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是织女和牛郎一年只见一次的日子,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是自古传下来的一个凄美的神话故事,至今很多影视剧都有介绍和传颂过他们的爱情故事。那么,关于七夕节的传说故事除了牛郎织女,你还知道哪些七夕节的传说呢?和一起去瞧瞧。
七夕节的传说 关于七夕节的传说故事
七夕节的传说一:乞巧节
这是河南鲁山的传说,相传牛郎死后藏于鲁山,其后备子孙在鲁山生活。鲁山有两大习俗,一个是家家户户养牛,但养牛不杀牛、牛死后掩埋的习俗一直延续了很久,这算是对先辈牛郎的老黄牛的尊重吧。另一个是乞巧节,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乞求赐授巧技,称为“乞巧”。
七夕节的传说二:牛郎织女的传说
相传织女是王母的孙女,她心灵手巧,善织,能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五彩缤纷的云朵。而牛郎是一个孤儿,他勤劳但贫穷,与老牛相依为伴。
一次,在老牛的指点下,牛郎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织女的衣裳,织女也喜爱牛郎,两人就结成了夫妻。从此,男耕女织,生下一儿一女,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此事被王母知道,她大发雷霆,派天兵将织女捉回天宫。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箩筐装着儿女,挑着追到天上。王母见牛郎追来,就用头上的金钗在织女和牛郎之间划出一道大河,这就是银河。
银河水无情地把牛郎和织女隔在两岸,他们只能隔河痛哭相望。王母见他们哭得伤心,动了恻隐之心,命喜鹊传话让他们每隔七日相见一次。谁知喜鹊传错了话,说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一次。于是王母就罚喜鹊给牛郎织女搭桥。
农历七月七日夜晚,仰望群星闪烁的夜空,人们能看到银河两岸有着两颗遥遥相对的亮星——即牛郎星和织女星。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乞巧节,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七夕节的传说三:金牛星下凡
牛郎身边能口吐人言的老黄牛,相传老黄牛是金牛星下凡,所以如此通灵。老牛死之前给牛郎托梦,让牛郎在它死之后剥下牛皮留存,等七月七日那一天,披着牛皮就可以上天和织女相会了。
七夕节的传说四:鹊桥
鹊桥是传说鸟神受牛郎织女的真挚情感而感动派来的喜鹊搭成的桥。牛郎和织女的这份爱情感天动地,喜鹊甘愿以喜鹊桥来完成两人每年一度的美好相会。但是,相传入秋后的第七天,也就是七夕节这一天,喜鹊会因为搭桥,被牛郎织女踩着头来回的走动,所以会造成“秃顶”。
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就会迎来我们的腊八节,腊八节是民间传统节日,人们都说只要腊八一到,春节也就不远了。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都会有一个美丽的故事,那么腊八节的来历故事是什么呢?想知道腊八节的由来是什么,就来看看的介绍吧。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的来历故事
腊八节的寓意
腊八节,俗称“腊八”,汉族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后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腊八节的由来一
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节的由来二
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腊八节的历史记载
宋朝对腊八节的记载
宋朝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
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
《 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
清代对腊八节的记载
