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 老黄历 - 历史上的今天 - 1968年1月23日是什么日子 中国医疗队首批应邀赴坦桑尼亚

1968年1月23日 中国医疗队首批应邀赴坦桑尼亚


历史上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中国医疗队首批应邀赴坦桑尼亚

中国医疗队在坦桑尼亚:传递爱心已持续达40多年

“医疗队员到坦桑,兄弟情谊似海洋,白求恩的榜样永不忘,毫不利己日夜忙……”

这是上世纪70年代摄制的纪录片《中国医疗队在坦桑尼亚》中的一首插曲。1964年8月,第一支中国医疗队抵达坦桑尼亚,从此开始了迄今已持续40多年的爱心传递。

心花怒放的时刻在桑给巴尔椰树总医院遇到隋大夫时,她刚做完一例剖腹产手术,浑身上下大汗淋淋,好像被水浇过似的。

53岁的隋大夫来自江苏,有个好听好记的名字:灿烂。她是医疗队里年龄最大的队员,到坦桑已经一年半,被称为椰树总医院妇产科“No.1”,救了数不清的难产妇女的命。

在坦桑,医疗队把做手术戏称为“蒸桑拿”,上手术台要穿雨靴和皮围裙,下手术台时手术衣全被汗水湿透。隋大夫说,她每天总得出好几身大汗——产房没有空调,风扇不好使,产妇比她高大沉重得多。

桑给巴尔中国医疗队队长王鹏来介绍说,隋大夫一到桑岛就在翻译陪同下看门诊、查房和做手术,两个月后斯瓦希里语和英语“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每天单独值班,深更半夜随叫随到,从不发一句怨言,下了班还帮着厨师做包子、花卷等面食,是医疗队的生活组长。

这里医疗环境简陋,生活条件艰苦,精神上寂寞孤单,想家时只能在海边转一转。“什么时候是最开心的时刻?”面对记者的提问,隋大夫说:“抢救病人时,整颗心都悬着。孩子平安落地,自己心里也放下一块大石头,那一刻真是心花怒放,觉得没有白来。”性格爽朗的隋大夫边说边笑,笑容和她的名字一样灿烂。

蔫了的青菜

来自山东的针灸大夫刘振峰在达累斯萨拉姆市莫希比利医院工作,曾为坦桑尼亚前总统姆卡帕治疗关节炎,令他病情大为好转。

面对记者的同样问题,刘大夫用平和的口气回答说:“上班时最开心。”

刘大夫说:“有个患神经性耳聋的小姑娘,只有12岁,妈妈要把小姑娘送到聋哑学校去,我劝她再等一等。经过两个月的针灸,小姑娘的听力逐渐恢复了,现在继续在原来学校上学。”

坦桑尼亚实行福利医疗制度,看病基本不用花钱,但有的病人连路费都掏不起,刘大夫便会自掏腰包。在离达累斯萨拉姆市区十几公里的一个村庄里,有个小姑娘也患了神经性耳聋,刘大夫不仅给她看完病回家的路费,还给她下次复诊时的路费。

刘大夫说:“我到过她的家,连床都没有,就一张席子铺在地上。小姑娘没有爸爸,和妈妈、姥姥一起生活,家里没什么固定的经济来源。我去了,她们就给我煮青菜吃,虽然菜叶都蔫了,可那份心意我很感动。”

坦桑人如是说

在坦桑尼亚,中国医疗队驻地几乎每天夜里都能听到叫急诊的门铃声或救护车引擎的轰鸣声,哪里有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哪里就有中国医生的身影。“中国医生对我们帮助很大,特别是在深夜和病人病情危重复杂的时候”,椰树总医院副院长赫迈德说。

莫希比利医院检验科负责人奥古杜说:“中国医生每天都比当地医生来得更早,走得更晚,他们的工作方式对坦桑医生有很大影响。”

达累斯萨拉姆一位名叫萨法尼的司机说:“中国医生医术高明,这里的人都更愿意找中国医生看病。”

莫希比利医院副院长斯瓦依说,他年轻时之所以选择胸外科专业,主要是因为受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医疗队里的一位郭大夫的影响。中国医生填补了坦桑的许多医疗空白,“我们需要更多的中国医生”。

坦桑尼亚卫生部首席秘书吉达维说:“中国医生培训了很多(坦桑)医生,治好了很多病人,提供了大量药物。他们是我们的好朋友,让坦桑尼亚人更多地了解了中国。”

