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喜欢狗狗,家里面也养着一只或好几只狗狗,对于狗狗来说,人类主人是他们的一辈子,因为它们的寿命只有我们的几分之一。所以,在你养狗的时候,一定要关爱和照顾它们。那么,你知道世界爱狗日是什么节日?世界爱狗日是几月几号吗?不知道的话,和一起去瞧瞧吧。
世界爱狗日是什么节日 世界爱狗日是几月几号
8月26日世界爱狗节,你也可以称之为“国际汪星节”。这个节日的设立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有多少狗狗还在庇护所中等待,并且承认这些毛茸茸的朋友们在许多方面都帮助了身为人类的我们。
20条爱犬行为
1、到你家附近的流浪动物救助站,领养一只狗狗,或者为救助站的狗狗做一天的义工服务。
2、邀请专业的宠物摄影师,为你家的狗狗拍摄一组写真,纪念ta现在最美的样子。
3、把家中狗狗用旧的玩具、毛毯、窝,或多余的零食,捐赠给流浪狗救助中心。
4、教会爱犬一种新游戏(新本领)。
5、写信给当地市政府,质问他/她是否已经下令禁止幼犬商业繁殖。
6、帮助身边的老人或残障人士,给他们遛一天的狗,或者陪他们的狗狗玩耍。
7、走在街上的时候,每当有人冲你说“Hello(你好呀)”就回答“Becaus Dogs!(因为狗狗呀)”
8、回家,仔细检查一遍家中的安全隐患,确保狗狗在家的生命安全。
9、带家里的狗狗去海边踏浪。
10、给狗狗买一二三四五六七……的新玩具,陪ta玩。
11、带狗狗去宠物度假村(或宠物乐园),看ta和小伙伴一起肆意玩耍。
12、给狗狗精心梳理毛发,或者给狗狗来一个漂亮的新发型。
13、为家里的狗狗开一场National Dog Day爬梯,邀请你的好朋友和狗狗一起来玩。
14、到附近贩卖幼犬的宠物店做一场和平示威。
15、给狗狗来一次马杀鸡,或者放松spa。
16、给家里的狗狗画一幅素描,延长这份美好的相伴。
17、给家里的狗狗或者亲朋好友中的爱狗人士,购买一件萌宠主题的礼物。
18、给狗狗来一件最亮眼的装饰(或者项圈、牵引、服装)。
19、身穿国家爱狗日的纪念T恤,骄傲地和小伙伴们一起过节庆祝。
20、拍下狗狗的美照,上传到网站上,分享国家爱狗日这天的喜悦。
狗的寿命有多长狗:平均寿命10~15年
1、泰迪犬(13-15年)
泰迪,准确来说是一种有着泰迪造型的贵宾犬,造型千变万化,而且娇俏可爱,使很多女孩子心中的萌物代表,它的寿命可以说是在狗狗中很长的,多数都在13-15年,泰迪容易挑食,所以平时饲养中需要注意食物的选择,不要让泰迪挑食。
2、柯基犬(12-15年)
柯基犬,短腿的它却有着个大屁股,所以走起路来都是一扭一扭的,可爱极了,很多迷上柯基犬的人都是冲着它的大屁股来的。柯基犬的寿命在12-15年,柯基犬的性格温顺,家里养一只柯基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3、比熊犬(12-14年)
比熊犬,一种超萌的狗狗,因为比熊不掉毛、体味小,而且很适合城市饲养,很多人都喜欢饲养比熊犬,而且作为小型犬,比熊犬的寿命也是算长的了,一般是在12-14年,想要比熊陪你更久,就要好好健康的饲养它。
4、金毛犬(12-15年)
金毛犬,一种和拉拉很相似的狗狗,幼犬的它们很难分清楚,只能很细心去寻找不同,金毛犬的寿命要比拉布拉多犬长,一般是在12-15年,金毛犬容易掉毛,所以饲养金毛需要经常梳毛,而且饮食也要注意低盐分,少脂肪,狗粮要注意清淡营养。
5、边境牧羊犬(12-13年)
边境牧羊犬,听说过它的肯定都知道,边牧智商第一,很聪明,同时也是狡猾的代言狗狗,饲养边牧需要花费很多心思,和边牧勾心斗角,不过欢乐确实很多哦,边牧的寿命是在12到13年。
6、拉布拉多犬(8-12年)
拉布拉多犬,一种温顺活泼可爱的狗狗,很多人都被他那温顺可爱的样子所迷住,不过拉拉的寿命是比较短的,一般在8-12年,拉拉会调皮捣蛋,而且三岁之前的拉拉拆家很厉害哦!建议从小就拿点零食引诱训练。
