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节的来历源于目连救母的佛教典故。传说释迦摩尼坐下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他精通佛法修得神通,并用神通得知,自己的母亲正在饿鬼道受苦,但是无法解救,于是他求导佛祖面前,但是佛祖告诉他及时发无边也不能改变因果业报,只能在七月十五的时候以供养十方僧众的功德才能感化他的母亲,从而得到救赎。这就是目连救母的故事。如果你还不知道盂兰盆节与佛祖哪位弟子有关,那就往下看吧!
盂兰盆节与佛祖哪位弟子有关
目连救母的故事
盂兰盆节传说的,目连救母当中的目连,就是释迦摩尼坐下的十大弟子之一,也叫目犍连。
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ullambana)”是梵语????????,“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佛祖指点目连
释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唤目犍连(简称目连),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称,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以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连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盂兰盆节习俗
佛教法会
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