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 老黄历 - 历史上的今天 - 3月25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历史上10月21日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10月21日)


历史上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10月21日是什么日子、发生了什么
741年 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去世
1328年 明太祖朱元璋诞生
1422年 法国国王查理六世去世(生于1368年)
1512年 马丁.路德进入维滕堡大学神学院
1520年 麦哲伦发现麦哲伦海峡
1641年 爱尔兰爆发民族起义
1652年 法国投石党起义被平息,法王路易十四返回巴黎 “投石党”起义又称“福隆德”起义
1687年 瑞士数学家古拉斯.贝努利出生(卒于1759年)
1772年 英国诗人塞穆尔.泰勒.柯勒律治出生(卒于1834年)
1790年 法国作家阿尔封斯.德.拉马丁出生(卒于1869年)
1805年 英国海军将领霍雷肖.纳尔逊逝世(生于1758年)
1833年 诺贝尔诞生
1854年 南丁格尔等为首的38名护士远赴克里米亚战场
1861年 美国内战当中,北方将领、林肯的好友爱德华.贝克在战斗中阵亡
1873年 中国的台湾宝岛遭到日军侵略,台南县沦陷,标志日军全面占领台湾的开始
1874年 爱国华侨陈嘉庚诞辰
1879年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1894年 日本推理作家江户川乱步诞生
1895年 台南失陷在即,刘永福内渡大陆
1896年 《中俄北京新约》签定
1902年 持续了5个月的美国煤矿工人大罢工结束
1910年 晚清小说家吴趼人逝世(生于1866年)
1914年 美国数学家、作家马丁.加德纳出生
1918年 捷克斯洛伐克宣布独立
1924年 法国作家安纳托利去世
1938年 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1年 在塞尔维亚城市克拉古耶瓦茨,7000多名塞尔维亚人被纳粹杀害
1944年 蒋介石发起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1945年 法国女子取得选举权
1948年 歼灭敌军“西进兵团”
1949年 以色列前总理本杰明. 内塔尼亚胡出生
1960年 西藏帕里地区第一次试种庄稼获丰收
1967年 美国爆发向华盛顿和平大进军,反对越战
1969年 勃兰特任联邦德国总理
1977年 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
1978年 苏联政治家阿纳斯塔斯.米高扬(生于1895年)
1980年 印孟就划定边界问题达成协议
1983年 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先后发出五个通知
1986年 日中友好协会前会长黑田寿男逝世(生于1899年)
1987年 国民党将领何应钦病逝
1988年 马科斯夫妇被控犯诈骗罪受审
1990年 访问北朝鲜的韩国牧师文益焕获释
1991年 苏联新议会举行首次会议
1992年 三峡库区县城移迁新址选定
1994年 美朝签署朝鲜核问题框架协议
1995年 江泽民赴纽约出席联合国成立50年特别纪念会议
1997年 大型丛书《中国文化与文明》首卷《中国绘画三千年》在京首发
1998年 内华达州同意发还泰森拳击执照
2000年 中国铁路第三次提速:提速范围主要是陇海、兰新、京九和浙赣线 允许时速超过12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9581公里,时速超过14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6458公里,时速超过160公里的线路延长为1104公里
2001年 由北京驶向上海的豪华特快旅客列车首次正式运营,标志着中国铁路客运装备和服务水平的一次重大突破
2003年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与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二颗“资源一号”卫星和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创新一号”小卫星送入太空,进入预定轨道 此次发射的“创新一号”小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颗质量为100公斤以下的微小卫星,实现了中国100公斤以下小卫星的在轨运行
2004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

 

历史上的今天官网

历史上的日子(阳历)

