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黄打非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扫黄打非手抄报一等奖图片
扫黄打非基本介绍
“扫黄打非”是文化市场管理的一个专业术语,是一项执法活动,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文化市场秩序的重要举措。
“扫黄”是指扫除有黄色内容的书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及网上淫秽色情信息等危害人们身心健康、污染社会文化环境的文化垃圾。
“打非”是指打击非法出版物,即打击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破坏社会安定、危害国家安全、煽动民族分裂的出版物,侵权盗版出版物以及其他非法出版物。
2018年11月16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四部门,联合修订并发布新的《“扫黄打非”工作举报奖励办法》,于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
2018年全国共查办各类“扫黄打非”案件1.2万余起,其中刑事案件1200余起,刑事处罚2670余人。
职能调整
(一)加强的职能
全国扫除黄色出版物、打击非法出版活动(以下简称“扫黄打非”)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出版物市场的执法监管。
(二)新增的职能
参与制订出版物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参与规划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单位的总量、结构和布局。
(三)划入的职能对全国出版物市场的监督管理。
“非”的危害
在政治方面,由于非法出版物在内容上的反动和政治问题或违反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或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或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或泄露国家机密,或宣传错误的思想和政治观点,破坏了社会主义的稳定,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
在产业方面,非法出版物会败坏了正规出版单位的声誉、抢夺出版资源、挤占正规出版物的市场、推动盗版、盗印活动,加剧了行业间不正当竞争。
在科学文化方面,非法出版物不仅侵害了作者的著作权和声誉,也侵害了文化消费者的权益。同时,盗版、盗印侵犯了合法出版单位的出版权,挤占了市场,扰乱了出版行业秩序,严重影响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黄”的危害
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或工作。迷恋网络色情对青少年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是荒废他们正常的学业或工作,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或工作。
网络色情提供大量的色情图片与文字,而其中的很多图片与文字宣扬的是各种畸形的性行为,会扭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走向性犯罪。
一些有组织的色情制造、传播者利用网络聊天室诱骗青少年进行犯罪行为,甚至危害青少年的人身安全甚至生命。
打黄扫非标语
1、开展“扫黄打非”,净化社会环境
2、坚持“扫黄打非”,保护知识产权
3、拒绝盗版出版物,争做文明健康公民
4、开展“扫黄打非”,关系大家、小家;拒绝盗版,从我做起
5、打击侵权盗版,净化文化市场
6、坚持“扫黄打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7、保护知识产权,提高民族创新能力
8、深入开展“反盗版天天行动”,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9、盗版是文化沙漠的祸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0、尊重知识,尊重劳动,打击盗版,保护创新
11、“扫黄打非”,传承发扬优秀文化,清除文化垃圾
12、“扫黄打非”,创造清新的精神家园
13、坚持开展打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传播淫秽色情违法犯罪活动
14、坚持“扫黄打非”,营造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