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 老黄历 - 历史上的今天 - 3月25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历史上2月16日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2月16日)


历史上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2月16日是什么日子、发生了什么
1193年 阿尤布王朝缔造者萨拉丁逝世
1279年 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三世逝世
1352年 郭子兴起义攻克濠州
1457年 明朝大臣于谦被害
1497年 德国宗教改革家菲利普.梅兰希通出生
1870年 普法战争结束,法国战败
1884年 杰出的电影摄影师、制片,罗伯特.法拉赫提(Robert Flaherty)出生 被尊称为“纪录牌之父”
1904年 美国政界人士乔治.凯南诞生
1909年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重新崛起
1910年 同盟会分裂,孙中山、章太炎分道扬镳
1930年 红军有了第一架飞机——“列宁”号
1932年 日本侵略者策划成立“满洲国”
1935年 红军取得长征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
1938年 京剧名家杨小楼病逝
1943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从德军手中收复哈尔科夫
1945年 二战中硫磺岛战役爆发
1955年 中共中央统战工作方针确定
1959年 卡斯特罗出任古巴政府总理
1967年 文革期间老帅大闹怀仁堂
1983年 我国著名气象学家雷雨顺逝世
1985年 以色列军队开始从黎巴嫩撤退
1988年 教育家叶圣陶逝世
1989年 阿拉伯合作委员会应运而生
1990年 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长会议在北京举行
1997年 美籍华裔科学家吴健雄去世
1998年 台湾一架民航客机失事 造成200多人死亡
2000年 德总统为纳粹大屠杀道歉 强调要教育青年记取历史教训
2002年 杨扬夺得中国第一枚冬季奥运会金牌
2005年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历史上的今天官网

历史上的日子(阳历)

历史上的今天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2月16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2月16日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重大历史事件

    1193年2月16日,是埃及阿尤布王朝的缔造者萨拉丁逝世的日子。萨拉丁生于1138年。这时,埃及正濒于崩溃的法蒂玛王朝统治之下,首相沙瓦尔专权,统治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火并激烈、以耶路撒冷之国为首的十字军乘机侵入埃及。就在这抗击十字军侵略的战斗中,萨拉丁屡立战功,被任命为亚历山大长官。1169年,沙瓦尔首相因勾结十字军被杀,三个月后,萨拉丁被任命为首相。他治国有方、人民得到休生养息,因此,全埃及人民爱戴他。当法蒂玛王朝哈里发阿迪德逝世的时候,阿尤布王朝便自然诞生了。萨拉丁很清楚,当时要巩固他的王朝,就必须在统一分散的伊斯兰力量的基础上赶走了十字军,就这样。他整整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不仅牢牢地控制了埃及、苏丹,而且把势力扩张到了整个叙利亚、阿拉伯半岛和伊拉克一部分,从三面形成了对十字军的包围圈。1187年,他组成了阿拉伯联军,一举歼灭了十字军的主力,并于10月2日收复了耶路撒冷。被十字军侵占达88年之久的圣城重新又回到了穆斯林的手中,著名的阿克萨清真寺里又响起了琅琅的祈祷声。萨拉丁不愧为阿拉伯民族的一位英雄。他在位24年,有16年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他一生廉洁无私,生活十分简朴。据说他留下的遗产只有一个第纳尔又37个迪尔汗。在临终前,他还一再叮嘱儿子“要敬畏真主,要体察民情,要关心百姓疾苦”。他的陵墓就在大马士革著名的倭马亚清真寺附近,至今仍是叙利亚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郭子兴(?——1355),定远(属今安徽)人。地主出身,元末江淮地区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曾加入白莲教,经常散财结客。公元1352年与农民孙德崖等率众起义,自称节制元帅。是日(元至正十二年二月初一日)攻克濠州(今安徽凤阳)。朱元璋也参加到这支队伍中,公元1355年郭子兴病死。不久,朱元璋成为起义军首领。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永乐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在河南、山西任巡抚对为当地平反冤狱,赈济灾荒。

    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刺贵族也先的军队俘去后,他拥立景帝朱祁钰,从兵部侍郎升为尚书。积极调集重兵,在北京成外击退瓦刺军。

