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 老黄历 - 历史上的今天 - 3月25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历史上6月27日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6月27日)


历史上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6月27日是什么日子、发生了什么
363年 罗马皇帝朱里安
1662年 李自成义子、反清领袖李宝国
1682年 瑞典国王瑞典查尔斯十二
1709年 俄罗斯沙皇彼得大帝在波尔塔瓦战役击败了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
1858年 《中法天津条约》签署
1869年 德国胚胎学家、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得主施佩曼
1878年 何香凝诞辰
1880年 美国盲聋学者海伦凯勒出生
1892年 德国化学家肖莱马
1895年 傅作义诞辰
1905年 俄黑海舰队“波将金”号起义
1915年 电影艺术家赵丹诞生
1917年 潘兴率美军在法国登陆
1918年 福斯克特,D.J,英国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家
1927年 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对华侵略总政策
1935年 中日签订《秦土协定》
1938年 国民政府提出“保卫大武汉”的口号
1940年 苏联占领波罗的海沿岸三国
1942年 德军渡过顿河向高加索油田进攻
1950年 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
1954年 苏联第一个原子电力站发电
1957年 日本政治家、外交家重光葵
1962年 滇军将领龙云
1964年 毛泽东严厉批评文艺界
1969年 美国发生暴乱,争取同性恋权利
1970年 工农兵学员上大学
1971年 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的中国第一艘两万吨级货轮“长风号”下水
1973年 中国进行第15次核试验,这是一次空中的氢弹试验
1974年 法国和伊朗签订帮助伊朗发展十年协定,向伊朗出售了五座核反应堆
1977年 著名西班牙足球运动员劳尔.冈萨雷斯
1980年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
1982年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次运载军用物资
1983年 发达国家和东南亚地区国家对话在泰国曼谷举行
1984年 伊朗波音727飞机被劫持,停在埃及开罗东飞机场
1986年 国际法庭裁决,尼加拉瓜诉美国案中,美国败诉
1987年 法国塞纳河发生油船相撞事件
1990年 尼加拉瓜内战结束
1991年 南斯拉夫爆发内战
1992年 意大利三大工会组织10万人大游行,抗议黑手党暴行
1994年 奥姆真理教发动松本沙林毒气事件
1998年 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正式启用
2000年 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2003年 喀麦隆国家足球队运动员维维安.福在喀麦隆队与哥伦比亚队进行联合会杯半决赛时猝死在足球场上
2004年 中央军委授予红其拉甫边防连荣誉称号命名大会隆重举行
2007年 布朗就任英国首相
2009年 上海一幢在建13层楼房突然倒塌

 

历史上的今天官网

历史上的日子(阳历)

历史上的今天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6月27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6月27日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重大历史事件