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颇有京城特色。
每年万圣节我们一定会看到一样物品,那就是南瓜灯,没错,南瓜灯是万圣节的象征之物,就像圣诞节中的圣诞树一样重要。那么,到底万圣节为什么会有南瓜灯呢?万圣节南瓜灯是什么来的?下面小编为您讲述万圣节南瓜灯的故事。
万圣节南瓜灯的故事 万圣节为什么会有南瓜灯
南瓜灯是庆祝万圣节的标志物。南瓜灯又叫杰克南瓜灯,它的出现是从爱尔兰开始。传说爱尔兰有一个名叫StingyJack的男子,有一天邀请恶魔喝酒,因为喝完后没钱付帐,他就说服恶魔变成六便士来付酒钱,可是Jack并没有拿它来付钱,反而用一条银纸把恶魔镇住,让它出不来。后来恶魔答应Jack一整年都不吓他,杰克才放魔鬼出来。第二年的万圣节恶魔又出现了,它又答应不会来骚扰Jack一年,可是一年还没过完,Jack就去世了。死后,天堂不收他,因为他非常吝啬;地狱也不留他,因为他戏弄恶魔。无处可归的他,最后只好不停的走着,并提着白萝卜,里面放着魔鬼给他的炭火来照亮路面,找一个地方来休息。后来爱尔兰人就用马铃薯或是大头菜做成灯笼,在1840年代随着新移民来到美洲大陆,他们发现比白萝卜更好的材料,那就是南瓜;因此所看到的杰克灯通常是南瓜做的了。
另有说法,StingyJack酒鬼曾经设计将撒旦骗上树,并在树干上刻了一个十字架,让撒旦不敢下来,结果魔鬼和他达成协议,保证从此不再前来骚扰,才得以脱身。Jack在死后,天堂和地狱都拒绝他进入。魔鬼给了他一小块灰烬,让他寻找一个适当的地方来休息,他便将这小块灰烬放在一个打了许多洞的白萝卜当中,好让它烧久一点。后来苏格兰人便模仿他,挖空大头菜,放入蜡烛。爱尔兰人则是用马铃薯或是大头菜;英格兰则用甜菜。这个习俗传到美国后,人们发现圆圆胖胖的的南瓜更适合当空心灯笼。所以自然就变成南瓜的天下,南瓜灯也成为万圣节最应景的道具之一。黑色是传统的万圣节颜色,这可能是因为万圣节前夜的各种传统或仪式都是在晚上举行。
还有说法说一个名叫JACK的小孩,爱恶作剧。一天JACK死后,因为做了坏事不能上天堂,所以下了地狱。但在地狱里他冥顽不化,竟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JACK就与恶魔约法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JACK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地狱长知道后很生气,把JACK赶了出去,他只有提着一个萝卜灯在人间游荡,遇到人类就躲进去。渐渐的,JACK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原谅,小孩们在万圣节也纷纷效仿。古老的萝卜灯演变到今天,则是南瓜做的Jack-O-Lantern了。据说爱尔兰人到了美国不久,即发现南瓜不论从来源和雕刻来说都比萝卜胜一筹,于是南瓜就成了万圣节的宠物。
南瓜灯的做法:
1、切割
在南瓜的顶/底端,用小刀将瓜面切除一块,以便伸手进去掏空瓜瓤。切面尽量平整。
2、掏空、打薄
用特制的勺子或日用勺子也可,将瓜籽和瓜瓤小心掏出来。选定您准备进行雕刻的地方,将那块瓜皮刮薄至1英寸厚。
3、粘贴纸脸谱
在选定处,粘上或者钉上事先准备好的纸脸谱。使用图钉时,注意钉在脸谱的虚线处,这样可以避免瓜面上出现小洞洞。
4、沿虚线描刻
沿纸脸谱的虚线边,用小锥或图钉在南瓜皮上描出脸谱。完成之后,撕下纸脸谱。
5、观看效果
最后用小锥子点对点地再修正一番。毕加索都望尘莫及!
南瓜灯的价值:
南瓜灯用完了之后丢掉太可惜,可以把它入菜,健康美味的南瓜不仅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食疗作用。据《滇南本草》载:南瓜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胃二经,能润肺益气,化痰排脓,驱虫解毒,治咳止喘,疗肺痈便秘,并有利尿、美容等作用。国内外医学专家、学者究实验表明,食南瓜,还有治疗前列腺肥大(南瓜子可治前列腺肥大)、预防前列腺癌、防治动脉硬化与胃粘膜溃疡、化结石作用。
最近的这几年,感恩节在我国是越来越受欢迎的,虽然这样的洋节还没办法和圣诞节,情人节这样火爆的节日相比,但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感恩节的推广和庆祝的队伍中来,希望将感恩这样的理念,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给大家推荐感恩节的故事,小编整理了关于感恩主题的小故事,你会喜欢的!
