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现在都习惯了过春节,而且也知道春节在我国已经有过千年的历史,但是单就春节这个名称来说,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那么,春节是什么意思?还有春节这个名称怎么来的?今天我们就从春节这个节日出发,来看看什么是春节。
春节是什么意思 春节这个名称怎么来的
春节是第一个月的第一天,称为农历,通常称为“新年”。这是中国最盛大,最活跃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长,源于阴朝末期神灵和祖先的牺牲。根据中国的农历,第一个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日,元辰,元正,元宵,元旦等,通常称为第一天。
春节这个名称怎么来的
“春节”一词最早见于东汉文献。(后汉书杨震传)载杨震上疏安帝曰:“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憔心。”这里的春节是春季的意思,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节无关。南宋文天祥<文山集)卷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十<二十四日》诗:“春节前三日,江南正小年。”此诗作于己卯年(1339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这一天俗称小年,再过两天,即二十六日,就是立春,所以诗中的“春节”指立春(所谓“三日”包括二十四日),而非正月初一。
时至清代,有些地方将夏历的新年年节称为“春节”。《富平县志》(清乾隆四十三年刻本十卷本,西北卷):“春节,元日黎明时,家设香火牲果,盛服,拜天地,次拜灶,次祖考茔中,然后拜父母,见兄长,曰贺年。”山这是我们见到的最早称夏历新年年节为“春节”的资料。但在当时这一名称鲜为人知,没有什么影响。
作为新年年节的“春节”的大名普遍为国人所知是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以后的事。1912年1月2日,孙中山通电各省,宣告“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于是旧历的元旦被改称为“春节”,这在不少民国时期的方志中都有记述。《文安县志》(民国十一年铅印本,华北卷):“民国以来行阳历,改元旦为春节。”《辽中县志》(民国十九年铅印本,东北卷):“元旦为一岁之首日,故称元旦。……民国改元,称此日为春节。”《合江县志》(民国十八年铅印本,西南卷):“初一日为元日,民国称春节。”《林县志》(民国二十一年石印本,中南卷):“一日曰元旦。……民国名是日为春节。”我们见到的民国时期较早称夏历新年为“春节”的文献是1920年出版的《虞乡县新志)(民国九年石印本,华北卷):“元旦即春节。”
春节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少、,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忙乱景象,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呢!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抨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砾,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僻僻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老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腊八节距离我们是越来越近了,过了冬至节气,我们下一个要准备的就是腊八节。而很多地区都开始筹备关于腊八节的活动方案了,那么2020腊八节活动主题名称你准备好了吗啊?这里有一份2020腊八节活动主题方案,你可以参考一下。
2020腊八节活动主题名称 2020腊八节活动主题方案
活动名称:耄耋乐融融、共度腊八节
活动背景:又是一年腊八时,时间过的很快,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开始为自己及家人准备新年的礼物,共同期待新年的到来。再次,广州市白云区同德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亲自调查观察下,针对社区长者常规活动的特色,将和工疗站的学员一同开展此活动,来总结我们这一年的工作效度,为下一年的活动开始做准备。
活动理念:
体现自我活力,展示你我风采;促进社区共融,共度腊八节日。
具体目标:
展示长者活力,宣扬长者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增强长者的自信,给大家一个自我实现的舞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更多的人关爱长者,帮助残疾人,促进社区共融,为共建和谐社区齐努力。
活动内容:
1、煮腊八粥。
2、破冰游戏(过火车)。
3、中心工作人员节目表演
4、中心长者交谊舞,唱歌,独唱(唱歌的老师)及工疗站的学员手语节目进行文艺性汇演。
5、游戏互动(信任背靠背)。
6、品尝腊八粥。
活动性质:娱乐性(不进行奖项评分,参与者都有纪念品发放。)
目标对象:同德街长者及残疾人
日期:20XX年1月11日上午9:00__11:00(腊八节)星期二
举行地点:同德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多功能室
预计参加人数:100人
宣传:
1、在中心贴海报宣传,给参加常规活动的长者进行面谈宣传。