    1709年,波尔塔瓦会战的情景

    波尔塔瓦会战是俄国彼得大帝的军队与瑞典查理十二世的军队于1709年6月28日(一说7月8日)所发生的一场战争,是大北方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俄军的决定性胜利终止了瑞典成为欧洲列强的时代。
    战役于6月28日黎明之前3时45分开始,瑞军开始向俄军防线攻击。起初,战役是以传统的战争风格进行,受训较佳的瑞典军向俄军的左翼与中心挤压,突破了一些俄军的据点。瑞典军看来好像持有优势,但很快就失去了。黎明时分,天气变得又热又湿,初升的太阳被火炮与滑膛枪的灰烟弄得模糊。彼得大帝拥有相当多数量的步兵,拖住了拥有火炮的瑞典军,早上九时,他组织一支25,000名的援军于防线的中央,俄军营垒之前展开,由73门重炮支持。由利温赫特将军指挥的瑞典军步兵,尝试攻击营垒前的俄军步兵。但瑞典军的进攻很快就退下来了,并因差劣的通讯而导致迷失了方向。令瑞典军更不利的是,一队合共2600人,由胡斯将军指挥的瑞典军分遣队,在一列俄国4000人援军纵队重夺据点后,被俄军据点包围。分遣队伤亡1,000人后,弹药耗尽,胡斯将军被迫投降。
    在战场北面,早上10时10分,瑞典军的进攻被曼斯基哥夫将军指挥的俄军骑兵反攻溃。瑞典军右翼的步兵被彼得大帝亲率的俄军中央步兵包围。10时30分,巴华将军率领俄军骑兵再次进攻,攻击瑞典军的左翼及后方,于15分钟内将瑞典军防线瓦解。看见他的军队于后方被打败,查理于11时指令撤退。中午12时,俄军骑兵清理于战场上走散的士兵后回到俄军防线,战事结束。查理纠集剩余的瑞典军与辎重队列,同日撤退到南方,放弃围攻波尔塔瓦。瑞典军渡过了丹尼亚柏河,但俄军顽强追赶,最后瑞典军被迫于三天后7月1日于皮列禾洛查拿镇投降。
    为何查理十二世在俄国严冬之后仍然冒险进攻至今仍然是一个谜。不过会战之后并不是大北方战争的结束,战争仍持续了多十二年。战争的结束是俄国在圣彼得堡创建的海军逼使瑞典退出战争。
    何香凝(1878.6.27—1972.9.1),原籍广东南海,生于香港。1897年与廖仲凯结婚。1902年东渡日本,1908年入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此间,与廖仲凯随同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1910年毕业归国。之后辗转于港、穗、沪及日本之间,为革命奔波,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妇女部长、中央委员等职。1928年辞去一切职务,专心作画。

    1929年,由上海出国,先到菲律宾、新加坡、锡兰等国举办义卖画展,后抵法国巴黎,又到比利时、英国、瑞士、德国等地。1931年,闻“九.一八”事变,于12月归国。抵沪后,主办救济国难书画展览。此间,与柳亚子、经享颐、陈树人等结寒之友社。1937年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理事、执行委员,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主席。1938年后,迁居香港,向海外华侨宣传抗战,并为八路军、新四军募捐筹款。香港沦陷后到桂林,以卖画为生。光复后回香港,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9年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擅长中国画。作品有《狮》、《梅花》、《高松图》等。1979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何香凝中国画遗作展览,1982年廖仲凯何香凝纪念馆于广州建立。出版有《何香凝画集》、《何香凝诗画辑》、《双清诗画集》等。

