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 老黄历 - 历史上的今天 - 3月25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历史上1月17日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1月17日)


历史上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1月17日是什么日子、发生了什么
395年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
1600年 西班牙著名剧作家卡尔德隆诞辰
1706年 美国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诞辰
1786年 法国天文学家梅尚,在巴黎用小望远镜发现了在宝瓶座β星附近有一颗不大的彗星---恩克彗星
1878年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陈其美出生
1883年 中国著名林学家,中国近现代林业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出国留学生中第一个林学硕士学位的获得者,中国最早的一位林学家出身的政府官员韩安出生
1897年 谭嗣同重要哲学著作《仁学》编写完成
1902年 中国现代作家、理论批评家、翻译家梁实秋出生
1903年 中国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钱亚新逝世
1908年 抗战时期爱国画家沈逸千出生
1912年 斯科特比阿蒙森晚一个月到达南极
1917年 美国用2500万美元从丹麦手中得到西印度群岛
1920年 中国教育家,毛泽东老师杨昌济逝世
1922年 湖南劳工会领导人、长沙劳工领袖黄爱、庞人铨遇害
1923年 蔡元培愤而辞去北大校长职务,抗议非法逮捕北大教师
1927年 美国女童子军的创立者洛夫人在萨凡纳逝世
1931年 左联五位作家被捕
1933年 中共发表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6年 德国纳粹戈培尔要求扩张殖民地
1939年 中国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先生逝世
1945年 瓦伦堡事件
1961年 刚果首任总理卢蒙巴被害
1966年 美国飞机相撞造成所携氢弹在西班牙上空失落
1972年 第一批350名前苏联犹太人抵达以色列
1973年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无限期延长其任期
1974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西沙自卫反击战胜利
1975年 全国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1986年 邓小平指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
1987年 方励之、王若望、刘宾雁先后被开除党籍
1989年 首届陈嘉庚奖金颁奖
1991年 海湾战争爆发
1992年 中美签署保护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
1994年 美国洛杉矶发生里氏6.6级地震
1995年 日本阪神发生大地震
1997年 国家电力公司成立
2000年 “好学生”徐力不堪忍受学习重负杀死生母
2002年 刚果(金)戈马市以北10公里的尼拉贡戈火山突然喷发
2007年 美国微软公司公布了下载程序,决定为新一代操作系统视窗vista提供在线销售渠道,允许用户从1月30日起付费下载vista

 

历史上的今天官网

历史上的日子(阳历)

历史上的今天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1月17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1月17日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重大历史事件

    395年1月17日,罗马皇帝狄奥多西(346—395)逝世。

    他在临终前,将帝国分与两个儿子继承。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腊古城拜占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又称拜占庭帝队起初其疆域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外高加索的一部分。

    到了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又将北非以西、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东南并入版图。最后在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灭亡。西罗马帝国的部城罗马。

    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率领下,进入意大利,围攻罗马城。在城内奴隶的配合下打开城门,掠夺而去。此后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建立许多卫国。

    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口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西罗马帝国遂告灭亡。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制度在西欧的崩溃。
    1600年1月17日,卡尔德隆诞生。他的父亲是西班牙的宫廷官员。卡尔德隆从青年时代就喜欢写戏。他进入戏剧界时,受到著名戏剧家洛普.德.维加的影响。卡尔德隆早期的喜剧中的人物,大多数是西班牙贵族,他们都是穿斗篷佩长剑的,所以这类剧本被称做“斗篷加长剑”喜剧。这些剧本具有现实主义色彩,出色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如《隐居的夫人》、《忠贞不渝的王子》等。但是,卡尔德隆出生于贵族,又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所以他的一些剧本中,宣扬了否定现世,寄托来生的宗教观念。如《人生如梦》就是他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品。

    1650年,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把卡尔德隆召进宫廷为宫廷剧院的经理。他为了适合贵族的口胃,创作了一些以描写贵族家庭纠纷和维护贵族荣誉为题材的剧本。1640年,卡尔德隆随西班牙骑兵到加泰罗尼亚去镇压起义的农兵,他目睹军队对农民的欺压和蹂躏,愤而退伍。1642年,他根据亲身经历写出了歌颂农民反抗贵族迫害的优秀剧本《扎拉美亚的镇长》。

    1650年,卡尔德隆不幸接连失去几个亲人,他思想更加消沉和神秘化,辞去宫廷职务,成为僧侣。1681年逝世。他一生写了继维加之后的西班牙17世纪的著名的剧作家。

    本杰明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享年84岁,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同时亦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他是美国革命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参与了多项重要文件的草拟,并曾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成功取得法国支持美国独立。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进行多项关于电的实验,并且发明了避雷针。他还发明了双焦点眼镜,蛙鞋等等。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共济会的成员,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他亦是美国首任邮政总长。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父亲若西亚富兰克林(JosiahFranklin)生于1657年,是英格兰北安普顿郡的一个铁匠家庭之子。母亲艾比亚富尔家(AbiahFolger)则是在1667年时出生于一麻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学校教师家庭。