    1450年(景泰元年),也先被迫释放了明英宗。

    1457年(景泰八年),明英宗趁景帝患病之际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明英宗朱祁镇重新当上皇帝后,以“篡位易储,紊乱朝纲,擅夺兵权”等罪名于1457年2月16日(明景泰八年正月二十二日)将于谦杀害。。《明史》载于谦“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籍没时家无余资。锦衣卫发现于谦的正屋大锁牢牢锁著,里面放着皇帝御赐的蟒衣、剑器,看了也忍不住落泪。成化年间,其子于冕上疏为父平反,明宪宗亲自审理,复官并赐祭。葬于杭州西湖三台山麓。万历年间,明神宗授谥号“忠肃”。留有《于忠肃集》。

    后世尊于谦为民族英雄。传于谦著诗《石灰吟》以明心迹。但有历史学家考证认为非于谦所著,可能是某位写于谦故事的小说家自己写的,却流传成为于谦所著。石灰吟另有一版“千锤万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普法战争是结束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建立普鲁士支配下的德意志帝国的一次战争。两国外交关系早在1870年就紧张起来。1870年7月9日法国对普宣战。德军由毛奇将军制订作战方案并指挥进攻,其势甚锐,相形之下,法军调动迟缓。四周之内,德军已将巴赞元帅所率一个法野战军团围困于梅斯要塞。巴赞力图避开德军猛攻,先为德军所挫。法军主力由麦克马洪元帅指挥,拿破仑三世亲自监军,驰援巴赞,欲解其围,亦于8月31日遭德军围困在色当。9月1日,法军突围失败,2日,拿破仑三世、麦克马洪率83000人投降。法国组成抵抗政府,1870年9月4日开始执政,宣布废黜皇帝,建立第三共和国,在极不利的条件下抗击德军,但无法击退德军。10月27日,巴赞在梅斯投降,1871年1月28日,巴黎亦告失陷。2月双方在和约上签字,3月1日批准。5月10日正式签订的法兰克福条约条件苛刻:德国并吞阿尔萨斯及洛兰之大部,梅斯亦归德国;法国赔偿巨额赔款,同时在赔款偿清之前,德军占领法国北部诸省,其占领军费用亦由法国支付。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践位为德意志皇帝。凡尔赛宫为法国历代国王宫邸,威廉在此践位,是俾斯麦计划的主要胜利。普鲁士支配全德意志的计划付诸实现,法国在德意志各邦的影响已一去不复返。
    乔治.凯南(GeorgeFrostKennan,1904年2月16日-2005年3月17日)是美国外交家和历史学家,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遏制政策(containment)始创人。

    1925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1929年至1931年在柏林大学学习俄罗斯文化,后在苏联和欧洲国家从事外交工作。

    1946年2月22日,任驻苏联代办的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长达8000字的电文,对苏联的内部社会和对外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并最终被美国政府所采纳的对付苏联的长期战略,也就是遏制政策,对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5年3月17日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家中去世。
    满洲国,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制造的傀儡政权(1932-1945)。1931年9月-1932年2月日本侵占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后,成立“东北最高行政委员会”,宣告成立“满洲国”,首都长春,国号“大同”,元首称“执政”。3月9日清末代皇帝溥仪被劫持,在长春任“执政”,实权操纵于驻东北的日本军部和特务机关手中。1933年1月热河省又被日本侵占,并入“满洲国”版图。1934年3月1日日本扶植溥仪登基,改元“康德”,长春改为“新京”,称为“满洲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满洲帝国”瓦解,划回原有省区。1955年热河省撤销,并入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和河北。
    1938年2月16日,著名武生演员杨小楼因病逝世。杨小楼幼年入小荣椿科班,从杨隆寿、杨万青、姚增禄、范福泰等习武生,24岁在北京搭宝胜和班,戏报上书“小杨猴子”,很能叫座。后赴天津下天仙茶园,以《艳阳楼》等剧轰动津门。再返京后搭入谭鑫培的同庆班,声名大振,并得谭鑫培、俞菊笙、王楞仙等人的指点。艺更精进。28岁,进升平署,从此成为内廷供奉,常在宫中演唱,声誉更拢1912年,杨小楼首次赴上海,连演40天,戏目不重。1921年,崇林社编排《霸王别姬》,1922年旧历正月,在第一舞台首演。此后,每有大义务戏,总是以杨小楼、梅兰芳的这出《霸王别姬》为压台大轴。“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杨小楼再不公演。
    硫磺岛战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5年2月16日到3月26日日军和美军为争夺硫磺岛(IwoJima)进行的一次激战,双方伤亡惨重,其中22,000名固守硫磺岛的日军里,只有1083人生还。美军则有26,000人伤亡。美军士兵在该岛折钵山上竖起国旗的照片在美国广为印行,成为绘画、雕塑和邮票的图案。