    海伦凯勒与苏利文老师

    海伦亚当斯凯勒(HelenAdams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残障教育家。她幼年因意外疾病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借着她的导师安苏利文(AnneSullivan)的努力,老师时常在她手上写单字,同时让海伦感觉什么物品是什么,用爱去引导她,并找到其他专家帮她学会发音,让她慢慢学会流畅的表达,海伦才开始与其他人沟通并接受教育。海伦凯勒毕业于哈佛大学。
    海伦凯勒作为一个健康的婴儿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塔斯比亚城。他的父亲是当地军队的最高长官,为人极为豪放和好客。她在19个月大的时候突然患了急性脑炎,从此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是她仍然努力的保持着和外界的联系,运用自己的手语和家庭成员交流。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这样的交流不再能满足她,她的脾气开始变的暴躁。全家人对她的状况都很担忧。海伦6岁时,在其家庭医生的协助下,她的父母邀请柏金斯盲人学校的苏利文老师作为海伦凯勒的启蒙导师。
    苏利文老师十分有爱心,她首先了解海伦的脾气,与她建立互信的关系,再耐心的教导海伦手语,让她能与别人沟通,再教导她一些生字的意思,她第一个学懂的字是水。其后再教导海伦用手指点字以及基本的生活礼仪。在经过一番训练后,她父母在她10岁时聘请了霍勒斯曼学校的莎拉傅乐瓦老师教导其说话,而海伦最终亦学会了说话。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来说,这是十分艰巨的事情。在父母和苏利文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海伦对世界改观,开始努力向学,认真做人。也学习运用触觉去感受周遭的事事物物。
    海伦于1924年组成海伦凯勒基金会,并加入美国盲人基金会,作为其全国和国际的关系顾问。其后她在国际狮子的年会上发表演说,她要求狮子会成为“协助失明人士战胜黑暗的武士”。并说:“我为你们开启机会的窗,我正敲着你的大门。”1946年任美国全球盲人基金会国际关系顾问,并开始周游世界,共访问35个国家。她尽力争取在世界各地兴建盲人学校,并常去医院探望病人,与他们分享她的经历,以给予他们生存意志。她同时亦为贫民及黑人争取权益,以及提倡世界和平。
    海伦凯勒享年87岁。而在她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1971年,国际狮子会的国际理事为了纪念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宣布将每年6月1日定为“海伦凯勒纪念日”。而在这日,环球的狮子会均举办与视力相关的服务性活动。
    1895年6月27日,傅作义出生在山西临漪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代,在“整军经武、救亡图存”的思潮影响下,他走上了戎马生涯。1918年他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在阎锡山的晋军系统任职,参加过北伐战争,阎、冯反蒋战争,抗日战争。9.18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长驱直入,傅作义对此痛恨之极,他提出“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口号,并规定部队早晚点名时,要高呼“不惜牺牲,以雪耻辱”的誓词。1933年5月,傅将军率59军在北平外围的密云、怀柔一线,同日军西义一师团6000余人展开恶战,敌人凭借装备的优势,在飞机、大炮、坦克的配合下,日夜狂攻,中国军队也愈战愈勇。但此时坐镇北平的何应钦,奉南京政府之命,勒令傅作义部队停止战斗,撤出阵地。傅将军闻此极其愤怒,他说“只有日方先撤,我们才能撤,否则,我军决不后撤”。是役,除重创日军外,傅将军指挥的59军也有很大伤亡。1936年,他不顾蒋介石、阎锡山“不可轻启战端”的阻挠,提出“守土有责,不容坐视”,毅然决然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绥远抗战,一举收复了被日伪军占领的红格尔图、百灵庙等北疆战略要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气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战意志和救亡热情。北平和平解放是傅作义将军在十分困难而又复杂的情况下,克服重重阻力,扫除大量障碍,冒着生命危险实现的。北平和平解放的最大阻力来自蒋介石。早在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刚结束,在南京政府召开的军事会议上,蒋介石用封官许愿的伎俩,拉傅将军南撤,对傅将军慰勉有加,并表示要安排傅将军任东南军政长官,此后所有军队都归傅将军指挥。对于蒋介石这种安排,傅将军心中清楚,但他不能断然拒绝,只能装出满有信心的样子,对蒋介石说:“我对华北局势不像别人那么悲观,我自信还有扭转华北危局的办法。坚守华北是全局,退守东南是偏安。南撤方案非万不得已时不宜实行”。蒋介石同意了傅将军的说法,傅将军安全返回北平。回来后,傅将军立即致电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商谈和平合作事宜。12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城。此时,蒋介石并不知道傅将军与共产党已有联系,先后派徐永昌、郑介民、蒋纬国到北平劝傅将军南撤,这一切都被傅将军拒绝了。傅将军的又一大障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遍布北平城内要害防地,为了防止意外,他果断地将蒋系部队的建制打乱,调整要害防地的部署,用自己的部队替换蒋系部队。1941年1月傅将军率部起义,顺利地实现了北平和平解放。从而免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完整地保存了北京这座举世闻名的文化古城。
    赵丹,原名赵凤翱。1915年6月27日生于山东肥城,后迁居江苏南通。中学时参与组织“小小剧社”。1931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国画,后参加左翼戏剧运动,取艺名“丹”。