    1731年本杰明富兰克林与其他人合力组建了费城的第一家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收藏的书籍包括神学、历史、文学、科学等;之后北美各城市亦效法建立;对北美各地人民的启蒙起了不少作用。1736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组建了北美第一队志愿消防队。

    1730年,本杰明富兰克林与DeborahRead以事实婚姻(Common-lawmarriage)关系结合。富兰克林与DeborahRead在1724年曾订过婚,因为女方家长反对而未能实现,Read另嫁他人。后来DeborahRead被丈夫遗弃,其夫从此不知下落,依照当时法律,Read一辈子没有再婚的自由。因此本杰明富兰克林与DeborahRead终身不能循合法形式成为夫妻。但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另有一名私生子WilliamFranklin,在与Read结合前就已存在,生母不详,后来DeborahRead及本杰明富兰克林将其抚养长大。

    1748年,本杰明富兰克林退出了他的印刷生意,不过他仍然能从他的合伙人手中分得印刷店可观的利润,亦因此有时间进行他各样发明和研究,当中包括了他对电的研究。他发现电荷分为“正”、“负”,而且两者的数量是守恒的。1752年,富兰克林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在雷暴下放风筝,示范证明“雷电”是由电力造成。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试验,事实上,同时期有其他科学家进行类似的实验时被电殛死亡。至今不少人对于本杰明富兰克林当年是否真的进行了这样的实验,或实验到底是如何进行,仍然表示有怀疑。但没有疑问的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皇家学会亦为表扬富兰克林对电的研究,在1753年选他为院士。除了研究电以外,本杰明富兰克林对气象学亦有所贡献。为了替他的报章寻找新闻,他经常到农夫市场去收集消息。他发现风暴经常在某地出现,然后在别的地方亦有风暴。他相信两者可能其实是同一个风暴,因此提出风暴会移动,最后衍生了日后出现的天气分析、天气图,改变了单纯依靠一地预报的方法。

    1751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宾夕法尼亚州成立了一家医院。这医院日后成为全美国的首家医院。

    1767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到法国,受到法国人的热烈欢迎。回到费城以后,他获选为大陆国会的成员,协助起草《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富兰克林被派到法国任代表美国的专员,一直至1785年。其间他很受法国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有些富有的法国家族甚至流行以他的画像装饰画廊。本杰明富兰克林出使法国十分成功,取得对初生美国非常重要的法、美军事同盟,以及谈判签订了1783年的《巴黎条约》。当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85年回到美国时,他对美国独立作出的贡献只在华盛顿之下。本杰明富兰克林亦是反对蓄奴的先驱。他从法国回国不久后即成为一个反对奴隶制,寻求释放被非法禁锢的黑人的组织主席。1787年,已经退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出席了修改美国宪法的会议,成为唯一同时签署美国三项最重要法案文件的建国先贤。这三份文件分别是:《独立宣言》,《1783年巴黎条约》,以及1787年的《美国宪法》。

    较少人知道的是,虽然本杰明富兰克林是著名的美国建国元勋,但在美国革命开始以前,他主要是作为外交人员,亦曾经强烈反对革命。只有在英国不可能在美洲殖民地维持统治的时候,他才成为独立运动的热切支持者。直至1780年,他仍然考虑愿意容许英国保持对美洲的主权,以换取殖民地的高度自治。

    富兰克林在1790年4月17日逝世,与其妻合葬在BostonParkStreetChurch的墓地。
    1897年1月17日,谭嗣同完成重要哲学著作《仁学》,共2卷,5万多字。他杂糅儒、释、道、墨各家和西方资产阶级自然科学、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原质所构成,其本体是“仁”,“仁”是万物之源;“以太”构成万物的本质,是“不生不灭”的;宇宙间各种事物只有“变易”,没有“存亡”,只有“聚散”,没有“生灭”。肯定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是静止的、停顿的,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批判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思想,从变易中论证其改革社会制度的政治理想。书中猛烈抨击“三纲五常”,指斥两千年来封建专制制度为“大盗”之政,专制君主是“独夫民贼”,宣传“君末民本”的民权思想,认为“君”如不能为“民”办事,亦可共废,否定了“君权神授”。在《仁学》中,谭嗣同要求冲决封建主义的网罗,从而成为维新派中最激进的思想家。
    1931年1月17日,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会同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突然搜查共产党在上海的活动和联络地上海三马路222号的东方旅社和天津路的中山旅社,逮捕了正在开会的林育南等,会议记录和文件均被搜走。会场为密探守候,又逮捕了前来开会的王青士、罗石冰等。18日,李求实也因找林育南等联系工作而为密探逮捕。接着,国民党上海警察局和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又搜查了中山旅社、逮捕了欧阳立安等4人,又在旅社设密探逮捕了联系工作的何孟雄等。17日夜和18日,上海警察局和租界巡捕房搜查了虹口、提篮桥、杨树浦等地,共逮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28名。20日和21日,又在杨树浦、新闸等处逮捕7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5位青年作家柔石、李求实、殷夫、胡也频、冯铿均在被捕之列。
    1933年1月17日,毛泽东、朱德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愿在三个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

