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 老黄历 - 历史上的今天 - 3月25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历史上9月22日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9月22日)


历史上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9月22日是什么日子、发生了什么
189年 (汉灵帝中平六年八月戊辰)大将军何进入宫,策划铲除宦官,事败被杀
234年 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去世
1072年 北宋儒学家、作家欧阳修去世
1422年 瑞士独立日
1499年 瑞士独立
1550年 神圣罗马帝国舰队在突尼斯的迈赫迪亚俘获土耳其“阿非利加塔”号舰
1606年 中国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大顺政权的建立者李自成出生
1630年 明朝抗清将领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于北京
1776年 美国间谍黑尔未经审判即被处绞刑 他最后的遗言是:“我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我只能为我的国家献出一次生命 ”
1791年 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法拉第出生
1792年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860年 英法联军迈进北京,咸丰皇帝从圆明园出逃往热河
1862年 美国总统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9年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创作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第一部分《莱茵的黄金》在慕尼黑首演
1873年 清政府派陈兰彬去古巴,查明华工受虐待的情况
1874年 甲戌风灾发生
1882年 清政府命令云南布政使唐炯出关,联络刘永福抗法
1898年 荣禄派兵闭城门断铁路,于京城内搜捕维新派人士及帝党官僚
1900年 沙俄军侵入吉林
1908年 保加利亚独立获得承认
1919年 在福斯特领导下,美国约三十六万五千名钢铁工人和二十万铁路工人罢工 抗议十二小时工作日,此次罢工持续四个月之久
1922年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出生
1927年 塞拉利昂宣布废除奴隶制
1930年 辛亥革命元老谭延恺病逝
1932年 军阀张宗昌被韩复榘派人刺杀
1933年 第十九路军与红军前线休战
1937年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第二次国共合作宣告成立
1940年 日军入侵越南
1942年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生
1947年 苏联、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法国、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在波兰西里西亚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总部设在贝尔格莱德
1957年 影星周璇病逝
1958年 著名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出生
1959年 著名的棉花科学家和农业教育家,中国现代棉作科学主要奠基人冯泽芳逝世
1960年 马里共和国独立
1965年 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受安理会决议宣布停止军事行动,但在此后数月中,破坏停战的事例屡见不鲜
1973年 基辛格就任美国国务卿
1974年 官方发表统计数字:洪都拉斯在二十日的飓风袭击灾害中有五千人死亡
1975年 美国总统福特在十七天内第2次遇刺(第一次为9月5日),但总统安然无恙,两次行刺的凶手均系妇女 第一位以100万美元获得保释;第二位以五十万美元获得保释
1976年 罗纳尔多,巴西足球运动员,曾代表巴西国家足球队获得1994年、2002年两届世界杯冠军
1980年 两伊战争爆发
1981年 由22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及其代表参加的关于合作与发展的国际会议在墨西哥坎昆举行
1982年 蒋雅文,香港歌手
1983年 朱建华以2.38米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
1984年 徐淑敏,香港艺人
1986年 英国给一个两月半男婴移植心肺成功
1987年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北京代表孔雷飒先生代表联合国秘书长向北京市、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以及宋庆龄基金会,授予“和平使者”奖状
1988年 首次横穿欧亚大陆的“东方快车”抵北京
1989年 国际残奥委会成立,总部设在柏林
1990年 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
1991年 扎伊尔陷入全国动乱
1992年 《西藏主权归属和人权状况》白皮书发表
1993年 巴基斯坦解放组织下令停止军事行动
1994年 国际考古学家小组发现最早人类化石
1995年 《巴塞尔公约》(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公约)修正案获通过
1997年 蒋介石次子,蒋经国之弟蒋纬国病逝
1998年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成立
1999年 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2003年 沈遐熙,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原会长
2004年 合金弹头4发售
2006年 东京游戏展
2008年 国际聋人节

 

历史上的今天官网

历史上的日子(阳历)

历史上的今天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9月22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9月22日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重大历史事件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吉安永丰县)人。4岁丧父。母贤淑,留下“画荻教子”的美谈。

    欧阳修于1030年(天圣八年)中进士,同年5月任西京国守推官,掌管文书,此后历任知县、知州、馆阁校勘、知谏院、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