    1932年在《琵琶春怨》中饰一纨绔子弟,首登影坛。其后相继拍摄了《上海二十四小时》、《热血忠魂》等20余部影片,显露表演才华。1935年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演出《玩偶之家》、《大雷雨》等世界名剧。1936年至1937年,因主演《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两部优秀影片,蜚声影坛,抗战爆发后参加大型话剧《保卫芦沟桥》的演出,后参加抗日救亡演剧三队。1938年在新疆遭盛世才迫害,入狱5年。

    1943年赴重庆参加抗日救亡演剧活动。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加入昆仑影业公司,参加拍摄《幸福狂想曲》、《丽人行》、《武训传》等影片,尤以《乌鸦与麻雀》的表演最为成功。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主演《李时珍》、《海瑰》、《林则徐》、《聂耳》等影片,并自编、自导、自演了《青山恋》(饰路春)。历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剧协常务理事,上海影协副主席等职。

    “文化大革命”中被非法关押5年多。粉碎“四人帮”后,致力于表演艺术教学。著有《银幕形象塑造》和《地狱之门》。1980年10月10日病逝。

    日本田中(右起第三人)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侵华政策

    东方会议是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为制定侵略中国的总方针而召开的重要会议。

    1927年4月,日本田中义一组阁。田中义一一贯主张“经营大陆”,认为“大陆扩展乃日本民族生存的首要条件”,“利用中国资源是日本富强的唯一方法”。田中内阁上台后更是加速了侵华步伐。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所谓“满蒙政策”。田中在7月7日的会议上,以“训示”的形式提出了明确的侵华方针《对华政策纲领》。《纲领》确定了把“满蒙”同“中国本土”分离开来的方针,在公开发表的“纲领”中,一开头就公然将中国领土区分为“中国本土和满蒙”,妄图把中国东北分割出去,变为日本的殖民地。他宣称:“关于满蒙尤其是东三省”,是一个“在国防上及国民生存上有重大利害关系”的特殊地区,有“特殊的考虑”的“责任”。

    在日本侵华史上,东方会议是一次决定“国策”的重要会议。《对华政策纲领》勾画出田中内阁企图攫取“满蒙”和武力侵华的“积极政策”的基本轮廓,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决定攫取整个东北,加快实现大陆政策。“满蒙特殊论”则成为后来日本侵略中国和亚洲的理论根据。东方会议预示着一系列重大的武力侵华行动即将展开。

    7月25日,田中义一又向日本天皇呈奏一份题为《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的秘密文件,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奏折极其露骨提出了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总战略:“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支那完全被我国征服,其它为小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而降于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日本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此乃明治大帝之遗策,是亦我帝国存亡上必要之事也。”“此所谓满蒙者,依历史非支那之领土,亦非支那特殊区域”。奏折还明确提出了侵略步骤:“寓明治大帝之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既已实现,惟第三期灭亡满蒙,以及征服支那领土,使异服之南洋及亚细亚全带,无不畏我仰我鼻息之云云大业。尚未实现,此皆臣等之罪也。”田中义一还主张对中国东北和内蒙采取“铁血主义”武力征服的手段。

    《田中奏折》及其侵略计划,于1929年12月被南京出版的《事实月报》杂志揭露,立即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英、美、苏等国报纸也相继予以披露。日本当权人物则矢口否认。然而,事实证明,《田中奏折》勾画了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奉为基本国策的“大陆扩张政策”的一个总蓝图,以后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发展,正是按照这一轨道而运行的。
    1935年6月6日,日本关东军驻内蒙阿巴嘎旗特务机关山本亲信等4人,由多伦潜入察哈尔境内偷绘地图,行至张北县北门,不服国民党第二十九军一三二师赵登禹部守卫官兵检查,被送师部军法处拘留,8小时后放行。

    10日,驻张家口日本领事桥本和察哈尔特务机关长松井源之助以中国军队“侮辱”日本军人为借口。向第二十九军副军长秦德纯表示抗议,限5日内答复,否则日军自由行动。南京政府屈服于日方压力,于6月19日免去宋哲元察哈尔省政府委员兼主席职务,任命秦德纯代理察哈尔省主席,秦德纯等于6月23日开始与日方代表土肥原等举行谈判。