2、在中心附近较醒目的地方粘贴海报,进行宣传。
腊八节的传统活动
1、喝腊八粥
腊八粥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2、吃腊八面
陕西关中地区有在腊八节吃腊八面的习俗。腊八面的做法是用八种蔬菜做成臊子,外加辣椒油浇在面上,一来是取“辣”与“腊”同音,二是为驱走寒气。
3、祭祀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
4、做腊八蒜
将新蒜蒜头掰开,剥去蒜办的外皮,浸泡在醋内(容器要洗净,不要带油污)。一周后,蒜办变绿色,味道酸辣可口,醋已含蒜香。南方称之为“翡翠蒜”;北方多在腊月做此菜,故称“腊八蒜”。吃饺子,拌凉菜时倒上一些味道非常鲜美。
5、吃腊八菜
人们在腊八除了做腊八蒜外,还要做腊八菜。将大白菜取其里帮和菜心,去掉菜头,切成一寸半的菜段,用清水洗净,淋干。取一洗干净的小缸,将淋好的白菜码在缸里,上面摆上生蒜,再撤上一些白糖,码一层再如法码第二层,直到码到缸口,然后倒人食醋,与菜持平。将缸口密封,中途不要打开。在常温下保持到大年三十。所做腊八菜白中透绿,清脆爽口,酸中含甜又微辣。
6、打腊鼓
古谚云:“腊鼓鸣,春草生。”中国民间自古以来便有打腊鼓的习俗。通常是在腊日,或腊日前一天,村民集会,击鼓驱疫。届时,人们戴上假面具,扮作金刚力士,敲击细腰鼓,歌舞喧天,以示赶走邪魔,迎接新春的祈望。旧时,农业生产落后,冬日送肥保温防寒是确保来年丰收的重要措施。故而腊日打腊鼓还有击鼓催春的农事之意。谚语道: “腊鼓动,农人奋。”腊日一过,农民便忙于运肥上田,为新春的耕作开始着手进行准备。
陕西是我国西北部的一大省份,其省会西安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如果你想感受我国最纯正的历史韵味,那一定要来陕西走走。那么,陕西为什么叫陕西呢?陕西的名称是怎么来的?若一定要追其根源,那么最早要从西周开始说了。
陕西为什么叫陕西 陕西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陕西这个名称始于西周初年,据《国语》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境内)为界。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周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召公管辖。陕西因此得名。
战国时代,陕西为秦国所辖,其首都也设在陕西境内,所以陕西简称“秦”,沿用至今。秦朝灭亡后,项羽把原来秦国之地分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封章邯为雍王,统治关中西部;封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关中东部;封董翳为翟王,统治上郡(今陕北地区),故陕西又称“三秦”。
“三秦”,最早为楚汉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王。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正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这就是最早的“三秦”概念。现在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
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正式设陕西行省,并将今陕西南部地区并入管辖;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陕西的“陕”在哪里呢?
现在陕西的简称就是陕,整个省也分为陕东、陕南、陕北三部分,其实在古代,陕西并不等于陕,仅仅只是陕之西的意思。
过去在河南西部有个陕县,也就是今天三门峡市陕州区一带。陕西的来源,则是西周初年周公和召公的“分陕而治”。
今天的陕西省主要由关中,汉中,山南以及陕北组成。关中自不必说,那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着崤函故都之称。从周王朝开始此后的十一个王朝都把国都设立在这里。也正是因为周王朝,才有了陕西这个名字。周武王死后,幼子成王继位,由武王的两个弟弟周公旦和召公奭进行辅佐。当时由于出现了武庚之乱,周公需要分出精力来治理商朝故地,平定叛乱,因此周公和召公就决定,二人分陕而治。即以陕陌为分界线,西边由召公治理,东边则由周公治理。
陕西成为省名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从地理上讲,现在的陕西可分为三个单元,及陕北、关中、陕南所以称岭北(秦岭)、河西(黄河)都难以概括陕西全境。
看着一堆的微信群,你是否有些腻烦,因为群的名字太过正经了,什么公司,什么部门,什么班级,真的是正经的不能再正经,连家庭微信群聊也是叫什么一家人的,一连看过去确实有些枯燥呀,那么你能想到什么奇葩的微信群聊名称吗?你见过的搞笑奇葩微信群有哪些呢?以下是总结的奇葩微信群名,你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搞笑奇葩的微信群名都在这哦!
奇葩的微信群聊名称 搞笑奇葩的微信群名都在这
奇葩的微信群聊名称 搞笑奇葩的微信群名都在这
愧对全社会
摆摊算卦小组
你丫的
风强吻我
男名牌本科体健貌端无不良嗜好有住房年薪百万名字长那个也长
感情从来就不听话°
穿梭在银河的火箭队
系统怀疑我灌水
学霸不懂学渣的苦
吊儿郎当也是种态度
╱↘?°儍仔吔能当国王
吃你的奶昔去吧
就你怂!
数理化绝望的姑娘@
一群二百五~←_←
长头发的大脸妹
老衲经常用飘柔
﹏只沾花不惹草つ
中国少年先疯队
心脏偷懒
生你不如生块叉烧
下半身思考的有为青年
逗比大神舍我其谁
朕饿了,来盘小鸡
五包辣条!