    宣言说:全中国的民众们,日军侵入华北,造成了和居民的整批被杀,城市与乡村的毁灭,以及痛苦与饥荒的增加。因为蒋介石、张学良等的不抵抗与投降,因为他们对抗日士兵的压迫、遣散与屠杀,使中国士兵大批的死在帝国主义的枪炮之下。国民党帮助日本更进一步的屠杀,同时他们用一切力量镇压反帝斗争与组织武装的义勇军。

    中华苏维埃政府与革命军事委员会再一次提醒中国民众,我们在去年四月已经号召全国民众与我们一起共同进行反对日本的武装斗争,而蒋介石对于这个号召的回答是动员一切军队来进攻中国工农政府与工农红军,而不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

    中华苏维埃政府与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在中国民众面前宣言:在下列条件之下,中国工农红军准备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作战协定,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2)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罢工之自由等);(3)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我们要求中国民众及士兵,响应这个号召,开展武装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

    钱玄同

    钱玄同(1887-1939)中国语言文字学家。名夏,后更名玄同,字德潜,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早年留学日本,师事章炳麟。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五四”时期参加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字改革,曾创议并参加拟制国语罗马拼音方案。著有《文字学音篇》以及《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古韵二十八部音读之假定》、《古音无邪纽证》等论文。其子钱三强是著名的物理学家。

    钱玄同从1913年到北京高等师范执教,连续在北京师范大学任专任教授二十余年。他讲授的课程,以音韵学为主,还有“说文研究”“经学史略”、“周至唐及清代思想概要”“先秦古书真伪略说”等。并长期任国文系主任。1917年,他向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投稿,倡导文学革命,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揭幕人之一。1918年至1919年的《新青年》杂志,钱玄同是轮流编辑之一。在这期间,他曾动员鲁迅给《新青年》写文章。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就是钱玄同催促他写出的头一篇作品,并且头一次用鲁迅作笔名。如众所周知,《狂人日记》不但是篇白话文,而且是攻击吃人的礼教的第一炮。钱玄同在教学和学术研究方面的贡献也是很显著的。他所著的《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学校最早的音韵学教科书。数十年来,影响颇大,迄今仍为音韵学家所称引。

    当代许多音韵学家如罗常培、魏建功、白涤洲、赵荫棠、王静如、丁声树等或是他的学生,或受过他的教益。名史家黄现曾是他的研究生。钱玄同对于“经学”创见甚多。他有两句名言:“考古务求其真,致用务求其适。”他发表在《古史辨》上讨论上古历史和儒家经书的文章,独见很多,影响很大。郭沫若对钱玄同在古史研究方面的一些观点非常赞赏,说:“这些见解与鄙见不期而同,但都是先我而发的。”他早年积极宣传汉语改用拼音文字,曾采用国际音标制定汉语拼音字母。后来他和赵元任、黎锦熙等数人共同制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1935年他抱病坚持起草了《第一批简体字表》。可以说,中共建政以后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钱玄同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做过很多奠基工作,他称得起是文字改革工作的前驱。
    每年的1月17日,一些西方国家分别举行活动,纪念1945年1月17日失踪的一位瑞典外交官劳尔.瓦伦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1944年,年仅33岁的瓦伦堡被任命为瑞典驻匈牙利大使馆一等秘书。当时,他负有一项特殊的使命:尽可能多地挽救处于纳粹德国手中、极可能遭到杀害的大批犹太人的生命。瓦伦堡冒着生命危险,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先后为上万名匈牙利犹太人签发了瑞典护照,使他们逃离虎口。他的这一活动得到了美国的资助。

    1945年1月苏联红军攻入布达佩斯之后不久,瓦伦堡失踪了。有人在1月17日看到他同一位苏联军官,乘车前往设在德布勒森的苏军司令部,之后便再也没有露面。苏联方面先是否认拘留他,后来在瑞典方面的一再催问下,苏方于1957年发表声明说,瓦伦堡已于1947年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在莫斯科的卢比安卡监狱。有人认为,苏联怀疑瓦伦堡是美国间谋因而将其逮捕。

