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地理位置自然是优越的,先不说她的气候与环境何等优质,从其位置来看,珠江口东部,南海沿岸,这个位置可以说是非常适合航海经济的发展了。此外,香港因为历史原因,有一定的外贸基础,外贸经济尤其发达。具体香港地理环境特点有哪些?我们一起来进行香港地理位置优越分析。
香港地理环境特点有哪些 香港地理位置优越分析
香港位处中国南部沿岸,北靠广东省、西背珠江口及澳门、南向南中国海,介乎北纬22°08′至35′、东经113°49′至114°31′之间,所处时区比协调世界时快8小时(即UTC+8)。香港北部与广东省深圳市仅由一条深圳河相隔,南部海域与珠海市万山群岛海域连接。截至2010年2月,香港境内陆地面积为1104.39km?,连同水域总面积为2755.03km?。香港一般会细分为香港岛、九龙及新界三大区域,有时候离岛会视作独立区域。
位处九龙半岛和香港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港是水深港阔的天然良港,是香港的著名地标。早在19世纪,英国人已被位处东亚中心位置的香港所吸引,清朝中叶,英国人不惜通过战争从满清政府手上取得香港主权,从而开通港口、发展航海贸易。时至今日,香港的地理位置仍然能让本地经济通过转口贸易以及中转旅客而得益。
弯曲的海岸线是香港地貌的特征之一。当中只有西面以及通过填海得来的土地海岸线较为平直。向东的海岸则因为曾经下沉,弯曲的山坡成为今日的海岸线。弯曲的海岸线形成大小海湾及海滩,成为爱好水上运动人士的好去处。
香港另一地形特征便是分隔九龙和香港岛的维多利亚港。维港被四周的岛屿、以及九龙的狮子山和港岛的太平山等高山包围,让港内船只不会受强风侵袭。相对于邻近海域的澳门等珠三角一带,维多利亚港深而阔,再加上没有珠江所带来的泥沙淤塞,让维港适宜海运发展,并素有世界天然良港的美誉。海港可容纳吃水12米的万吨级以上的货船出入及停泊。抵港后,货船能通过陆路将货物送往中国内地,或者经空运、船运将货物送到亚洲其他地区。
相对于华南其他地区,香港境内河流规模较小,且河谷浅窄,反映丘陵受河水侵蚀时间有限。香港位处珠江河口,珠江流量已经较少;因此即使是香港境内较大的深圳河、林村河等所带动的水土流动,并未能侵蚀境内丘陵。山贝河和深圳河将大量的泥沙堆积于香港西北部,形成后海湾一带的红树林等景致。而由于珠江口属于咸淡水交界,使香港海域的西部有较多淤泥和沉积物,水质较为混浊。
香港缺少大型河流及湖泊,坚硬的花岗岩地质也使得难以钻取地下水。开埠以来,淡水供应便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政府早年依赖兴建水塘供水,全港至今共17个水塘,总面积达5.86亿立方米;另一方面则由1960年代开始与广东省签订协议,供应省内东江水到港。
香港地理位置优越分析
1、香港背陆面海,海陆兼备,既有利于开拓祖国内地,也有利于开拓沿海经济地带和国际市场。
2、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同美国旧金山、巴西里约热内卢并称为世界三大优良天然港。
3、香港位于沟通日本、东南亚、大洋洲及太平洋沿岸美洲各国的海上交通要道上,使其成为许多国家的商品中转站,转口贸易发达。
4、香港是自由贸易港,有关税策和贸易政策优惠。
香港是亚洲重要的海上运输枢纽,每周提供约340班货柜船服务到全球约470个目的地,2017年集装箱吞吐量为2077万标准箱,位居全球货柜港第五位。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货运枢纽,也是全球十大最繁忙客运机场之一,每日提供超过1100班航班,前往全球约190个航点,包括42个内地城市。2017年香港机场航空货运量494万吨,位居全球第一位;航空客运量7246万人次,位居全球第八位。
香港是世界第七大贸易经济体,是全球成衣、钟表、珠宝、玩具、游戏、电子和某些轻工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地之一。2017年,香港货物贸易总额为8.24万亿港元,其中货物出口(包括港产品出口和转口)3.88万亿港元,进口4.36万亿港元。服务贸易总额为1.41万亿港元,其中服务输出0.81万亿港元,服务输入0.60万亿港元。
我国有很多地区都有沙漠地带,最有名的就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此外,我国还有一些小众沙漠少有人知,其中一个就是毛乌素沙漠。那么,这个毛乌素沙漠具体在哪里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毛乌素沙漠地理位置。
毛乌素沙漠地理位置 毛乌素沙漠具体在哪里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
毛乌素沙漠(Mu Us Desert,或Maowusu Shamo)亦称鄂尔多斯沙地(OrdosDesert)。毛乌素,蒙古语意为“坏水”,地名起源于陕北靖边县海则滩乡毛乌素村。自定边孟家沙窝至靖边高家沟乡的连续沙带称小毛乌素沙带,是最初理解的毛乌素范围。
由于陕北长城沿线的风沙带与内蒙古鄂尔多斯(伊克昭盟)南部的沙地是连续分布在一起的,因而将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和陕北长城沿线的沙地统称为“毛乌素沙地”。