    1071年(熙宁四年)告老退居颍州,次年9月22日(八月初八日)去世。

    欧阳修从维护宋统治出发,提出过许多新建议。但他最杰出的贡献在于文学和史学方面。他领导了北来的诗文革新运动,主张“明道”、“致用”、“尚朴重散”,几十年中取得了很大成就。

    除与宋祁合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外,著有《居士集》、《居士外集》、《六一诗话》等。

    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他担任主考官时的进土苏轼、苏辙、曾巩及经他推荐而居高位的王安石、苏洵等均为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文人。

    袁崇焕墓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号自如(或又字自如),广东东莞石竭镇水南乡人,广西梧州藤县籍。明朝末年有争议人物,政治、军事人物,抗清议和著名文官。
    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任福建邵武知县。天启二年(1622年)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同年单骑出关考察关外,还京后自请守卫辽东,任宁前道,筑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卫戍。
    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攻宁远城三日不克,八个月后,在远征蒙古之后死去,袁崇焕奏称其系受宁远炮伤而死,是为宁远大捷,袁崇焕因功升至辽东巡抚,并开始经营关宁锦防线,次年再次取得宁锦大捷,但终因不附魏忠贤,被其党所劾去职。熹宗崩,思宗即位,魏忠贤见诛。朝臣纷请召袁崇焕还朝。崇祯元年(1628年)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七月,思宗召见崇焕。崇焕慷慨陈词,计划以五年复辽,并疏陈方略,皇帝大喜,赐崇焕尚方宝剑,在复辽前提下,可以便宜行事。至于宁远大捷,后世对于袁崇焕是否有参与其战事大多持保留态度。努尔哈赤之死,有一说因病加上旧伤未复,终于死亡。另一说是遭红夷大炮重伤不治,但是否是袁崇焕所发不得而知。
    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与内阁辅臣钱龙锡谈到平辽事宜,认为毛文龙“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主张“先从东江做起”,集中精力对付毛文龙。后袁崇焕于7月24日借口阅兵设计文龙,当众宣布毛文龙十二大罪状,以尚方宝剑斩文龙于皮岛(今朝鲜岛)。十一月初十到蓟州,上疏说:“严备拔哨,力为奋截,必不令越蓟西一步。”。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发生“己巳之变”,皇太极率号称十万清兵绕境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兵临北京城下,北京戒严。袁崇焕闻讯带兵两日急行三百里,袁崇焕本应将来犯之敌阻挡在蓟州至通州一线,在此展开决战,以确保京城安全。但当他侦察得知敌兵已经越过蓟州向西进发时,只是率兵跟蹑,赶到河西务时,又不顾将领反对,率部前往北京,于次日晚抵达广渠门外,和后金军互有杀伤。袁崇焕如此之举,引起北京城外的戚畹中贵的极度不满,纷纷向朝廷告状:袁崇焕名为入援,却听任敌骑劫掠焚烧民舍,不敢一矢相加,城外戚畹中贵园亭庄舍被敌骑蹂躏殆尽。史载:“都人骤遭兵,怨谤纷起,谓崇焕纵敌拥兵。”兵部尚书梁廷栋请崇祯立斩袁崇焕,“则逆奴之谋既诎,辽人之心亦安”(《明本兵梁廷栋请斩袁崇焕疏》)当崇祯闪过复用袁崇焕的念头,即“守辽非蛮子不可”,此时温体仁赶紧连上五疏,请速杀袁崇焕,再无商量余地。
    崇祯三年(1630年),袁崇焕以“通虏谋叛”、“擅主和议”、“专戮大帅”的罪名“磔”死于北京甘石桥。刑前崇焕遗言:“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将勇,忠魂依旧保辽东。”慷慨赴死。崇焕伏刑之惨情,令人毛骨悚然,当时北京百姓都误信袁通敌,恨之入骨,“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张岱《石匮书》)。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明季北略》)崇焕死后,佘氏义仆为其收敛骸骨,葬于北京广渠门内广东义园,并从此世代为袁守墓。史载“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明史?列传一百四十七?袁崇焕》)
    乾隆49年(1772年)清高宗下诏为袁崇焕平反。《清高宗实录》载:“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袁崇焕冤案案情始末终于真相大白,不过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所谓的真相大白仍有商榷之处。
