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月球

2020/4/1 16:11:02
万年历日历:月球知识
月球知识
月球或升级为行星?

导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专家日前呼吁学界检讨行星的定义,认为月球就像木星和土星的卫星一样,拥有行星的特征,也许月球或升级为行星,2025年登小行星,应该被重新定义为行星。行星定义直到2006年8月24日才有了一个比较明确且可以被接受的文字叙述。在这之前,尽管行星一词已经被使用了数千年,但令人惊讶的是,科学界始终没有给过行星明确的定义。

月球表面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但这种定义未来可能被彻底颠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专家日前呼吁学界检讨行星的定义,认为月球就像木星和土星的卫星一样,拥有行星的特征,应被重新定义为行星。

如果国际天文联会接受他们的论据,不但冥王星可回归行星之列,太阳系内100多个卫星也有望升格做行星。

NASA“新视野”号冥王星探索任务总指挥斯特恩和5名同僚指出,公众对行星一词往往先入为主,对其他非行星不感兴趣。

为符合更严谨的科学定义和增进公众认识,他们提出在地球物理学的框架内重新定义行星,即强调星体内在物理特质,而非外在的环绕特性。

报道称,在新标准下,围绕其他行星的星体也可视作为行星,地球和月球将成双行星系。若星体有足够引力,能令自身从混杂的石块中成形,也应被视为行星。


最后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导语:大家都玩微信吧,那个微信启动画面里的地球,就是阿波罗17号的3个宇航员拍的。而最后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就是美国宇航员尤金·塞尔。他还在月亮上留下了他女儿名字的缩写,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流动,所以那个名字会一直留在那里。至此之后,再没有任何人登上过月球。当地时间2017年1月16日尤金·塞尔南逝世了,享年82岁。

美国前宇航员尤金·塞尔南因病去世 享年82岁

塞尔南是第二个太空行走的美国人,也是仅有的三个曾两度飞向月球的人之一。他还是在最后一次月球任务(阿波罗17)中,最后一个离开月球的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当天通过“推特”发表声明说:“我们对最后一个在月球上留下脚印的人、退休宇航员塞尔南的逝世感到难过。”

1972年12月14日,塞尔南在月球上留下了最后一个人类脚印。在即将返回登月舱时,他说道,“我们来过这里,现在要离开了;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我们还会带着全人类的和平与希望回到这里。”可惜,至此之后,再没有任何人登上过月球。

“最后一个在月球上留下脚印的人”逝世

2002年,阿波罗17号登月30周年之际,塞尔南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登月的)时间过去了30年,我不能想象自己仍然是最后一个在月球上留下脚印的人。坦白地说,我对此非常失望。”

如今,塞尔南离开了人世,在登月45年之后,他仍然是“登月的最后一人”。在此之前,12位曾经登月的人有5位已经逝世:詹姆斯·埃尔文(1991),阿兰·谢帕德(1998),彼得·康拉德(1999),尼尔·阿姆斯特朗(2012),埃德加·米歇尔(2016)。


地球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都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因此我们都觉得地球的存在是那么的理所当然,但其实,地球能有今天,也是经历过漫长的形成与演变的。那么,地球是怎么形成的呢?月球是离地球最新的星球,你知道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是多少吗?我们一起来了解。

地球是怎么形成的 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46亿年前,地球诞生了。地球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地球圈层形成时期,其时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46亿年前诞生时候的地球与21世纪的大不相同。根据科学家推断,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炽热液体物质(主要为岩浆)组成的炽热的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的温度不断下降,固态的地核逐渐形成。密度大的物质向地心移动,密度小的物质(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这就形成了一个表面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

第二阶段为太古宙、元古宙时期。其时限距今4200-543Ma。地球自不间断地向外释放能量,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释放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气层---原始大气。随着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再汇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就这样,原始的海洋形成了。

第三阶段为显生宙时期,其时限由543Ma至今。显生宙延续的时间相对短暂,但这一时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质演化十分迅速,地质作用丰富多彩,加之地质体遍布全球各地,广泛保存,可以极好的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为地质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建立起了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发生一些天文与地质事件,将事件的时间段叫做地质时期。

在各地质时期,在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空间及太阳系和地球所发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地层、岩石、构造、古生物、古地磁、冰川、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

在不同的地质时期,地质作用不同,特征不同。

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地球形成时期、地壳形成时期、进入太阳系前时期、进入太阳系时期、地月系形成时期、新生时期,见下表。

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月球距离指的是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4×105km(约60RE),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5。是一种天文学的长度单位。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

月球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月球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月球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月球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3。

其中,近地点:月球离地球近地点距离为363,300千米;远地点:距离地球最远的远地点距离为405,493千米。

地月关系:

月球以它柔和的引力(大约是1.98x1020牛顿)轻轻牵扯着地球,直接促成了生命从海洋到陆地的发展。地球上直接朝向或背向月球的区域被这个力拉起来。如果这里是海洋,就会形成潮汐。地球每自转一周都要有两次潮涨潮落。月潮把富含有机物的海水带到陆地边缘。在海陆交界处,一些喜氧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成了最早的陆地生物。