每年的清明节扫墓已经是我们的传统,临近清明节的时候街巷里就开始售卖扫墓的纸花、香烛、纸钱等祭祀物品了。这些商贩也是提醒着每一个路人清明节该上坟了。那么2020清明扫墓几号开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关于清明扫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2020清明扫墓几号开始 清明扫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2020清明扫墓尽量提前一些,过去有民谚“早清明,晚十一”,清明祭奠先人越早越好,可以在清明前一周两周都可以进行,不要全赶到清明节这一天,另外最好选在上午7点至下午三点前扫墓,这是这一天阳气升旺的时间,是我们祭奠先人的最好时间。
清明节从庙祭到上坟
古时实行土葬,人死后要殡埋。最早只挖坑埋下填平,不留痕迹。从《周易》等文献来看,的确那时人们埋人不筑坟丘标志,是“不封不树。不积土为坟,是不封也;不种树以标其处,是不树也”。那时祭祀先人都去庙里,堆坟觉得无用。但也有一部分人感到先人埋葬之处应有记号,所以《周礼》中又说,“成葬而祭墓为位。”可见周代是埋人习俗新旧交替的时代。到战国孟子时,他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爱面子的穷人总是吹牛,每天回家都有一身酒气,还向妻子炫耀是有钱朋友请客吃饭。时间长了妻子心中生疑,就偷偷跟踪,发现丈夫是到墓地之间进行乞讨,专吃人家祭祖的供品。由此可见,至少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埋人筑坟、上坟祭祀的习俗。但这时家庙祭祀仍在盛行,大概是家庭富裕或地位较高的人家才能修成家庙家祠而祭祀,一般百姓恐怕都要直接上坟了。同时也应当想到家祭,不能盖庙却可以设有牌位,清明节时在牌位前祭奠很方便。到汉朝时,上坟祭祖已经十分普遍,好多人既有庙祭,也进行墓祭。
清明祭扫的具体时间,这在历史上也有变化。但现在大多数地方是节前十日、五日至清明为止。个别的地方或僧侣只能在清明这一天,或于清明后三天进行。除了祭祖,在江浙一带农村还有祭蚕神的习俗,传说蚕神是道教玄明真人所化。
清明节扫墓的流程
自古至今,上坟祭扫都是我国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的重要活动。其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挂纸烧钱,一是修整坟墓。
唐代以前,我国已有烧纸钱祭亡灵的习俗,但因寒食期间禁火,墓祭也不能烧纸钱,人们便将纸钱插、挂在墓地或墓地旁边的树上,有的是用小石头压在坟地上,表示后辈给先人送来了费用。
这就出现了一个疑问,古人认为,给先人使用的物品如果不焚烧,是无法过到另外空间去的,当然食品除外。
在我国,从古至今,不管是宗教还是民间,都有烧香或烧纸钱的习俗。这个纸钱如果不焚烧,阴间的先人就不好用。
在全国各地,扫墓都是清明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有的地方扫墓仪式非常隆重,如在山东泰安,男主人挑着四个小菜和水饺到祖坟前,先摆上祭品,然后焚香跪拜,洒酒祭奠,再在祖先坟头上添些新土,代表给祖先修修房子。而“清明不祭祖,死了变猪狗”的俗谚,则是对不履行祭祖义务者的警示。此外,子女还要到坟前上供、烧纸钱。山东荣成的清明扫墓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清明这天男主人端着纸香盘子,另外还放有酒菜,女主人则挎着篮子,子女们抗着锨。一家人来到祖坟后,先将祭品摆上,然后焚香烧纸并洒酒祭奠。对逝世的长辈,要一跪三叩首,对死去的同辈,则一跪一拜。男人们拜完后,便拿锨为祖坟培土,以防夏天雨大漏水。而妇女们则伏坟痛哭,以示对先人的哀悼和思念。通常,清明扫墓都在午饭前,午饭则聚集在长子家同食,以加深手足之情并不忘父母养育之恩。有的地方清明扫墓习俗则相对简单一些,只带点压在坟头的纸钱,给坟墓添上些新土,因此,又把扫墓叫做“添土”。
美国这片土地原先是属于英国的殖民地,这里原本是印第安人的故乡,在白人入侵之后慢慢统治了这片土地,而后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独立成为一个新的国家。那么美国独立日是几月几号你知道吗?想了解美国独立日是哪一天就往下看吧!