感恩节的故事 关于感恩主题的小故事
感恩节的故事 关于感恩主题的小故事
感恩节由来故事
感恩节是和美洲古代的印第安人有关,特别是和玉米的种植有十分密切的关系。1620年9月6日,一批英国清教徒难以忍受宗教的迫害,搭乘“五月花号”木船驶往美洲。他们在疲劳、饥饿、寒冷和疾病的袭击下在大西洋上漂泊了65天,最后到达北美殖民地的普利茅斯。
当时正值冬季,气候严寒,田野寂寥。当地印第安人慷慨地拿出贮藏越冬的玉米和土豆,送去猎获的野鸭和火鸡。春天来了,印第安人教他们种植玉米和南瓜,饲养火鸡。白人移民和印第安人建立了亲密的友谊。这年秋季玉米丰收,移民们举行了丰盛的感恩会,用烤火鸡和玉米糕点款待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带着各种玉米制品、烤火鸡、南瓜馅饼、野葡萄以及玉米酒浆等参加晚会,人们欢唱歌舞,通宵达旦。以后在每年玉米收获后的11月底,定居在这里的白人移民都要举行感恩会,家家烤火鸡,烹制玉米食品,款待印第安人。长此以往,这种感恩会就成为一种惯例。
地震救援
感恩节的故事
有一个城市发生了地震。救援工作在紧张地进行。三天后,救援工作人员依稀听得一处有“救命啊!快来救我的孩子啊!”顺着声音搜索,发现是从一片废墟中传出来的。拔开废墟,发现一位年轻母亲四肢撑地,腰背拱起,顶着残砖碎瓦废梁,而在挡住的空间下,有一个婴儿,躲在他身下,熟睡着。这位母亲不住地叨念着:“快救我的孩子!快救我的孩子!”当救援工作人员把她们救上来后,她第一句话就问:“我的孩子怎样样?我的孩子怎样样?”医护人员告诉她:“你的孩子很好,没有危险。”当她一听自我的孩子安全了,没有危险了,情绪一松,晕倒了。医护人员赶快把她送往医院抢救。
这位母亲之所以能撑到此刻,是她要救孩子出去这个强烈的念头支撑着她,如果没有这个信念,她自我也不能坚持下来。
感恩之心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就常怀感恩之心。据说有一次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多谢你来信安慰我,我此刻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关于感恩主题的小故事
孝顺的乌鸦
从前,有一棵很高大的树,树上住着勤劳、善良的乌鸦妈妈,她每天都要飞到好远好远的地方去找虫子给她可爱的乌鸦宝宝吃,小乌鸦在妈妈的关心下越长越大了。 终于有一天小乌鸦都要飞翔了,它高兴地张开了翅膀飞出了家,妈妈可高兴了。可是她已经老得飞不动了,孤单单地呆在家中。 突然从远处飞来了一个小黑点,小乌鸦衔着它平生捕到第一条小虫回来了,它把小虫喂给了妈妈。就这样,小乌鸦飞来又飞去,自己又累又饿,却把找来的虫子一口一口地喂给了妈妈。 妈妈感动地哭了。
说起鬼节,我国有三大鬼节,分别是上月节,中元节和下元节,上月节就是清明节,清明祭祖自不必说,中鬼节是鬼节也不必说,下元节可能少有人知,但确实是我国三大鬼节之一。现在我就给大家说说关于鬼节的传说故事,看看鬼节都有哪些传说吧。
鬼节传说 关于鬼节的传说故事
鬼节传说一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鬼节传说二
一九六六年夏,乔口鱼场安排我在团头湖马转坳看守拦鱼设奋,团头湖是望城县第一大湖,水面一万多亩,在马转坳闸口建有一处大型拦鱼设备,场部安排我和老陈在此看守。马转坳水闸建在两面是水的湖堤上,周围数里渺无人烟,我与老陈住在堤背面一栋小屋里。
有一天,老陈回家去了,我一个人独守孤屋,入夜,小屋又闷热又无电,酷热难熬,我在湖堤上用两张板凳搭块竹板乘凉,浩月当空,清风徐来,银波闪闪,万赖无声,倒还十爽意。不一会,我迷迷糊糊睡着了。
不知睡了多久,忽然,我被一阵水的响声惊醒了,我睁眼一看,只见从水里钻出一个女人,披头散发,她不停地摇着头,月光下,只见她长头发上甩出的水滴如银珠四溅,这个女人身无寸纱赤身裸体,一对大奶子颤巍巍的,她从水面向堤上走来,口里不停地念:“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