毛乌素沙地海拔多为1100—1300米,西北部稍高,达1400—1500米,个别地区可达1600米左右。东南部河谷低至950米。
沙区年均温6.0—8.5℃,1月均温-9.5—12℃,7月均温22—24℃,年降水量250—440毫米,集中于7—9月,占全年降水60—75% ,尤以8月为多。降水年际变率大,多雨年为少雨年2—4倍,常发生旱灾和涝灾,且旱多于涝。
夏季常降暴雨,又多雹灾,最大日降水量可达100—200毫米。沙地东部年降水量达400—440毫米,属淡栗钙土干草原地带,流沙和巴拉(半固定和固定沙丘)广泛分布,西北部降水量为250—300毫米,属棕钙土半荒漠地带。
毛乌素沙漠成因
研究毛乌素沙漠的成因,早已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学问;因为知道它是怎么变成这样的,才知道怎么让它去改善。这里有地质成因说和历史成因说等几种说法,但有大家公认的是毛乌素沙漠的绝大部分地方,在古代曾经水草丰美。5世纪时毛乌素南部(今靖边县北的白城子),曾是匈奴民族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当时草滩广大,河水澄清。据考证,古时候这片地区水草肥美,风光宜人,是很好的牧场。后来由于不合理开垦、气候变迁和战乱,地面植被丧失殆尽,就地起沙,形成后来的沙漠(沙地)。毛乌素沙漠是在一两千年的时间里逐渐扩展而成的,大约自唐代开始有积沙,至明清时已形成茫茫大漠。
研究者的观点是当初在鄂旗、鄂托克前旗和乌审旗之间有一小片原始沙漠。据考证,毛乌素沙漠最原始的沙漠只是处于现代沙地西部一小片。
但因为整个鄂尔多斯高原的浅层地表都是由地质时期形成的沙砾物质组成,草皮一经破坏,就成了沙漠,所以,在历史上的过度游牧后,沙漠终于像一块传染性的牛皮癣,向四周扩散。
先秦和秦汉时的毛乌素地区,曾经发展过农业,后来则一直是游牧区,直到唐初。
后来经不合理开垦,植被破坏,流沙不断扩大。陕西的一位研究者认为,毛乌素森林草原的破坏,起源于唐初“六胡国”昭武九姓在这里的滥牧。到两宋时期,毛乌素的沙漠化向东南拓展,明末到清初其推进速度就更快了。
长城横穿毛乌素,在明朝中后期,为长城城墙“扒沙”一直是一项国家大事。扒沙费用浩大让文武官员们愁得抓耳挠腮。而不扒沙的后果是“虏骑出入,如履平地;掠我财物,淫我妇女”。
到17世纪中期,终于不用扒沙了,因为明朝已经灭亡了。清朝不再使用长城。
到1949年时沿长城的靖边、榆林、神木一带流动沙丘密集成片,但西北部仍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居多。
浙江的地理特征是什么呢?我国有很多省份都靠海,浙江便是靠海省份之一。浙江地理的优越性不仅仅于此,它还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所以浙江的水上经济非常发到。但是,浙江的这个位置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很招台风,历年来频繁遭受台风强袭。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浙江的地理位置特点及优势。
浙江的地理特征是什么 浙江的地理位置特点及优势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地跨北纬27°02'一31°11',东经118°01'一123°10'。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浙江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的1.1% ,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山地和丘陵占74.63% ,平坦地占20.32% ,河流和湖泊占5.05% % ,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区的山区,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浙江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脉、盆地为主。四大平原有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
浙江地理位置优势:
纬度位置:浙江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地区,地处亚热带,雨热同期,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可以达到一年两熟或三熟,基于其发达的农业基础,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出口。
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地理位置优越,海运发达,交通便利。有利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进出口。浙江省内有许多河流,水量丰富,水流平稳,可以发展河运和河海联运。沿海的地理位置便于引进外资
=相对位置:毗邻上海,受其强大的辐射能力影响,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位于祖国东部的位置,受惠于国家政策,优先发展。
浙江地理位置哪座城市最好?