合久必婚
babyの女儿阁
逗比爷们
时间煮雨莪煮鱼i
嫩小伙儿们
虾米再小也是海鲜
阳光下的向日葵
霍比特小矮子
掐死你的温柔
洞房不败
氾2縂恏過氾賤
像疯子一样的驴子丶
我看你像非主流!
不姓胡(不幸福)
菊花一朵亚海棠﹌
奇葩的微信群聊名称 搞笑奇葩的微信群名都在这
一吼,二怒,三切腹
你丫的最近挺得瑟的呀!
寡亾湜岆
茎侯佳阴
我要去傻帽买下exo
叼花硬汉
美貌与智商病纯
该群已被注销
半人半妖半人妖
凹凸曼暗恋小怪兽
♀哈狗帮♀
爱懒猪
只想优雅转身,不料华丽撞上仨老大
日日夜夜日作业
欧美疯≈
青楼熟客
凹凸曼。组合
[人丑就要多读书]
各位衰哥 霉女必入
走,结婚去,我请客
样子太娘会闪腰i
生蛋节
妈妈说青果学院超闪亮
男,40岁一枝花 女,40岁豆腐渣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机
多情贱客无情贱
让我一次艾格豆
缺爱病毒携带者;
tennis=太能死
洞房不败.
哔哩哔哩哔哩波i
小鲜肉战队
逗比必有逗比之逗i
奇葩姑凉拽天下
月老,下次麻烦给我打死结
饭醉分子
柔情似水似你妹@
京枣游酒京枣醉
∥。农村妇女
ⅱ:屁癫屁癫。
感觉男神的身上有wifi
一群很有粪量的人
帅已经成为了我的负担~
满天都是派大星i
奇葩的微信群聊名称 搞笑奇葩的微信群名都在这
僵尸你吃了跳跳糖吗
开启装逼模式!
我隔壁有个骚犯贱
10086我想扣你
良家妇男!
忙内绝配没下巴~
车到山前是死路
不要过来我会极光波
猪肉涨价了,你也值钱了
三秒的世界
◎果冻不丁◎
小姐,你比猪还瘦
丐帮
〃一包香烟 过一天。
卖女孩的小火柴们
逗比大神舍我其谁
懒也是一种境界
贫困小组
别说吃你几个烂西瓜,老子在城里吃冬瓜都不要钱
傲娇村长^
试卷看似简单但心机太重
宁可胖的精致 也不瘦的雷同
专情丶闷骚男
看啥看, 亲你咋地!
艾瑞巴蒂跟我一起嗨嗨嗨*
学渣超级进化
↙青春给了作业↘
坟墓里找wife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学的心情比上坟还沉重
呲着牙丶乐呵呵
疯人院℡
天亮丶说早安
贫民窟
装疯卖傻╭︽╮
嘻西乐趣群
心中的小鹿已撞死ぃ
春江水暖鸨自知
都是蠢汪除了我
奇葩的微信群聊名称 搞笑奇葩的微信群名都在这
妳婼離迲 鈀礃搧迲
给我十块钱让你踢两脚’
班主任你的姨夫来了
洞房不败
作业本比我脸还干净
煎饼果子来一套@
ωǒ单裑ろ、
牛B小牙缝
今天我熟了!
二百五是我的态度!