    在日本偷袭珍珠港时,日军在父岛有一个将近3800人的军事基地和一个1200人的海军基地。驻有水上飞机、电台、气象站、和猎潜舰、布雷舰等舰艇。在硫磺岛有一个飞机场,有20架战斗机和1500海军驻扎在这里。

    1944年2月,当美军占领马绍尔群岛后,日军加强了硫磺岛的军事力量,在硫磺岛上的军事力量达到5000人,13门火炮,200挺轻重机枪,4552枝步枪,12架高射炮,30挺25毫米口径2联高射机枪,此外防御工事还有120毫米口径的火炮。硫磺岛和小笠原群岛成为防止美军空袭日本本土的最后一道防线。因为当时日军已经丧失了制海和制空权。

    1944年6月,硫磺岛上还驻有80架战斗机,但到了7月仅剩下4架,美国海军到了硫磺岛目视范围内,一次全面的轰炸,炸毁了硫磺岛上所有的建筑物和仅存的4架飞机。但美军尚没有对丧失了海空支持的硫磺岛展开攻击。而日本则只余下地面部队能使用。

    1944年7月底,日军将所有非战斗人员撤出硫磺岛,修建了地下工事,将主要火力集中到山脚,射程覆盖到滩头。从父岛调来5000人,从塞班撤回2700人都集中到硫磺岛,到8月,已经达到12,700人。后来又来了1,233名海军工兵修建工事。8月10日,2,216名海军到达。

    同时日军向硫磺岛调送武器,虽然许多运送船只被美军击沉,但到了1944年末,日军仍然运送到硫磺岛361门75毫米(或更大)口径的火炮,12门32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65门150毫米中型迫击炮和81毫米口径的轻型迫击炮,33门80毫米口径的海军炮(navalguns),94门75毫米(或更大)口径的高射炮,69门37毫米和47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炮,200架20到25毫米口径的高射机枪,70门火箭炮,带着从90千克射程为2-3千米到250千克射程为7千米以上的火箭弹。

    驻扎在韩国釜山的第26坦克团28辆坦克和600士兵向硫磺岛进发,虽然中途受到美国潜艇USSCobia(SS-245)的鱼雷袭击,仍然有22辆坦克到达,安置到战略要点,半埋在土中,以防止空袭。

    当地的火山灰和水泥混合可以成为非常良好的混凝土,日军用此建成许多非常坚固的地下工事,为了防止人员被围困,为个工事都有许多出口,四通八达,通风良好,大的暗堡甚至可以容下300到400人。日军还准备建成2万7千米的地下通道,连接所有的地下工事,美军登陆时已经完成了1万8千米。

    虽然受到美国舰艇的拦截,日军仍然源源不断地向岛上运送,到了1945年2月,岛上总兵力已经达到23,000人(包括海陆两军),食品储备足够坚持两个半月。

    1944年12月8日,美国B-24轰炸机对硫磺岛进行轰炸,投掷了800吨炸弹,这年底几乎每天晚上美军都会对硫磺岛进行轰炸,但没有对其地下工事造成严重伤害。1945年1月2日,轰炸机集中对其机场进行轰炸,日军调集11辆卡车,2辆推土机,600人对机场抢险修复,2000人去填弹坑,平均每个弹坑有50人填,仅用了12小时就修复了机场。

    12月13日,日军海军侦察机发现有170艘美军战舰向硫磺岛驶来,日军已经作好准备。他们的战术方针是,在美军登陆时不暴露任何火力,直到美军进入内地500米时,集中所有火力消灭滩头的美军有生力量。

    早在1944年10月7日,美军已经计划攻占硫磺岛,作为轰炸日本本土的空军基地,投入总兵力达7万人。1945年2月16日,美军开始对硫磺岛进行三天的集中轰炸。

    美军进攻硫磺岛2月19日02:00美军开始进攻,100架轰炸机先进行轰炸,然后炮舰火力跟上,08:30,3万海军陆战队开始登陆,到了傍晚,已经将山头包围,其余4万人也开始登陆。

    美军运用火焰喷射器和手榴弹进攻地堡,巩固了滩头阵地后,大型武器开始运到岸上,到2月23日,美军攻上山顶高地,随军记者乔.罗森塔尔拍下了著名的《美军士兵在硫磺岛竖起国旗》的照片,后来这幅照片成为许多雕塑和绘画作品的原型。在华盛顿依照这张照片做的雕塑成为纪念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纪念碑。