美国独立日是几月几号 美国独立日是哪一天
美国独立日是7月4日。1776年7月4日,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
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又称Fourth of July或July Fourth)是美国的主要法定节日之一,日期为每年7月4日,以纪念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正式通过《独立宣言》。《独立宣言》由托马斯杰佛逊起草,1776年7月4日经大陆会议专门委员会修改后通过,并由大陆会议主席约翰汉考克签字生效。《独立宣言》开宗明义地阐明,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与自由的天赋权利;淋漓尽致地历数了英国殖民主义者在美洲大陆犯下的罪行;最后庄严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脱离英国而独立。《独立宣言》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文献。通过《独立宣言》的这一天也成为美国人民永远纪念的节日,定为美国独立日。
美国独立的历史
【殖民时期】
北美洲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16-18世纪,正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西欧各国相继入侵北美洲。到了十八世纪中期,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块殖民地(特拉华、宾夕法尼亚、新泽西、佐治亚、康涅狄格、马萨诸塞湾、马里兰、南卡罗来纳、新罕布什尔、弗吉尼亚、纽约、北卡罗来纳和罗德岛及普罗维登斯种植地),殖民地的经济,文化,政治相对成熟。但是殖民地与英国之间产生了裂痕,英国继续对北美地区采取高压政策,引起了北美地区居民强烈不满。
【独立战争】
1773年底,波士顿倾茶事件,反英国殖民者倾销。
1774年,来自13州的代表聚集在费城,召开第一次大陆会议,希望能与英国和平解决问题。然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王,并接受处分。
1775年,在马萨诸塞州莱克星顿(Lexington)点燃战火,北美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托马斯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北美十三州在华盛顿领导下,经过北美人民的艰苦抗争,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终于在1783年9月3日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正式诞生。
1787年,在费城举行联邦会议,华盛顿被推为主席。会议决定国家政府有税收、铸造货币、调整商业、宣战及缔结条约的权力,同时采取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机构互相制衡。
1812-1815年,英国再度入侵刚成立的美国,史称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战后美国各州更加团结。想查询更多节日时间内容,请点击》》》节日时间大全
三九天的开始是数九的第19天,一直到数九的第27天结束。当然,每年数九时间都不同,所以时间日期也就不同了。那么2020三九从哪天开始算呢?到底今年三九第一天是几号?首先,我们从今年数九的第一天也就是冬至这天开始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算算吧。
2020三九从哪天开始算 今年三九第一天是几号
2020年三九从2020年1月9日开始算,知道结束2020年1月17日。其中,今年数九的开始是2019年12月22日(冬至),具体数九时间表如下:
2020年一九时间: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2020年二九时间: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8日;2020年三九时间:2020年1月9日-2020年1月17日;
2020年四九时间:2020年1月18日-2020年1月26日;2020年五九时间:2020年1月27日-2020年2月4日;2020年六九时间:2020年2月5日-2020年2月13日
2020年七九时间:2020年2月14日-2020年2月22日;2020年八九时间:2020年2月23日-2020年3月2日;2020年九九时间:2020年3月3日-2020年3月11日。
为什么要数“九”呢?为什么不数二、三、四、五、六、七、八呢?这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的消长,阳长阴消就象征暖来寒去。九,为“至阳”之数,也称老阳,九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了。
数九方法,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从冬至逢壬日算起,到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三九天养生注意事项
1、早睡晚起,以待日光。
中医认为,入冬以后,起居方面要注意“早睡晚起,以待日光”。早睡可以养人体阳气,起床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因为此时人体阳气上升,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也逐渐升高,此时起床头脑清醒,机智灵敏,还有利于防病。平时喜欢晨练的老年朋友,在三九严冬里,应待阳光出现,并做好保暖防护再出门,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受寒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上班族晚起不可能,要尽量做到早睡,不熬夜。
居室温湿度要适宜,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切忌紧闭门窗,要定时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动。
2、注意防寒,温暖过冬。
三九时节尤其要注意头部、背部、脖子、肩膀、腰部、膝盖和脚的保暖,因为气温低很容易受寒引发咳嗽、哮喘等宿疾以及颈椎、腰背、膝关节疼痛。
晚上睡觉时,别把肩膀露在外面,肩不好的人可在肩上搭条毛巾;腰或膝关节不好的人,可以戴上一个护腰或护膝;老人、儿童和患有肺系疾病的人,暖背尤其重要,最好在三九天穿一件贴身棉背心;每晚睡前热水泡脚以消除疲劳、御寒防冻、促进睡眠;注意头部保暖,“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头部的保暖与人体的热平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年老体弱者及儿童冬季外出时更应戴帽子,保护头部及耳朵。
3、不宜晨练,切忌大汗。
三九天人体阳气虚弱,心肺负担重,尤其老年人在最冷的时候不要外出,早晨气温低,雾霾相对较重,不适合晨练,可以在家里做一些简单运动,如在室内慢跑、做体操等。如果气温有所回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室外锻炼,时间最好是下午三四点,雪天、大风天不要外出。
冬季属阴,养生应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毛孔开张,阳气随汗液外泄,寒气通过开张的毛孔侵入体内,损伤阳气,容易使人生病。故运动忌大汗,以微微出汗为宜,每次进行半小时左右,可做一些较为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瑜伽、散步等都非常适合在冬季进行。
4、情绪平和,避免抑郁。