历史上的今天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10月21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10月21日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重大历史事件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继汉高祖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的君主。在位期间廷杖大臣、废相、设锦衣卫、大杀功臣(也包含惩治贪赃枉法的元勋)等诸多辣腕功过难断,也立下了明朝君王极权及高压统治的典型。朱元璋一生高潮迭起,民间传说甚多,为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
    朱生于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未时,排行第四。父亲朱五四(后改为世珍),母亲陈氏。祖居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元天历元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盱眙县太平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明万历年间《帝里盱眙县志》记载其出生时有“二郎移庙之异,红罗浮水之奇”等诸多祥瑞之兆。朱元璋原名重八,后改为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德裕,最后再改名为元璋,字国瑞。朱元璋幼时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先后去世,不得已而入皇觉寺当行童。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只得离乡为游方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受好友汤和来信劝说,元璋参加红巾军,投靠郭子兴,由于指挥有方,不久便由一名小军官逐渐升为元帅,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后为皇后)。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今南京),将这里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并改名为应天府。朱元璋在反元斗争中利用汉蒙民族矛盾,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国号明,年号洪武。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同年闰七月,大将徐达攻克大都,元朝覆亡。洪武十四年(1381年)云南安定。洪武元年,大封诸将为公侯。初封六公,其中以六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朱元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大争议的人物,可说是位贤君,也可称暴君。持正面评价者通常都是从其大力打击贪污,恢复经济着眼,历史记载朱元璋是少见勤政的皇帝;而持负面评价者则多从其高压统治着眼,如杀戮功臣、文字狱及廷杖。洪武六年,朱元璋鉴于开国元勋多倚功犯法,虐暴乡闾,特命工部制造铁榜,铸上申戒公侯的条令,类似战国时代的“铸刑鼎”,已经隐约透露了日后屠戮的信号。后来的胡惟庸案实际上成为朱元璋整肃功臣的借口。

    诺贝尔

    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Noble,AlfredBernhard),瑞典化学家。1833年10月21日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卒于意大利圣雷莫。诺贝尔1842年随家去俄国圣彼得堡居住。1850年去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在美国J.埃里克森手下工作过4年。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

    1859年诺贝尔开始研究硝化甘油,但在1864年工厂爆炸。为了防止以后再发生意外,诺贝尔将硝化甘油吸收在惰性物质中,使用比较安全。诺贝尔称它为达纳炸药,并于1867年获得专利。1875年诺贝尔将火棉(纤维素六硝酸酯)与硝化甘油混合起来,得到胶状物质,称为炸胶,比达纳炸药有更强的爆炸力,于1876年获得专利,1887年诺贝尔发展了无烟炸药。他还有许多其他的发明,在橡胶合成、皮革及人造丝的制造商都获有专利。

    诺贝尔经营油田和炸药生产,积累了巨大财富。他逝世时将遗产大部分作为基金,每年以其利息(约20万美元)奖给前一年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士的奖金,即诺贝尔奖,于1901年第一次颁发。1968年起,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金,由瑞典国家银行提供资金。人造元素锘(Nobelium)就是以诺贝尔命名的。

    坐落在厦门大学陈嘉庚纪念馆前的陈嘉庚雕像

    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诞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镇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他早年随父去南洋经营工商业,先后开办了30多个工厂,100多个商店,垦植了橡胶和菠萝园10000多英亩,雇佣职工达到几万人,可谓家资万贯。但身居海外的他却念念不忘祖国。

    早在青年时期,陈嘉庚就亲眼看到清政府的腐败,国家的危难,因此他决心献身报国,救民于水火,1910年,他加入同盟会,剪去长辫,置身于辛亥革命的浪潮中。他先后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募捐20多万元。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仍然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陈嘉庚认为:“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遂立志“如力之能及,当以竭力兴学,以尽国民天职”。

    从1913年起,陈嘉庚开始在他的家乡集美捐资兴学,陆续办起中小学、师范、商业、水产、航海、农业等许多学校。1921年,他又创办了厦门大学,这是当时福建省唯一的大学。仅1921年到1937年这16年中,他就负担了厦门大学的开办费和经常费达400万元。他逝世前在国内存款共300多万元,全部捐献给国家,用作发展教育事业。他一生为教育事业捐献的钱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他经济困难的时候资助的,当他办的公司已经被迫停业的情况下,他仍向银行借款,来维持学校的生存。

    陈嘉庚个人生活很俭朴。在抗战期间和解放前夕,他在集美村的私宅两次遭到破坏。但他用了800万元去修理和增建集美校舍,却始终不肯重建他的私人住宅。陈嘉庚晚年住在集美学校办事处楼上一间很普通的房间,办公桌椅及其它用品都非常简朴陈旧,没有一件奢侈品。他的工作室里有一张旧沙发,他坚持不换新的,只让换一换坐垫,还亲自找来一块小木板,需要时搁在扶手上,作为活动书写板,他晚年常在这块木板上写作。

