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是什么时候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是什么时候
12月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0年前的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侵占中国南京后,公然无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严重践踏了人类的正义和良知,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丑恶、最黑暗的一页。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日,是中国的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警示世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不要让悲惨的历史再度重演。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日本都留文科大学名誉教授笠原十九司认为纪念活动具有重要的和平意义,“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是在追悼战争死难者的同时,为了防止战争所带来的悲剧重演。作为整个人类的教训,是再也不要发生战争。纪念活动是向世界传递和平的理念,所以我觉得非常具有意义。”
虽然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以及各种物证、证言等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但是近年来,日本社会右倾化抬头,日本政界、学术界都有人公然站出来否定侵略历史。历史研究家、琉球大学名誉教授高岛伸欣认为不能正确地面对历史是日本的耻辱,“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80年了,仍然还在进行讨论,是非常可耻的事情。举行纪念活动是因为日方没有承认责任,所以中国人民无法抑制愤怒,作为日本人来讲觉得是很可耻的事情。”
否认历史的风潮日益抬头,日本的历史教育也富有重要的责任。歪曲或者删除这段历史的教科书在学校中被使用,老师回避教授历史事实,导致日本国民对过去的“加害”历史知之甚少。本泽二郎对此表示非常的担心,“包括我在内,在初中和高中都没有学过,之前不知道这段历史。现在的日本历史教科书都没有相关的内容,所以现在的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样的事情。这是损害日本和中国,日本和亚洲国家关系的重大问题。”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英语:Nanjing Massacre, Rape of Nanjing)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侵华日军在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在中国,自1947年南京军事法庭审判以来,普遍认为约有30万人在大屠杀中遇难。在日本,日本政府承认“发生过杀害非战斗人员和掠夺等行为”,但对遇难人数则暧昧不清,也有认为南京大屠杀不存在的“否认派”。“否认派”的论调得到部分日本政商势力的支持,在华人世界引起强烈反感,这也使得南京大屠杀成为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历史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