    美军见到地堡入口随即灌入海水、倒入汽油点火、手榴弹、火焰枪攻击,日本兵即使受到重伤也要保持寂静,之后许多日本兵在地堡内利用手榴弹相互自杀。在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日军在硫磺岛进行了誓死的抵抗,其中21,800人战死,只有不到1% 的200人被俘。美军伤亡26,000人,其中战死6,821人。27人获得荣誉勋章,超过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荣誉勋章总数的1/4。敌对双方都承受了很大的伤亡,零散日军仍然在继续抵抗,直到3月26日,硫磺岛才完全被美军控制。

    战后双方都以硫磺岛战役为题材拍了多部电影,写了多部书。美国海军上将尼米兹说:“对于在硫磺岛作战的人来说,不寻常的勇气是普遍的美德”。
    卡斯特罗,1926年8月13日出生于古巴原东方省比兰镇,1950年毕业于哈瓦那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博士学位。在大学期间,他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53年7月26日,卡斯特罗率领一批革命青年举行反对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武装起义,攻打古巴东部城市圣地亚哥的蒙卡达兵营。失败被捕后,他在法庭上发表了著名的自我辩护词《历史将宣判我无罪》。1955年5月获释后,他先后流亡美国和墨西哥,在墨期间创建了“七.二六运动”。1956年,他回到古巴再次发动武装起义,在马埃斯特腊山区创建了起义军和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1959年1月,他领导古巴人民推翻了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取得革命胜利。革命政府成立后,卡斯特罗出任政府总理(后改称部长会议主席)和武装部队总司令,1976年起任国务委员会主席。他1962年开始担任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第一书记。1965年该党改名为古巴共产党后,他担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至今。
    雷雨顺,1935年生,陕西铜川人。1965年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研究生毕业。曾任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室主任、副研究员。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主持将能量天气学理论应用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研究,形成一套较有成效的天气分析预测方法。该项研究1982年获国家科委、国家农委颁发的成果推广奖。著有《能量天气学》,主编有《冰雹概论》。1983年2月16日逝世。
    叶圣陶,1894年生。原名叶绍钧,曾用名叶秉臣。1911年11月改现名。江苏苏州人。叶圣陶先生是我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身上兼而有之。”40年代,在四川岷江和青衣江汇流的一座名城,叶老曾应某大学聘请,担任教授。本来他在大学教书并非第一次,又是很有名气的作家,而且在各大书局掌握过文柄,他可以把自己的经历写上几大行。可是叶老到校后,在经历栏中只写了四个字,“小学教师”。固然在他心目中“小学教师”是一个极其光荣的称号,但人们却由此可以看出,他是怎样地不炫耀自己,甘居于普通一兵。凡是知道这件事的朋友,都认为叶老这样填写毫不带半点矫饰,因为他为人一贯真诚质朴,最厌恶浮名虚名,生平以哗众取宠为可耻。古语说,“字如其人”。叶老的楷书平正而又自然,篆书则圆润中兼有端庄凝重气概。他力求避免韩愈所说的“俗书趁姿媚”。他的为人正如他写出的字,不求取悦于人而自有可悦之处。叶老虚怀若谷,平易近人,办起事来刚强果断,认真负责,一贯如此。比如编讲义,写教材,他不但不满意有的人只是照搬照抄,而且指出其中须包括自己的研究,带有自己的心得。这种主张是他负责精神的表现。又如编制“引得”,尤其为大部头的书编制“引得”,许多人虽明知有益于学术研究,但觉得这毕竟是为他人的工作,又耐不住工作进程中的辛苦和单调,不肯去尝试。叶老却曾用商务印书馆铜版《十三经》白文做底本,编出一部巨册的“引得”。初着手时,困难重重,又缺乏助手,但他既已认定这是有益于广大读者的工作,就成年累月不知疲劳地去做,决不半途而废。这是他工作中负责精神的又一表现。抗战期间,国民党统治区的知识分子受尽了折磨和迫害,贫病交加者比比皆是。叶老对于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他离开大学后,移家到成都居住,主持开明书店出版工作。成都是个热闹的城市,又是文化人集聚的中心。在这里,叶老关心、团结了许多不满意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知识分子,为他们指出进步的光明之路。他多次出面主持座谈会,报告会,冯立祥、朱自清等都欣然到会。叶老在品格和事业上的言传身教,永远是后来者的楷模。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