客观的来讲,浙江省内单纯的以地理位置来比较的话,金华、宁波这两座城市应该是最好的。虽然杭州为浙江省会城市,且离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比较近,占据了天时和地利,但是杭州的地理位置优越是相对于全国的,如果单纯的放在浙江省内并不是最佳的。杭州的地理位置在省内太过靠北,对省内南部城市的行政辐射力度不强,而北部只有湖州和嘉兴两座城市,这两座城市过于靠近上海,上海形成的辐射更加强劲。
首先看下金华,金华这座城市在全国并不是很出名,但是金华下辖的义乌市,在全国却有很高的知名度。金华处在浙江省的几何中心,位于金衢盆地东段,虽然浙江省也是一座多山的省份,但是从金华去往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东南沿海等区域,却都是有通道的,浙江省内丘陵山地基本占百分之七十五左右,基本只有金华能够联通东西南北。当然因为浙江是沿海省份,并不以内陆发展为主,沿海发展优势更佳,金华的位置最佳只是单纯的从几何地理上去客观分析的。
另外一座是宁波,浙江东部沿海的城市有宁波、舟山、温州、台州。这其中以宁波发展最好,宁波是一座副省级城市,本身就有政策优势就不做过多谈论。主要还是从地理上看待,宁波占据浙江省内最优良的深水良港海岸线,而对面便是舟山,舟山因为不与内陆相连,是宁波的天然屏障,只有一座大桥与宁波相连,所以宁波与舟山港口统称为宁波舟山港,是我国第一大港,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虽然浙江丘陵山地多,但是宁波却位于宁绍平原,与杭州,乃至江苏相连,腹地非常广阔,并且宁波内河水道丰富,河海转换相当便利。
上海地理环境特点有哪些?上海位于我国华东地区,是我国三大发达城市之一。上海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猛,和她的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她位于长江下游,靠海,很多国家海上贸易都会经过这里,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上海地理位置优势分析。
上海地理环境特点有哪些 上海地理位置优势分析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2′至122°12′,北纬30°40′至31°53′之间,土地面积为面积6340。5平方千米,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2。19米左右。海拔最高点是位于金山区杭州湾的大金山岛,海拔为103。70米 。
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99。8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巅”。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乌龟山)、佘山岛、小洋山岛等岩岛。
在上海北面的长江入海处,有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3个岛屿。崇明岛为中国第三大岛,由长江挟带下来的泥沙冲积而成,面积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长兴岛面积88。54平方公里,横沙岛面积55。74平方公里。
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13年,全市平均气温17。6℃,日照1885。9小时,降水量1173。4毫米。全年60% 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
上海地理位置优势
1、位于北纬30度左右,气候条件好。
2、附近矿产资源丰富。
3、位于长江入海口,水资源丰富。中国长三角前沿,腹地广阔。长三角作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支持。
4 、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多,劳动力丰富。
5、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上,工农业基础好。
6、沿海位置,海运方便。
7、铁路交通是南北的枢纽。
上海这地理位置台风多吗
上海是沿海地区,所以台风会经过上海,但上海的台风并不算是太多的。受台风影响更多的是日本、台湾、浙江福建广东沿海,还有东南亚地区。
我国台风多发区主要集中在浙江以南沿海,其中登陆次数最多的是广东沿海,约占1/3,依次是台湾、海南、福建、浙江。
从全球各地历年热带风暴发生的情况看,在南北两个半球上,北半球发生的次数多于南半球;在东西两个半球上,东半球又多于西半球;在各大洋东西两岸上,大洋的西岸又多于大洋的东岸。全球平均每年发生台风82个,北半球则占了3/4,而台风最多的海区为西北太平洋,占全球台风总数的1/3,平均每年有28个左右,是全球台风的多发区。
西北太平洋海区出现的台风,有1/4左右会在我国登陆,也就是每年平均有7个,最多年份可达12个,最少年份为3个;登陆时间多在7-9月,在这3个月中登陆的台风占3/4,最早登陆可出现在5月初,最晚为12月初;登陆的地区几乎遍及我国整个沿海地区,主要集中在浙江以南沿海,其中登陆次数最多的是广东沿海,约占1/3,依次是台湾、海南、福建、浙江。