    1950年,厦门大学开始扩建,陈嘉庚常到厦大了解和指导工作。在那里,他同工作人员吃一样的饭菜。即使有中央领导同志到来,他也不设华筵,仅备“炒米粉”等地方风味的菜饭招待客人。

    陈嘉庚是第一位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活动集于一身的华侨,毛泽东曾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先生在北京逝世。
    江户川乱步(本名平井太郎,1894年10月21日-1965年7月28日),生于日本三重县名张町。1923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受到高度评价的处女作《二钱铜币》,从此开始推理小说的创作(原来的名称为侦探小说,后来在江户川乱步的倡导下改用现今的名称)。其笔名取自现代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美国小说家爱德华艾伦坡(EdgarAllanPoe,1809年-1849年)的日文发音。
    江户川乱步早在他创作生涯初期的20年代出,即把握了推理小说的本质,知晓推理小说是一种从逻辑上解开谜团的理智文学,是日本推理小说领域的开拓者,开创了日本国内的先河,是日本本格派的代表人物。
    1924年10月21法国作家雅克.安纳托利.蒂博,曾用名安纳托利.法朗士于80岁去世。他是一位伟大的文体学家和人文主义者。

    在德雷福斯事件中,他响应了艾米利.左拉的呼吁,支持被指控的警察。左拉死后,法朗士是最杰出的支持德雷福斯事件的学者之一。他是荣誉军团的军官,法兰西学院院士,1921年获得诺贝尔奖。

    法朗士被称为法国现今最伟大的文学家,他继承了由19世纪夏多布里昂,维克托.雨果和勒南创立的传统。他著名的作品是《希尔维斯特.波纳尔的罪行》和《诸神渴了》。
    1987年10月21日,国民党将领何应钦病逝。

    何应钦,字敬之,贵州兴义人。1889年(清光绪十四年)2月13日生。早年留学日本,在陆军士官学校读书。

    1916年毕业归国,任贵州省警务处长、黔军第五混成旅旅长。1924年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少将总教官、教导团团长。次年任国民党军第一师师长。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

    1927年国民党宁、汉、沪合流反共时任特别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职。在蒋介石对中共根据地发动军事“围剿”时,任前敌总司令。1933年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会长,负责同日本侵略者谈判,先后签订《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等卖国条约。

    抗战期间,任国民党军委会总参谋长、中国陆军司令部总司令。1945年9月8日,负责主持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1948年任国民党政务委员、国防部部长。1949年3月任行政院院长。同年飞往台湾。1987年10月21日在台北病逝。
    1988年10月21日,美国联邦大陪审团在纽约曼哈顿立案,起诉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夫妇犯有诈骗罪。

    马科斯来美时曾宣称其资产总额不足100万美元。联邦大陪审团经过两年多调查认为,马科斯及其同伙1981年至1983年动用菲律宾政府公款1.02亿美元在纽约购得3幢办公楼,并以诈骗手段向美国两家银行借出1.65亿美元,用于纽约房产的追加资金并购置其他私人财产。马科斯夫妇还拥有瑞士、香港、菲律宾、美国等地银行的大批存款户头,美国、英国、加拿大、菲律宾的投资、建筑、房地产等公司的大量股份,价值600万美元的艺术品及家具等,资产总额不详。

    起诉书还指挥马科斯夫妇犯有藐视法庭罪,因为他们拒绝大陪审团的传票,不提供其指纹、声音和笔迹样品。

    根据美国法律诈骗罪条款规定,如果马科斯夫妇罪名成立,其非法财产将被没收,并可被判处20年以内监禁。

    马科斯的律师在夏威夷表示,马科斯夫妇将于31日赴纽约投案申辩。

    菲律宾政府欢迎美国起诉马科斯,称此举是对阿基诺政权的支持。协助美国调查此案的廉政委员会负责人说,这将是一个“强调有力的信息”,告诉那些“凌驾于法律之上、掠夺国家并滥用公众信任中饱私囊的全世界独裁者们,他们再也不能在美国找到安全的避风港。”
    1994年10月21日,美朝在日内瓦正式签署了《关于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