    1989年2月16日,埃及、约旦、伊拉克、阿拉伯也门四国首脑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签署协议,宣告阿拉伯合作委员会成立。该协议共有17条款。协议规定,该委员会坚持《阿拉伯联盟宪章》和《阿拉伯共同防御条约》,坚持同阿盟下属的组织和机构进行经济合作;规定该委员会的宗旨是,根据情况、潜力和经验,特别是在经济、财政、海关、工业、农业、贸易、资金的转移和使用,运输、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和科研诸方面实现成员国之间最高水平的协调、合作、一体化和联合并提高这种水平。交流社会、保健和旅游事务以及劳工、迁移和定居方面的经验。该委员会向每个希望加入的阿拉伯国家敞开大门。合作委员会的秘书处设在安曼。阿拉伯合作委员会成立的外部原因是当时国际形势出现的缓和趋势,以及世界经济的集团化发展方向。从阿拉伯方面看,阿拉伯国家联盟成立四十多年来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也有某些宗旨尚未实现。为此,一些阿拉伯国家从所在地区的情况出发,成立区域性组织,以实现它们的愿望,这是阿拉伯合作委员会成立的内部原因之一。内部原因之二是埃及、约旦、伊拉克和阿拉伯也门组成一个经济集团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埃及是中东头等大国。1984年约旦在阿拉伯国家中率先与埃及恢复外交关系,两国在经济上密切合作,领导人互访频繁。也门与埃及有着传统的交往。1964年7月也、埃签署了《统一协调协定》,规定两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统一政策”和“统一行动”。埃及、约旦、伊拉克、也门已成立多种双边合作委员会,还签署过互惠经贸协定。另外,四国在劳力、金融、技术等方面具有互补性,经济上互有需求。除此之外,海湾合作委员会的成功经验和马格里布五国当时酝酿成立联盟对阿拉伯合作委员会的成立起了一定的催化作用。在上述情况下,阿拉伯合作委员会应运而生。阿拉伯合作委员会的成立引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广泛关注。1989年4月,阿拉伯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已决定建立一个特别经济和法律委员会来协调四国经济合作和处理相互关系中的法律方面问题。在阿拉伯合作委员会成立初期,主要是继续执行双边协议,然后逐步把双边关系扩大到多边,再逐步创造条件在将来成立阿拉伯经济共同体。无疑,该委员会的成立对这四国和阿拉伯世界的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1997年2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籍华裔教授、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女士因病逝世。吴健雄1912年5月31日生于江苏省太仓县浏河镇,1936年赴美国留学,1940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又获美国普林斯顿、耶鲁和哈佛等著名高等学府的理学博士学位。她长期从事科学试验,研究原子物理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在美国以及国际上多次荣获大奖。她在1973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长、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1975年荣获美国总统福特颁发的国家科学勋章。吴健雄生前关心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她从1973年起多次到中国探亲和讲学,1982年应聘为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名誉教授,1992年在东南大学建立了吴健雄实验室。1994年6月,吴健雄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为表彰她在科学上取得的杰出成就和为华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的贡献,美国全美华人协会于1994年授予吴健雄夫妇“全美华人杰出成就奖”。
    杨扬(1975年7月29日-),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籍贯黑龙江七台河。
    2002年是杨扬第二度参加冬季奥运,当时在美国盐湖城的杨扬为中国夺得自参与冬季奥运的首面金牌,她先于女子个人500米以44秒187的成绩令中国赢得首金,及后又在女子个人1000米中再下一城,为中国连夺两金,并在女子接力赛取得银牌,成为了当届冬季奥运中的焦点。这是中国第一枚冬季奥运会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冰雪运动“零的突破”。
    京都议定书(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简称UNFCCC)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简称IPCC)已经预计从1990年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4℃~5.8℃。目前的评估显示,京都议定书如果能被彻底完全的执行,到2050年之前仅可以把气温的升幅减少0.02℃~0.28℃,正因为如此,许多批评家和环保主义者质疑京都议定书的价值,认为其标准定得太低根本不足以应对未来的严重危机。而支持者们指出京都议定书只是第一步,为了达到UNFCCC的目标今后还有继续修改完善,直到达到UNFCCC4.2(d)规定的要求为止。

    然而作为签字国之一的美国,其参议院在2001年拒不批准该协议,布什政府上任后于2001年3月以减排目标成本太大,会给美国造成4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还会减少490万个就业岗位为由,单方面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


历史上2月16日是什么日子
历史上的今天2月16日提供历史上2月16日是什么日子,2月16日在历史节日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


2月16日星座

2025年2月16日是什么日子


喜欢万年历黄道吉日?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万年历查查: http://www.wnlcc.com

欢迎搜索"wnlcc"进入本站!

黄历吉日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