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 老黄历 - 历史上的今天 - 3月25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历史上11月10日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11月10日)


历史上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11月10日是什么日子、发生了什么
1483年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马丁.路德诞辰
1549年 保禄三世逝世,天主教教宗
1633年 徐光启逝世,中国明朝科学家(生于1562年)
1759年 德国文学家席勒延辰
1812年 左宗棠诞生,清朝后期著名大臣
1919年 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诞生,苏俄著名的枪械设计师
1924年 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
1928年 日本天皇裕仁即位
1939年 辛亥革命元勋孙武病逝
1944年 汪精卫病死于日本
1963年 首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在印尼雅加达开幕
1964年 于右任病逝
1965年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揭开“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1972年 傅焕光逝世,中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1980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连续召开9次会议
1985年 我国女子大学的第一位女校长吴贻芳逝世
1990年 哈勃望远镜首次观察类星体
1994年 《关于坚决防止和纠正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不正之风的通知》
1998年 邪教“主神教”覆灭

 

历史上的今天官网

历史上的日子(阳历)

历史上的今天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11月10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11月10日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重大历史事件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新教路德宗的奠基人。

    1483年11月10日,路德诞生于德意志东部萨克森州埃斯勒本一个祖辈务农的家庭。第二年,全家迁居到当时的采矿中心曼斯菲尔德。父亲汉斯.路德当矿工,靠租用领主三座小熔铁炉起家。十几年后,路德上大学时,父亲已经发迹,他自办熔炉雇工人,并当上了村议会议员。在父母严格的宗教教育下,接受了传统的基督教信念。1501年,路德进入当时德意志最著名的爱尔福特大学,这所大学是经院哲学的中心,也是人文主义者活动的主要场所。150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硕士学位。在这四年中,他和人文主义者交往频繁,还阅读了西塞罗、维吉尔等古典作家的著作,奠定了他从事宗教改革所必备的学识修养。

    1505年5月,路德遵从父命去攻读法律。7月7日,他突然弃绝尘世,遁入爱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开始了他的宗教活动家的生活。1512年,路德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在这期间,路德深入研究圣经,反复琢磨圣保罗的学说,逐步确定了“因信称义”的宗教学说;他认为人的获救只须依靠个人的信仰,不须外在的善功及教会的权威,他否定了教会和僧侣阶层对社会的统治。他的这些主张反映了当时欧洲各民族要求摆脱罗马教廷宗教统治,形成了独立统一国家的愿望。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借口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再度颁发赎罪券。赎罪券是中世纪天主教会搜刮民脂民膏、控制各国人民手段,路德对此表示极大的愤慨。是年10月30日,他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贴出了著名的《论纲要59条》,即《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一文,第一次点燃起了资产阶级要求宗教改革的火焰,开始了他宗教改革的一生。利奥十世为平息这场大火,当时曾采用了各种手段:利诱、恐吓、审判……企图迫使路德低头。1520年,教皇发布宣判路德的诏书,1521年,教皇又指使德皇查理五世对路德进行审判,宣判路德为不受法律保护的人,禁止人民给他吃、给他住、给他任何支持和帮助。但是,路德在这样严重的压迫下却始终没有屈服,直至1546年2月18日逝世。

    弗里德里希席勒

    弗里德里希.席勒是德国18世纪的伟大诗人和文学家。他既是狂飙突进运动的巨星,又是古典派文学的领袖,他和歌德一起把德国18世纪文学推向高峰,为德国民族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席勒1759年11月10日诞生于德国南部内卡尔河畔的马尔巴赫城。1768年,进入拉丁语学校,按照自己的爱好及父母的意愿,准备将来进神学院。但席勒1773年毕业时,欧伊根公爵却强迫他进了军事学院。在那里他先是学法律,后改为学医。军事学院被人称为“奴隶教养所”,是公爵培养奴仆的机构,学生没有自由,受着严酷的训练和严密的监视。席勒在这里度过了8年囚徒式的生活。但是学校的铁门阻挡不住莎士比亚、卢梭、歌德以及其他德国狂飙突进诗人的作品在学生中广泛传播。席勒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作品,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开始了创作活动。