    6月27日,中日签订《秦土协定》。其主要内容:(1)驻于昌平和延庆一线的宋哲元部队,调至其西南地区;(2)解散排日机构;(3)处罚张北事件负责人;(4)制止山东移民通过察哈尔省;(5)从日本招聘军事及政治顾问;(6)创援助日本特务机关的活动及军事设备的建立等。

    《秦土协定》的签定,使中国丧失了在察哈尔省的大部分主权,也丧失了察省疆土的70%~80%。这一协定与《何梅协定》一起为日本吞并中国华北大开了方便之门。
    1938年6月2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发《抗战一周年宣传大纲》,提出“保卫大武汉”的口号。

    徐州失守前,毛泽东在致王明、周恩来、博古、凯丰的电报中指出:“必须准备在徐州决战失败后,仍有充足力量为保卫武汉而战。”徐州失守后,中共中央提出当前紧急任务是“保卫武汉,保卫全国”、“以持久战最后战胜敌人”。中共中央代表团还向当局提出了保卫武汉的具体意见。15日,王明、周恩来、博古联名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我们对于保卫武汉与第三期抗战问题的意见》一文。

    6月中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订出保卫武汉计划。作战方针为:守备华南海岸及华东、华北现阵地,积极发展游击战,钳制和消灭敌人;支援马当要塞,在鄱阳湖以东迎战敌人,阻其溯江向九江集中;将主力置于武汉外围,利用鄱阳湖及大别山之地障与长江两岸之岳陵湖沼作持久战,作战重点放在外翼,预备与敌主力作战4至6个月,消耗其继续攻势的能力。

    18日,日军大本营发出准备进攻武汉的命令:海军舰队攻占武汉;华中派遣军沿长江及淮河前进,与海军配合伺机占领黄梅、九江一线;华北方面军以一部兵力向郑州方面推进,钳制第一战区程潜部,策应华中派遣军向武汉进攻。
    1940年6月27日,苏联正在利用全世界关注德国征服西欧这一有利时机,跃跃欲试。苏军占领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莎尼亚等3个波罗的海国家,使苏联收回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失去的领土。苏联采取通过在重要岗位上安插共产党员的手段,控制了这3个国家,并宣布成立“人民政府”,然后迫使这些小国家允许苏进军。

    1939年在苏德友好条约谈判期间,希特勒也许就赞成苏联这一行动,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为报答这一点,则对德军的一系列辉煌胜利表示他“热烈的祝贺。”
    苏联部长会议发表关于苏联第一个原子能工业电力站开始发电的公报如下:苏联科学家和工程师已胜利地完成了苏联第一个原子能工业电力站的设计和建筑工作,这个电力站可使用的发电能力为五千千瓦。1954年6月27日,这个原子电力站开始发电,把第一股电流输送给附近地区的工业和农业。不烧煤或其他燃料而用原子能——铀原子核的分裂——来开动工业用的涡轮机,这还是第一次。由于原子电力站的开始发电,在把原子能应用于和平目的方面就前进了一大步。苏联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在设计发电能力为五万到十万千瓦的原子能工业电力站的工程。

    欢送工农兵学员上大学

    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经过三年来的文化大革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已经具备了招生条件。计划于本年下半年开始招生。具体规定:学制,根据各专业具体情况,分别为2至3年。另办一年左右的进修班。学习内容,设置“以毛主席著作为基本教材的政治课;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业务课;以备战为内容的军事体育课”。各科学生都要参加生产劳动。学生条件为选拔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具有3年以上实践经验,年龄在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贫下中农,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还要注意招收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招生办法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10月15日,国务院向各地发出电报:1970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按中央批转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报告提出的意见进行。全国首批招收的工农兵学员共4万余人。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决议》的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领导下,由邓小平,胡耀邦主持进行的,它集中了全党的集体智慧。邓小平在同起草小组的谈话中,一开始就提出了对《决议》的三个基本要求:第一,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第二,对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包括对中央一些负责人的功过是非,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作出公正的评价,第三,对过去的事情作一个基本的总结,以统一全党思想,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