    由于没有任何有关瓦伦堡死亡的证明,苏联的声明并未使这一事件就此了结。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仍然不断有消息透露,瓦伦堡还活着。历届瑞典政府及瓦伦堡的亲属也不相信瓦伦堡已经死亡。瑞典政府曾多次与苏联进行交涉,苏方在多数情况下根本不予理睬,偶尔也重申1957年的声明。1982年,瑞典政府就这一事件公布了详细的、长达13000页的文件,仍未能使问题得到澄清。但是纪念瓦伦堡的活动却在西方国家中不断发展,1985年1月17日,至少有25个国家的“瓦伦堡委员会”举行了纪念活动。当时,瑞典首相帕尔梅发表声明说,“瓦伦堡今天成为人道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的象征”。

    1981年,瓦伦堡成为美国荣誉公民,美国总统里根称瓦伦堡是一位“伟大人物”。
    “陈嘉庚奖金”被称为中国的诺贝尔奖,它参照诺贝尔奖评奖方法,以促进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为目的。该奖主要奖励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和医药科学6个领域内有突出研究成果或重大发现的中国科学家。

    陈嘉庚基金会于1988年1月成立。其宗旨是“发扬陈嘉庚先生为民族,为社会兴办教育的精神,促进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奖励成就突出的优秀人材,激发他们向上,攀登高峰,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凡是在一门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重大发现,对于促进科学进步有重要战略意义;技术上的发明、创造,包括新的材料,新的实验仪器和生产方法,有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科学价值的研究成果,都可被授予陈嘉庚奖金。陈嘉庚奖每两年评一次,每项奖金总额为3万元人民币,但是同一项奖获奖人数不得超过3个人。第一届陈嘉庚奖金颁奖仪式于1989年1月17日在北京科学会堂隆重举行。有10位在农业科学、技术科学和物质科学领域获得世界水平研究成果的科学家受到嘉奖。这10位科学家和获奖成果是: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所的李振声、陈漱阳、薛文江、他们的研究成果远缘杂交小麦新品种“小偃六号”获农业科学奖;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的邓锡铭、范滇元、余文炎,他们研制的“激光12号实践装置”获技术科学奖;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的陈创天、吴伯昌、江爱栋的“晶体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基因理论和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探索”和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赵忠贤的“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研究”获得物质科学奖。
    1991年1月17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遂向伊拉克发起大规模空袭。战争历时6周,最后以伊拉克撤出侵科军队并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而告结束。

    伊拉克和科威特两国之间因领土和石油问题一直存在着矛盾。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动10万大军对科威特进行武装吞并。伊拉克的这一行动践踏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破坏了国际和平与安全,因此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实施影响深远的经济制裁,联合国通过一项决议,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与此同时,伊拉克军队一直在沿沙特阿拉伯的边境上集结兵力。

    20多万美国军队在其它国家的部队的支持下被空运到海湾地区。美国总统布什在11月初宣布,这支部队在未来的几个月里将增加一倍几个,使之具有反击萨达姆进犯的强大势力。起初在科威特和伊拉克被扣做人质的几千名西方国家和其它国籍的外国人被萨达姆当做抵挡多国部队进攻的人质盾牌,但在个人和政府进行了紧张的外交努力下,这些人质在1990年底被陆续释放。

    由于伊拉克把撤出科威特与要求以色列从约旦河西岸被占领土和加沙地带撤走硬扯在一起,企图以此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和阿拉伯民族主义者这两大阵营拉到他的事业一边,看来以外交方式决海湾冲突的希望是越来越渺茫。11月末,联合国678号决议授权,如果伊拉克至1991年1月15日仍未从科威特撤军,28国联合部队可以使用武力。

    联合国规定的撤军日期过了几乎24小时,联军开始向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目标发起了大规模进攻,首先对军事中心、指挥部和供应网,以及民用永久性设施进行轰炸,轰炸接连不断地持续了一个多月。至1月底,以空军战役逐步损耗萨达姆庞大的技术低劣的军事机器已明显见效。2月24日,等待已久的地面战争开始了。

    伊拉克的抵抗在一次教科书式的军事战役面前土崩瓦解,科威特在3天内就全部解放。联军的伤亡人数约为250人,伊拉克方面的损失估计在3.5万至10万人之间。
    1995年1月17日清晨5时46分,一场里氏7.2级的强烈大地震袭击了日本繁华的关西地区,震中靠近神户,大阪等大城市。这是近70年来日本最大的一场地震。这场地震灾情惨烈,灾情最重的神户市近万栋建筑物被摧毁,地震造成近5000人丧生。2万多人受伤,财产损失近10万亿日元。


历史上1月17日是什么日子
历史上的今天1月17日提供历史上1月17日是什么日子,1月17日在历史节日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


1月17日星座

2025年1月17日是什么日子


喜欢万年历黄道吉日?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万年历查查: http://www.wnlcc.com

欢迎搜索"wnlcc"进入本站!

黄历吉日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