温州属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因为濒临东海,所以海上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又因为南边离福建地区特别近,所以以利于两地区经济往来,促进两地经济发展。不过,温州该位置也存在一定的劣势,具体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温州地理位置介绍,即温州地理位置的优势劣势。
温州地理位置介绍 温州地理位置的优势劣势
地理位置优势: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和丽水地区的缙云、青田、景宁畲族自治县相接,北和东北与台州地区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为界。全境介于北纬27°03’~28°36′,东经119°37′~121°18′之间。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西部属浙南中山区,迤东高度逐渐降低为丘陵地,东部是沿海平原。
温州市濒临东海,有大小河流150余条,水资源较丰富。据市水利部门估算,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41.1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约2240立方米。
温州市位于中亚热带南缘,原始植被是典型阔叶林,组成树种以壳斗科的栲、甜槠、水青冈、桑科的二种榕树、樟科的香樟、山胡椒、润楠、以及多种冬青为主。因受人类活动影响较深,原生林已少见,多为残存的次生林。如泰顺的乌岩岭、天关山、上佛蛘、罗阳,文成的石蛘、叶胜、金朱、山华,瑞安的奇云、红双,平阳的怀溪、满田,苍南的莒溪,永嘉的四海山等处尚可见成片的次生林分布。
温州市野生动物资源尚未作过全面调查,习见野生动物属哺乳类的,山区有:野猪、獾、豪猪、云豹、金钱豹、毛冠鹿、黑鹿、獐、野山羊、青羊、金猫等。鸟类最习见的有麻雀、鹰、隼、枭、喜鹊、画眉等留鸟,家燕、沙燕、豆雁、秋沙鸭、伯劳等候鸟。也有一些珍稀种类如黄腹角雉、白鹇。爬行类有龟、鳖等。
境内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现梯形倾斜。绵亘有洞宫、括苍、雁荡诸山脉,泰顺的白云尖,海拔1611米,为全市最高峰。东部平原地区,人工河道纵横交错。
主要水系有瓯江、飞云江、鳌江,境内大小河流150余条。温州陆地海岸线长355公里,有岛屿436个。海岸线曲折,形成磐石等天然良港。
沿海平原是温州主要产粮区,一年三熟,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柑桔、茶叶、枇杷、杨梅、甘蔗等60余种,西部山区有大量的林产品资源。温州海域广阔,海岸线长达355公里,有洞头、北麂、南麂、乐清湾等渔场,海水鱼有带鱼、黄鱼、鳗鱼、鲳鱼、鲈鱼等370多种,还有近百万亩的浅海滩涂,养殖着蛏、蚶、蛎、虾、蟹等海洋生物。
温州地质原属华夏古陆的一部分。金属矿有锌、铜、铝等30余种。非金属矿有花岗岩、陶土、叶腊石、明矾石等。明矾石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80% ,苍南矾山镇有世界矾都之称。正在勘探开发之中的东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东海油田的开发,必将使温州经济腾飞增添新优势。
地理位置劣势:
温州市河流发育受地质构造制约,沿华夏式断裂线流向。干流大抵西向东流,又因纵横断裂影响,支流多构成羽状水系。许多河流左右岸流域面积不对称,如瓯江支流大部分发育在左岸;飞云江更甚。河流多为山溪性强潮河。源头海拔1000米以上,下游则在滨海平原,河床比降大。上游谷深坡陡,河床呈V形,水急滩险。河口为溺谷,深受潮汐影响,水流缓而多泥沙沉积。集水区域的降雨形式以梅雨和台风雨最多。各河流汛期的出现主要在6~9月,而12~1月水位最低。年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的变幅,平原河流一般是2~3米,山区河流可达10多米。由于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保存较好,河流的含沙量较少,南雁山区、括苍山区是浙南暴雨中心,暴雨强度大,冲刷能力强。飞云江、鳌江、蒲江等沿河坡地土壤遭受严重冲刷,含沙量高;河口感潮段,因受潮汐顶托作用,河水特别混浊。各河流的水温年平均值在19℃左右,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高月平均水温多出现在7月,最低月平均水温在1月或2月;年际变化不大。
深圳地理环境特点有哪些?深圳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而该地之所以发展得如此好,除了和我国政策有关之外,还和她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深圳有哪些地理上的优势呢?我们赶紧来看看下面的深圳地理位置优越性介绍吧。