当时,刚从梦中醒来的我还以为是做梦。我翻身坐起,我死死地盯着她,一动也不敢动,不想她竟笔直朝我走来,伴着我在竹床上坐下,她肌肤白嫩全身冰凉,头发上的水珠洒了我满身,她口里仍不停地喃喃念叨:“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
我一时吓懵了,手边连根棍子都冒得,我把竹板一掀,她摔在地上,口里仍不停地念:“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
我连忙跑进小屋,哆哆嗦嗦点亮煤油灯,关紧门窗。死死盯着堤上的女鬼。我生怕女鬼推门进来。还好,女鬼在湖堤上重新搭好竹床,躺在月光下不停的念着:“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落水鬼,上嗒岸。”
我睡又不敢睡,出又不敢出去,我闷在小屋里汗淋夹背,女鬼在堤上清风得意。直到天大亮了,女鬼才亭亭玉立地站起来,在我小屋门上敲了一阵门,我不敢理她,她走了。
后来,我跑到几里外农家问过,原来这是一个经常赤身裸体到处游荡的女疯子,年仅二十来岁,长发披肩十分漂亮,只是我以前没见过而已。啊!原来是一条美丽的美人鱼,我至今还经常记挂她,不知她病好了么,她过得还好吗?
鬼节传说三
目连是佛主的徒弟,他很挂念已经去世的母亲,他用天眼通去察看生活在地府的母亲,却发现母亲成了恶鬼,吃不到食物。
目连心痛母亲,就用法力将一些饭菜送到母亲面前,可饭菜一到母亲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连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而这个感人的鬼节传说也就这样流传下来。
不知从何时起,平安夜圣诞节就成了我们固定要过的节日。我们会在平安夜这天送苹果、送礼物,会在平安夜这天举办平安夜晚会,还会在平安夜这天期待圣诞老人的到来。不管平安夜这个西方节日是如何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我们都要知道平安夜的由来是什么吧,所以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关于平安夜的传说故事吧。
关于平安夜的由来
平安夜在每年12月24日的晚上,对的就是晚上,因为就在这一天的晚上,圣母玛利亚开始要生耶稣的时候,突然天空传来了轰鸣的声音,这声音被看守羊群的牧羊人听到了,觉得特别神奇,于是广而告之大家耶稣即将诞生的消息,随着大家的流传,耶稣在12月24日晚上诞生的消息就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至此之后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吉祥的夜晚,也就有了如今的平安夜。
你这时或许会疑问,为什么耶稣降生的事情会被大家广而流传,争相告知呢?据《圣经》上的内容所知,耶稣降生到这世界,是要成为这人世间的王,成为人世间的信仰人物,是为大家洗清罪孽的神。
在耶稣即将诞生的那一晚,因为是牧羊人第一时间告诉大家这个消息,所以被人认为是天使附身,然后到处去张扬耶稣诞生的消息,此后人们就会模仿这个牧羊人到处传扬耶稣诞生的消息,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报佳音这个平安夜习俗活动。如今报佳音的具体活动是基督教会组织一些圣徒去挨家挨户的唱圣诞歌曲,效仿当年那个向大家宣传耶稣降生消息的牧羊人,以圣诞颂歌的形式告诉大家耶稣要降生了,圣诞节就要来了。
平安夜除了报佳音这个习俗,还有烤火鸡、圣诞布丁等美味的圣诞大餐。而在我们中国,平安夜的习俗是送苹果,吃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