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粮食

2020/4/1 16:13:56
万年历日历:粮食知识
粮食知识
世界粮食日是什么节日

粮食是让我们生存的基础,没有粮食,人类的增长速度将越来越慢,因此一个国家的强大与粮食的产量有着必要联系。不过我国幸好有袁隆平,他做出的贡献就是让中华儿女再也没有饥饿。那么,世界粮食日是什么节日?世界粮食日节日的来历是什么呢?和一起去了解下吧。

世界粮食日是什么节日

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Day,缩写为WFD),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世界粮食纪念日,是在1979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此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世界粮食日节日的来历

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创建纪念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选定10月16日作为世界粮食日是因为粮农组织创建于1945年的这一天。来自全球粮食系统不同部门的参与者利用世界粮食日的机会,共同反思粮食在我们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并探讨如何可以做得更好。粮食从生产到摆上餐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众多环节和人员——不仅仅是农民和渔民,而且还包括开发和改良技术的科学家;农业投入物的供应商;从事粮食运输、储存和加工以及销售活动的人员。当然,所有的人都是粮食消费者,而且他们食用、获得和加工粮食的方法,以及孩子的多少都决定了总体粮食需求的性质和规模。

世界粮食日的发展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创建纪念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选定10月16日作为世界粮食日是因为粮农组织创建于1945年的这一天。来自全球粮食系统不同部门的参与者利用世界粮食日的机会,共同反思粮食在我们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并探讨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世界粮食日的意义

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不仅动植物,而且农作物的品种也在日益减少。古代先农们种植过多达数千种的农作物,而只有大约150种被广泛种植,成为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其中,玉米、小麦、水稻约占60%,而大多数其它农作物品种已处于灭绝的边缘。随着农作物品种日趋单一和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全世界粮食供应正变得日益脆弱。

自马尔萨斯于1798年发表《人口论》,提出人口增长将超过生活资料生产的观点之后,人们对他的预言持不同观点。1968年,保罗.爱赫利奇发表了《人口炸弹》;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这两部著作都进一步表示担心说,无限制的人口增长将导致大规模的饥荒。对这种观点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人不仅仅消费,而且还能生产出比消费多得多的东西。70年代末,美国华盛顿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来斯特.布朗争辩说,世界各地的农场主和农民已经用尽了能够提高产量的办法,但稻谷和小麦的产量正开始下降。在亚洲的其它地区,水稻研究人员20多年来也未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产量。

2009年,世界人口正以每年9100万的速度增长,地球提供给人们“足够”粮食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许多人正以焦虑的心情在进行研究。许多国家政府对于举办“世界粮食日”活动都很重视。有的国家首脑在这一天发表演讲,有的国家举行纪念会或发表纪念文章,有的国家科研机构发表粮食和农业科研成果,举办科学讨论会等,以提高人们对粮食以及粮食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粮食是什么

粮食(grain)是指烹饪食品中各种植物种子总称,又称为“谷物”,含营养物质丰富,主要为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脂肪等。

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后亦通称供食用的谷类、豆类和薯类等原粮和成品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下称粮农组织)的粮食概念就是指谷物,包括麦类、豆类、粗粮类和稻谷类等。

粮食的种类

麦类:小麦,大麦,青稞(元麦),黑麦,燕麦。

豆类:大豆,小豆(红豆),绿豆。

稻类:粳稻,籼稻,糯稻,陆稻(旱稻),深水稻。

粗粮类:玉米,高粱,荞麦,粟(谷子、小米),黍(糜子)。

此外尚有作为补充主食用的粮食作物:木薯,番薯(红薯、白薯),马铃薯(土豆)。

“节粮”小贴示

1、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

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3、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4、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5、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