    电学中电容单位叫“法拉”。为什么要以“法拉”为单位?这是为纪念著名的化学家、物理学家法拉第在电学上的巨大贡献的。法拉第从小是个苦孩子。1791年9月22日生,父亲是个铁匠。由于家里穷,法拉第从小只读过几本启蒙读物。13岁那年,他便当上报童,书报商列波看他聪明勤快,把他招进钉书店当学徒。钉书店里的书堆积如山,法拉第在工余时间便如饥如渴地阅读各种书籍。《大英百科全书》中关于电学的文章,使他对自然科学发生了强烈的兴趣。他利用废旧物品制作静电起电机,进行了简单的化学和物理学实验,还利用业余时间去听科学演讲。一位列波的老主顾对法拉第的好学精神很赞赏,赠给他皇家研究院的入场券,使他有机会听到著名化学家戴维的演讲。他把戴维讲的全部记录下来,回去再进一步学习研究。1812年,法拉第学徒期满,被介绍给戴维当临时的抄写员。戴维看了法拉第的听课笔记,十分赏识,便聘他作实验室助手。从此,法拉第开始了他的科学生涯。1813年秋,戴维与一位富有的青年寡妇结婚,决定去欧洲作蜜月旅行。管家和仆人深知这位寡妇娇生惯养,使气任性,不愿跟去,因而遭到解雇。这样,法拉第便一身集助手、管家、仆人三种职务,陪戴维去旅行。他白天为主人干活,晚上主人休息之后,他读书做实验。这次旅行,他见到了很多著名科学家,参加了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学会了法语和意大利语,大大开阔了眼界。正如法拉第的一位好友所说:“他(法拉第)上的大学是在欧洲,他的考师就是他伺侯的主人,以及慕戴维之名而来的那些名流。”1815年4月,法拉第回国后,立即全力以赴地进行科学研究。他大胆地进行各种试验,有时甚至要冒生命的危险。有一次作氯气实验,明知氯有毒,还亲自吸入氯气以验证其性质。这种甘冒风险和勤奋的精神,使他在科学上迅速地取得了一系列成就。1816年,他发表第一篇科学论文;1818年,他研究合金钢发现添加微量金属元素可以影响钢的性能,1820年,他首次用置换反应制成两种碳氯化物;1823年,他液化了氯气;1825年,他从石油中分离出苯,还试制成化学玻璃;1824年,他被选入英国皇家学会,时年33岁;次年升任皇家研究院的实验室主任。他经过多年的反复实验,终于在1831年10月17日宣布,可以用永久磁铁产生电流,使磁力转变为电力,这就是有名的电磁感应原理。利用这个原理,他创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感应发电机。法拉第的座右铭是:“象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的确,他一生中没有一天不在为人类作贡献,直至1867年8月25日,他在工作椅上安然去世。
    1789年到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也是最为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推翻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且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制度,也鼓舞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共和国的诞生和吉伦特派统治的建立,是这场大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阶段,也是法国大革命深入和发展的必然产物。1789年7月,巴黎人民攻陷了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这标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从此法国开始了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立宪派代表着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利益,企图在法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他们极为害怕甚至仇恨人民的革命运动。1791年7月17日,近万名群众聚集在马尔斯广场,要求审判企图逃往比利时的国王路易十六,实行共和制度,结果遭到制宪议会派军镇压,造成流血事件。9月,制宪议会还通过了《1791年宪法》,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马尔斯广场事件和《1791年宪法》的颁布,表明君主立宪派已公开向封建势力妥协,背叛了革命和人民。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欧洲各国封建统治者胆战心惊。他们策划武装干涉法国,镇压法国革命。1792年4月反法战争开始后,法军节节败退。法国人民紧急行动起来,各地纷纷成立义勇军,开赴前线。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义,冲进王宫,囚禁了国王,推翻了君主政体,结束了3年来君主立宪派的统治。9月20日,法国军队在凡尔登附近两次打退普鲁士军队的进攻,取得了法国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第一次胜利。几天后,法军开始反攻,最终把敌人赶出法国领土,法国革命得救了。9月21日,在全国选举中产生的国民公会在巴黎开幕。在国民公会中,吉伦特派由于得票最多而占优势,从此,法国开始了资产阶级共和派——吉伦特派的统治时期。国民公会通过了《废除君主政体案》。9月22日,又通过了成立共和国的决定,这个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国民公会还公布了革命历法,以9月22日为新纪元的开始,1792年为共和元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后,巴黎人民和资产阶级民主派强烈要求组织法庭审判国王,吉伦特派却竭力袒护包庇国王。后来由于发现了路易十六通敌卖国的文件,国民公会审判了国王。路易十六于1793年1月21日被送上断头台。6月,巴黎人民又一次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吉伦特派统治,法国开始了资产阶级民主派——雅各宾派专政时期。1804年,拿破仑.波拿巴称帝,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被法兰西第一帝国代替。