冬季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时期,养生要着眼于“藏”,“藏”的意思就是说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要注意调控不良情绪,遇事节怒,宠辱不惊。对于不良情绪可以找朋友聊天,通过适当方式宣泄出来,保持心情愉快。
冬至过后天黑得早,光照时间短,容易让人产生抑郁情绪。当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使人保持好心情,所以冬季应多晒太阳。
5、适当进补,切忌盲目
冬令进补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一。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补药的作用,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
但进补要适当,切忌盲目。首先要因人而异。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近年来,人们热衷药食同补,用中药材和食材一起煲汤,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进补方式。专家提醒,选择中药进补前要先请中医师辨明体质的“寒热”属性,再选择适当的中药材。
2020年春节是几月几号?2020年春节是1月25日,过完元旦没多少天就是春节,这让人不禁觉得今年的春节有点早呀,而且看完2020年春节放假安排后发觉更早了,因为春节假期过完,1月份还没有结束呢?想知道2020年春节怎么那么早,就来看看的解析吧。
2020年春节是几月几号
2020年春节是1月25日,星期六,庚子年(鼠年)正月初一。
2020年春节放假几天
2020年1月24日至2日2日放假调休,共10天假期。1月19日(星期日)上班。
2020年春节怎么那么早
今年过年这么早,那是取决于今年的农历年也是平年,和18年19年春节提前以此类推,春节日子也提前了,科普知识点如下:
如果上一个农历年没有闰月,那么下一年的春节就会比上年提前11天左右;如果上年农历有闰月,下一年的春节就会比上年推迟19天左右。
2018和2019春节都是平年,导致今年的春节提前,不知道这样介绍大家懂不懂?反正就是跟闰年平年有关,毕竟我国农历如果对照阳历的话,每年都是不一样的日子。
春节介绍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韵味无穷。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有哪些传说
1、“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国古代历来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风俗。清光绪某年腊月二十四,慈禧太后传旨,叫翰林院的翰林们写些庆贺春节的对联。这些翰林们拿出浑身解数,用尽华美辞藻,写好之后恭送太后过目。太后见其中连个“福”字都没有,很是不高兴。翰林们见老佛爷生气,吓得忙跪在地上说:“请老佛爷教诲。”太后说:“去写几个‘福’字来。”翰林们忙回去写了一堆“福”字送上,太后从中挑了几张,让大总管李莲英带着太监到宫内各处去张贴。谁知又惹出了风波。有个太监不识字,把一个“福”字贴倒了,当晚谁也没有发现。第二天,太后出来欣赏对联和“福”字,正巧看到,刚要发怒,脑子转得快的李莲英急忙上前说:“老佛爷请息怒,这是奴才有意把它倒着贴的。这‘福’字倒贴,就是‘福’倒了。福到了,不是大吉大利吗?”慈禧听后,转怒为喜,不但没惩罚那个太监,还赏了他几两银子。后来这个习惯传到了民间,成为一种风俗。
2、万年创建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一天,他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万年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祖乙,对其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3、年兽的传说
熬年守岁:相传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叫“年”的怪兽会在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的夜里出来吃人,为了平安度过这一夜,百姓们会提前做好晚饭,躲在屋里全家一起吃“年夜饭”,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后来大家又发现“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因此,有了熬年守岁放鞭炮的习俗。万年创建历法说:相传在古时,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后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和计算时间的五层漏壶,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便叫当时的国君为此定节,即春节。
白露的到来意味着气候变凉,早晚开始出现露珠。通常这个时候,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开始入秋了,尤其早晚的气温比较低,大家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那么2020年白露是几月几号呢?下面我们来看看2020白露节气具体时间。
2020年白露是几月几号 2020白露节气具体时间
2020年白露时间:2020年9月7日(星期一),12:07:54,农历2020年七月(小)二十
白露时间的计算:[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646,20世纪=8.44。
举例说明:2088年白露日期=[88×0.2422+7.646]-[88/4]=28-22=6,9月6日是白露。
例外:1927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白露含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代表着暑热的结束,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而在季节转化过程中,丰收的秋季带给了人们与健康有关的食物以及民俗。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热转凉的转折点。秋季的前两个节气立秋与处暑,还是酷热天气,因太阳所带来的热力未减弱。
气候特点:
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天气渐渐转凉,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叶面上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这也是“白露”名由之一。植物开始有露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习俗:
收清露: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之神”。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推燕车:在山东省郯城县民间有“白露到,娃娃推着燕车跑”的传统习俗,家家制作能发出悦耳声响的小燕车,孩子们推着燕车跑步御寒,可增强体质。
吃龙眼: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习俗。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吃龙眼最好剥壳后浸泡在煮好的稀粥或米汤内,早餐时吃,健脾,补充水分,不易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