有哈尔滨、长春、昆明、合肥、杭州、乌鲁木齐、南昌、齐齐哈尔、金华、本溪、太原、西安等百余座城市选在每年9月18日进行防空警报鸣放。

9月18日被不少中国人认为是“国耻日”,而中国民间要求将9月18日订为国耻日的诉求也不时出现。全市鸣放防空警报,震撼人心,不忘国耻,遏制灾难,但希望那不只是激起老一辈人的回忆,可以配合实地演习,让人们学会如何防空、防灾,不要乱得像炸了的马蜂窝,灾未伤人人自伤;有关部门在大力宣传人防的同时,还可以把防空防灾的科教片与民情相结合,进行文艺宣传,或改编成故事短片播放,让“平战结合、常备不懈、警钟长鸣”的人防部署做到家喻户晓。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1、九一八事变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在中国东北的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也是法西斯国家在世界上点燃的第一把侵略战火,它的爆发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同时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

2、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以后,中国又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日本侵略逐步向华北地区扩展,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华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觉醒和团结。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九一八事变及时向全国人民敲起警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越来越成为华夏儿女的共识。在民族危机感逐步加深的过程中,民族责任感也迅速提高,并付诸实践;许多爱国知识分子积极发表政见和主张,呼吁全国人民“彻底明了国难的真相!”“人人应视为与己有切肤之痛,以决死的精神,团结起来作积极的挣扎与苦斗”,广大民众和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4、国共两党是当时中国的两大政党,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民族团结也日益增强,两党的民族使命感迅速增强,有力的促进了两党的再次合作,从东北地区到西北地区,最后发展到全中国,终于开创了团结御侮,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新局面,实现了民族大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