    1862年9月22日,美国第十六届总统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马克思称赞这个宣言是“联邦成立以来的美国史上最重要的文件”。北美洲原是印第安人故乡,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不断地向北美洲移民,并在这里建立13个殖民地。殖民者残暴地屠杀土著居民,使印第安人濒临绝种。于是,他们又从非洲掳掠来大批黑人充当奴隶,这些黑人奴隶就如同农奴主饲养的牲口,过着非人的生活,没有人身自由。随着掳掠来的黑人奴隶的增多,黑奴问题成了美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林肯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代就同情黑人农奴的悲惨遭遇。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奴隶贩子当众毒打侮辱黑奴,他小声地向同伴说:“等到有那么一天,我有机会来打击这一制度的时候,我一定会把它彻底打垮。”1834年他跨入政界后,多次发表关于解放黑人的演说,特别是1856年竞选副总统时,明确表示:“我们将为争取自由和废除奴隶制而斗争”。林肯的解放黑奴的主张,遭到美国南部农奴主的强烈反对,却符合美国北方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需要自由地招聘廉价的劳力,在北方资产阶级的支持下,1860年,林肯选为美国第十六届总统。美国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于1861年2月组成了南方联盟。4月12日,向北方发动进攻。美国南北战争就此开始。由于北方资产阶级林肯政府没有充分准备,内战初期,北方失利,华盛顿几乎失守。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1862年,林肯采取了革命性的措施。其中最有力的措施是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各州的黑奴“永远获得自由”,“可参加合众国军队”。这些措施,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的革命积极性,很快就有50万至75万工人参加了军队,南方有50万黑人逃离种植园,在敌人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牵制了奴隶主的10万军队,使南方在经济上濒于崩溃。于是,战争形势急转直下。1865年4月3日,南方首都里士满被北军攻克。历时4年之久的南北战争,以北部的完全胜利而告结束。
    马里共和国是非洲西部的内陆国家。北部为撒哈拉沙漠地区,全国总面积约124万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首都巴马科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国共有23个部族,其中班巴拉族为最大的部族,占全国人口的34.5%。其他较大的部族还有颇耳族、塞努福族、萨拉考列族和马林凯族等。马里是一个西非古国,历史上曾经是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的中心地区。19世纪50年代遭受法国殖民军入侵,1895年沦为法国殖民地,国名为法属苏丹。经过长期的英勇不屈的斗争,马里人民终于在1960年9月22日赢得了独立。独立以后,马里政府和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马里是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9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牧渔业生产,曾有“西非粮仓”之称。主要农产品有小米、高梁、玉米、稻谷等粮食作物和棉花、甘蔗、花生等经济作物。正常年景,全国可产粮120万吨以上,棉花10多万吨。棉花是马里大宗出口商品之一。畜牧业是马里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年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7%。活牲畜和畜产品是国家第二大出口商品。由于干旱和沙漠化等原因,农业发展受到影响,致使粮食不能自给,国家每年得花大量外汇进口粮食。畜牧业也遭受严重损失,牲畜存栏数大为下降。1985年与1982年相比,牛存栏数减少380万头,羊减少290万只。马里的灾民达200万人左右,缺粮33万吨。面对严重的困难,马里政府和人民并不气馁。政府以202亿非洲法郎的外汇进口了23万吨粮食,并呼吁国际社会提供粮食援助;同时还允许商人在国家适当控制价格的条件下,进口粮食,保证人民的正常生活。广大灾民在政府帮助下也积极进行生产自救。为了同旱灾和沙漠化作斗争,马里政府制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协调一致的战略行动计划,大力修建水坝,建造和整修水库,改进灌溉系统;同时动员人民群众、民主组织和技术服务部门大力植树,反对烧荒。马里政府还制定了以“实现粮食自给”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战略。经过努力,加上去年喜逢十年多来少有的充沛雨量,1985—1986年度粮食产量达140万吨,是10年来最好的收成。近年来,棉花也获得丰收,出口创汇近275亿非洲法郎,占全国总出口额的44%。在国际事务中,马里政府奉行中立、不结盟的政策,坚持反帝、反殖,强调非洲团结和反对外来势力干涉非洲事务,主张南北对话,支持南南合作。中国和马里两国相距万里,但两国人民在长期的共同斗争中一贯相互同情、相互支持,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中、马两国自1960年10月25日建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里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这次马里总统穆萨.特拉奥雷上将对中国的正式访问,必将进一步促进这一友好关系向前发展。