    在这个全文共4项、13条的协议中,核心内容是关于将朝鲜的石墨反应堆改为轻水反应堆的问题。朝鲜拥有一座5兆瓦的石墨反应堆和另外两座在建中的石墨反应堆(发电能力分别为50兆瓦和200兆瓦)。根据协议,朝鲜将最终拆除这3座反应堆。朝方因此所蒙受的损失,由美国予以补偿:美方允诺向朝方提供两座发电能力各为1000兆瓦的轻水反应堆,总价值约40亿美元,建筑周期需10年左右;在轻水反应堆建成之前,美国将向朝鲜提供重油充作替代能源,每年约需50万吨。这些款项将由美国牵头组成一个包括韩、日等国在内的国际财团负责提供。概括地说,协议的主要内容是朝鲜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承担条约规定的安全保障义务,同意恢复朝、韩直接对话,并同韩国一道执行《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对此,美国除给予朝鲜相应的经济补偿外,还保证不对朝鲜首先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放宽对朝鲜的贸易和投资限制,并同意尽快在双方首都互设外交联络处。

    朝美核争端由来已久。1985年12月,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没有如期签署安全保障协定。海湾战争后,美国根据卫星照片,怀疑朝鲜拥有核设施,要求国际机构进行检查。当时,朝鲜曾一再郑重声明,它无意、也无力发展核武器,并坚决拒绝检查,朝美核争端由此而起。此后不久,半岛南北双方签署了《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朝鲜还同国际机构签署了《核安全保障协定》,同意接受检查,使紧张气氛一度得以缓解。自1992年5月至1993年初,朝鲜曾多次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检查。但由于双方对检查的结果和范围意见不一,1993年2月,国际机构通过了对朝鲜的有关设施进行强制性“特别检查”的决议。3月12日,朝鲜毅然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接着,美、韩决定恢复“协作精神”联合军事演习,朝鲜则宣布全国进入准军事状态,形势再度紧张。为打破僵局,朝鲜要求与美国直接对话,朝美高级官员会谈于1993年6月开始举行。在两次会谈中,双方只达成了部分意向,会谈没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僵持不下的关键时刻,双方于1994年8月举行第3次第1轮会谈,并就核问题等达成4项原则协议,使会谈出现了真正的转机。两个月后双方签署了解决核问题的框架协议。

    这项协议的履行,将对朝鲜半岛和整个东北亚的局势带来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首先,协议的履行,势必导致朝美关系改善、撤走驻韩美军和朝美正式建交。其次,对消除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之间长期对立与隔阂、促进半岛自主和平统一的进程,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997年10月21日,中国和美国出版界有史以来最大的合作出版项目——《中国文化与文明》大型系列丛书首卷《中国绘画三千年》在京首发。

    《中国绘画三千年》全书包括330多幅图片和30多万字,由包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在内的6位中美艺术史论家花费7年时间撰写而成。该书主要阐述了中国画的起源、流派、画家,时间跨度3000多年。收入的作品为中国和世界各大博物馆及私家珍藏。此书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分中、英、法三个版本,向全球发行。

    《中国文化与文明》丛书由中国外文局与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共同出版。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丛书第一卷首发式上,外文局局长杨正泉说,始于1990年的中美出版界的这项合作,是中美合作出版史上的开拓之举,其规模之大、选题之广、学术性之强和质量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杨正泉说,时值江泽民主席即将访美,《中国绘画三千年》的出版及丛书编纂的顺利进行,为中美人民的交流和了解增添了新的内容。

    专程从美国赶来参加首发式的耶鲁大学出版社社长约翰莱登称这项充满挑战的工作是为子孙后代而做的。“希望有一天,我们的丛书能成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最优秀的学者和教师借助丛书,向我们、向我们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孩子传授中国的知识与思想。”莱登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程思远以及一些中外文化出版界人士、部分国家驻华使馆官员等出席了今天的首发式。


历史上10月21日是什么日子
历史上的今天10月21日提供历史上10月21日是什么日子,10月21日在历史节日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


10月21日星座

2025年10月21日是什么日子


喜欢万年历黄道吉日?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万年历查查: http://www.wnlcc.com

欢迎搜索"wnlcc"进入本站!

黄历吉日择日