中国医疗队不仅活跃在坦桑尼亚,也活跃在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苏丹等非洲其他许多国家。中国与非洲深厚的传统友谊,就是靠他们,以及更多像他们这样的奉献者的努力,日积月累,涓滴积聚,终成今日之浩瀚海洋。

中国医疗队援外历史

对外援助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世界和平、保障国家安全、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41年来中国派遣的援外医疗队,不仅为所在国家治愈了大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疗奇迹,更成为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真诚友好、团结合作关系的重要举措。

1963年,阿尔及利亚政府通过国际红十字会向全世界发出紧急医疗援助的呼吁,当时,我国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元气未复,但为了支援阿尔及利亚政府和人民,中央领导仍毅然作出决定,第一个响应阿政府的邀请,迅速组织以湖北省为主,北京、上海、天津、湖南、江苏、辽宁、长春等地的24名优秀医务人员,组成了第一支中国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工作。从此,拉开了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以医疗队为主要形式的卫生合作和援助的序幕。

从1963年至今,中国先后向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欧洲和大洋洲65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医务人员18000余人次。目前,正在国外工作的中国医疗队共42个,分布在40个国家,共1100人。中国大陆除西藏、新疆、贵州、海南外,全国各地卫生部门都承担了医疗队的任务。

据不完全统计,4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医疗队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各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支持、帮助下,不仅治愈了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还成功地开展了心脏手术、肿瘤摘除、断肢再植等难度较大的技术服务,挽救了许多生命垂危的病人;他们不仅利用现代医疗技术,而且还将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医药技术以及中西医结合的诊疗办法带到世界各地,诊治了不少疑难重症,为所在国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

目前,中国医疗队共诊治疾患约2.4亿人次。

同时,援外医疗队员还注意帮助扶植当地的医疗医务水平,他们通过与当地医务人员一起工作,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各种形式,向当地医务人员传授医疗技术,促进了受援国医疗诊治技术水平的提高。

此外,在长期的医疗工作中,医疗队还热情地为我使馆人员、援外工程人员、当地侨民等服务。援外医疗队员的精湛技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称赞,其中有600余名医疗队员获得所在国总统授勋的各种荣誉。但也有43名医疗队员因工殉职,永远埋在异国他乡。

41年来,通过中国援外医疗队,受援国人民了解了中国;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通过医疗队也更加了解了世界。中国医疗队的队员们以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树立了一座座友谊的历史丰碑,成为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长期合作的典范。

 

历史上1月23日发生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历史上的今天 1月23日是什么日子、这一天发生了什么
1368年 朱元璋建立明朝
1556年 中国嘉靖大地震
1576年 天主教澳门教区成立
1719年 列支敦士登公国独立
1783年 《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诞辰
1828年 “明治维新”领导者西乡隆盛出生
1832年 法国写实主义画派和印象派主要画家爱德华.马奈出生
1862年 德国著名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出生
1872年 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朗之万生于巴黎
1891年 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诞辰
1901年 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严济慈出生
1907年 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诞生
1908年 美国作曲家麦克道尔去世
1923年 中国第一座民办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1937年 布哈林等17名苏联共产党领导人被判死刑
1940年 汪精卫等人决定成立伪南京政府
1941年 重建新四军军部
1942年 中国女作家萧红在香港病逝,时年31岁
1943年 英国第八军攻占的黎波里
1945年 苏军进抵奥德河
1947年 国民党统治区物价一天内上涨二三倍
1955年 中国目录学家余嘉锡逝世
1956年 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发表
1957年 世界上第一台醉酒呼吸分析仪在瑞典投入使用
1964年 印尼和马来西亚同意停止边界战争
1967年 中央决定部队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
1968年 中国医疗队首批应邀赴坦桑尼亚
1973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已达成越南战争停战协议
1976年 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去世
1977年 歌剧《洪湖赤卫队》重新公演
1980年 剧本创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1984年 阿根廷、智利签署《和平友好联合声明》
1985年 菲律宾陆军参谋长被控参与谋杀阿基诺
1989年 亚洲卫星发射合同在京签署
1991年 北京邮政通信枢纽中心建成
1996年 江泽民给上将军衔获得者授衔
1997年 韩国第二大钢铁企业韩宝钢铁公司破产

历史上的今天官网

历史上的日子(阳历)


1968年1月23日 中国医疗队首批应邀赴坦桑尼亚


历史上1月23日是什么日子

1月23日星座

2025年1月23日是什么日子


喜欢万年历黄道吉日?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万年历查查: http://www.wnlcc.com

欢迎搜索"wnlcc"进入本站!

黄历吉日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