    战场上戴着防毒面具的伊朗士兵

    1980年9月22日,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爆发大规模持久战争。

    长期以来,两伊存在领土纠纷、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初,双方发生边境冲突。1975年在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的斡旋下,两伊签订《国界和睦邻条约》(即《阿尔及尔协定》),规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伊朗同意将克尔曼沙赫省的约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伊拉克。两国矛盾有所缓和,但未真正解决。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诺。1979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执政后,两伊关系急剧恶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称要废除边界协定,双方边境冲突逐步升级。

    9月17日,伊拉克宣布对阿拉伯河拥有全部主权。22日出兵伊朗,战争爆发。战争初期,伊拉克得势,占领伊朗约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981年3月底,双方形成僵局。1982年4月,伊朗发动反攻,基本上收复全部失地。7月,伊朗军队越过边界,占领伊拉克境内的一些城镇和据点。10月,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攻势,双方进入相持阶段。1984年4月起,战争向海峡水域和城市区扩展。

    为破坏对方经济和切断石油出口运输线,发生了“油轮战”和“袭城战”,’双方竞相攻击对方的石油基地、中心城市,袭击出入对方港口的油轮。两伊战争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伊斯兰会议组织、不结盟国家等都曾多次出面调停,但由于双方条件相距甚远,未能奏效。1987年7月20日,安理会通过结束两伊战争的598号决议。伊拉克宣布接受,伊朗则坚持应惩办战争祸首,要求萨达姆下台,拒绝接受。1988年初,伊拉克连续发动进攻,收复失地后于7月又进入伊朗境内。7月18日,伊朗改变以往强硬态度,宣布接受安理会的598号决议。8月20日,双方宣布停火。8月25日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双方开始直接谈判。至此,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这场战争使双方死亡约100万人,伤约170万人,相当于四次中东战争人员伤亡总数的17倍,整个经济损失高达约6000亿美元。

    1988年8月20日两伊正式实现全线停火。
    朱建华(1963年4月1日-),中国上海人,著名跳高运动员,前世界纪录保持者。身高1.93米,体重70公斤。

    1973年,朱建华开始接受跳高训练,于1983年6月到1984年6月间,连续三次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将其从2.35米提高到2.38米。1983年6月11日,他在全运会预赛中跳出2.37米一举打破世界纪录;同年9月22日,他在五运会上以2.38米的成绩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1984年6月10日,在联邦德国举行的一场跳高比赛中,朱建华将世界纪录再次提高到了2.39米,这一成绩也是他职业生涯的最好成绩。

    朱建华曾在首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和198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两次获得铜牌,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赛中夺冠大热门朱建华未能发挥出最佳的竞技状态,以2.31米的成绩夺得一枚铜牌,这比他在一个多月前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差了足足0.08米。


历史上9月22日是什么日子
历史上的今天9月22日提供历史上9月22日是什么日子,9月22日在历史节日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


9月22日星座

2025年9月22日是什么日子


喜欢万年历黄道吉日?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万年历查查: http://www.wnlcc.com

欢迎搜索"wnlcc"进入本站!

黄历吉日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