地球与月球互相绕着对方转,两个天体绕着地表以下1600千米处的共同引力中心旋转。月球的诞生,为地球增加了很多的新事物。

地球很久很久以前,昼夜温差较大,温度在水的沸点与凝点之间,不宜人类居住。然而月球其特殊影响,对地球海水的引力减慢了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使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趋向合理,带给了我们宝贵的四季,减小了温度差,从而适宜人类居住。


天文学家告诫

导语:现在有很多“彗星撞地球”世界末日的科幻电影,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想象力,很多天文学家们反复预测和警告公众。然而在最近美国一位行星科学家巴恩斯他根据多年计算结果,提出“月球将会撞上地球”,碰撞时间会是650亿年后。那650亿年后月球真的会撞地球吗?但是现在月球是在远离地球,每年3米,在那么多年以后,月球都不知道离地球多远了。

天文学家警告:月球将撞地球

月球最早也是在650年后撞上地球

近日,天文学家称,未来月球不只是围绕地球旋转,有朝一日月球会撞上地球,而到时候地球将会因月球的撞击产生的大量热量使得地球表面熔化,地球会被巨大的岩浆洋所覆盖,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因为撞击发生最早也要在650亿年后。

这项预测是由美国爱达荷大学的行星科学家杰森·巴内斯(Jason Barnes)博士做出的。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巴内斯表示:“地球-月球系统的潮汐相互作用,其演化的最终状态必然是月球逐渐螺旋式落向地球并最终导致两颗星球的碰撞。”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月球大约形成于45亿年前,在那之后月球便一直在逐渐远离地球。这种远离主要是地球潮汐力作用的结果。

巴恩斯指出,如果地球和月球真的存在碰撞发生,因为太阳,地球早期,成为一个“曲棍球”。

相关推荐

地球漏气了 太阳风把地球氧气 “吹到”月球

陨石坠落地球可与人感应 使头发和衣物发出特别声

除了地球其他星球也会下雪 火星飘雪泛黄覆盖

宇宙也许真的存在“自毁开关” 一按下去将毁灭地球化乌有

月球背面到底是什么


月球大还是地球大

我们很少去思考一些比较宏观的问题,例如我们每天生活的地球有多大?天上的月亮又有多大?等等。从地球上看月球是非常小的,甚至一手就能握住,但实际上月球可是非常大的。那么,月球大还是地球大呢?月球体积是地球的几分之几?我们一起来了解。

月球大还是地球大 月球体积是地球的几分之几

地球从体积上来说比月球大得多,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仅次于木卫一。月球表面布满了由陨石撞击形成的环形山。月球现在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月球,俗称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仅次于木卫一。月球表面布满了由陨石撞击形成的环形山。月球现在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千米,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与地球形成的天文现象: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行至地球的阴影后时,太阳光被地球遮住。

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

以地球而言,当月食发生的时候,太阳和月球的方向会相差180°。要注意的是,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的轨道(称为黄道和白道)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有约5°的交角,所以只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才有机会连成一条直线,产生月食。

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两种(没有月环食,因为地球比月球大)。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而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之时,就会出现月全食。至于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是掠过地球的半影区,造成月面亮度极轻微的减弱,很难用肉眼看出差别,因此不为人们所注意。

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大约是地球的1/4。在月球轨道处,地球的本影的直径仍相当于月球的2.5倍。所以当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而如果月球始终只有部分为地球本影遮住时,即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发生月偏食。月球上并不会出现月环食,因为月球的体积比地球小的多。

太阳的直径比地球的直径大得多,地球的影子可以分为本影和半影。如果月球进入半影区域,太阳的光也可

一些,这种现象在天文上称为半影月食。由于在半影区阳光仍十分强烈,月面的光度只是极轻微减弱,多数情况下半影月食不容易用肉眼分辨。一般情况下,由于较不易为人发现,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另外由于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这也意味着在发生月全食时,月球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内,所以不会出现月环食这种现象。


地球离月球有多远

我们总是一抬头就能看到月亮,以至于觉得月亮离我们地球非常的近。的确,相比于其他行星,月球离地球算是最近的了,但毕竟是星体,近也不是我们随便就能到达得了的。那么,到底地球离月球距离是多少具体?科学家计算出的地球离月球有多远?我们一起来了解。

地球离月球有多远 地球离月球距离是多少

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其中,近地点:月球离地球近地点距离为363,300千米;远地点:月球距离地球最远的远地点距离为405,493千米。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27.32日。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但是已知月球平均每年以3.8cm的速度逐渐与地球离去。

月球在地球引力长期的作用下,它的质心已经不在其几何中心,而是在靠近地球的一边,因此月球相对于地球的引力势能就变得最小,在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月球的质心永远朝向地球的一边,就好像地球用一根绳子将月球绑住了一样。太阳系的其他卫星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所以卫星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不是什么巧合,而是有着内在的因素。

地震和月球到底有没有关系?这是近百年来始终困扰科学家的问题。如今,日本防灾科学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终于证实:月球引力影响海水的潮汐,在地壳发生异常变化积蓄大量能量之际,月球引力很可能是地球板块间发生地震的导火索。10月22日,著名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地球和月球哪个大?

地球: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月球:

月球,俗称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1/81,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仅次于木卫一。

月球的赤道直径 3,476.2 千米,两极直径 3,472.0 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