生于忧患,死与安而乐也。
我的邻桌是逗比
男人的秘密基地
幼儿园大班
哥们:还在徘徊
嘴贱欠吻
野生奥特曼聚集地
发型凌乱
妖精也是仙儿
新白娘子玩传奇
腾讯官方指定结婚对象
夕阳红老年社交相亲
多拉s梦
你一认真就输了丶
人丑安全i
一刀斩到你桃花开
吃着泡面去青果学院
人丑嘴不甜长得危险还没钱
流不流氓照样壳*
开奔驰捡垃圾
五行缺酒 五行缺串
九月初九是什么节你知道吗?如果你仔细回忆就会发现我国的传统节日时间也是有个性的,三月初三是上巳节、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七月初七是七夕节,而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今天我们就从九月初九节日名称开始说说重阳节。
九月初九是什么节 九月初九节日名称
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也叫重九节,同时也是我国的老人节。
重阳节在七夕、中元、中秋三节之后,是人秋后的第四个节日,也是秋冬交替时的辞青、迎寒老节,还是一年最后一个数字重叠式节日。其九字重重,含义是极高极大,代表长久、长寿。1989年,我国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为中国老人节。这样就突出了重阳节尊老敬老的主题,对于促进家庭和谐、建设和谐社会是十分重要的。重阳节是夏历的九月九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称“重九”;又因日月逢九,两阳相重,故名“重阳”被认为是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民俗活动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想了解更多重阳节的内容,请点击》》》重阳节的来历
每座城市都有多个别称,例如,上海又叫申城,重庆叫山城,等等。那么,你知道石头城是什么城市的名称吗?到底石头城是哪个城市呢?其实,被叫做“石头城”的城市不一定是石头多而得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座城市。
石头城是哪个城市 石头城是什么城市的名称
南京。公元前211年,孙权又在金陵邑故址构筑“石头城”,即今日南京的重要历史遗存“鬼脸城”。
关于石头城的由来,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据史书记载,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楚国(都城郢,即今湖北江陵)灭了越国(都城吴,即今苏州),楚威王设置金陵邑,并在今清凉山上筑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秦改金陵邑为秣陵县。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出使东吴,与孙权共商破曹大计。据说,诸葛亮途经秣陵县时,特地骑马到石头山观察山川形势。他看到以钟山为首的群山,像苍龙一般蜿蜒蟠伏于东南,而以石头山为终点的西部诸山,又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滨,于是发出了“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赞叹,并向孙权建议迁都秣陵。孙权在赤壁之战后,迁移到秣陵(今南京),并改称秣陵为建业。第二年就在清凉山原有城基上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当时长江就从清凉山下流过,因而石头城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孙吴也一直将此处作为最主要的水军基地。此后数百年间,这里成为战守的军事重镇,南北战争,往往以夺取石头城决定胜负。
石头城以清凉山西坡天然峭壁为城基,环山筑造,周长“七里一百步”,相当于现在的六里左右。北缘大江,南抵秦淮河口,南开二门,东开一门,南门之西为西门,城依山傍水,夹淮带江,险固现时势威。城内设置有石头库、石头仓,用以储军粮和兵械。在城墙的高处筑有报警的烽火台,可以随时发出预报敌军侵犯的信号。至南朝时,石头城作为保卫都城的军事要塞的地位依旧未变。
古代长江绕清凉山麓东去,巨浪时时拍击山壁,将山崖冲刷成峭壁。唐代以后江水日渐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故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已是一座荒芜寂寞的空城了。五代时期(924年)。石头城上兴建了第一座寺庙--兴教寺,以后这里就成为寺庙、书院集中的风景名胜区。直到今天,它仍以“石城虎踞”的雄姿享誉中外。
南京的其他叫法:金陵城
一般认为因南京钟山在春秋时称金陵山而得名,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打败越国,杀越王无疆,尽取越国夺取的吴国的地域,而在石头山(今清凉山)筑城,称为金陵邑。那时的钟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脉小山都还没有自己的名字,石头山当时是金陵山余脉的一部分,所以这座建在石头山上的城邑就被命名为金陵邑。
唐代《建康实录》对此有明确记载:因山立号,置金陵邑。陵,作为名词一般有二义。一为《说文解字》上讲的大阜,就是较高的山。二是借用为帝王的坟墓。古人把山陵比作最高统治者,帝王的去世称为山陵崩。帝王坟高起像一座山,建坟往往是在帝王活着的时候,为避不吉,讳称为陵或山陵。
在因山立号说中,金陵原是山名,陵作山陵解。金陵,就是现在的钟山,又称蒋山、紫金山。《舆地志》说:蒋山古曰金陵山,县之名因此山立。当时很多地方都以山名做地名,陵就是山,金陵就是金色的山。在金陵之后加一个山字,已是后来的习惯了,古时应该就是叫金陵。钟山顶上的岩石泛紫色,类赤,所以称金陵,其名因山石颜色而来,而其实山上并无金矿。金陵之金,作金色解,其实是指铜的颜色,而非黄金。铜也称赤金,我们现在把纯铜称为紫铜。这与后人称其为紫金山是一样道理。当然,如果要按现在的认识,就应该是铜色之山了。
钟山的古称金陵在这一地区是神圣的。楚国地名往往用陵,就是高山崇拜的必然结果。楚威王选用祖山为邑立名,符合古人命名城邑的习惯。由于当年的长江还在清凉山的西麓下流过,金陵邑临江控淮,形势十分险要,所以楚威王选在这里置金陵邑,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
金陵邑是南京历史上年代仅次于越城的第二座古城。当时的金陵邑只是个具有军事意义的小城堡,城市规模不大。城区结构上看,它貌似小城堡;但从性质讲,已和越城迥然不同,它是一座具有行政区治所性质的古城,标志着南京设置行政区划的开始,也是南京称为金陵的发端。而由于金陵邑险要的地理位置,随着此地影响力的越来越大,金陵之名也越叫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