    整个《决议》3万余言,分为8个部分,体现了上述指导思想。《决议》对建国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并且科学地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决议》进一步指明了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改选和增选了中央主要领导成员:胡耀邦为中共中央主席、赵紫阳、华国锋为副主席,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确定中央政治局常委由胡耀邦、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华国锋组成,增选习仲勋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1990年6月27日,反政府武装力量宣布解除武装,向联合国中美洲和平部队象征性交枪,尼加拉瓜内战结束。

    1979年9月,尼加拉瓜独裁的索摩查政权被推翻,建立了民族复兴政府。这是多派联合实行武装斗争推翻亲美的军人独裁政权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冲击了美国在拉丁美洲,特别是中美洲的霸权地位。

    新政府成立不久,国内出现了反桑迪诺解放阵线执政的游击队组织:(1)尼加拉瓜民主力量,约8千人,多为原索摩查政权的国民警卫队队员,1981年在洪都拉斯建立,以洪为基地,并受美国支持;(2)革命民主联盟,约2千人。(3)印第安人反政府武装,约2千人。尼加拉瓜政府在苏联、古巴援助下,拥有政府军6—7万人,对反政府军进行军事清剿与政治分化。

    美国则联合一些中美洲国家对尼施加压力。尼内战造成中美洲局势长期动荡不安。孔塔多拉集团积极进行调解。1988年1月16日,尼政府与反政府武装开始谈判,最后就停战、反政府武装放下武器达成协议。1990年6月27日,持续8年的内战终于结束。
    1991年是南斯拉夫由政局动荡发展到内战和分裂的一年。6月爆发、持续数月的战火无情地夺去上万人的生命,吞噬了数百亿美元的财富,并使联邦国家陷于解体。南斯拉夫的分裂和持续的内战,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和深切忧虑。

    随着1990年南共联盟解体、多党制形成、一些反对党在共和国选举中获胜,各共和国在南斯拉夫未来国家体制问题上的矛盾日趋严重。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强烈要求实行邦联制,并谋求自身的完全独立。塞尔维亚和黑山则坚持联邦制。在民族矛盾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克罗地亚境内的60万塞尔维亚族居民从1990年底开始纷纷成立自治区,宣布脱离克罗地亚,归并塞尔维亚共和国。

    体制之争导致了1991年5月的“元首危机”,使国家“集体总统”——联邦主席团中的克罗地亚代表梅西奇在当月15日举行的主席团主席换届选举中,因塞尔维亚等代表的反对没有得到法定票数,从而未能按宪法既定轮换顺序当选联邦主席团主席,主席团主席空缺的局面持续一个半月之久。

    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当局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同时宣布独立。

    26日,联邦政府发表声明指出,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共和国单方面宣布“独立是非法的和无效的”。6月27日,斯洛文尼亚武装与南斯拉夫人民军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不久,战火扩大到克罗地亚塞族人聚居区并严重升级。

    经过反复较量,主要由塞族和黑山族人组成的南人民军基本上控制了克罗地亚境内的塞尔维亚人聚居区。11月17日,南人民军攻克克共和国境内的战略重镇武科瓦尔,2000余克罗地亚守军宣布投降。

    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独立进程的影响下,南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及马其顿共和国也改变了相对温和的立场,开始谋求独立。9月8日,马其顿举行了关于独立问题的全民公决,10月15日,占波黑共和国58%的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议员签署了《关于波黑主权问题的备忘录》。