深圳地理环境特点有哪些 深圳地理位置优越性介绍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毗邻香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4′至22°52′之间。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
全市总面积1953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位于东经113°52'~114°21',北纬22°27'~22°39'。深圳经济特区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至珠江口的安乐村,南临深圳河,北靠梧桐山、羊台山山脉,面积为327.5平方公里,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平均7公里,呈狭长形。
深圳市所辖范围呈狭长形:东西长,南北窄。其东西向直线距离,自东宝河口至蛇口半岛南端为155.2km,至大鹏半岛最南端为157.2km;其南北向最窄处自北部边界至沙鱼涌海岸的直线距离仅6km。深圳市行政辖区内的土地总面积1952.84平方千米;2004年全市建成区面积达550多平方公里,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深圳经济特区(以下或简称特区)土地面积327.5平方千米,是除海南省外最大的经济特区。
深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多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西部沿海一带是滨海平原。主要河流深圳河全长35公里。深圳以平原和台地地形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8% 。北面和东北面多为山地和丘陵,重峦迭翠,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东部和西部沿海地带有丰富的海产资源。另有少量台地分布于各区。
深圳地理位置优越性介绍
深圳地理位置的优势:
深圳位于中国南部海滨,毗邻香港,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
陆地最东端位于东南部南澳街道东冲海柴角,最西端位于西北部沙井街道民主村,最南端位于西南面珠江口中的内伶仃岛,最北端位于西北部松岗街道罗田社区。
深圳发展的区位条件:
深圳以其特殊的功能(经济特区)、特殊的区位(毗邻香港的港口城市)和特殊的人口结构(年轻的移民社会),实现了中国发展资源的最佳组合,因而创造出举世罕见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效益。
深圳作为一个创新的源地,向全国提供设计、标准、研发成果,它完全有这个条件,而且深圳已经涌现出一批创新型企业,也是深圳引以自豪的。深圳最大的比较优势就是创新环境,这个环境其他城市很难具备。
深圳的改革探索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肯定。深圳制度创新的实践,为国家修改宪法和土地管理法、废除粮油票证供应制度、实行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公务员制度等提供了现实依据。全国各地纷纷来深圳考察交流,深圳的很多成功经验已经走向全国。
深圳的口岸
深圳口岸是全国最繁忙的口岸之一,拥有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15个,其中包括中国客流量最大的旅客出入境陆路口岸——罗湖口岸,24小时通关的皇岗口岸,以及中国首个内地与香港无缝接驳的地铁口岸——福田口岸,唯一“一地两检”的陆路口岸——深圳湾口岸。
深圳海陆空铁口岸俱全,是中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出入境人员最多、车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深圳海关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领导,业务管辖区域包括深圳市及惠州市。深圳口岸是全国最繁忙的口岸之一,深圳海关也是全国任务最繁重的海关之一。深圳海关为企业提供“24小时预约通关”等个性化服务。
深圳市边境是靠近香港新界北区的,包括罗湖区、盐田区、福田区及沿海的南山区,是中国拥有最多陆路口岸的城市,在深圳各处连接香港,市民及来访游客可以凭旅游证件方便来往深港两市之间。
从深圳市入境香港只需要十分钟时间办理出入境手续便可以进入香港边境管制站(禁区)转乘交通进入市区。深圳已建成通往境外的各类口岸18个,其中包括中国客流量最大的旅客出入境陆路口岸——罗湖口岸,24小时通关的皇岗口岸等。罗湖口岸、福田口岸均有深圳地铁罗宝线与香港地铁东铁线接驳。
深圳市边境口岸有:罗湖口岸、深圳湾口岸、福田口岸、皇岗口岸、文锦渡口岸、沙头角口岸、蛇口码头口岸(可供旅游人士入境香港转机出国的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