    1780年,席勒从军事学院毕业,到斯图加特作军医。当时的德国,经济凋敝、满目疮痍,国土内分裂成三百多个封建小公国。各个公园的统治者对内残酷地压榨人民,对外无耻地出卖民族利益。席勒痛恨专制制度的暴虐,渴望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统一的德国,他的一生都在为这个理想而战斗。1781年,他创作的剧本《强盗》出版了。他把自己对封建专制的仇恨全部倾注在这部作品里。剧中主人公是一个有理想的纯洁青年,为腐朽的社会所迫,加入了强盗队伍,杀富济贫。这个剧本一上演,就象干柴上的一把火。点燃了人民反抗暴政的激情,立刻引起整个社会的轰动。恩格斯曾称赞《强盗》“歌颂了一个向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青年”。

    1782年,席勒由于不堪忍受公爵的压迫,逃离了斯图加特。从此,他往来于曼海水和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一带,担任剧院的编剧。这期间,他完成了描写16世纪意大利封建势力和新兴资产阶级矛盾的《斐哀斯柯》和他青年时代最杰出的作品《阴谋与爱情》。《阴谋与爱情》直接取材于德国现实,它通过平民少女与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愤怒抨击了德国贵族的专横残暴与荒淫无耻,是一部反封建反专制的杰作。恩格斯称它“是第一部德国的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席勒还创作了《唐.卡洛斯》、《威廉.退尔》、《华伦斯坦》等十几部剧本和许多不朽的诗篇。席勒的一生都在与贫困和疾病作斗争,他经常四处流浪,身无分文,但对生活和未来却充满信心。1785年,他发表了名诗《欢乐颂》。这是一首生活的赞美诗,号召人们不分民族,团结友爱,让生气勃勃的欢乐气氛笼罩世界。这首诗后来由贝多芬谱曲作为第九交响乐的主题歌而闻名于世。1805年,席勒在魏玛逝世时,年仅46岁。



    另:

    《强盗》是德国18世纪末一部影响极大的剧本,1782年初次在曼海木上演时,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应。剧本的主人公卡尔.摩尔是个纯洁的青年,爱读卢梭的文章,为腐朽的社会环境所迫,加入强盗队伍,杀富济贫,对当时的封建社会、不合理的法律和虚伪宗教进行了全面抨击。他公开宣布自己的崇高理想;“德国将成为一个共和国,罗马和斯巴达与之相比,都不过是些尼姑庵。”当时,德国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分裂成300个封建小邦。这些小邦的统治者专横残酷地压榨人民。因此,《强盗》这个剧本一上演,犹如干柴上的一把火。点燃了人民反抗暴政的激情,全社会为之轰动。

    《强盗》的作者席勒,是德国杰出的诗人和戏剧家。1759年11月10日生于符腾堡公国的马尔巴赫城,父亲是个外科医生,后来在卡.欧伊根公爵军队里任小军官,母亲是一个面包师的女儿。1768年,席勒进入拉丁语学校,按照自己的爱好及父母的意愿,准备将来进神学院。但是,1773年席勒毕业时,欧伊根公爵却强迫他进了军事学院。军事学院是公爵培养奴仆的机构,沉重没有自由,席勒在这里被禁锢8年之久。这期间,他接触了莎士比亚、卢梭、歌德的作品,并着手秘密写剧本《强盗》。从军事学院毕业后,他到公国首都斯图加特任军医,继续创作《强盗》。1781年《强盗》出版,1782年上演,席勒为此被欧伊根公爵关禁闭两个星期。他不堪忍受公爵的压迫。于1782年逃离斯图加特。从此,席勒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1784年,他的杰出作品《阴谋与爱情》发表,1785年,他的名诗《欢乐颂》发表。1794年,他和歌德结成了亲密友谊,共同合作,推进德国的文学运动。他在歌德的赞助下,花了7年时间完成了巨著《华伦斯坦》三部曲。后来又写了《奥里昂的姑娘》和《威廉.退尔》两部爱国主义剧本。1805年,席勒在贫病交迫中死去。
    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病逝。