    《备忘录》宣布波黑是保持现有边界的主权国家,表达了波黑的独立倾向。

    11月20日,马其顿议会宣布马其顿为独立的主权国家。至此,六个共和国中的四个相继宣布独立,南斯拉夫已面临全面解体的危险。

    12月26日南联邦主席团宣布克罗地亚、黑山和波黑共和国境内的塞尔维亚族联合组成一个“小南斯拉夫”,南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12月17日欧共体举行外长会议,经过10个多小时的激烈争论,决定于1992年1月15日承认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共和国的独立。这一决定无疑是对南交战一方的外交承认和国际支持,所以,决定一经公布,南内战进一步升级,冲突中甚至动用了空军和地对地导弹。
    松本沙林事件(日本名:松本サリン事件),是指发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的恐怖袭击事件。9名凶徒于1994年6月27日黄昏至翌日6月28日清晨在深志区住宅街内散布沙林毒气,导致7人死亡,660人受伤。
    发动袭击的是一个名为奥姆真理教的新兴宗教组织。1994年到1995年,奥姆真理教教徒在原教主麻原彰晃的指使下,策划制造了多宗沙林毒气事件。
    根据东京地方法院综合9名当日散布沙林的被告的证言,松本沙林事件发生前奥姆真理教于长野县松本市的教团被业主要求收回土地,双方提出诉讼。原教主麻原彰晃自知官司胜算不高,因而指使信徒对长野地方法院松本分院的法官和团部周围的居民下毒手,到松本市内散布毒气。麻原彰晃则一直否认与事件有关。7名受害者的8名家属代表1995年8月联名控告奥姆真理教,并提出5亿4500万日圆的索偿。由于法院1996年12月决定先受理对麻原彰晃的刑事诉讼,松本沙林毒气事件的索赔诉讼因此中断了3年10个月。2000年10月,松本沙林事件赔偿诉讼重新被受理。东京地方法院最终作出的判决赔偿总额为4亿6700万日圆(约3700万美元),其中的1亿日圆由策划实施松本沙林事件的9名被告支付。
    吉隆坡国际机场是马来西亚最主要的国际机场之一,位于雪兰莪州南部的雪邦,离吉隆坡约50公里。此机场正式启用于1998年6月27日,取代之前的梳邦国际机场。吉隆坡国际机场的标语是“把世界带到马来西亚,把马来西亚带往世界”
    吉隆坡国际机场也是袋鼠航线其中一个停留点,由于英国航空与澳大利亚航空已停飞吉隆坡国际机场,所以只剩奥地利航空与马来西亚航空停留在此机场。机场管理公司仍保持乐观态度,希望英国航空与澳大利亚航空可以重新将吉隆坡国际机场成为他们袋鼠航线的其中一个停留点。
    吉隆坡国际机场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设计,采用的概念是“森林中的机场,机场中的森林”,机场四周被绿荫环绕,机场卫星大楼中央设有露天室,外面有热带雨林的风景。机场内指示牌以英文、马来文、日文、中文和阿拉伯文书写。另外,机场亦使用英语、马来语及华语做机场资讯及通知的广播的语言。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简称港交所,英文名称为HongKongExchangesandClearingLimited,简称HKEx)(港交所:0388)(NASDAQOtherOTC:HKXCF),是香港的证券交易所。港交所是一家控股公司,全资拥有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三家附属公司。主要业务是拥有及经营香港唯一的股票交易所与期货交易所,以及其有关的结算所。主席为夏佳理,行政总裁为周文耀。目前香港交易所是唯一经营香港股市的机构,在未得财政司司长同意下,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持有港交所超过5% 的股份。2006年9月11日,港交所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
    港交所前身联合交易所(简称联交所)于1986年由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及九龙证券交易所四大交易所合并而成。


历史上6月27日是什么日子
历史上的今天6月27日提供历史上6月27日是什么日子,6月27日在历史节日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


6月27日星座

2025年6月27日是什么日子


喜欢万年历黄道吉日?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万年历查查: http://www.wnlcc.com

欢迎搜索"wnlcc"进入本站!

黄历吉日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