6. 剩米饭熬粥,剩馒头炸馒头片。

7、不偏食,不挑食。

8、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尽量带回家。

9、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2020世界粮食日是哪一天

就现在来看,我国在粮食方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袁隆平让我国每一个人都能吃上一碗饱饭,不再担心饥饿和饥荒。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吃不饱,没有富足的粮食,因此世界粮食日的设立旨在消除世界上的饥饿情况。那么,2020世界粮食日是哪一天?今年是第几个世界粮食日呢?接下来和一起去看看吧。

2020世界粮食日是哪一天

2020年世界粮食日的日期:2020年10月16日,星期五,庚子年(鼠年)八月三十。

今年是第几个世界粮食日

世界粮食日是在1979年设定的,是决定在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所以到2020年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自创立以来,不定期地进行了5次“世界粮食调查”。从这些调查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饥饿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在不断扩大。

到了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

世界粮食日简介

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Day,缩写为WFD),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世界粮食纪念日,是在1979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此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世界粮食日由来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创建纪念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世界粮食日产生背景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粮食的重要性

粮食,不仅是为百姓提供最基本的能量、赖以生存的来源,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自古粮食就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军事战略作用,再到建国以来我国由饥饿到进口再到自给自足做到了“家里有粮心里不慌”的自信,老百姓解决了温饱是振兴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稳定向前的动力。粮食,不仅是为个体提供能量的基本单位,更是提供再生能源、应用科学技术的基础!由此看来,粮食对维护社会稳定、军事战略、科技经济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世界粮食日活动标语

1、创建节约型社会,从珍惜粮食开始!

2、文明就餐,礼貌待人!

3、一米一粟来之不易,爱粮节粮人人有责。

4、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5、粮食来之不易,大家共同珍惜。

6、加强粮食行政执法,提高服务人民质量。

7、纪念世界粮食日,开展爱粮节粮活动。

8、爱粮节粮,建设节约型社会。

9、科学用粮,节约用粮,共建节约型社会。

10、一米一粟来之不易,爱粮节粮人人有责。

1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2、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

13、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4、推行科学储粮工程,减少农民产后损失。

15、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世界粮食日是几月几日

民以食为天,只有吃饱了人们才能安居乐业,因此历来粮食问题都是关系国本的重中之重。我国人口众多,要让这么多的人吃饱饭是一个世纪难题。也正是因此,我们更关注界粮食日。那么你知道世界粮食日是几月几日?如果你想知道世界粮食日是哪一天就过来看看吧!

世界粮食日是几月几日 世界粮食日是哪一天

公历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

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缩写为WFD),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世界粮食纪念日,是在1979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此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世界粮食日的由来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年10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创建纪念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选定10 月16 日作为世界粮食日是因为粮农组织创建于1945 年的这一天。来自全球粮食系统不 同部门的参与者利用世界粮食日的机会,共同反思粮食在我们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并探讨如何可以做得更好。粮食从生产到摆上餐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众多环节和人员,不仅仅是农民和 渔民,而且还包括开发和改良技术的科学家;农业投入物的供应商;从事粮食运输、储存和加工以及 销售活动的人员。当然,所有的人都是粮食消费者,而且他们食用、获得和加工粮食的方法,以及孩子的多少都决定了总体粮食需求的性质和规模。

中国粮食种类

在原始社会,中国的粮食品种主要有:粟、黍、稻、菽(大豆)、大麦、小麦、薏苡等。北方以种植粟、黍粮食品种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了五谷的概念,表明当时粮食作物的品种初步有了定型。主要粮食品种有:粟(禾、稷)、菽(大豆)、黍、稻、小麦、大麦、麻七种。

魏晋南北朝粮食品种的顺序是:谷(稷、粟)、黍、粱、大豆、小豆、大麻、大麦、小麦、水稻、早稻。

隋唐五代时期,主要粮食品种的顺序是:稻、粟、麦。

宋元时期,稻麦两熟制逐步形成,双季稻得到推广,明代以后,水稻更加发展,因此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同时,玉米、甘薯、土豆从国外引进,更加丰富了粮食品种。当时主要的粮食品种是:水稻、小麦、谷子、玉米、豆类。