    于右任,原名伯循。陕西三原人。1879年(清光绪五年)5月8日生。前清举人。

    1905年追随老师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1907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此间办报屡遭查禁。1910年与宋教仁办《民立报》。1912年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出任交通部次长。民国政府北迁后,赴上海继续办《民立报》。

    1918年响应孙中山的护法战争,到陕西组织靖国军,任总司令。1923年任上海大学校长。192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同年随孙中山北上,被内阁总理许世英任命为内务总长。

    北伐时在冯玉祥部任驻陕军总司令。1927年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宁汉合流后任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兼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军委会常务委员。1928年任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兼审计院院长。1930年起任监察院院长。1949年11月去台湾。

    晚年思念故乡,写有“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的诗句。1964年11月10日病逝于台湾。于右任在书法、诗词方面有相当造诣,创标准草书,自成一家。

    吴贻芳

    吴贻芳是我国最早的女子大学的第一位女校长。

    早在本世纪初,吴贻芳就读于维新派人士创办的杭州女校时,就受到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明确主张读书的目的是救国。以后,她在苏州、南京的教会学校读书,又到美国密执安大学深造,始终不改初衷,一心爱国。她认为世界上最大的事莫过于祖国的强大。“五.四”运动时,吴贻芳作为金陵女子大学学生会会长,毅然带领同学走上街头,投入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卖国投降的斗争。1926年,她在美国留学时,一个访美的外国总理演讲时诬蔑说“中国不能算一个国家”,年轻的吴贻芳连夜奋笔疾书,严辞驳斥,第二天,《密执安大学日报》发表了她的捍卫祖国尊严的檄文。她也因此赢得了华侨和留学生的尊敬。

    北伐时期,我国提出收回教育权,吴贻芳应邀回国。担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她在职近30年,在师生中培养了一种“金陵精神”,其核心就是从爱国主义出发,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对国家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

    吴贻芳爱国,身体力行,为人乐道。抗战胜利后,她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归来,司徒雷登推荐她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蒋介石派宋美龄去劝她出来任职,她干脆地回答:“我不会做。”1949年初蒋介石“下野”后,张治中推荐吴贻芳做教育部长,正在组阁的何应钦亲自找上门来,她还是谢绝了。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吴贻芳却乐于担任江苏省教育厅长。

    吴贻芳当面对蒋介石说过,不当国民党的官;解放前夕,她退回了国民党当局送来的去台湾的飞机票;1949年4月,她与南京民主人士一道,致电毛主席和中共中央,请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毛主席复电对他们予以勉励和表彰。

    新中国成立后,吴贻芳一直从事教育领导工作,她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她常说,祖国不强大,民族要挨打,人民要遭殃,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祖国而在世界上独立存在。她在晚年还常常视察工读学校,教育青年要热爱祖国,勉励他们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吴贻芳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1985年11月10日吴贻芳逝世。为了缅怀和学习她的光辉业绩与高尚品德,在她逝世7周年时,出版了《吴贻芳纪念集》。她曾经任教过的南京师范大学(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园里建立了“贻芳园”,内设“吴贻芳纪念馆”,陈列、展出她的生平业绩。


历史上11月10日是什么日子
历史上的今天11月10日提供历史上11月10日是什么日子,11月10日在历史节日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


11月10日星座

2025年11月10日是什么日子


喜欢万年历黄道吉日?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万年历查查: http://www.wnlcc.com

欢迎搜索"wnlcc"进入本站!

黄历吉日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