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国防

2020/4/1 16:12:36
万年历日历:国防知识
国防知识
国防教育手抄报内容

手抄报,是指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媒介,是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纸为载体、以手抄形式发布新闻信息的报纸,是现在报纸的原形,又称手抄新闻。为便于孩子们能完满完成老师布置的国防教育手抄报作业,特收集整理国防教育高清手抄报图片,国防教育手抄报内容图片简单又漂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防教育手抄报内容 国防教育手抄报内容图片简单又漂亮

1、画上彩带边框和天安门。

2、左边画一个边框,里面画上横线。

3、画两个边框,周围画上笔做装饰。

4、最后涂上颜色就可以了。


国防教育手抄报内容资料

小学生做手抄报也是一种创新,虽然他没有像国家这种创新实践那么厉害,但是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能动手去做,动脑去想,就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实践的过程。为便于孩子们能完满完成老师布置的国防教育手抄报作业,特收集整理国防教育高清手抄报图片,国防教育手抄报内容资料图片简单又漂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防教育手抄报内容资料 国防教育手抄报内容资料图片简单又漂亮

1、下面画两个边框,中间画上实线和虚线。

2、上面画一朵白云,外面涂上蓝色。

3、右上角写上“国防教育”。

4、边框下画一个礼物盒就可以啦!


2020全国防灾减灾日是哪一天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我国为在灾难中过世的人们追思,为增强人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而设立的,每年都会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大家重视起自然灾害,提高自己应对灾害的能力。那么,2020全国防灾减灾日是哪一天?2020防灾减灾日是什么时候呢?和一起去了解下吧。

2020全国防灾减灾日是哪一天 2020防灾减灾日是什么时候

2020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日期:2020年5月12日,星期二,庚子年(鼠年)四月二十。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由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也就是汶川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强。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协委员提议,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赈灾日”,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有什么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防灾减灾日宣传标语

1、防震减灾,造福人民。

2、尊重规律讲科学防灾减灾重行动。

3、传播减灾文化共创人类文明。

4、全面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

5、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6、积极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

7、牢记汶川、唐山地震教训,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8、减少灾害利国利民。

9、重大建设工程必须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

10、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提高震害防御水平。

11、防灾减灾靠大家和谐平安你我他。

12、落实减灾责任,加强减灾教育。

13、有备无患平安相伴。

14、全民携手防灾减灾。

15、安全属于你我他防灾减灾靠大家。


918全国防空警报在哪响

在清朝时期,俄国入侵,清朝政府无力与俄军对抗就将日本请来当外援,日本造就觊觎中国的富饶立即就同意出兵中国。从此日本就在东北三省住下不走了,而清朝拿人手短也没将日本赶回去,这才有了以后的九一八事变。新中国成立后,沈阳最早在九一八这天拉响防空警报,目的就是勿忘国耻。那么你知道918全国防空警报在哪响,还有我们再九一八为什么拉防空警报?现在就来看看。

918全国防空警报在哪响 九一八为什么拉防空警报

勿忘国耻

到了九一八这天基本上全国各大城市,都会拉响防空警报。

关于纪念“九一八”事变而拉防空警报不是全国性的规定,而是各地方市政府或市政府下属的防空办公室根据本地实际规定的。

九一八防空警报时间

大部分城市选择在每年的9月18日09:18分拉响九一八防空警报,个别城市因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九一八防空警报过程

九一八

防空警报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

预先警报

用途:预先警报时在对我方攻击有预兆时鸣响,要求人员开始疏散。

鸣响方式: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

空袭警报

用途:空袭警报是在敌方对我方将要攻击时鸣响。

鸣响方式: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

解除警报

用途:解除警报是在空袭或战情暂时缓解时鸣响。

鸣响方式:一长音,连续鸣3分钟。

九一八为什么拉防空警报

九一八

九一八防空警报是为了纪念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日军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国防教育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每一个国家,国防教育知识是重中之重的,学生们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要学习国防教育知识,这也是学生们学习的第一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捍卫自己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以下是带来的国防安全教育手抄报图片大全,需要国防教育手抄报简单又漂亮的朋友,快点来看看吧。

国防教育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国防安全教育手抄报图片大全

国防教育手抄报内容资料

国防教育的目的

国防教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对全体公民进行的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普及性教育活动。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防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的一项基本教育,涉及到各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范围非常广泛。国防建设的整体性决定国防教育内容,现代国防不仅仅是指军队建设和武器装备以及战场和战略要地的建设,而且同国家的经济实力、政治状况、民族心理、文化水平和人口素质等因素息息相关。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重要地位)

1.国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社会工程。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

2.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国防知识

1、什么是国防?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我国国防的性质是什么?

我国国防的性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卫祖国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即我们的国防是全国人民的国防。第二,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的国防不受外国势力的影响,不与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即我们的国防是独立自主的国防。第三,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永远不做超级大国,不搞霸权主义,我们不要任何国家的一寸土地,也不允许任何国家侵占我国的一寸土地。即我们的国防是积极防御的自卫型国防。

3、我国国防的职能有哪些?

主要表现在: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巩固国家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发展进步做出贡献;通过国防工业、国防技术、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使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4、什么是领土?

领土,泛指一国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特定部分,包括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土和上空。我国领土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陆地边界长达21900公里。

5、什么是领海?

领海,是指沿海国主权管辖下的与其海岸或内水相邻接的一定范围的海域。从海基线量起12海里的水域是我国的领海,它和陆地领土一样都是我国的领土。从海基线量起24海里邻接邻海的区域为毗连区,在毗连区内,我国可对违反中国法律的行为实施管理。从领海基线量起,向外200海里邻接领海的区域是专属经济区,沿海国对这一区域有管辖权。大陆架是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直到大陆边外缘,最多不超过350海里。沿海国对大陆架的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我国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已行使主权权利。属于我国主权和管辖的海域有300多万平方公里,这就是祖国的海洋国土。

6、什么是领空?

领空,是指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等的上空,为领土的组成部分,受该国的主权管辖,它国不得侵犯。

7、什么是国防政策?

我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国防政策,是根据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基础、地理环境、国防关系等情况,对国家武装力量的建设和使用以及与国防有关的其他方面活动制定的准则。我国的国防政策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总政策,其基本思想是:国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实行积极的防御战略,坚持全民自卫原则;国家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具体讲,就是加强必要的国防力量建设,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防环境,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坚持和平自主的防卫原则,永远不搞侵略扩张,在外交上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各国友好合作,不依附任何大国,不同他们结盟。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什么节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什么节日?每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是几号?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因为2008年的汶川地震而设立,自此以后每年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每年都会设立一个主题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让更多的人提高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学会逃生和自救知识。以下是带来的全国防灾减灾日知识,快点来看看吧。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什么节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每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是几号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每年5月12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由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也就是汶川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

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强。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协委员提议,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赈灾日”,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 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全国防灾减灾日历年主题

2009年 积极防御地震灾害,构建安全和谐社会

2010年 减灾从社区做起

2011年主题 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2012年年“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013年主题 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

2014年主题 城镇化与减灾

2015年主题 科学减灾 依法应对

2016年主题 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

2017年主题 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

2018年主题 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2019年主题 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