1950年以后

到1950年,粮食品种是指小麦、大米、大豆、小米、玉米、高粱和杂粮七大品类。

1952年,粮食减为四大品种:小麦、大米、大豆和薯类。

1957年,粮食增为五大品种:小麦、大米、大豆、杂粮和薯类。

1971年又把杂粮类改为“玉米”等,粮食为新五大品类:小麦、大米、大豆、玉米、薯类。

1979年后《辞海》对粮食的解释是各种主要食料的总称,如小麦、高粱、玉米、薯类等。

1996年根据种植面积及产量排列为:稻谷、小麦、玉米、薯类、大豆、谷子、高粱、其他杂粮。

其中,1990年,国家粮食定购的品类:小麦、稻谷、玉米、大豆。

节约粮食的标语

1、节约从粮食开始。

2、好好节约,天天吃饭。

3、盘中粒粒皆辛苦!

4、饱时不忘饿时饥!

5、爱惜粮食,从娃娃抓起!

6、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7、爱惜粮食,人人有责!

8、浪费粮食是最大的犯罪!

9、省下一颗粮食,也许可以救活一个人的生命!

10、爱惜粮食就是爱惜生命!

11、生命诚可贵,粮食价更高!

12、粮食是血汗换来的!

13、世界是我们的,粮食是世界的!

14、请记住:粮食来得不容易!

15、过年不节约,节约要节粮食。


2020世界粮食日是几月几日

在2020年开始的时候我们将在新的银一年里创造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而在这新一年里,我们准备将2020年的节日和纪念日给大家做一个汇总,今天我们进行到的是世界粮食日的介绍,那么2020世界粮食日是几月几日?下面来看看关于2020世界粮食日是哪一天的解答。

2020世界粮食日是几月几日 2020世界粮食日是哪一天

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缩写为WFD),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世界粮食纪念日,是在1979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此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世界粮食日的由来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世界粮食日设立宗旨

1、促进人们重视农业粮食生产,为此激励国家、双边、多边及非政府各方作出努力。

2、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和技术合作。

3、鼓励农村人民,尤其是妇女和最不利群体参与影响其生活条件的决定和活动。

4、增强公众对于世界饥饿问题的意识。

5、促进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

6、加强国际和国家对战胜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的声援,关注粮食和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

中国粮食安全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近1/5,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4。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96年的414公斤增长了14%,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0年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2018年达到5621公斤,比1996年的4483公斤增加了1138公斤,增长25%以上。

2017年稻谷、小麦、玉米的每公顷产量分别为6916.9公斤、5481.2公斤、6110.3公斤,较1996年分别增长11.3%、46.8%、17.4%,比世界平均水平分别高50.1%、55.2%、6.2%。

2018年产量近6.6亿吨,比1996年的5亿吨增产30%以上,比1978年的3亿吨增产116%,是1949年1.1亿吨的近6倍。粮食产量波动幅度基本稳定在合理区间,除少数年份外,一般保持在±6%的范围之内。

目前,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仓储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2018年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有效仓容总量比1996年增长31.9%。

2017年,全国粮食物流总量达到4.8亿吨,其中跨省物流量2.3亿吨。

粮食储备和应急体系逐步健全。政府粮食储备数量充足,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同时,在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建立了10-15天的应急成品粮储备,应急储备、加工和配送体系基本形成。

2018年,油料、猪牛羊肉、水产品、牛奶、蔬菜和水果的人均占有量分别为24.7公斤、46.8公斤、46.4公斤、22.1公斤、505.1公斤和184.4公斤。

按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8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1660万人,较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了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1.7%;较1978年末的7.7亿人,累计减贫7.5亿人。贫困人口”不愁吃“的问题已基本解决。想查询更多节日时间内容,请点击》》》节日时间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